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象形法(二)
作者:夏侯龙城 更新:2022-05-29 09:21
好一会儿之后,一个比较机灵的小朋友说,“不一样的啊,日头中间是满的,不是一个圈圈。”
小孩子观察力敏锐,总能发现微妙的地方。
李孟羲抬头一看太阳,一想也是啊。
李孟羲便点了点头,“那,大家就写日头吧,圈圈,中间是满的,写吧。”
李孟羲让孩子们按自己理解,想着日头怎么画的。
小朋友们不住回头,看向西边天边的夕阳。
相比不怎么好看出形状的嘴巴,太阳,就是一个特别圆的圆圈。
大多数小朋友们,都是在地上画了一个不怎么规整的圆圈,然后就用小棍,在圆圈里戳啊戳的,想把圈圈里的土都抠掉,达到填充整个圈的目的。
李孟羲在下边看,他看到大多数小朋友在地上扒拉着玩的很开心,也有少部分人,很咸鱼,扒拉了两下,就不想动了,把棍插在了圆圈中,看着别人忙活。
看小朋友画的差不多了,李孟羲再走到讲台上。
“同学们,大家画好了吗?”
“好了。”小朋友回答。
“可是,把日头中间涂满,写的多慢啊,你们说是不是?”
“要不,咱们把圈圈中间,也画一杠,就当画满了,行不行?”
说着,李孟羲就画了一个大的圆,中间加了一横。
“那你们看,yue字,也是一个圆圈,加一横,日头也是一个圈圈加一横,是不是又一样了?”
小朋友们茫然了。
“这下咋办?”李孟羲问,小朋友们没了主意。
“你想不想知道老师怎么画一个yue字,一个日头,能画的不一样,想不想知道?”下边的小朋友们,个个眼巴眼望的,等着李孟羲的谜底。
“瞪大眼睛看了。”李孟羲缓缓提笔。
“咱们把圆圈,画成方的。”
“一个圆圈是什么?是什么?”李孟羲指着问。
“是嘴巴!”
“对,是,口。”李孟羲写了一个方方正正的口字。
接着,李孟羲又画了一个比较宽的口字,边写,嘴里边说着,“嘴巴里,加上一横,这一横是什么?说话的时候,嘴里能看见……”
“牙!”小朋友异口同声的回答。
“对喽!这一横就是牙齿,所以,一个口,口里能看见牙,这个字什么意思是……”
“说话!”小朋友答到。
“对,这个字又念什么?”李孟羲指着曰字,问下边的小朋友。
“是【曰】”。小朋友们回答。
“那好,咱们也把日头写出来好不好。你们看,这个曰,是这么宽的,咱们把写长一点,这个长的,就是日头,你们觉得好不好?”李孟羲提笔,在门板上,写了一个瘦长的【日】字。
小朋友们看的分明,这个字跟说话的曰字,是不一样的,这个是日头。
“所以,这个瘦长的字是什么意思呢?”李孟羲启发着问到。
“是日头!”小朋友们昂着头,瞪大着眼睛,叽叽喳喳如同小麻雀一样争先恐后的答到。
“对!”李孟羲笑意灿烂,“记住了,这个瘦长的,就是日头。”
“跟我读两遍,ri~”
小朋友们学会第三个字了,日头的日,并且,小朋友们清洗的记住了,这个长瘦型的日字是为什么这么写。
日字是从圆圈变成的,中间那个横的意思,就是因为,因为嘴巴也是一个方框,所以要和口字区分开来。
又因为说话的曰字,也是一个方框中间一个横,所以,日字就写的瘦长一些。
李孟羲教小朋友写字,教的很投入,因此就没注意到不知何时,刘备过来了,就站在大人们中间,目睹了李孟羲教小朋友写字时,九成的过程。
李孟羲教字,别出心裁,另辟蹊径,原来,字象物形,字原来,是这样演化来的。
听李孟羲教了寥寥三字,刘备惊讶万分。
李孟羲身具异才,刘备叹为观止。
