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兄弟啊
作者:戏猪    更新:2022-05-29 09:28
  张梁让一个知道翟连长所在地区的野战军带路,两人骑马一同前去。
  翟连长本名叫翟启刚,也不能说本名,只能说现在的名字,至于本名叫什么,谁也不知道,这个名字是逃荒来到长安以后才起的,叫爱国、建国、报国、忠君之类的人太多太多了,以至于同名同姓的太多,给顺天府带来不少麻烦,皇家系的单位也是苦不堪言,往往叫一个名字的时候同时能够站出来三四个人,以至于到了后来上户的时候,专门给安排了一个起名的读书人,负责给人起名,丑名不算,只要没有正式名字的,一律给起新的名字。
  翟启刚自告奋勇的接下水泥厂这个活后,第二天就直接从县衙领了一些粮食和工具,到城外招募了五百壮丁,直接朝着他考察到有石灰石的那座山出发。
  到了地方,他就开始给人分配工作,会木匠的就做木匠,会盖房子的就盖房子,什么都不会的,就去做苦力砍伐木材。
  翟启刚不是没有想过建造砖窑,烧砖盖房子或者卖钱,只是时间上来不及,只能用现成的材料水木来搭建临时的房子。
  建造房子的只是一小部分人,更多的人是在挖水泥窑。
  水泥的制造方法有很多种,比起朝廷那种复杂的生产工艺,翟启刚懂得的这种算是最简单的,配料只有两种,石灰石和粘土。
  建造一个水泥窑,按照配方把石灰石和粘土放进去煅烧成熟料,再研磨成细粉就是水泥。
  这样生产出来的水泥比不上皇家水泥厂生产出来的水泥,不过对于目前修路来说是足够了,毕竟只是跑跑马车而已。
  原材料都是现成的,只是水泥窑挖起来有些难度,不过在翟启刚的带领下,还是克服了困难,把水泥窑给挖好。
  一共用了五天时间。
  第一炉水泥煅烧了整整一天时间,待变成熟料的原材料稍微冷却一些后,翟启刚开始带着人用大锤开始砸。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曲梁县条件太简陋了,加上又被袁绍祸害了多年,曲梁县连找几块像样的铁器都很难找出来。
  每一个人都累的满头大汗,包括翟启刚。
  好在最后的实验结果没有让翟启刚失望,水泥窑没有问题,配方也没有问题,只要多挖一些水泥窑,再从皇家蒸汽机厂定制一套蒸汽粉碎机就可以大规模生产水泥。
  ……
  荆州持续了两个月的混战后,终于成功收复。
  刘表也被带到了长安。
  刘协没有见他,因为害怕自己心软。
  所以,一切交由刑部和兵部两个部堂来审核。
  与此同时,一路游山玩水用了两个多月时间才到长安的刘焉也到了长安,刘协对这个跟自己同辈的族弟还是很有好感的,并不打算怪罪刘焉。
  就事论事,诸侯之乱是上代人的恩怨,刘焉这些后背只不过是赶鸭子上架,逼不得已,若是有选择,他们绝对不会和朝廷对着干。
  事实上也是如此,朝廷还没有给下招降书,只是曹仁擅自做主给刘焉写了一封招降信,刘焉就开始准备了,益州能在朝廷不出一兵一卒的情况下收复,这就已经充分说明了一切。
  见到刘协,刘焉拜下高呼:“臣刘焉拜见陛下,吾皇万岁!”
  刘协淡淡道:“起来吧!”
  刘焉起身,眼不敢直视,手也不知道应该放在哪里,低着头有些不知所措。
  刘协起身来到刘焉身前,看着这个比自己矮了一头的族弟,道:“不要紧张,说起来,论 公朕是君王,卿家是臣子,可要论私,咱俩就是兄弟。”
  刘焉更加慌了!
  刘协又不是没有兄弟来的?可想而知做刘协的兄弟是什么下场,尽管现在是天下太平时期,可刘协身为皇帝,警戒森严,自己做了刘协的兄弟以后岂不是成了众矢之的?
