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章 朝廷上的震荡
作者:天劫者 更新:2022-06-03 03:21
最快更新大明争锋最新章节!
崇祯此言一出,表明了他的态度,他的态度也不用表明,宁致远一直就是他的心腹,而且此情此景,崇祯颇为感触。
“所以陛下,我大明就是这样的情况!税收上不来,因为被这些废物和当地蛀虫瓜分了!严重吃空饷,兵力甚至不足记载的十分之一!就连救灾的钱在朝廷也是直接拦腰一斩,到了百姓手上,几乎是十不存一,臣恳请皇上尽诛群贼,非凌迟之刑,千刀万剐不足以平怒!”
“陛下还请决断!回复高祖荣光!”宁致远单膝跪了下来。
好家伙!这是要把人往死里整啊!朱元璋都整出来了,群臣一边为自己辩解一边反驳着宁致远的话,觉得是如此的苍白,若是用朱元璋对待贪官的态度,他们九族都要没了,关键还是在于崇祯的态度。
这最后的那句话明显对崇祯有极大的触动,那是他的先祖,一个胡唯庸案株连了三万人,心向往之,奈何身不能至,眼中闪过几次精光,手臂抬起那么几次想要下令,终于还是又放下了。
诚如宁致远所说的,要杀就全都杀光,当初他即位的时候整个朝廷被他杀得空了一半,却依旧还是现在这幅模样,但这样朝廷就彻底乱了,没有了顶替的人,他还无法下决心。
“陛下,若尽诛群贼,抄家灭族,臣以性命担保国库必要多出千万两白银,如若不然微臣可一头撞死在这大殿之上,殿下早做决断实乃大明之幸也。”宁致远咬咬牙接着说道,他记得李自成进京之后仅仅白银就搜获了六千万两,还有别的奇珍异宝黄金首饰不计其数,而且那还是瘟疫之后的京城,走了许多人,商人也几乎搬走了,所以只能是这些官员家中的。
吵闹的大殿突然又安静了下来,崇祯可以注意到许多人已经面无血色,看来宁致远说的果然还是真的。想着千万两银子,崇祯再次陷入了沉默之中。
当初在宁夏沈千给了他二十万两银子他开心得不要不要的,要知道杨鹤平匪他也只给了十万两,几乎从不打赏朝官,商业知识赏几十两,皇帝里面,他绝对是最穷的一个。
“臣附议...”李聪这时开口说道。
“臣附议...”紧接着又有七八个官员开口,这些貌似就是崇祯这几个月来在朝堂努力的结果,宁致远信了摇了摇头,就这么几个上不了台面的小虾米,又能做的了什么?
“陛下,诛杀群贼,以后每年的税收必然成倍增长,要知道,昔日大宋疆域不及我大明一半,每年的税收却是高达...八千万两白银,若是有了银子,何愁大业不成,大明不兴。”宁致远抛下这最后一枚重磅炸弹。
“————”群臣崩溃中,宁致远的话字字诛心。
在说这些话之前,宁大官人酝酿了些时日,却没想过能有什么效果,此时看着崇祯那明显异动的样子也有些成就感,虽然结果或许多半还是不了了之,但可以看出金钱的诱惑对崇祯来说确实不一般,比朱元璋老祖宗还要大。
因为崇祯真的穷怕了!他勤俭节约,连内裤都打着补丁,他确实想让这个国家好,因为这样他才好,否则昏君都做不安稳。
宁大官人也从来不怕得罪人,之前之所以没有说出这种话,只是时机不对,但今日的气氛却很适合,不管成不成功对他的影响都不大,而且他还能借机远遁离开京城。
说实在的,他在这朝廷上,只是帮着崇祯提高士气,骂骂人,那些官僚估计是有些怕了自己,骂不还口,也从不主动针对自己,让十八岁的他颇有一些人生真是寂寥如雪的感觉,这次事情以来,他们若是死了最好,若是不死必然容不得自己在京城,而自己也主动请辞离开京城...这样的安排挺好。
“他们...府中真有那么多银子?”崇祯在沉默了许久之后竟然开口问道,目光炯炯地看向宁致远。
“千真万确,就比如说周首辅,他孙儿在燕子楼当初一滞万金陛下你是没见过,但臣见过了,莫非朝廷的俸禄已经有那么多了吗?更可恨的事——他们还敢抢臣的夫人。”宁大官人一愣之后说着,最后语气又义愤填膺起来,“狗娘养的蛀虫。”
周延儒一干人等不知道宁致远这些骂人的词句是从哪来,听着确实让人牙痒痒,但此时顾不上许多口头说道,“陛下实在冤枉啊,老臣家中确实颇有家资,这也与家中下人多行商贾之事有关啊,老臣历经三朝,兢兢业业,绝非......”