刘备来找李孟羲,是有事来了。
是渔队例行出去捕鱼,今日运气依然不错,扎营地方圆数里内,仍然有鱼塘。
昨日一夜捕鱼,捕到的鱼一千多斤,今日又碰到了鱼塘,鱼塘虽然不大,但是,少说一夜能弄几百斤鱼吧。
然后,渔队干劲十足的就如捕鱼了。
谁知道,那是有主的鱼塘,渔队还没撒上几网渔,旁边几个村落乌泱乌泱的一大堆人过来,把鱼队打了一顿。
冲突之中,义军这边轻伤多人。
按说,鱼堆人不少,几十人,再加上引路的游骑,有一两骑骑兵,几十个男丁,再加上一两骑骑兵,按说不是可以被随意拿捏的,但是,架不住乡民人多,且乡民也有骑兵,也有兵器,根本不是人家对手。
渔船被砸了,渔网被乡人给收了,桶和篓子啥的,全折在那了。
要是以前,几艘小渔船,区区几个篓子几张网,刘备不觉得多重要。
但是,现在对义军来说,渔具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每日的千斤鱼获,意味着,每日可节省军粮两千斤。
刘备仁义,既然不小心捕了有主的鱼,又没死伤,刘备搁以前,或许会算了。
然而,渔具丢了,刘备觉得心疼。
好不容易攒了点渔网,攒了点渔船还有树条篓,一下全没了。
这些渔具要补充,得好多天。
渔队被民风凶悍的乡民打了,然后回来最先撞见的,就是在前边扎营先锋关羽部,关羽一听,人被打了,当时就忍不住要前去讨个公道。
好在,关羽不是张飞那个暴脾气,知道个轻重,派人去问刘备,问该如何处理。
刘备听闻渔队被人打了,就想找李孟羲商量,恰巧,李孟羲在教小朋友学字,举动之间,颇有一番高士的风度,刘备一时不忍,打扰李孟羲,就稍稍听了一会儿。
“同学们,你们看,这个是什么?”
李孟羲拿着一个树杈,树杈左右两边有断枝,还有两个分叉,完全就是【木】的形状。
“这个是树枝!”小朋友们一眼就认出树枝来了。
更大一点的孩子,还能认出这是松树枝。
“这个树枝,该怎么画呢?”李孟羲笑着问小朋友们。
小孩子观察力敏锐,总能发现微妙的地方。
李孟羲抬头一看太阳,一想也是啊。
李孟羲便点了点头,“那,大家就写日头吧,圈圈,中间是满的,写吧。”
李孟羲让孩子们按自己理解,想着日头怎么画的。
小朋友们不住回头,看向西边天边的夕阳。
相比不怎么好看出形状的嘴巴,太阳,就是一个特别圆的圆圈。
大多数小朋友们,都是在地上画了一个不怎么规整的圆圈,然后就用小棍,在圆圈里戳啊戳的,想把圈圈里的土都抠掉,达到填充整个圈的目的。
李孟羲在下边看,他看到大多数小朋友在地上扒拉着玩的很开心,也有少部分人,很咸鱼,扒拉了两下,就不想动了,把棍插在了圆圈中,看着别人忙活。
看小朋友画的差不多了,李孟羲再走到讲台上。
“同学们,大家画好了吗?”
“好了。”小朋友回答。
“可是,把日头中间涂满,写的多慢啊,你们说是不是?”
“要不,咱们把圈圈中间,也画一杠,就当画满了,行不行?”
说着,李孟羲就画了一个大的圆,中间加了一横。
“那你们看,yue字,也是一个圆圈,加一横,日头也是一个圈圈加一横,是不是又一样了?”
小朋友们茫然了。
“这下咋办?”李孟羲问,小朋友们没了主意。
“你想不想知道老师怎么画一个yue字,一个日头,能画的不一样,想不想知道?”下边的小朋友们,个个眼巴眼望的,等着李孟羲的谜底。
“瞪大眼睛看了。”李孟羲缓缓提笔。
“咱们把圆圈,画成方的。”
“一个圆圈是什么?是什么?”李孟羲指着问。
“是嘴巴!”
