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日新月异
作者:荣誉与忠诚 更新:2022-06-01 19:38
最快更新席卷天下最新章节!
季节已经进入到秋季,却是还没有到树叶变得枯黄,风一吹大量树叶随风飘落的时候。
位处长安的南边,接近秦岭的区域,山脉边上有着一座规模并不大的军营。
军营的存在是为了封锁周边,看那些完善的封锁线,再看通入秦岭的关隘,不难想象里面会有什么不想泄密的设施。
“陛下。”张石手里拿着一杆步枪,介绍道:“这一款步枪是在十二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枪身的长度没有变化,增加了一斤的重量,口径减少到十四毫米。它的枪管改成了线膛款式和滑膛款式两种,经过试验它的精准度更高和射程也得到增加。”
说白了就是一款线膛枪,要是以水平而言,应该是达到了十五世纪中叶的水平。
“枪管是螺旋形和直线形两种。”马子欢才是专家,详细地介绍了一下枪管结构的变化会产生什么结果,后面评价道:“经过一再试验,螺旋形的枪管明显优异于直线形的枪管。”
刘彦尽管那么些年过去,对枪支该有的尝试却没有完全丢掉。
螺旋形的枪管理所当然是会比直线形的枪管优秀。螺旋形的枪管发射弹丸时能使长形铅丸作旋转运动,出膛后飞行稳定,提高了射击精度,增大了射程。
众人旁边就有一台机床,它自然不可能是什么电力驱动,却是采用了畜力。
机床最为显眼的就是那一支钻孔棍,它本身就是一种螺旋款式,进行钻孔的时候枪管之内也会留下螺旋的线条。
以当前的科技水平而言,像这种机械应该是采用水力最佳,但是首先想要找到合适的河流并不容易,机床被研制成功才不到半年,暂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段,暂时就被设置为畜力款式放在秦岭。
两三年前就有工匠能够依靠纯手工打造出线膛枪管,只是成品率并不高,再来就是能够办到这一点的工匠太少,要仅是以成为几个人的“玩具”而言,再低的产量也没有关系,但是作为一款需要得到列装的枪械来说却是太少。
刘彦仅是提出一个设想,少府就用最大的努力去研究和试验,历经三年才将机床给研制了出来。
放在秦岭这一处工厂的新式机床,它目前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经过尝试一天最高可以钻出五根枪管,成品率为四根枪管,可以说成品率已经是高得有些吓人了。
“若是改为水力驱动,臣估计效率可增加两倍左右。”马子欢已经知道什么动力学,一台机器能够发挥什么样的效率,一般就是驱动决定:“手工制作线膛枪管需要用时半个月,臣深深感受到了人力与机械的差距。”
新式机床只有一台,却不代表全国只有一台机床,像是之前打造普通枪管也是使用机床,那些机床分为畜力和水力两种。
之前有的科研成果就是保证更新换代的基础,任何科技也的确是一代又一代变得更加先进,除非是发生了什么奇迹,要不然没可能上一会还在使用丢石头砸人,下一刻却是手持高斯枪械在“咻咻咻”发射了。
积累对于科技来说是一个必然过程,那个过程其实也是对元素进行了解,再延伸出各种科学,由多种多样的科研成果才去组合出一件产品。
“这一款步枪便命名为‘十二式改’。”刘彦接过了步枪,大体上是没有太大的改变,比了一个持枪射击的姿势:“最远射程九百二十米?”
“回陛下,是的。”张石矜持地说:“精准射击距离达到两百八十米。”
刘彦记得线膛枪的出现让排排站枪毙的打法出现了变化,手持线膛枪的士兵不再是列成紧密阵型,他们是成散兵阵列利用射程优势,不再是互相抵近齐射,是一种重复射击到对方能射击到自己的距离就后撤的打法。
第一个让手持线膛枪的士兵成为狙击手角色的人刘彦已经忘记了,第一个那么干了之后,火器时代的战争又进入到新的模式,一再有指挥官被狙击之后,再也没有指挥官傻乎乎去找死。
“陛下。”张石讨好地问:“可要臣拿来火药?”