  如今且不说百姓们痛不痛恨刘协,世家们是一定痛恨的,这种仇恨是不死不休的那种,杀不了刘协,矛头一定对准自己。
  自己要是想死,早就在益州称帝了,何至于千里迢迢来长安受这个罪?
  刘焉连忙摆手道:“可不敢,可不敢,君臣之间没有私,只有公!”
  刘协却是坚定道:“朕说有就有,从今天起,你就是朕承认过的唯一一个兄弟!”
  “其实……”刘焉犹豫了一下,道:“其实,陛下想要认兄弟,整个大汉能找出来不少呢,没有一千怎么也得有八百,如此一来,汉室中兴,刘家也能够兴旺啊。”
  刘协道:“他们也配和朕称兄道弟?当年朕被董卓欺压之时他们在哪里?诸侯之乱,朕焦头烂额之时他们又在哪里?哪怕是从太祖高皇帝到了现在那些人只是混了一个白身,那也是汉室宗亲,即便自身没有反抗董卓和诸侯们的实力,可一句话总该有吧?可是呢,他们一句话都没有啊,朕那时候别说有多伤心了。有难不同当,现在天下太平,国力强盛,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享清福的时候朕凭什么把他们找来?”
  “可是……臣父当时……”
  刘协摆摆手,道:“那都是上一代的事情了,过去了就过去了,朕看的只有现在。荆州刘表算是汉室宗亲,可是他没有把握住机会,现在被朕的野战军给端了,就在你来的前一天,刘表已经被押送至长安,现在恐怕已经被刑部和兵部给审判了吧。他的下场比袁绍好不到哪里去!但是焉弟你就不一样了,虽说当时你子承父业,可当朝廷给你一个台阶下的时候,你立马就投奔朝廷的怀抱,这说明你心中是忠于朕,忠于汉室,忠于朝廷的,你说,朕不把你当兄弟,天下人如何看朕?”
  “可……”
  刘协打断刘焉,道:“好了,别说这些了,一路赶来累了吧?”
  “臣一路上都在想着尽快的见到陛下,人有盼头的时候也就不会觉得累了,所以臣不累!”
  “来,坐下说。”刘协把刘焉按坐在朝堂的一张椅子上,自己也坐下,问道:“觉得长安怎么样?”
  “好!非常好!益州和长安比起来,就是乡村野外一般!”
  “那你是想回益州做刺史,还是愿意留在长安?回到益州就只是一个刺史,虽然算得上是封疆大吏,但你要知道,只要在地方为官,免不了被朝中诸公挑刺找麻烦。可是留在长安呢,朕给不了你亲王,但至少也是一个王爷,身份尊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谁也别想欺负你。朝中诸公绝大多数已经年迈,几年之后免不了精力不济,需要退居二线或者彻底的退休,那时候就是你焉弟真正大展身手的时候了。
  两条路,你自己选一条吧,无论选什么,朕都是没有意见的,但是无论是回到益州做刺史,又或是留在长安做王爷日后接诸公的班,都是需要在皇家学院学习,只有学业有成,朕才能放心的把重担加在你身上!”
  刘焉到底是年轻,一听留在长安要给自己封王,心里顿时激动了,脑子一热,便道:“臣弟自然是愿意留在长安辅助陛下的!”
  刘协点点头,“如此甚好!下一次朝会,朕便和百官们商议一下,看看封什么王为好,今天朕就带你在长安转转吧,等着,朕去换一身便服!”
  刘协准备离开,刘焉犹豫了一下道:“陛下,臣弟想坐一下汽车。”
  “好!”
  刘协换好服装,便亲自开车带着刘焉乘坐在一辆汽车上出了皇宫。
  刘焉从一开始的害怕,到适应,最后整个人都兴奋了,要不是因为刘协就在身边,他需要顾及君臣之义,他要开始大吼大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