宁致远此时在笑着,然后觉得不合适收敛了笑容,笑中有无奈,有嘲讽,还有这失望与怜悯,崇祯还会是那个崇祯。
“————”
“老臣愿意为我大明捐献二十万两以暂缓朝廷的难关,为我大明出一份力。”周延儒义正言辞地说道,底下的老脸挂着一丝嘲讽的笑容,因为他知道,他们不会有事了,而且这种大招放出来崇祯都没弄死他们,那他们以后也都不会有事了,除非哪天皇上突然被太祖附身,那他们也是该死。
“老臣也愿为我大明捐赠十五万两......”温体仁这次附和道,心说宁大人啊,你这次可是连我都一块坑了又是个什么意思?有那也别怪我拆你台了,我可是自保......
两人的话语引爆了朝堂,然后众人纷纷附和,最少的是一千两,似乎是按照等级和职位来划分,宁致远只得感慨,这些官员还真是有钱人,而崇祯...
崇祯心里像上次那样收缴土地迅速心算了一下,觉得有一百多万了,超过了大明半年的赋税,第一反应自然是喜不自胜,这也是他所期望的,没想到这群官员这么上道,然后随之而来的又有愤怒,自己随便这么一逼能弄出这么多钱,看来宁致远说的果然不错,但很快这愤怒就被即将到手的一百多万两银子给压下去了,君臣似乎都在皆大欢喜,貌似只有一个人是不得意。
“宁爱卿啊,朕知道你是为了朕,为了大明,还有...这些...额,废物,大明现在也是需要他们的,所以这事,容后再议吧。”
宁致远轻轻叹了口气,心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念头,他觉得自己该做的都做了,虽然他还可以做的更多,但也不会做,崇祯也是不可谓不聪明,所有的一切都能和钱扯上关系,包括上次和众人争讨土地和赏赐湖广巡抚的...二十两银子,从头到尾都透着一股小家子气,他似乎忘了,他是皇上,要钱而已,抢吧!汉武帝北征匈奴还不是没钱,强行借粮借钱,最后还没还不知道,还不是成了千古大帝?
“既如此,那微臣恳请皇上早作打算,另将微臣调离朝堂,甘做武官或一方父母,臣...羞于群贼为伍。”宁致远掷地有声道。
............
宁致远依旧还是兵部侍郎,崇祯自然是没有应允宁大官人的...无理要求,开玩笑,好不容易才把你从宁夏弄过来,现在朝堂上斗争也正打得火热,崇祯过得正舒服呢,哪能这么轻易地就让你离开,而底下的官员虽然是很愿意宁致远离开,无奈刚刚被投诉,还赔了不少银子,所以也不便发言,不过不要紧,最艰苦的日子已经过去,以后日子还长着呢。
宁大官人很失落离开了太和殿,然后心中一路哼着小曲一路回到了府上,初为人妇的李香君多了一分成熟的风情,宁致远感觉自己又祸害了一朵花朵,于是乎心里更得意了。
一起同过床的三个女孩却是感觉要比昨天和谐不少,果然一起做那种事才能更有效地提升感情,李香君见着宁致远回来了笑脸还是忍不住羞红了一番,宁大官人直勾勾的眼神让她受不了。
“宁郎我跟你说啊。”柳如是脸上带着笑意说道,“以后你不要把香君偷偷抱到房里来了,今日我们还没醒就听到香君的小侍女哭哭啼啼地在找着香君,说房中只有衣服,她的小姐被采花贼抓走了。”
“这么说也没错吧。”商景兰嘻嘻笑道,因为旧居给他们姐妹俩带来的伤感情绪也早已恢复,每天过的虽说有些单调,却实在开心无比。“不过那个洛凝很可爱哦,宁郎不是还说收人家做通房小侍女吗?”