“对,是,口。”李孟羲写了一个方方正正的口字。
接着,李孟羲又画了一个比较宽的口字,边写,嘴里边说着,“嘴巴里,加上一横,这一横是什么?说话的时候,嘴里能看见……”
“牙!”小朋友异口同声的回答。
“对喽!这一横就是牙齿,所以,一个口,口里能看见牙,这个字什么意思是……”
“说话!”小朋友答到。
“对,这个字又念什么?”李孟羲指着曰字,问下边的小朋友。
“是【曰】”。小朋友们回答。
“那好,咱们也把日头写出来好不好。你们看,这个曰,是这么宽的,咱们把写长一点,这个长的,就是日头,你们觉得好不好?”李孟羲提笔,在门板上,写了一个瘦长的【日】字。
小朋友们看的分明,这个字跟说话的曰字,是不一样的,这个是日头。
“所以,这个瘦长的字是什么意思呢?”李孟羲启发着问到。
“是日头!”小朋友们昂着头,瞪大着眼睛,叽叽喳喳如同小麻雀一样争先恐后的答到。
“对!”李孟羲笑意灿烂,“记住了,这个瘦长的,就是日头。”
“跟我读两遍,ri~”
小朋友们学会第三个字了,日头的日,并且,小朋友们清洗的记住了,这个长瘦型的日字是为什么这么写。
日字是从圆圈变成的,中间那个横的意思,就是因为,因为嘴巴也是一个方框,所以要和口字区分开来。
又因为说话的曰字,也是一个方框中间一个横,所以,日字就写的瘦长一些。
李孟羲教小朋友写字,教的很投入,因此就没注意到不知何时,刘备过来了,就站在大人们中间,目睹了李孟羲教小朋友写字时,九成的过程。
李孟羲教字,别出心裁,另辟蹊径,原来,字象物形,字原来,是这样演化来的。
听李孟羲教了寥寥三字,刘备惊讶万分。
李孟羲身具异才,刘备叹为观止。
刘备来找李孟羲,是有事来了。
是渔队例行出去捕鱼,今日运气依然不错,扎营地方圆数里内,仍然有鱼塘。
昨日一夜捕鱼,捕到的鱼一千多斤,今日又碰到了鱼塘,鱼塘虽然不大,但是,少说一夜能弄几百斤鱼吧。
然后,渔队干劲十足的就如捕鱼了。
谁知道,那是有主的鱼塘,渔队还没撒上几网渔,旁边几个村落乌泱乌泱的一大堆人过来,把鱼队打了一顿。
冲突之中,义军这边轻伤多人。
按说,鱼堆人不少,几十人,再加上引路的游骑,有一两骑骑兵,几十个男丁,再加上一两骑骑兵,按说不是可以被随意拿捏的,但是,架不住乡民人多,且乡民也有骑兵,也有兵器,根本不是人家对手。
渔船被砸了,渔网被乡人给收了,桶和篓子啥的,全折在那了。
要是以前,几艘小渔船,区区几个篓子几张网,刘备不觉得多重要。
但是,现在对义军来说,渔具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每日的千斤鱼获,意味着,每日可节省军粮两千斤。
刘备仁义,既然不小心捕了有主的鱼,又没死伤,刘备搁以前,或许会算了。
然而,渔具丢了,刘备觉得心疼。
好不容易攒了点渔网,攒了点渔船还有树条篓,一下全没了。
这些渔具要补充,得好多天。
渔队被民风凶悍的乡民打了,然后回来最先撞见的,就是在前边扎营先锋关羽部,关羽一听,人被打了,当时就忍不住要前去讨个公道。
好在,关羽不是张飞那个暴脾气,知道个轻重,派人去问刘备,问该如何处理。
刘备听闻渔队被人打了,就想找李孟羲商量,恰巧,李孟羲在教小朋友学字,举动之间,颇有一番高士的风度,刘备一时不忍,打扰李孟羲,就稍稍听了一会儿。
“同学们,你们看,这个是什么?”
李孟羲拿着一个树杈,树杈左右两边有断枝,还有两个分叉,完全就是【木】的形状。
“这个是树枝!”小朋友们一眼就认出树枝来了。
更大一点的孩子,还能认出这是松树枝。
“这个树枝,该怎么画呢?”李孟羲笑着问小朋友们。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