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孙中山妥协
作者:公子墨轩 更新:2022-06-01 20:27
最快更新大国之疆最新章节!
所谓乱拳打死打死老师傅,这句话用在发生在潼关的这场战事中再恰当不过了。北洋军败得不明不白,革命军也胜的不清不楚。
周符麟带着贵军一路跑到河南灵宝才止住脚步,清点了一下人数,只叫他欲哭无泪,先前的两万大军现在只剩五千余数,步枪不算,火炮更是损失殆尽。好在革命军在追出陕西境内后就收容了乱军撤了回去,不然还真不知道结果会是怎么样呢。心下惶然的急忙向北京发了一封电报。
收到周符麟的求援电报,袁世凯可谓是惊怒交加,那可是他的北洋精锐啊!损失一个他都要心疼的只打哆嗦,这回倒好,周符麟这个蠢货,一战就损失了五六千人,比在湖北前线和民军拉锯了三个月的损失还要大。
不过袁世凯也晓得,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而是想着要怎么扫尾善后。河南是要地,不仅关系着湖北前线,还关系着天下局势,万万丢不得的。当下急令驻山东的第五镇抽调出一个协增援河南,又让扫荡完山西的第三镇也抽调部分兵力南下河南。
这回,袁世凯可是真真切切的将共进党给记在心里了。只是此时的他正忙着为自己接任民国的临时大总统扫平障碍,还顾不上位于西南的肖沐白。不过,收拾那也是早晚的事,让他袁某人惦记上的人,还真没有落得下好的。
孙中山在总统府的办公室内来回的踱步,他现在面临的困境是前所未有。
民国才建立几天,袁世凯就集结重兵,不仅对北方光复省份发动了猛烈进攻,而且还在江北虎视眈眈,一副随时渡江攻向南京的样子。孙中山与黄兴都感觉到了燃眉之痛,民国新成立的喜气立马被冲掉了不少。
英、法、美、德、日、俄各国列强,联合起来对中华民国不予承认,并私下放出风来,意思就是说,在中国,他们只看重袁世凯。西方列强对新成立民国的态度当然重要,他们的不支持,给新政府的前程蒙上了一层挥不掉的阴影。
还有,再加上国库空虚,迟迟筹不到款项。外交和财政成了临时政府无法解决的两个最大难题。
此时,临时政府内部也是暗流涌动。进入临时政府里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在无形之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主和力量,他们大力宣扬,想迫使孙中山放弃北伐,将总统职权让给袁世凯,以换取清廷的逊位。
这一天,孙中山下榻的哈同花园内,与黄兴相对而坐。黄兴的脸上有着掩饰不住的疲惫之色。此行,他也是前来劝孙中山通电让位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一职的。他知道眼前的这名男子一心想的是北伐,武力推翻清庭的统治,包括袁世凯在内统统都是要打倒的对象。但他将一切想的太简单了,黄兴自己有着不同的意见。
只要袁世凯能让清廷退位,拥护共和,建立民国,这就算是达到了革命的目的,让他做总统完全可以。袁世凯是个比较开放的人,思想绝不陈腐守旧,这从他一贯主张变法维新、训练新军、力办新政可以看出来。这次出山他向清廷提出六条要求,比如召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这两条,从施政大计看,和革命军的方针并无多大的区别。袁世凯复出之初,就主张宽容武昌起义诸人,又派特使南下议和,时至今日更是转而有支持民主共和的意愿。可以看出,他不是一个敏顽不化的旧官僚,绝不是一个一心要与革命军为敌的人。
孙中山显然也清楚黄兴的来意,不待黄兴开口,孙中山首先道:“克强,你我奔走革命十余年,出生入死,所谓何来?当然是为了劳苦大众!那袁世凯呢?他绝不是为了大众,而是为他自己,为了他们北洋这个群体。既然如此,我们怎能将民国大总统一职托付于他?”
听到孙中山的话,黄兴低头沉默了一会,并没有说什么话。
看到黄兴的模样,孙中山长叹一声,道:“你以为我是非要当这个临时大总统吗?我只是觉得如今南边的这个局面得之实在不易,拱手交给袁世凯会前功尽弃。”
黄兴抬起头,看着孙中山说:“总理,南北统一共和建成,就会有合法的体制,到时候,一切都可以按照我们的愿望走上轨道。”
孙中山不说话,只是摇了摇头。
正说着,徐绍祯和汪精卫走了进来。徐绍祯是南京卫戍司令,而汪精卫是这次南北和议南方代表伍廷芳的第一参赞。
“大总统,事已至此,是和是战,请您定夺。废弃议和,整军北伐,不论胜算如何,至少目前我们还有一次机会。”徐绍祯说道。
孙中山苦苦的思虑着,良久不乏一言。他内心何尝不想北伐,真正的光复全国,结束帝制。可是,先不说财政不允许,就说南京附近军队的素质,连他这个不怎么懂军事的人都知道,这些军队不堪一击。
黄兴坦然的看着孙中山,开口道:“总理,既然袁世凯承诺清帝退位,还是议和吧。民军饷银缺乏,财力窘困,士兵多为新募之兵,纪律松弛,缺少训练。光复诸省,各自为政,如不认真整训,是很难有胜算的。”
大家都沉默了一会,孙中山转向徐绍祯道:“你意下如何?”