“本...夫君什么时候说过那种话,”宁致远道,绣着鸟的官府也被换了下来,心里产生疑惑,“不过小凝儿确实很不错。”
“如是我和你们说啊,今天你夫君在朝堂上大发神威,劝说皇上把那一帮官员全部砍了,差点就说动了,真是可惜...”
见着柳如是和李香君她们一副饶有兴趣的模样,宁致远继续说着,他时常都会说些这种话,但没有一次像今天这般,商景兰李香君原本都是官家小姐,听着宁致远的话却是有些好笑。
“若是这样宁郎你还真是要名留青史了。”商景兰给宁致远加了一块羊肉,从医理上讲,这些红肉利于补肾,虽然宁致远现在很厉害,但多补补总是没错的啊。
李香君很认真地听着,也没有发表言论,一如她当时在青楼那般,也是静静听着已经流传了许多遍的关于宁致远的传闻,其中不知道夸张了多少,但如今可是最真实最真实的第一份了,还是宁致远亲口所说,她很开心,很庆幸。
这是真正的秋天了,所以整个大明都有些忙碌,从宁夏过来的信件也一封接着一封,传递着信息。
因为春天红薯种的推广,所以今年深秋了,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宁夏自然是大丰收,百姓们留下了一半的收成,但收的粮食还是堆满了新建了一排排大粮仓,至于这留下一半,相信没人回不满意,因为从耕地到种子施肥,他们仅仅提供了劳力,连佣户都比不上,当然,肥料是天然的粪便,总之宁夏就是皆大欢喜。
而一次带来的影响就是涌现出了大批商人,外来商人,收购粮食,还有许多因为宁夏的富裕来着做起了生意,哪里有钱可赚哪儿就会有他们身影,李今是已经磨拳擦掌准备好了大干一场,在一个商业女皇的眼里,千丝万缕的景象只汇成一句话,本诰命夫人要替夫君抢钱去了!
李家去年夏天在江浙买的红薯种是遍布全国的,虽然不多,但引起的波澜却远远比宁夏要大,因为宁夏城从某种程度上讲还是属于很神秘的,而那些流动的而商人则不同。
亩产三十石,亩产四十石!思绪在飞舞......
江浙田家却相对的又要受一次打击了,当初借着李家的东风,他们在海外也弄了红薯种就那么售出去了,只是小赚了一笔还觉得心疼,现在秋收才发现,竟然大都没有长出来!只有少数的红薯生出果实了,更严重的问题却不再与这儿,而在于他们卖出去的,也是同样如此,所以一时之间,田家饱受争议。
崇祯也就着宁致远送个他的万石种子和从大臣手中得来的土地连同他的皇庄一起种了这东西,收获的时候好几天嘴都没合上,就这么多了百万石粮食,难道真是天助我大明?
一连几次甚至都在朝堂上笑了出来,他由这个想到了以后,觉得形式已经开始好转了,大明中兴在即,看着宁致远的眼神也愈加柔和,甚至好几次都要再给他封官,但赏银,坚决没有。
看在宁大官人眼里,崇祯这只是一种小资格调。
就连朝中众臣在这种情况下也动起了心思,土地是他们的根,所以贪污受贿加经商种地,粮食的收入只是极少一部分,零头都算不上,但如今这种情形,种地似乎很有搞头啊?
整个秋天,不管有的没的,大明似乎都陷入了喜悦之中,有着这样的作物,百姓们觉得明年觉得不会挨饿了。
亩产三四十石的甘薯,已经传遍整个大明!
