第1615节 如果他们没有火枪该多好啊!
作者:比萨饼 更新:2022-06-06 04:52
最快更新大明之雄霸海外最新章节!
人们干得很欢,参加开荒的不止是民工,还有大量的战士参加了劳动。
早在1655年的年底,针对地方广大,人力不足的严峻目局面,甘辉果断地提出:“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不得有任何人站在生产劳动之外。”
待到来年一月,外蒙古事务大臣衙门发布了大生产的命令,组织发动了除边疆警卫、运输、后勤外十万人到生产线上去。于是,部队全体官兵在将军们的亲自率领下,一手拿枪,一手拿
镐,开渠引水,修路架桥,挺进沙漠,垦荒造田,植树造林,饲养牲畜,办农场,建作坊,办学校,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60%以上的官兵都投入了开荒与生产中,每个人至少要完成六亩土地的开荒,一年总共要开荒60万亩。而且生产的粮食必须达到5000万公斤。当时的条件异常艰苦,战士们没有住的地方,
没有卫生的饮用水,更没有那些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完全是靠着人力和畜力在艰苦的开垦。
这一年,驻疆部队及民工面临着没有房子住、工具不足,没有蔬菜吃、用盐水下饭,断粮时有发生的艰苦情况下,于外蒙古的亘古荒原上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开荒80万亩,而原计划是开荒60万亩,足足多了20万亩地,生产麦子4000万公斤,土豆则有1500万公斤,收获棉花0.6万担及葵花油、菜籽油1000桶,开荒生产当年,部队粮、油实现半自给,蔬菜肉类全部自给,战胜了当年食物不足的严重困难。
虽然存在困难,但已经有了土豆烧牛肉这道名菜!
草原上肉食不值钱,你种出了土豆,那玩意儿好啊,在下雪天,土豆与牛肉更配喔。
吃过土豆烧牛肉的军民们干劲更大,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这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方兴未艾,公元1657年1月,驻外蒙古所有部队的全体官兵,无论官职军衔大小,一律参加劳动生产,各支部队都要建立农场,当年实现粮食自给!
这是命令!
完不成的话虽不致于杀头,但部队主官下台是分分钟的事情,谁都不敢怠慢,于是督促部下披星戴月,快快开工。
命令下达到部队后,冰天雪地的外蒙古大地上,从此到处都可以见到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的明军官兵与民工在外蒙古各个地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屯垦戍边运动,用自己的肩头打造这一个新的外蒙古。
在这场改变外蒙古的面貌,改变中国命运的大生产运动中,入外蒙古的军民们克服了一个接一个的困难,取得了当年全部粮食自给自足并有盈余的胜利。
当军民在外蒙古站稳脚根,这片土地就难逃中华之手了。
攻艰克难,不畏艰苦,唯有一个“勤”字。
只要勤奋,就算做错了,再来过也有机会。
事实上,外蒙古屯垦环境之艰苦,实在出人意料。
由于寒冷气候长,人们不得不在尚未化雪时就开工,有时修建好的沟渠,一场大雪过来,把沟渠给覆盖了,待到化雪时,沟渠泡在了稀泥中。
至于寒风呼啸都是小问题了,关键是朝廷有旨意,不允许入蒙军民占用好的草场与平原,几乎每一个农场都得手把手地开屯出来,非常辛苦,战天斗地、百折不挠,人们开拓进取,把石
砾地变成了田地,用汗水与鲜血写下了辉煌史诗,在荒无人烟的原野上刻下了一座历史丰碑!
除了苦干,还要巧干,首席农业专家牛得利精擅选址,眼光奇准,他选择的土地都适合耕种,当年就有收成,数年的精心培育,庄稼就获得了大丰收。
后来,他得到了朝廷的嘉奖,皇太孙自掏腰包,个人对他重赏十万银元,以资奖励。
何止一个牛得利,进蒙的专家中有许多人都参加过东北的北大荒大开发,他们把自己的经验落实到这片新的土地上,无往而不利,在他们精心指导下,沉沉麦穗垂田,出现了5000斤的土豆亩产!