徐绍祯想了想,说:“北伐的最好时机已经错失,胜败不论,现在也就是有一战的机会而已。”
汪精卫却是摇头道:“北洋军已经攻占了太原,陕西虽川军的帮助下击退了东西两路清军,但也只是稳住了阵势,形势依旧危如累卵。而徐州的张勋军队,也已经再次南下,打进了宿州。北洋军大炮比我们多,枪也比我们多,久经训练,绝不是我们可以对付的。如果再勉强作战,南京恐怕也不保。我看还是抓住良机,及早议和的号。”
孙中山又侧过脸去看徐绍祯,不及他搭话,汪精卫又接着说道:“袁世凯正在找外国银行借款,准备大举南下。我们湖北的这一路北洋军都打不过,那还能够一直打到北京去?我看还是把袁世凯争取过来,迫使清廷退位,这样一来,不仅消除了一场兵灾,还可以早日达到共和。”
孙中山沉默着,心中充满了悲凉之感。他知道,这些天,伍廷芳、张謇等人经常就在上海南阳路惜阴堂赵凤昌的别墅中密会,有时候北方的和谈总代表唐绍仪也会加入其中,还有英、法、美、德、日、俄等过的公使,他们早已经商量好了,一面迫使隆裕皇太后和溥仪退位,一面迫使他孙中山让出临时大总统的职权,然后将袁世凯捧上去。甚至,那个状元公张謇都已经把清帝逊位的诏书都代拟好,寄到北京去了。
这样也就算了,毕竟这些人和自己都不一个道上的。可不想现在,就连同盟会内,身边最亲密的革命同志都开始劝自己让位了。罢了罢了,大势难违啊!心下凄凉,面若死灰的孙中山再无他话。
和几人来到办公室后,孙中山口述了一份电文:
北京袁总理鉴,文不忍南北战争,生灵涂炭,故于议和之举,并不反对。虽君主、民主,不待再计,而君之苦心,自有人谅之。倘有君之力,不劳战争,达国民之志,保民族之调和,清室亦得安乐,一举数善、推工让能,自有公论。文承各省推举,誓词俱在,区区此心,天日鉴之。若以文为诱致之意,则误会矣。望早定大计。以慰四万万人之渴望。
这一天是1912年1月15日。
所谓乱拳打死打死老师傅,这句话用在发生在潼关的这场战事中再恰当不过了。北洋军败得不明不白,革命军也胜的不清不楚。
周符麟带着贵军一路跑到河南灵宝才止住脚步,清点了一下人数,只叫他欲哭无泪,先前的两万大军现在只剩五千余数,步枪不算,火炮更是损失殆尽。好在革命军在追出陕西境内后就收容了乱军撤了回去,不然还真不知道结果会是怎么样呢。心下惶然的急忙向北京发了一封电报。
收到周符麟的求援电报,袁世凯可谓是惊怒交加,那可是他的北洋精锐啊!损失一个他都要心疼的只打哆嗦,这回倒好,周符麟这个蠢货,一战就损失了五六千人,比在湖北前线和民军拉锯了三个月的损失还要大。
不过袁世凯也晓得,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而是想着要怎么扫尾善后。河南是要地,不仅关系着湖北前线,还关系着天下局势,万万丢不得的。当下急令驻山东的第五镇抽调出一个协增援河南,又让扫荡完山西的第三镇也抽调部分兵力南下河南。
这回,袁世凯可是真真切切的将共进党给记在心里了。只是此时的他正忙着为自己接任民国的临时大总统扫平障碍,还顾不上位于西南的肖沐白。不过,收拾那也是早晚的事,让他袁某人惦记上的人,还真没有落得下好的。
孙中山在总统府的办公室内来回的踱步,他现在面临的困境是前所未有。
民国才建立几天,袁世凯就集结重兵,不仅对北方光复省份发动了猛烈进攻,而且还在江北虎视眈眈,一副随时渡江攻向南京的样子。孙中山与黄兴都感觉到了燃眉之痛,民国新成立的喜气立马被冲掉了不少。
英、法、美、德、日、俄各国列强,联合起来对中华民国不予承认,并私下放出风来,意思就是说,在中国,他们只看重袁世凯。西方列强对新成立民国的态度当然重要,他们的不支持,给新政府的前程蒙上了一层挥不掉的阴影。
还有,再加上国库空虚,迟迟筹不到款项。外交和财政成了临时政府无法解决的两个最大难题。
此时,临时政府内部也是暗流涌动。进入临时政府里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在无形之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主和力量,他们大力宣扬,想迫使孙中山放弃北伐,将总统职权让给袁世凯,以换取清廷的逊位。
这一天,孙中山下榻的哈同花园内,与黄兴相对而坐。黄兴的脸上有着掩饰不住的疲惫之色。此行,他也是前来劝孙中山通电让位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一职的。他知道眼前的这名男子一心想的是北伐,武力推翻清庭的统治,包括袁世凯在内统统都是要打倒的对象。但他将一切想的太简单了,黄兴自己有着不同的意见。
只要袁世凯能让清廷退位,拥护共和,建立民国,这就算是达到了革命的目的,让他做总统完全可以。袁世凯是个比较开放的人,思想绝不陈腐守旧,这从他一贯主张变法维新、训练新军、力办新政可以看出来。这次出山他向清廷提出六条要求,比如召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这两条,从施政大计看,和革命军的方针并无多大的区别。袁世凯复出之初,就主张宽容武昌起义诸人,又派特使南下议和,时至今日更是转而有支持民主共和的意愿。可以看出,他不是一个敏顽不化的旧官僚,绝不是一个一心要与革命军为敌的人。
孙中山显然也清楚黄兴的来意,不待黄兴开口,孙中山首先道:“克强,你我奔走革命十余年,出生入死,所谓何来?当然是为了劳苦大众!那袁世凯呢?他绝不是为了大众,而是为他自己,为了他们北洋这个群体。既然如此,我们怎能将民国大总统一职托付于他?”