刘彦还真的想要亲自射击看看,来到靶场熟练地进行装弹,完毕之后做出一个标准的持枪姿势对准百米之外的枪靶。他扣动扳机的时候,身躯感受到了后坐力,耳边也传来了一声“啪”的击发声。
远处,一个被架起来的靶子在弹丸命中的时候发出一声“噗”,一阵尘烟很快就被风吹散。
有人员将靶子抬来,枪靶标环正中央的那个孔洞说明刘彦打得很准,也证明这一款十二式改完全能够作为一款狙击枪械使用。
“试一试一百五十米。”刘彦清理好枪膛后,又在做装弹做业:“这一款枪的枪托也许应该改一改,稍微加长三厘米左右?”
旁边手持笔记本的人立刻进行记录。
一杆枪只是做三厘米的改动有什么用?那是不懂行的人才会有的疑问。
别说是枪械了,就算是一柄战刀,稍微一点点的改动都会产生不同的手感。
枪械的长或短,乃至于是枪械的重量,达到最合理的设计,越能发挥出它的威力。
持枪的手感对于射手来说非常重要,哪怕仅仅是持枪的时候稍微舒服了那么一丁丁点,思想感触的不同,到姿势上的更为合理,每一次射击都能更加的精准。
要不然就不用去区分制式装备和定制装备,像是现代的竞技,谁会去用制式装备,无不是耗费重资定制打造。
刘彦装弹完毕,再一次成为标准持枪姿势,却是将瞄准的动作维持比前一次更久,不止是三点一线的瞄准,也在观察枪靶周边的植物。
一款枪械准不准,不但是考虑到枪械本身,更多的考验持枪者,至少应该明白风向和风力也是能不能打准的因素之一。
刘彦观察墙壁周边的植物就是在确定风向和风力,瞄准的时候他调整了瞄准装置,使三点一线出现了变化。
对枪械零件的调整是很专业的举动,像是瞄准一百米目标与瞄准两百米目标,瞄准装置肯定是要做出细微的调整,风力的不同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要不然就会是射击一百米目标做到标准,可是同样的三点一线射击两百十米的目标却是偏了许多。
十二式改的标准装置虽然是一种可调整模式,可是并没有专业的刻度,还是需要使用者有足够的知识以及常识(熟练度)。别看仅仅是增加一个刻度,可单单就是这么一点点小小的部分,以当前的科技水平需要耗费的时间绝对是短不了。
一声击发声,刘彦的身躯向后摆动了一下下,他射击之后眉头皱了起来。
枪靶被抬过来之后,命中的位置是在七环圈内,刘彦刚才尽管皱眉,却是不吝啬对步枪的赞赏。
打不打得准不但是枪械质量问题,更多的是射手的原因,刘彦不会用自己的失误而去否定枪支的优秀。
刘彦显然不是经历一次不成功就放弃的人,后面又进行了两次射击,做到命中十环才停止试射。
靶场有专业的试射人员,他们一直是在旁边进行等待,看到刘彦仅仅是三次射击就能打中十环,不管是不是装的都露出了崇拜的表情。
三名试射后面轮番进行试射,五十米、一百米、一百五十米、两百米、两百五十米、三百米,枪靶离得越远精准度就越低,拢共三十次的射击,最好的成绩是命中三百米处枪靶的三环,能够命中很大程度是运气。
试射完毕之后,试射人员会用专业的方向评价枪械,记录人员一一进行记录,一切都是力图做到最好。
那边进行评价与记录,随同而来的军方将校排队试射,看上去是玩得不亦说乎。
“它很优秀。”刘彦的脸上泛着笑容,对着全程观看和自己亲自射击过的将校说:“应该选拔优秀射手来专门使用这一件武器。”
“陛下圣明无错。”桓温刚才试射了五十米到两百米的枪靶,尽管没打过十环,成绩却不是太差:“它是一款能够在战场上起到击杀敌将于万军之中的武器。”
冉闵没少玩火器。他刚才几次试射,两百米之内最差的成绩也是命中八环:“原以为燧发枪已经够厉害,没想到只是改了一下枪管,精准度会这么恐怖。”
火器的出现必定是会改变战争的方式,最为简单的就是武力的价值被降低,苦练数十年的高手被射中一发会死掉,不懂任何搏击技巧的人被射中一发也会死掉,埋头苦练搏杀技巧的价值会变成一件意义不大的事情。
徐正看到冉闵脸上的苦涩,一点都不想去安慰。
像是冉闵这种猛将,随着战争形式的改变,单纯的勇猛已经作用不大,能够体现出价值的地方是在指挥艺术和各种经验方面。
简单的说,依靠单纯的武勇获取功勋的历史很快就会过去,没跟上新时代步伐的人注定会被淘汰。
“陛下。”张石才不管军方将校是什么样的心情,问刘彦:“可要去下一处参观?”
