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发大财的机会
作者:戏猪    更新:2022-05-29 09:28
  翟连长明白了,客商们要去冀州,那就需要经过曲梁县,一路赶路,到了曲梁县难免要歇歇脚,要住宿,要吃饭,难免也要转上一转,看到一些好的东西,自然也就要消费,若是前往冀州的目的是收购粮食,在曲梁县就一并解决掉了,总之曲梁县不能算成是雁过拔毛,至少也是受益匪浅了。
  但前提是……
  翟连长道:“张县令,我明白了,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其他县衙也一块修路,必须修通至冀州,而且咱们曲梁县就需要修双份了,代价可是不低!”
  张梁道:“是啊。本官也在合计修一里路需要多少钱呢,趁着这一次粮商哄抬物价的功夫,本官也小赚了一些,只有几十万贯,不够的话,就必须得再一次贷款了!”
  贷款对于一些急需用钱之人能够缓解燃眉之急,但对于张梁来说就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剑,随时都有可能要了自己的命,因为别人贷款都是为了自己,而他不同,他贷款需要为整个曲梁县服务,但是曲梁县却不用承担任何债务,都在他的头上。
  曲梁县赚了钱,那么可以拿出来还上贷款,反之,这些钱需要他自己来偿还。
  “不见得!”翟连长想到了什么,眸子里闪过一丝精光,道:“张县令,咱们这一次要发财了!大财!”
  野战军别看被训练的野性十足,但是那是在有行动的情况下,平日里他们还是相当稳重的,见翟连长这样,张梁便知道翟连长一定想到了什么妙计,毕竟野战军是真的见多识广,根本不是他这样的学生能比得上的。
  张梁兴奋道:“怎么说?”
  “张县令,修路,大家一定想着修的是沥青路是吧?”
  “那必须的呀,长安不都是这么修路的吗?难不成还有其他方法?”
  翟连长点点头道:“当然有!张县令,沥青路之所以叫做沥青路,是因为它需要用到大量的沥青,可沥青却不是用之不竭的!当年,皇家军营还叫做城北军营的时候,再挖井的时候,挖出来了黑漆漆的水,后来陛下说这是石油,然后在陛下的带领下,石油被蒸馏出来煤油、柴油以及汽油,再剩下不能蒸馏的就成了沥青。而如今,皇家军营的石油已经接近枯竭,想要再使用沥青修完整个冀州的道路,完全是不可能的。再者说,朝廷此次可是派出去一千个县令,不用想,他们稳定住灾情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修路,大家都需要沥青,朝廷应该给谁?所以,为了公平起见,朝廷谁都不会给……”
  张梁道:“翟连长,翟老哥,你就别说废话了,直接说用什么修路吧!”
  翟连长道:“混凝土!”
  张梁想了想道:“混凝土晾晒干后,坚硬无比,的确能够用来修路,只是朝廷正在进行老城区改造工程,每日需要大量的混凝土,能有多余的产能吗?”
  “瞧你糊涂了吧?”翟连长有些恨铁不成钢的看了张梁一眼道:“若是什么都要靠朝廷,我们还怎么发财?”
  “难道……?”
  “没错!混凝土最难得的材料便是水泥,而我恰恰是野战军中知道水泥生产的人之一!此次派出来一万野战军,知道者不超过十个,冀州只有我一人!若是我们能够生产出来水泥,张县令,你说是不是,我们想不发财都难?”
  “什么张县令,叫老弟,小张都行,叫县令生疏了!”
  翟连长也没有跟张梁客气,“小张啊,眼下你要做的不是想着如何修路,而是先选一个地方把水泥厂建造起来!”
  “如何建造呢?”张梁对经济了解,对制造业一窍不通啊,尤其是水泥。
  “交给我来办吧,给我五百个人,保证在稳定住灾民之前能开始生产水泥。”翟连长信心十足的说道。
  张梁直接同意。
  ……
  朝廷对于张梁的抗命行为没有处罚,反而当得知张梁把更多世家拉入其中,表扬了他的临场应变能力,认为这才是当代所需要的基层官员。
  当然表扬也只是口头的表扬,并没有公开。
  无数的粮食运送至冀州的信都,张梁提前得知消息,和冀州的同窗们通信后,开始收网。
  粮食此时的价格已经突破八百文,创造了历史之最。
  没有一个普通百姓能够买得起,但是世家们对于最终这些高价粮食将由朝廷买单的消息深信不疑。
  不断的有其他地方的世家赶来,加入这场盛宴。
  所有的粮食都囤积在刺史府的粮仓内,每一斤粮食刺史府都记录在案,说实话现在赵守已经有点慌了。
  不算冀州本地的粮食,刺史府囤积的粮食不过一千万石左右,但是其价值已经快要突破十亿贯,朝廷的税收一年才七八千万贯而已。
  赵守真的害怕这些从皇家学院出来的学生给玩脱了,连累了他。
  就在他准备派人去把罪魁祸首张梁给请来刺史府的时候,张梁来了,不光张梁到来,其他县城的县令也如数到场。
  赵守不管其他人,他就找张梁,“小张梁,你是顶梁柱的梁,不是良才的梁,本官不否认你的才能,但是你到底不是太祖的张良,你前途很好,万万不可自误啊。当下的局面……”
  不等赵守说完,张梁便道:“刺史大人,下官当然知道自己并非是那个张良,但下官信心十足。何况朝廷已经运送来冀州三百万石粮食,最迟后天便能抵达,只要按计划进行,此次参与的世家们一个也别想全身而退!”
  赵守苦笑道:“说实话,本官真的很羡慕你们这些年轻人,天塌不惊,永远信心十足,可是本官还是想不明白,今年绝大地方颗粒无收,断粮的百姓至少占据大汉总人口的一半,你们不好好赈灾也就罢了,竟然开始正中世家们下怀,开始哄抬粮价,百姓们既然遭受了灾难,他们肯定买不起粮食,最后来买单的还是朝廷,你们凭什么认为朝廷会买单?若是朝廷买单,也就不会派你们来赈灾了,直接给地方钱,让他们购买三百文一斤的粮食就好了,何必购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