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新的破曹方案
作者:青丝如墨 更新:2022-05-29 09:26
如果贾诩真的猜中了,那之前的策略确实用不上。
心中如此想着的时候,孙贲继续向贾诩问道:“文和,依你之见,曹军如果突围,会在什么时候?又会采用何种方式?”
这个问题,贾诩心中已有腹稿,他稍稍理了理思绪,便是回道:“曹军刚经历大败,不但士气低落,受伤的也不少。”
“曹军要突围,首先就需解决这两个问题,其次便与我军修筑围城土墙的进度有关,他们得赶在围城土墙修好前突围。”
“从这三个方面来推算,曹军突围的时间,应该是在未来两到四天。”
“至于曹军突围的方式,无外乎两种,一种是集中所有力量,从一个方向突围,另一种则是使用障眼法,从两个或多个方向突围。”
贾诩说得有条有理,众人听了后,齐齐点头认同。
孙贲凝神思索了一番,继续问道:“依文和之见,曹军更可能采用何种方式突围?”
贾诩捋了捋髭须,没有立即回答,待想清楚后,才开口道:“现如今,定陶城的守卫力量多为世家护卫和青壮百姓。”
“这两股力量守城时作用不小,但在突围的时候,既可以成为曹军的助力,也可以成为曹军的阻碍。”
“如果曹军从一个方向突围,由于三股力量实力不一,想法不一,必会大大影响突围效率。”
“反之,如果曹军分兵两路,既可以集中他们的精锐,又可以分散我们的追击力量。”
听到这里,无需贾诩继续说明,众人也大概猜到曹军突围的方式,很可能是从两个或多个方向突围。
而这时,孙贲却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自己和曹操的对决,首要目标是擒杀曹操这个大敌,其次才是摧毁曹操的势力。
因为,曹操是当世枭雄,即便势力被完全摧毁,只剩下他一人,一样有很大的可能东山再起。
而要擒杀曹操,非常难,特别是在曹操有不少精兵猛将护卫的情况下。
定陶城周边的地形地势,缺乏大规模伏击、围歼的绝佳所在,一旦曹军开始突围,即便孙家军在曹军行进路线做出一些布置,也很难做到绝杀。
孙贲暂时没有想到好的解决方案,便将这个顾虑告诉了贾诩,想看看他有没有好的点子。
贾诩听了后,睿眼微眯,也开始凝神沉思,这个问题,他同样没有完美的解决办法。
也不知过了多久,贾诩突然睁开睿眼,徐徐说道:“大王,我有一策,或许可行。”
“哦,文和想到办法了,那速速道来!”孙贲脸上闪过一丝惊喜。
“大王,我的想法是,再促成一次两军决战。”
“再促成两军决战?”孙贲轻声呢喃,眼中满是不解:“文和啊,以曹军现在的状态,他们愿意和我军决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吧?”
“正常情况下,曹军愿意决战的可能性确实为零,但如果创造些条件,那就不一样了。”
“条件?比如说……”
“我们创造一个条件,让曹军以为,我军在定陶地界的实力弱于他们。”
“你的意思是说,我军将大部分兵力调出定陶地界?”
“不错!”
“如果没有合理的理由,曹军应该不会相信吧?到时候,曹军要是来个将计就计,直接率军突围,那可就麻烦了。”
“大王说的这个可能性确实存在,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能不能找到合理的理由。”
“那文和找到了吗?”
贾诩点点头:“属下有几点浅见,请大王评断。”
“其一,曹军数次向袁绍求援,虽然没有成功,但身处绝境,他们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期望。”
“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布局,通过曹操的暗间,让他们知晓,袁绍不但率军南下,还杀入了徐州,威胁着我军的后路。”
“让他们知晓,我军为了应对袁绍这个更大的威胁,不得不调离大部分兵力。”
“与狼狈突围,有很大可能性被我军剿灭相比,他们应该更期望,以强击弱反败为胜。”
“当然,期望归期望,必要的试探,他们应该不会少做。”
“这就涉及到第二点,曹军要判断暗间传回去消息的真假,派人去青徐二州交界地带探查,这个方法行不通,因为战机易逝,根本来不及。”
“这种情况下,对曹军来说,比较实用的方法便是,派人追踪我军撤去的兵马,是否真出了定陶地界,甚至济阴郡。”
“只要他们追查到,我军的兵马确实出了定陶地界,甚至是济阴郡,他们即便心中仍有疑虑,依旧会选择博上一搏。”
“当然,只做到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我军故布我军兵马仍未撤去的疑阵,还需‘积极’猎杀曹军的斥候,让曹军以为我军在掩饰什么,从而更加坚定心中的错误判断。”
贾诩这一番话说出,堂内众人先是不解、疑惑,最后齐齐点头认同。
孙贲同样认可贾诩的判断,不过,心中也仍有疑虑:“文和,在我军大部人马离开定陶地界的情况下,我军与曹军决战,胜负堪忧吧?”
“风险确实不小,但只要我军撤去的兵马,能够及时赶回,那曹操便再无翻身的可能。”
“哦,此话何解?”
“曹军既然要与我军决战,那么战前必然会以决死之心鼓舞士气,绝口不提突围事宜,到时激烈大战一起,曹军兵力折损必然巨大,再面对我军的大部生力军,根本没有翻身的可能。”
孙贲听了后,脑中开始沉思,如贾诩所说,既然是决战,那必然会全力以赴,以两军决战初期实力相差不大的状况,决战时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到时如果有一股压倒性的力量闯入,曹军确实可能一战而垮,到时他们再想远走千里,确实不太可能。
揭过这个疑虑,孙贲又是问道:“文和,为了不重蹈之前决战时,曹军一发现不妙便撤回城中的覆辙,我军选择的决战战场,应该远离定陶城吧?”