............(未完待续。)
崇祯此言一出,表明了他的态度,他的态度也不用表明,宁致远一直就是他的心腹,而且此情此景,崇祯颇为感触。
“所以陛下,我大明就是这样的情况!税收上不来,因为被这些废物和当地蛀虫瓜分了!严重吃空饷,兵力甚至不足记载的十分之一!就连救灾的钱在朝廷也是直接拦腰一斩,到了百姓手上,几乎是十不存一,臣恳请皇上尽诛群贼,非凌迟之刑,千刀万剐不足以平怒!”
“陛下还请决断!回复高祖荣光!”宁致远单膝跪了下来。
好家伙!这是要把人往死里整啊!朱元璋都整出来了,群臣一边为自己辩解一边反驳着宁致远的话,觉得是如此的苍白,若是用朱元璋对待贪官的态度,他们九族都要没了,关键还是在于崇祯的态度。
这最后的那句话明显对崇祯有极大的触动,那是他的先祖,一个胡唯庸案株连了三万人,心向往之,奈何身不能至,眼中闪过几次精光,手臂抬起那么几次想要下令,终于还是又放下了。
诚如宁致远所说的,要杀就全都杀光,当初他即位的时候整个朝廷被他杀得空了一半,却依旧还是现在这幅模样,但这样朝廷就彻底乱了,没有了顶替的人,他还无法下决心。
“陛下,若尽诛群贼,抄家灭族,臣以性命担保国库必要多出千万两白银,如若不然微臣可一头撞死在这大殿之上,殿下早做决断实乃大明之幸也。”宁致远咬咬牙接着说道,他记得李自成进京之后仅仅白银就搜获了六千万两,还有别的奇珍异宝黄金首饰不计其数,而且那还是瘟疫之后的京城,走了许多人,商人也几乎搬走了,所以只能是这些官员家中的。
吵闹的大殿突然又安静了下来,崇祯可以注意到许多人已经面无血色,看来宁致远说的果然还是真的。想着千万两银子,崇祯再次陷入了沉默之中。
当初在宁夏沈千给了他二十万两银子他开心得不要不要的,要知道杨鹤平匪他也只给了十万两,几乎从不打赏朝官,商业知识赏几十两,皇帝里面,他绝对是最穷的一个。
“臣附议...”李聪这时开口说道。
“臣附议...”紧接着又有七八个官员开口,这些貌似就是崇祯这几个月来在朝堂努力的结果,宁致远信了摇了摇头,就这么几个上不了台面的小虾米,又能做的了什么?
“陛下,诛杀群贼,以后每年的税收必然成倍增长,要知道,昔日大宋疆域不及我大明一半,每年的税收却是高达...八千万两白银,若是有了银子,何愁大业不成,大明不兴。”宁致远抛下这最后一枚重磅炸弹。
“————”群臣崩溃中,宁致远的话字字诛心。
在说这些话之前,宁大官人酝酿了些时日,却没想过能有什么效果,此时看着崇祯那明显异动的样子也有些成就感,虽然结果或许多半还是不了了之,但可以看出金钱的诱惑对崇祯来说确实不一般,比朱元璋老祖宗还要大。
因为崇祯真的穷怕了!他勤俭节约,连内裤都打着补丁,他确实想让这个国家好,因为这样他才好,否则昏君都做不安稳。
宁大官人也从来不怕得罪人,之前之所以没有说出这种话,只是时机不对,但今日的气氛却很适合,不管成不成功对他的影响都不大,而且他还能借机远遁离开京城。
说实在的,他在这朝廷上,只是帮着崇祯提高士气,骂骂人,那些官僚估计是有些怕了自己,骂不还口,也从不主动针对自己,让十八岁的他颇有一些人生真是寂寥如雪的感觉,这次事情以来,他们若是死了最好,若是不死必然容不得自己在京城,而自己也主动请辞离开京城...这样的安排挺好。
“他们...府中真有那么多银子?”崇祯在沉默了许久之后竟然开口问道,目光炯炯地看向宁致远。
“千真万确,就比如说周首辅,他孙儿在燕子楼当初一滞万金陛下你是没见过,但臣见过了,莫非朝廷的俸禄已经有那么多了吗?更可恨的事——他们还敢抢臣的夫人。”宁大官人一愣之后说着,最后语气又义愤填膺起来,“狗娘养的蛀虫。”
周延儒一干人等不知道宁致远这些骂人的词句是从哪来,听着确实让人牙痒痒,但此时顾不上许多口头说道,“陛下实在冤枉啊,老臣家中确实颇有家资,这也与家中下人多行商贾之事有关啊,老臣历经三朝,兢兢业业,绝非......”