庄稼长得好,全靠水与肥!
在近着水源的地方,人们建沟造渠,建立了良好的水利工程:水库、水渠、水沟与水潭,把水引进入庄稼田里。
蒙古人震惊地看着巨大的水车竖起,不需要人力动手,就能够把水抽上来,哗哗地沿着沟渠流动。
提供动力的还有风车,风车磨坊磨出来的面很细,蒙古人普罗大众以前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面食!
而没有水源的地方,人们就打井,引出地下水。
光是一个打井技术,就是当地人无法企求的“高技术”了。
要懂得选址,否则打下去的是石窝子,打下去多少米都不见水。
这点对于玩惯“风水”的中国人来说,绝对不在话下。
找对了地头后,人们就干起来,把井壁用水泥加固了---仅在1656年,在库伦的第一座水泥厂建成投产,这也是中国速度。
有人力的轱辘把水从地底投上来,大型的投水机则用上了畜力或者风车。
一些水是盐碱水,只合适牲畜饮用,人们就过滤水,或者蒸发水,经过处理,直到可以饮用为止。
在地下水都没有的地方,人们建立了水窖,冬天把雪送进水窖中,夏天用水,并且种植耐旱的作物。
反正在南人的手里,总有办法搞到水。
至于肥料,南人建立了沼气池,收集人类、牲畜与家禽的粪便,送进池中发酵后,既可提供燃气气体来充当燃料,经过处理后的粪便就是极好的肥料,施加入田,庄稼长势喜人。
但不仅仅是粪肥,南人种庄稼还有各种各样的肥料,他们收集水草地的腐植质、水泥矿碴、铁矿矿碴粉末及看似乱七八糟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做成的肥料,庄稼生长得快且不算,还健康茁壮,亩产量高,到了秋天收获的时间,看到一片片金黄色的麦穗在田地里,一锄头下去,一串串的土豆就翻到了地面,一根茎下连着五六个土豆,重量在1斤左右,收获的土豆堆积成山!
那些蒙古部族民众的心里长长地叹息:“如果他们没有火枪该多好啊!”
人们干得很欢,参加开荒的不止是民工,还有大量的战士参加了劳动。
早在1655年的年底,针对地方广大,人力不足的严峻目局面,甘辉果断地提出:“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不得有任何人站在生产劳动之外。”
待到来年一月,外蒙古事务大臣衙门发布了大生产的命令,组织发动了除边疆警卫、运输、后勤外十万人到生产线上去。于是,部队全体官兵在将军们的亲自率领下,一手拿枪,一手拿
镐,开渠引水,修路架桥,挺进沙漠,垦荒造田,植树造林,饲养牲畜,办农场,建作坊,办学校,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60%以上的官兵都投入了开荒与生产中,每个人至少要完成六亩土地的开荒,一年总共要开荒60万亩。而且生产的粮食必须达到5000万公斤。当时的条件异常艰苦,战士们没有住的地方,
没有卫生的饮用水,更没有那些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完全是靠着人力和畜力在艰苦的开垦。
这一年,驻疆部队及民工面临着没有房子住、工具不足,没有蔬菜吃、用盐水下饭,断粮时有发生的艰苦情况下,于外蒙古的亘古荒原上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开荒80万亩,而原计划是开荒60万亩,足足多了20万亩地,生产麦子4000万公斤,土豆则有1500万公斤,收获棉花0.6万担及葵花油、菜籽油1000桶,开荒生产当年,部队粮、油实现半自给,蔬菜肉类全部自给,战胜了当年食物不足的严重困难。
虽然存在困难,但已经有了土豆烧牛肉这道名菜!
草原上肉食不值钱,你种出了土豆,那玩意儿好啊,在下雪天,土豆与牛肉更配喔。
吃过土豆烧牛肉的军民们干劲更大,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这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方兴未艾,公元1657年1月,驻外蒙古所有部队的全体官兵,无论官职军衔大小,一律参加劳动生产,各支部队都要建立农场,当年实现粮食自给!
这是命令!