听到孙中山的话,黄兴低头沉默了一会,并没有说什么话。
看到黄兴的模样,孙中山长叹一声,道:“你以为我是非要当这个临时大总统吗?我只是觉得如今南边的这个局面得之实在不易,拱手交给袁世凯会前功尽弃。”
黄兴抬起头,看着孙中山说:“总理,南北统一共和建成,就会有合法的体制,到时候,一切都可以按照我们的愿望走上轨道。”
孙中山不说话,只是摇了摇头。
正说着,徐绍祯和汪精卫走了进来。徐绍祯是南京卫戍司令,而汪精卫是这次南北和议南方代表伍廷芳的第一参赞。
“大总统,事已至此,是和是战,请您定夺。废弃议和,整军北伐,不论胜算如何,至少目前我们还有一次机会。”徐绍祯说道。
孙中山苦苦的思虑着,良久不乏一言。他内心何尝不想北伐,真正的光复全国,结束帝制。可是,先不说财政不允许,就说南京附近军队的素质,连他这个不怎么懂军事的人都知道,这些军队不堪一击。
黄兴坦然的看着孙中山,开口道:“总理,既然袁世凯承诺清帝退位,还是议和吧。民军饷银缺乏,财力窘困,士兵多为新募之兵,纪律松弛,缺少训练。光复诸省,各自为政,如不认真整训,是很难有胜算的。”
大家都沉默了一会,孙中山转向徐绍祯道:“你意下如何?”
徐绍祯想了想,说:“北伐的最好时机已经错失,胜败不论,现在也就是有一战的机会而已。”
汪精卫却是摇头道:“北洋军已经攻占了太原,陕西虽川军的帮助下击退了东西两路清军,但也只是稳住了阵势,形势依旧危如累卵。而徐州的张勋军队,也已经再次南下,打进了宿州。北洋军大炮比我们多,枪也比我们多,久经训练,绝不是我们可以对付的。如果再勉强作战,南京恐怕也不保。我看还是抓住良机,及早议和的号。”
孙中山又侧过脸去看徐绍祯,不及他搭话,汪精卫又接着说道:“袁世凯正在找外国银行借款,准备大举南下。我们湖北的这一路北洋军都打不过,那还能够一直打到北京去?我看还是把袁世凯争取过来,迫使清廷退位,这样一来,不仅消除了一场兵灾,还可以早日达到共和。”
孙中山沉默着,心中充满了悲凉之感。他知道,这些天,伍廷芳、张謇等人经常就在上海南阳路惜阴堂赵凤昌的别墅中密会,有时候北方的和谈总代表唐绍仪也会加入其中,还有英、法、美、德、日、俄等过的公使,他们早已经商量好了,一面迫使隆裕皇太后和溥仪退位,一面迫使他孙中山让出临时大总统的职权,然后将袁世凯捧上去。甚至,那个状元公张謇都已经把清帝逊位的诏书都代拟好,寄到北京去了。
这样也就算了,毕竟这些人和自己都不一个道上的。可不想现在,就连同盟会内,身边最亲密的革命同志都开始劝自己让位了。罢了罢了,大势难违啊!心下凄凉,面若死灰的孙中山再无他话。
和几人来到办公室后,孙中山口述了一份电文:
北京袁总理鉴,文不忍南北战争,生灵涂炭,故于议和之举,并不反对。虽君主、民主,不待再计,而君之苦心,自有人谅之。倘有君之力,不劳战争,达国民之志,保民族之调和,清室亦得安乐,一举数善、推工让能,自有公论。文承各省推举,誓词俱在,区区此心,天日鉴之。若以文为诱致之意,则误会矣。望早定大计。以慰四万万人之渴望。
这一天是1912年1月15日。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