刘彦能猜出少府兵工研制部门一定是有什么新成果,才会让张石问出那样的话。
众人离开这一处步枪靶场,没有走多远到了另一处靶场。
同样是靶场,却是要改地点,只因为靶场也有区分,例如步枪与火炮同样是进行射击,可射击距离以及打击程度就是不同的两面。
刘彦原以为会去火炮试射场地,没想到过来的地方一样是枪械靶场,没来得及产生什么疑惑,眼睛却是看到了摆在试射位置的一台大家伙。
那是一个多枪管的器械,有着支撑枪管的基座,整体看上去既是怪异也显得狰狞。
“你们搞出来了!”刘彦会惊讶,是那台家伙压根就是与加特林机枪无限接近,只是显得大了许多。他走近了抚摸被悬挂的弹链,问张石:“子弹已经能够量产?!”
燧发枪还需要进行装药和弹丸的步骤,再进化下去就是后装枪。
药筒子弹的出现是枪械进化的一次革命,使步枪不再需要火药与弹丸分别操作,它本来是应该到十八世纪才会出现,并一再研制成熟,最终成为现代的子弹款式。
被装成弹链的子弹,它们长度达到了四厘米左右,刘彦走到旁边的桌子,拿起整齐摆放的一颗子弹,观察一下整体发现完全与自己的要求没区别,拆开之后该有的弹壳、底火、发射药和弹头完全具备。
“陛下。”张石一脸的尴尬:“最大产量每日能做到一千三百发。”
要是一个人或是一台机器能每天生产一千三百发,的确会是非常好的成绩,关键问题是整个少府的相关机构合起来才有那样的效率。
“还在改进……”张石求助似得看向马子欢:“不断进行改进,大匠了解多一些。”
刘彦面无表情地对张石点点头,看向马子欢。
“陛下,臣等已经摸清楚制造流程。”马子欢倒是显得信心满满:“新式机床已经研制成功,只要能够研制出专门的部件,必能做到加大产量。”
要干点什么,肯定是要有专门的部件,汉帝国现在完全不缺金属,需要的是在科学道路上进行累积,只要有足够的恒心,再有多样化的人才和充足的资金,步伐的迈动绝不会停滞下来,相反是会因为基础科学的不断积累而越走越快。
被刘彦视为机炮的大家伙,它在专业的人员的操作下开始射击。
不存在什么扣动扳机,是操作人员对着一个手把不断摇动,每一次摇动都是对子弹的一次底火击发,再呈现子弹的爆发激射过程。
不断的“咔——咔——咔——”动静下,远处的标靶被撕成碎片,只是大家伙仅仅发威不到二十秒就哑了。
“这是……”专业工程师检查下来,满头大汗地汇报:“卡壳了。”
刚才大部分人都是看得目瞪口呆,知道那狰狞利器还存在重大缺陷,一方面是舒了口气,更多的则是感到可惜。
季节已经进入到秋季,却是还没有到树叶变得枯黄,风一吹大量树叶随风飘落的时候。
位处长安的南边,接近秦岭的区域,山脉边上有着一座规模并不大的军营。
军营的存在是为了封锁周边,看那些完善的封锁线,再看通入秦岭的关隘,不难想象里面会有什么不想泄密的设施。
“陛下。”张石手里拿着一杆步枪,介绍道:“这一款步枪是在十二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枪身的长度没有变化,增加了一斤的重量,口径减少到十四毫米。它的枪管改成了线膛款式和滑膛款式两种,经过试验它的精准度更高和射程也得到增加。”