完不成的话虽不致于杀头,但部队主官下台是分分钟的事情,谁都不敢怠慢,于是督促部下披星戴月,快快开工。
命令下达到部队后,冰天雪地的外蒙古大地上,从此到处都可以见到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的明军官兵与民工在外蒙古各个地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屯垦戍边运动,用自己的肩头打造这一个新的外蒙古。
在这场改变外蒙古的面貌,改变中国命运的大生产运动中,入外蒙古的军民们克服了一个接一个的困难,取得了当年全部粮食自给自足并有盈余的胜利。
当军民在外蒙古站稳脚根,这片土地就难逃中华之手了。
攻艰克难,不畏艰苦,唯有一个“勤”字。
只要勤奋,就算做错了,再来过也有机会。
事实上,外蒙古屯垦环境之艰苦,实在出人意料。
由于寒冷气候长,人们不得不在尚未化雪时就开工,有时修建好的沟渠,一场大雪过来,把沟渠给覆盖了,待到化雪时,沟渠泡在了稀泥中。
至于寒风呼啸都是小问题了,关键是朝廷有旨意,不允许入蒙军民占用好的草场与平原,几乎每一个农场都得手把手地开屯出来,非常辛苦,战天斗地、百折不挠,人们开拓进取,把石
砾地变成了田地,用汗水与鲜血写下了辉煌史诗,在荒无人烟的原野上刻下了一座历史丰碑!
除了苦干,还要巧干,首席农业专家牛得利精擅选址,眼光奇准,他选择的土地都适合耕种,当年就有收成,数年的精心培育,庄稼就获得了大丰收。
后来,他得到了朝廷的嘉奖,皇太孙自掏腰包,个人对他重赏十万银元,以资奖励。
何止一个牛得利,进蒙的专家中有许多人都参加过东北的北大荒大开发,他们把自己的经验落实到这片新的土地上,无往而不利,在他们精心指导下,沉沉麦穗垂田,出现了5000斤的土豆亩产!
庄稼长得好,全靠水与肥!
在近着水源的地方,人们建沟造渠,建立了良好的水利工程:水库、水渠、水沟与水潭,把水引进入庄稼田里。
蒙古人震惊地看着巨大的水车竖起,不需要人力动手,就能够把水抽上来,哗哗地沿着沟渠流动。
提供动力的还有风车,风车磨坊磨出来的面很细,蒙古人普罗大众以前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面食!
而没有水源的地方,人们就打井,引出地下水。
光是一个打井技术,就是当地人无法企求的“高技术”了。
要懂得选址,否则打下去的是石窝子,打下去多少米都不见水。
这点对于玩惯“风水”的中国人来说,绝对不在话下。
找对了地头后,人们就干起来,把井壁用水泥加固了---仅在1656年,在库伦的第一座水泥厂建成投产,这也是中国速度。
有人力的轱辘把水从地底投上来,大型的投水机则用上了畜力或者风车。
一些水是盐碱水,只合适牲畜饮用,人们就过滤水,或者蒸发水,经过处理,直到可以饮用为止。
在地下水都没有的地方,人们建立了水窖,冬天把雪送进水窖中,夏天用水,并且种植耐旱的作物。
反正在南人的手里,总有办法搞到水。
至于肥料,南人建立了沼气池,收集人类、牲畜与家禽的粪便,送进池中发酵后,既可提供燃气气体来充当燃料,经过处理后的粪便就是极好的肥料,施加入田,庄稼长势喜人。
但不仅仅是粪肥,南人种庄稼还有各种各样的肥料,他们收集水草地的腐植质、水泥矿碴、铁矿矿碴粉末及看似乱七八糟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做成的肥料,庄稼生长得快且不算,还健康茁壮,亩产量高,到了秋天收获的时间,看到一片片金黄色的麦穗在田地里,一锄头下去,一串串的土豆就翻到了地面,一根茎下连着五六个土豆,重量在1斤左右,收获的土豆堆积成山!
那些蒙古部族民众的心里长长地叹息:“如果他们没有火枪该多好啊!”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