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作者:羊行屮 更新:2022-06-03 14:05
七
以下是韩立的讲述——
自古至今,一直存在着灵、幻、卜、医、文、蛊、武、魇八个神秘族派。幻、卜、医、文活跃在世间,为人所知;灵、蛊、武、魇隐藏在暗处,行踪隐秘。
随着时间推移,曾经关系密切的八族渐渐疏远,彼此之间再无联系。至于“八族”的由来,和“老子出关”的典故有关。
春秋时期,函谷关令尹喜夜观天象,见紫气横空,知道必有贵人来临,日夜在关口等候。三天后,一位白发老者骑青牛而来,自称“李耳”,要出关西行。尹喜苦苦哀求他休息几日,请他著书留存世间。老子见尹喜心诚,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尹喜通读之后,深深折服于老子博大的智慧,拜他为师,辞官随老子西行,并留下《道德经》被后人传诵。后人经过研究,渐渐形成独有的体系,创立了道教。可是这本书实在太过深奥,大家各持己见,道教由此分成好几个派别,坚称自己的观点才是正统。矛盾由此而生,甚至还引起两个小国之间的战争。
各派终于醒悟,不再争执正统偏门,潜心参悟《道德经》真正的含义。战国时期,八个门派脱颖而出,分别是“灵、幻、卜、魇、医、文、武、蛊”,又称为“八族”。
文族最杰出的人物提出一个想法,仅有五千多字的《道德经》能衍生八族,可见内容博大精深。如果各族能放弃门户之争相互交流,是否可以参透全书的意义?倡议一出,八族派出代表齐聚古城,讨论了三天三夜也没结果,但各族都有个观点,居然惊人地相似——流传世间的《道德经》其实只有半部!
当年尹喜读了《道德经》全文,深知如果让世人知晓,必然会颠覆千年认知,就把最重要的语句删减,携带原本随老子西去。在“老子出关”的传说中本来就有尹喜带走下半部的典故,各族经过推敲分析,更确定传言不虚。
听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战国时期最著名的一次文化思想大交流,没想到真正的原因是这个!
韩立继续讲述——
通过此次讨论,各族彼此亲近了许多。当时诸侯割据,连年战乱,文族代表提议建立书馆保护各族资料,避免消失在战火中。各族犹豫不决,毕竟有些资料事关最高机密,一旦泄露将直接影响本族生死存亡。可是文族代表说得合情合理,各族所在国家如果毁灭,起码文化还能保存流传。
这就是最初的图书馆。
八族把本族书籍放入这间囊括了当时最玄奥的阵法、幻术、机关、风水、五行的书馆里,在建成封馆之日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多了两个人!
韩立讲到这里的时候,表情非常奇怪。月饼忽然问道:“是不是谁也不知道多了哪两个人,但确实多了两个人?”
我一时间没有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但韩立很讶异地点头肯定。
馆内只有八个人,可是却总觉得是十个人,这种感觉很奇怪。他们用了所有手段找多出来的那两个人,却一无所获。就在这时,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有一卷空白竹简上突然出现神秘图案。八族代表虽然智慧过人,掌握各种异术,却参不透其中含义。直到卜族通过先天演算,推出图案为神秘喻示,暗藏一样东西,地点正是传说中老子修道成仙的昆仑山!
他们认为结合各族之力建造的书馆融会贯通了《道德经》里的奥秘,想到多出来两个人,认为可能是与老子和尹喜建立了某种联系。竹简的喻示,是两人通过书馆传递的信息。
韩立讲得很复杂,换成现在的概念就是《道德经》是电脑设计图纸,按照图纸建造的图书馆相当于电脑,空白书本出现的各种任务是电子邮件,指引异徒行者的行动。
各族研究《道德经》,观点虽然不同,目的却相同——得道成仙。八族得出这个结论自然兴奋不已,召集各族精英奔赴昆仑山。一年后,只回来灵、蛊两族各一人。无人知晓他们在昆仑山发生了什么,经过这件事情,各族元气大伤流落民间,全部出动的魇族甚至因此灭亡。
灵、蛊两人成了最初的异徒行者,按照神秘喻示执行任务。
异徒行者的选定和接受任务的细节,韩立并不知道,这也是他执念的由来。历代异徒行者候选人的喻示,或多或少都和八族后人有关联,唯独没有出现过武族。
说来好笑,武族从未得到过其余各族的认可。武族最初称为“土族”,说白了就是以盗墓为职业的土夫子,历来不受待见,自然被另外七族鄙视。汉光武帝刘裕为扩充军费组建的盗墓军队“哑巴军”,带军首领就是土族传人,谐音改成“武族”。
一番话下来,信息量太大,我脑子嗡嗡地不停冒着“宿命”、“轮回”这些玄之又玄的词,实在匪夷所思,不过联系到图书馆的种种谜团,倒也豁然开朗。