说白了就是一款线膛枪,要是以水平而言,应该是达到了十五世纪中叶的水平。
“枪管是螺旋形和直线形两种。”马子欢才是专家,详细地介绍了一下枪管结构的变化会产生什么结果,后面评价道:“经过一再试验,螺旋形的枪管明显优异于直线形的枪管。”
刘彦尽管那么些年过去,对枪支该有的尝试却没有完全丢掉。
螺旋形的枪管理所当然是会比直线形的枪管优秀。螺旋形的枪管发射弹丸时能使长形铅丸作旋转运动,出膛后飞行稳定,提高了射击精度,增大了射程。
众人旁边就有一台机床,它自然不可能是什么电力驱动,却是采用了畜力。
机床最为显眼的就是那一支钻孔棍,它本身就是一种螺旋款式,进行钻孔的时候枪管之内也会留下螺旋的线条。
以当前的科技水平而言,像这种机械应该是采用水力最佳,但是首先想要找到合适的河流并不容易,机床被研制成功才不到半年,暂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段,暂时就被设置为畜力款式放在秦岭。
两三年前就有工匠能够依靠纯手工打造出线膛枪管,只是成品率并不高,再来就是能够办到这一点的工匠太少,要仅是以成为几个人的“玩具”而言,再低的产量也没有关系,但是作为一款需要得到列装的枪械来说却是太少。
刘彦仅是提出一个设想,少府就用最大的努力去研究和试验,历经三年才将机床给研制了出来。
放在秦岭这一处工厂的新式机床,它目前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经过尝试一天最高可以钻出五根枪管,成品率为四根枪管,可以说成品率已经是高得有些吓人了。
“若是改为水力驱动,臣估计效率可增加两倍左右。”马子欢已经知道什么动力学,一台机器能够发挥什么样的效率,一般就是驱动决定:“手工制作线膛枪管需要用时半个月,臣深深感受到了人力与机械的差距。”
新式机床只有一台,却不代表全国只有一台机床,像是之前打造普通枪管也是使用机床,那些机床分为畜力和水力两种。
之前有的科研成果就是保证更新换代的基础,任何科技也的确是一代又一代变得更加先进,除非是发生了什么奇迹,要不然没可能上一会还在使用丢石头砸人,下一刻却是手持高斯枪械在“咻咻咻”发射了。
积累对于科技来说是一个必然过程,那个过程其实也是对元素进行了解,再延伸出各种科学,由多种多样的科研成果才去组合出一件产品。
“这一款步枪便命名为‘十二式改’。”刘彦接过了步枪,大体上是没有太大的改变,比了一个持枪射击的姿势:“最远射程九百二十米?”
“回陛下,是的。”张石矜持地说:“精准射击距离达到两百八十米。”
刘彦记得线膛枪的出现让排排站枪毙的打法出现了变化,手持线膛枪的士兵不再是列成紧密阵型,他们是成散兵阵列利用射程优势,不再是互相抵近齐射,是一种重复射击到对方能射击到自己的距离就后撤的打法。
第一个让手持线膛枪的士兵成为狙击手角色的人刘彦已经忘记了,第一个那么干了之后,火器时代的战争又进入到新的模式,一再有指挥官被狙击之后,再也没有指挥官傻乎乎去找死。
“陛下。”张石讨好地问:“可要臣拿来火药?”