宁致远此时在笑着,然后觉得不合适收敛了笑容,笑中有无奈,有嘲讽,还有这失望与怜悯,崇祯还会是那个崇祯。
“————”
“老臣愿意为我大明捐献二十万两以暂缓朝廷的难关,为我大明出一份力。”周延儒义正言辞地说道,底下的老脸挂着一丝嘲讽的笑容,因为他知道,他们不会有事了,而且这种大招放出来崇祯都没弄死他们,那他们以后也都不会有事了,除非哪天皇上突然被太祖附身,那他们也是该死。
“老臣也愿为我大明捐赠十五万两......”温体仁这次附和道,心说宁大人啊,你这次可是连我都一块坑了又是个什么意思?有那也别怪我拆你台了,我可是自保......
两人的话语引爆了朝堂,然后众人纷纷附和,最少的是一千两,似乎是按照等级和职位来划分,宁致远只得感慨,这些官员还真是有钱人,而崇祯...
崇祯心里像上次那样收缴土地迅速心算了一下,觉得有一百多万了,超过了大明半年的赋税,第一反应自然是喜不自胜,这也是他所期望的,没想到这群官员这么上道,然后随之而来的又有愤怒,自己随便这么一逼能弄出这么多钱,看来宁致远说的果然不错,但很快这愤怒就被即将到手的一百多万两银子给压下去了,君臣似乎都在皆大欢喜,貌似只有一个人是不得意。
“宁爱卿啊,朕知道你是为了朕,为了大明,还有...这些...额,废物,大明现在也是需要他们的,所以这事,容后再议吧。”
宁致远轻轻叹了口气,心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念头,他觉得自己该做的都做了,虽然他还可以做的更多,但也不会做,崇祯也是不可谓不聪明,所有的一切都能和钱扯上关系,包括上次和众人争讨土地和赏赐湖广巡抚的...二十两银子,从头到尾都透着一股小家子气,他似乎忘了,他是皇上,要钱而已,抢吧!汉武帝北征匈奴还不是没钱,强行借粮借钱,最后还没还不知道,还不是成了千古大帝?
“既如此,那微臣恳请皇上早作打算,另将微臣调离朝堂,甘做武官或一方父母,臣...羞于群贼为伍。”宁致远掷地有声道。
............
宁致远依旧还是兵部侍郎,崇祯自然是没有应允宁大官人的...无理要求,开玩笑,好不容易才把你从宁夏弄过来,现在朝堂上斗争也正打得火热,崇祯过得正舒服呢,哪能这么轻易地就让你离开,而底下的官员虽然是很愿意宁致远离开,无奈刚刚被投诉,还赔了不少银子,所以也不便发言,不过不要紧,最艰苦的日子已经过去,以后日子还长着呢。
宁大官人很失落离开了太和殿,然后心中一路哼着小曲一路回到了府上,初为人妇的李香君多了一分成熟的风情,宁致远感觉自己又祸害了一朵花朵,于是乎心里更得意了。
一起同过床的三个女孩却是感觉要比昨天和谐不少,果然一起做那种事才能更有效地提升感情,李香君见着宁致远回来了笑脸还是忍不住羞红了一番,宁大官人直勾勾的眼神让她受不了。
“宁郎我跟你说啊。”柳如是脸上带着笑意说道,“以后你不要把香君偷偷抱到房里来了,今日我们还没醒就听到香君的小侍女哭哭啼啼地在找着香君,说房中只有衣服,她的小姐被采花贼抓走了。”
“这么说也没错吧。”商景兰嘻嘻笑道,因为旧居给他们姐妹俩带来的伤感情绪也早已恢复,每天过的虽说有些单调,却实在开心无比。“不过那个洛凝很可爱哦,宁郎不是还说收人家做通房小侍女吗?”