以下是韩立的讲述——
自古至今,一直存在着灵、幻、卜、医、文、蛊、武、魇八个神秘族派。幻、卜、医、文活跃在世间,为人所知;灵、蛊、武、魇隐藏在暗处,行踪隐秘。
随着时间推移,曾经关系密切的八族渐渐疏远,彼此之间再无联系。至于“八族”的由来,和“老子出关”的典故有关。
春秋时期,函谷关令尹喜夜观天象,见紫气横空,知道必有贵人来临,日夜在关口等候。三天后,一位白发老者骑青牛而来,自称“李耳”,要出关西行。尹喜苦苦哀求他休息几日,请他著书留存世间。老子见尹喜心诚,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尹喜通读之后,深深折服于老子博大的智慧,拜他为师,辞官随老子西行,并留下《道德经》被后人传诵。后人经过研究,渐渐形成独有的体系,创立了道教。可是这本书实在太过深奥,大家各持己见,道教由此分成好几个派别,坚称自己的观点才是正统。矛盾由此而生,甚至还引起两个小国之间的战争。
各派终于醒悟,不再争执正统偏门,潜心参悟《道德经》真正的含义。战国时期,八个门派脱颖而出,分别是“灵、幻、卜、魇、医、文、武、蛊”,又称为“八族”。
文族最杰出的人物提出一个想法,仅有五千多字的《道德经》能衍生八族,可见内容博大精深。如果各族能放弃门户之争相互交流,是否可以参透全书的意义?倡议一出,八族派出代表齐聚古城,讨论了三天三夜也没结果,但各族都有个观点,居然惊人地相似——流传世间的《道德经》其实只有半部!
当年尹喜读了《道德经》全文,深知如果让世人知晓,必然会颠覆千年认知,就把最重要的语句删减,携带原本随老子西去。在“老子出关”的传说中本来就有尹喜带走下半部的典故,各族经过推敲分析,更确定传言不虚。
听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战国时期最著名的一次文化思想大交流,没想到真正的原因是这个!
韩立继续讲述——
通过此次讨论,各族彼此亲近了许多。当时诸侯割据,连年战乱,文族代表提议建立书馆保护各族资料,避免消失在战火中。各族犹豫不决,毕竟有些资料事关最高机密,一旦泄露将直接影响本族生死存亡。可是文族代表说得合情合理,各族所在国家如果毁灭,起码文化还能保存流传。
这就是最初的图书馆。
八族把本族书籍放入这间囊括了当时最玄奥的阵法、幻术、机关、风水、五行的书馆里,在建成封馆之日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多了两个人!
韩立讲到这里的时候,表情非常奇怪。月饼忽然问道:“是不是谁也不知道多了哪两个人,但确实多了两个人?”
我一时间没有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但韩立很讶异地点头肯定。
馆内只有八个人,可是却总觉得是十个人,这种感觉很奇怪。他们用了所有手段找多出来的那两个人,却一无所获。就在这时,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有一卷空白竹简上突然出现神秘图案。八族代表虽然智慧过人,掌握各种异术,却参不透其中含义。直到卜族通过先天演算,推出图案为神秘喻示,暗藏一样东西,地点正是传说中老子修道成仙的昆仑山!
他们认为结合各族之力建造的书馆融会贯通了《道德经》里的奥秘,想到多出来两个人,认为可能是与老子和尹喜建立了某种联系。竹简的喻示,是两人通过书馆传递的信息。
韩立讲得很复杂,换成现在的概念就是《道德经》是电脑设计图纸,按照图纸建造的图书馆相当于电脑,空白书本出现的各种任务是电子邮件,指引异徒行者的行动。
各族研究《道德经》,观点虽然不同,目的却相同——得道成仙。八族得出这个结论自然兴奋不已,召集各族精英奔赴昆仑山。一年后,只回来灵、蛊两族各一人。无人知晓他们在昆仑山发生了什么,经过这件事情,各族元气大伤流落民间,全部出动的魇族甚至因此灭亡。
灵、蛊两人成了最初的异徒行者,按照神秘喻示执行任务。
异徒行者的选定和接受任务的细节,韩立并不知道,这也是他执念的由来。历代异徒行者候选人的喻示,或多或少都和八族后人有关联,唯独没有出现过武族。
说来好笑,武族从未得到过其余各族的认可。武族最初称为“土族”,说白了就是以盗墓为职业的土夫子,历来不受待见,自然被另外七族鄙视。汉光武帝刘裕为扩充军费组建的盗墓军队“哑巴军”,带军首领就是土族传人,谐音改成“武族”。
一番话下来,信息量太大,我脑子嗡嗡地不停冒着“宿命”、“轮回”这些玄之又玄的词,实在匪夷所思,不过联系到图书馆的种种谜团,倒也豁然开朗。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