刘彦还真的想要亲自射击看看,来到靶场熟练地进行装弹,完毕之后做出一个标准的持枪姿势对准百米之外的枪靶。他扣动扳机的时候,身躯感受到了后坐力,耳边也传来了一声“啪”的击发声。
远处,一个被架起来的靶子在弹丸命中的时候发出一声“噗”,一阵尘烟很快就被风吹散。
有人员将靶子抬来,枪靶标环正中央的那个孔洞说明刘彦打得很准,也证明这一款十二式改完全能够作为一款狙击枪械使用。
“试一试一百五十米。”刘彦清理好枪膛后,又在做装弹做业:“这一款枪的枪托也许应该改一改,稍微加长三厘米左右?”
旁边手持笔记本的人立刻进行记录。
一杆枪只是做三厘米的改动有什么用?那是不懂行的人才会有的疑问。
别说是枪械了,就算是一柄战刀,稍微一点点的改动都会产生不同的手感。
枪械的长或短,乃至于是枪械的重量,达到最合理的设计,越能发挥出它的威力。
持枪的手感对于射手来说非常重要,哪怕仅仅是持枪的时候稍微舒服了那么一丁丁点,思想感触的不同,到姿势上的更为合理,每一次射击都能更加的精准。
要不然就不用去区分制式装备和定制装备,像是现代的竞技,谁会去用制式装备,无不是耗费重资定制打造。
刘彦装弹完毕,再一次成为标准持枪姿势,却是将瞄准的动作维持比前一次更久,不止是三点一线的瞄准,也在观察枪靶周边的植物。
一款枪械准不准,不但是考虑到枪械本身,更多的考验持枪者,至少应该明白风向和风力也是能不能打准的因素之一。
刘彦观察墙壁周边的植物就是在确定风向和风力,瞄准的时候他调整了瞄准装置,使三点一线出现了变化。
对枪械零件的调整是很专业的举动,像是瞄准一百米目标与瞄准两百米目标,瞄准装置肯定是要做出细微的调整,风力的不同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要不然就会是射击一百米目标做到标准,可是同样的三点一线射击两百十米的目标却是偏了许多。
十二式改的标准装置虽然是一种可调整模式,可是并没有专业的刻度,还是需要使用者有足够的知识以及常识(熟练度)。别看仅仅是增加一个刻度,可单单就是这么一点点小小的部分,以当前的科技水平需要耗费的时间绝对是短不了。
一声击发声,刘彦的身躯向后摆动了一下下,他射击之后眉头皱了起来。
枪靶被抬过来之后,命中的位置是在七环圈内,刘彦刚才尽管皱眉,却是不吝啬对步枪的赞赏。
打不打得准不但是枪械质量问题,更多的是射手的原因,刘彦不会用自己的失误而去否定枪支的优秀。
刘彦显然不是经历一次不成功就放弃的人,后面又进行了两次射击,做到命中十环才停止试射。
靶场有专业的试射人员,他们一直是在旁边进行等待,看到刘彦仅仅是三次射击就能打中十环,不管是不是装的都露出了崇拜的表情。
三名试射后面轮番进行试射,五十米、一百米、一百五十米、两百米、两百五十米、三百米,枪靶离得越远精准度就越低,拢共三十次的射击,最好的成绩是命中三百米处枪靶的三环,能够命中很大程度是运气。
试射完毕之后,试射人员会用专业的方向评价枪械,记录人员一一进行记录,一切都是力图做到最好。
那边进行评价与记录,随同而来的军方将校排队试射,看上去是玩得不亦说乎。
“它很优秀。”刘彦的脸上泛着笑容,对着全程观看和自己亲自射击过的将校说:“应该选拔优秀射手来专门使用这一件武器。”
“陛下圣明无错。”桓温刚才试射了五十米到两百米的枪靶,尽管没打过十环,成绩却不是太差:“它是一款能够在战场上起到击杀敌将于万军之中的武器。”
冉闵没少玩火器。他刚才几次试射,两百米之内最差的成绩也是命中八环:“原以为燧发枪已经够厉害,没想到只是改了一下枪管,精准度会这么恐怖。”
火器的出现必定是会改变战争的方式,最为简单的就是武力的价值被降低,苦练数十年的高手被射中一发会死掉,不懂任何搏击技巧的人被射中一发也会死掉,埋头苦练搏杀技巧的价值会变成一件意义不大的事情。
徐正看到冉闵脸上的苦涩,一点都不想去安慰。
像是冉闵这种猛将,随着战争形式的改变,单纯的勇猛已经作用不大,能够体现出价值的地方是在指挥艺术和各种经验方面。
简单的说,依靠单纯的武勇获取功勋的历史很快就会过去,没跟上新时代步伐的人注定会被淘汰。
“陛下。”张石才不管军方将校是什么样的心情,问刘彦:“可要去下一处参观?”