心中如此想着的时候,孙贲继续向贾诩问道:“文和,依你之见,曹军如果突围,会在什么时候?又会采用何种方式?”
这个问题,贾诩心中已有腹稿,他稍稍理了理思绪,便是回道:“曹军刚经历大败,不但士气低落,受伤的也不少。”
“曹军要突围,首先就需解决这两个问题,其次便与我军修筑围城土墙的进度有关,他们得赶在围城土墙修好前突围。”
“从这三个方面来推算,曹军突围的时间,应该是在未来两到四天。”
“至于曹军突围的方式,无外乎两种,一种是集中所有力量,从一个方向突围,另一种则是使用障眼法,从两个或多个方向突围。”
贾诩说得有条有理,众人听了后,齐齐点头认同。
孙贲凝神思索了一番,继续问道:“依文和之见,曹军更可能采用何种方式突围?”
贾诩捋了捋髭须,没有立即回答,待想清楚后,才开口道:“现如今,定陶城的守卫力量多为世家护卫和青壮百姓。”
“这两股力量守城时作用不小,但在突围的时候,既可以成为曹军的助力,也可以成为曹军的阻碍。”
“如果曹军从一个方向突围,由于三股力量实力不一,想法不一,必会大大影响突围效率。”
“反之,如果曹军分兵两路,既可以集中他们的精锐,又可以分散我们的追击力量。”
听到这里,无需贾诩继续说明,众人也大概猜到曹军突围的方式,很可能是从两个或多个方向突围。
而这时,孙贲却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自己和曹操的对决,首要目标是擒杀曹操这个大敌,其次才是摧毁曹操的势力。
因为,曹操是当世枭雄,即便势力被完全摧毁,只剩下他一人,一样有很大的可能东山再起。
而要擒杀曹操,非常难,特别是在曹操有不少精兵猛将护卫的情况下。
定陶城周边的地形地势,缺乏大规模伏击、围歼的绝佳所在,一旦曹军开始突围,即便孙家军在曹军行进路线做出一些布置,也很难做到绝杀。
孙贲暂时没有想到好的解决方案,便将这个顾虑告诉了贾诩,想看看他有没有好的点子。
贾诩听了后,睿眼微眯,也开始凝神沉思,这个问题,他同样没有完美的解决办法。
也不知过了多久,贾诩突然睁开睿眼,徐徐说道:“大王,我有一策,或许可行。”
“哦,文和想到办法了,那速速道来!”孙贲脸上闪过一丝惊喜。
“大王,我的想法是,再促成一次两军决战。”
“再促成两军决战?”孙贲轻声呢喃,眼中满是不解:“文和啊,以曹军现在的状态,他们愿意和我军决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吧?”
“正常情况下,曹军愿意决战的可能性确实为零,但如果创造些条件,那就不一样了。”
“条件?比如说……”
“我们创造一个条件,让曹军以为,我军在定陶地界的实力弱于他们。”
“你的意思是说,我军将大部分兵力调出定陶地界?”
“不错!”
“如果没有合理的理由,曹军应该不会相信吧?到时候,曹军要是来个将计就计,直接率军突围,那可就麻烦了。”
“大王说的这个可能性确实存在,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能不能找到合理的理由。”
“那文和找到了吗?”
贾诩点点头:“属下有几点浅见,请大王评断。”
“其一,曹军数次向袁绍求援,虽然没有成功,但身处绝境,他们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期望。”
“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布局,通过曹操的暗间,让他们知晓,袁绍不但率军南下,还杀入了徐州,威胁着我军的后路。”
“让他们知晓,我军为了应对袁绍这个更大的威胁,不得不调离大部分兵力。”
“与狼狈突围,有很大可能性被我军剿灭相比,他们应该更期望,以强击弱反败为胜。”
“当然,期望归期望,必要的试探,他们应该不会少做。”
“这就涉及到第二点,曹军要判断暗间传回去消息的真假,派人去青徐二州交界地带探查,这个方法行不通,因为战机易逝,根本来不及。”
“这种情况下,对曹军来说,比较实用的方法便是,派人追踪我军撤去的兵马,是否真出了定陶地界,甚至济阴郡。”
“只要他们追查到,我军的兵马确实出了定陶地界,甚至是济阴郡,他们即便心中仍有疑虑,依旧会选择博上一搏。”
“当然,只做到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我军故布我军兵马仍未撤去的疑阵,还需‘积极’猎杀曹军的斥候,让曹军以为我军在掩饰什么,从而更加坚定心中的错误判断。”
贾诩这一番话说出,堂内众人先是不解、疑惑,最后齐齐点头认同。
孙贲同样认可贾诩的判断,不过,心中也仍有疑虑:“文和,在我军大部人马离开定陶地界的情况下,我军与曹军决战,胜负堪忧吧?”
“风险确实不小,但只要我军撤去的兵马,能够及时赶回,那曹操便再无翻身的可能。”
“哦,此话何解?”
“曹军既然要与我军决战,那么战前必然会以决死之心鼓舞士气,绝口不提突围事宜,到时激烈大战一起,曹军兵力折损必然巨大,再面对我军的大部生力军,根本没有翻身的可能。”
孙贲听了后,脑中开始沉思,如贾诩所说,既然是决战,那必然会全力以赴,以两军决战初期实力相差不大的状况,决战时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到时如果有一股压倒性的力量闯入,曹军确实可能一战而垮,到时他们再想远走千里,确实不太可能。
揭过这个疑虑,孙贲又是问道:“文和,为了不重蹈之前决战时,曹军一发现不妙便撤回城中的覆辙,我军选择的决战战场,应该远离定陶城吧?”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