“本...夫君什么时候说过那种话,”宁致远道,绣着鸟的官府也被换了下来,心里产生疑惑,“不过小凝儿确实很不错。”
“如是我和你们说啊,今天你夫君在朝堂上大发神威,劝说皇上把那一帮官员全部砍了,差点就说动了,真是可惜...”
见着柳如是和李香君她们一副饶有兴趣的模样,宁致远继续说着,他时常都会说些这种话,但没有一次像今天这般,商景兰李香君原本都是官家小姐,听着宁致远的话却是有些好笑。
“若是这样宁郎你还真是要名留青史了。”商景兰给宁致远加了一块羊肉,从医理上讲,这些红肉利于补肾,虽然宁致远现在很厉害,但多补补总是没错的啊。
李香君很认真地听着,也没有发表言论,一如她当时在青楼那般,也是静静听着已经流传了许多遍的关于宁致远的传闻,其中不知道夸张了多少,但如今可是最真实最真实的第一份了,还是宁致远亲口所说,她很开心,很庆幸。
这是真正的秋天了,所以整个大明都有些忙碌,从宁夏过来的信件也一封接着一封,传递着信息。
因为春天红薯种的推广,所以今年深秋了,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宁夏自然是大丰收,百姓们留下了一半的收成,但收的粮食还是堆满了新建了一排排大粮仓,至于这留下一半,相信没人回不满意,因为从耕地到种子施肥,他们仅仅提供了劳力,连佣户都比不上,当然,肥料是天然的粪便,总之宁夏就是皆大欢喜。
而一次带来的影响就是涌现出了大批商人,外来商人,收购粮食,还有许多因为宁夏的富裕来着做起了生意,哪里有钱可赚哪儿就会有他们身影,李今是已经磨拳擦掌准备好了大干一场,在一个商业女皇的眼里,千丝万缕的景象只汇成一句话,本诰命夫人要替夫君抢钱去了!
李家去年夏天在江浙买的红薯种是遍布全国的,虽然不多,但引起的波澜却远远比宁夏要大,因为宁夏城从某种程度上讲还是属于很神秘的,而那些流动的而商人则不同。
亩产三十石,亩产四十石!思绪在飞舞......
江浙田家却相对的又要受一次打击了,当初借着李家的东风,他们在海外也弄了红薯种就那么售出去了,只是小赚了一笔还觉得心疼,现在秋收才发现,竟然大都没有长出来!只有少数的红薯生出果实了,更严重的问题却不再与这儿,而在于他们卖出去的,也是同样如此,所以一时之间,田家饱受争议。
崇祯也就着宁致远送个他的万石种子和从大臣手中得来的土地连同他的皇庄一起种了这东西,收获的时候好几天嘴都没合上,就这么多了百万石粮食,难道真是天助我大明?
一连几次甚至都在朝堂上笑了出来,他由这个想到了以后,觉得形式已经开始好转了,大明中兴在即,看着宁致远的眼神也愈加柔和,甚至好几次都要再给他封官,但赏银,坚决没有。
看在宁大官人眼里,崇祯这只是一种小资格调。
就连朝中众臣在这种情况下也动起了心思,土地是他们的根,所以贪污受贿加经商种地,粮食的收入只是极少一部分,零头都算不上,但如今这种情形,种地似乎很有搞头啊?
整个秋天,不管有的没的,大明似乎都陷入了喜悦之中,有着这样的作物,百姓们觉得明年觉得不会挨饿了。
亩产三四十石的甘薯,已经传遍整个大明!
............(未完待续。)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