刘彦能猜出少府兵工研制部门一定是有什么新成果,才会让张石问出那样的话。
众人离开这一处步枪靶场,没有走多远到了另一处靶场。
同样是靶场,却是要改地点,只因为靶场也有区分,例如步枪与火炮同样是进行射击,可射击距离以及打击程度就是不同的两面。
刘彦原以为会去火炮试射场地,没想到过来的地方一样是枪械靶场,没来得及产生什么疑惑,眼睛却是看到了摆在试射位置的一台大家伙。
那是一个多枪管的器械,有着支撑枪管的基座,整体看上去既是怪异也显得狰狞。
“你们搞出来了!”刘彦会惊讶,是那台家伙压根就是与加特林机枪无限接近,只是显得大了许多。他走近了抚摸被悬挂的弹链,问张石:“子弹已经能够量产?!”
燧发枪还需要进行装药和弹丸的步骤,再进化下去就是后装枪。
药筒子弹的出现是枪械进化的一次革命,使步枪不再需要火药与弹丸分别操作,它本来是应该到十八世纪才会出现,并一再研制成熟,最终成为现代的子弹款式。
被装成弹链的子弹,它们长度达到了四厘米左右,刘彦走到旁边的桌子,拿起整齐摆放的一颗子弹,观察一下整体发现完全与自己的要求没区别,拆开之后该有的弹壳、底火、发射药和弹头完全具备。
“陛下。”张石一脸的尴尬:“最大产量每日能做到一千三百发。”
要是一个人或是一台机器能每天生产一千三百发,的确会是非常好的成绩,关键问题是整个少府的相关机构合起来才有那样的效率。
“还在改进……”张石求助似得看向马子欢:“不断进行改进,大匠了解多一些。”
刘彦面无表情地对张石点点头,看向马子欢。
“陛下,臣等已经摸清楚制造流程。”马子欢倒是显得信心满满:“新式机床已经研制成功,只要能够研制出专门的部件,必能做到加大产量。”
要干点什么,肯定是要有专门的部件,汉帝国现在完全不缺金属,需要的是在科学道路上进行累积,只要有足够的恒心,再有多样化的人才和充足的资金,步伐的迈动绝不会停滞下来,相反是会因为基础科学的不断积累而越走越快。
被刘彦视为机炮的大家伙,它在专业的人员的操作下开始射击。
不存在什么扣动扳机,是操作人员对着一个手把不断摇动,每一次摇动都是对子弹的一次底火击发,再呈现子弹的爆发激射过程。
不断的“咔——咔——咔——”动静下,远处的标靶被撕成碎片,只是大家伙仅仅发威不到二十秒就哑了。
“这是……”专业工程师检查下来,满头大汗地汇报:“卡壳了。”
刚才大部分人都是看得目瞪口呆,知道那狰狞利器还存在重大缺陷,一方面是舒了口气,更多的则是感到可惜。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