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故宫博物院,央视记者采访!
作者:昙花落    更新:2022-08-27 12:03
  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院长吴为民,华夏国画大师黄勇玉、杨武龙在待客厅迎接赵辰。
  吴为民很是高兴。
  “赵大师,您看《山河图》成绩这么好,你有没有想过再画一幅出来。”吴为民直接问道。
  自从赵辰的山河图在故宫博物院展览后,展厅就异常火爆。
  华夏山水画领域的大师、学院老师、民间国画爱好者,几乎都过来欣赏过这幅当代最顶尖的山水画。
  而且,欣赏过后,大家的评价都非常高。
  所以,《山河图》已经隐约成为华夏现代山水画的代表之作。
  “院长,我现在没有准备好,再画一幅的话,不可能画出这样的神韵,可能还需要些灵感才行。”赵辰直接回道。
  其他几人都是点点头。
  大家心里都清楚,艺术创作有时候是惊鸿一瞥,在某个特定时间、特定情况创作出惊世骇俗的作品。
  想要再复制这样的成功,很难。
  不过,赵辰已经达到另一个境界,那就是他如果想画的话,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是完全可以达到这个状态的。
  不过,几个月的准备时间,对现在的赵辰来说,有些漫长。
  “确实,听说为了这幅画,你从材料,再到逛山,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确实不容易。”
  “当年王希孟创作出《千里江山图》之后,再创作第二幅画也花了半年以上的时间。”
  吴为民点点头。
  接着,吴为民又向赵辰说了另外一件事。
  对吴为民来说,赵辰这样的大师来故宫一趟实属难得,能用上自然要好好珍惜这个机会。
  吴为民又道:“赵大师,还有一件事,我听说最近传统手工艺协会批了你的国家级官窑瓷艺术大师的身份,恭喜啊!”
  “谢谢。”赵辰客气回道。
  “正好,我这里有一套南宋官窑瓷瓷器,有两件瓷器稍有磕碰,你看能不能修缮一下,正好央视3套最近想来这里拍修复文物专题,事情刚好凑一起了。”
  听到这话,赵辰顿时来了兴致。
  “南宋官窑瓷文物?产地是哪?我能先看看是什么吗?”
  吴为民回答道:“正统修内司官窑出品,是一个葵瓣洗,还有一个旋纹瓶,还有一个盏托。”
  “葵瓣洗?是八瓣葵花式的笔洗吧,片纹交织如网,足底边没有釉,露出黑色的铁胎。”
  “旋纹瓶,瓶子颈部到腹部应该有7道旋纹,釉层比较肥厚。”
  “盏托一定是冰裂纹片,釉色比较莹润。”
  赵辰如数家珍,直接回道。
  吴为民神色一惊,道:“呼,厉害啊!有两件展品可从未展出过,这你都知道。”
  闻言,赵辰只是笑道:“见过图片,所以了解。”
  “那赵大师,过去看看能不能修?”
  “没问题,我研究一下。”
  接着,吴为民带着赵辰来到储存瓷器的地方。
  瓷器都是在恒温的密闭房间保存,规格很高。
  看到这些熟悉却又饱经沧桑的瓷器,赵辰心里一阵激动。
  这些古董瓷器,确实出自修内司官窑。
  官窑的作品几乎都是制式生产,所以,细节他都非常的了解。
  眼前这几件南宋官窑瓷器,每一件都价值连城,价值数亿甚至以上。
  这都是真正的好宝贝。
  赵辰戴上无菌手套,捧起一件瓷器,小心翼翼的打量着。
  博物馆负责修缮、维护官窑瓷的研究员在旁边看着,他们既崇拜又兴奋。
  赵辰可是唯一的国家级官窑瓷艺术大师啊!
  若论对官窑瓷的了解,华夏恐怕没人比他更强!
  就这样,赵辰小心翼翼的打量了大约二十分钟,才把瓷器放下。
  “可以修,不过要做充足的准备工作。”
  赵辰回过头,对大家说道。
  “真的吗?”一位官窑瓷研究员兴奋地说道。
  “我们之前都不敢修,生怕弄坏了。”另一位研究员补充道。
  院长吴为民也满脸激动,“这样太好了,那我就联系央视三套的记者了。”
  “他们早就想拍一期文物修缮的专题。”
  “这次刚刚好。”
  赵辰又看了一眼这些瓷器,心里盘算了一下成功率,没有任何问题。
  他对这些瓷器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对他来说,修复一点瑕疵并不困难。
  “我尽量。”赵辰点点头。
  这个时候,园长吴为民怕他有压力,客气道:“修不好也没关系,之前博物院修文物也有失误的时候,反正拍节目,就算失败了剪辑掉就好,没什么的。”
  “而且之前也没人敢保证能修复这件官窑瓷。”
  赵辰对吴为民说道:“可以试试,我先说方案,确认没问题再动手。”
  修复文物工作并不会直接就开始修。
  往往需要准备好,尝试没问题了,才会开始修理。
  博物馆有很多文物修复专家。
  负责瓷器修复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叫做王力武。
  赵辰定下了方案,吴为民就把王立武叫过来,让他和赵辰一起负责这几件瓷器的修缮工作。
  看到王立武来,赵辰神色一变,立刻上前打招呼道:
  “王老师,好久不见。”捌戒仲文网
  王立武看了他一眼,道:“想不到居然以这种方式再见,你真是出乎我的预料。”
  看到这一幕,吴为民微微一愣,急忙问道:“王老,你和赵大师认识?”
  赵辰笑着解释道:“我是京都大学历史系的学生,王老师是京都大学历史系教授,是我们历史课的老师之一。”
  吴为民这才恍然大悟,想不到赵辰和王立武居然还有师生的关系。
  王立武今年七十三岁,被京都大学返聘为历史系的教授,也是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专家。
  这样的人,已经是传统行业领域的活宝了。
  王立武却道:“上学那时候,这小子没少呛我,我对他印象本来挺不好的,想不到在手工艺领域有这样的成就。”
  吴为民又有些错愕。
  赵辰道:“我们在宋朝历史上有分歧,尤其是关于几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我认为史书的评价不够准确,王老师认为我的看法是错的。”
  “你的看法当然是错的,先不说辛弃疾和王安石,就说李思思,你说她嫁到南方,可史书并无记载,而且李师师就是名妓,又何来文人墨客为其痴迷的说法。”
  王立武来了兴致,再一次和赵辰辩驳起来。
  “李师师在宋朝的名气相当大,这么说吧,那个时候的李师师,就相当于是最早的流量明星,关于她的画报、故事不知道多少,李师师的小道消息都被很多人打听。”
  “那个时候,上至八岁孩童,上至六十岁老者,痴迷于她的人不在少数,又怎么能是一句名妓就能概括的了的!”
  赵辰据理力争。
  宋朝文化繁荣昌盛,李师师那个时候确实很火,他是亲身经历的,堪比现在的顶流女星,痴迷者不知道多少。
  故宫博物院的院长吴为民顿时有些头大。
  好家伙,国家级官窑瓷艺术大师,和京都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故宫就宋朝历史人物的评价吵起来了。
  两个人都是较真之人,有自己的坚持,看样子谁也说服不了谁。
  “两位,咱别管李师师了,先修复文物要紧。”
  “我约了央视记者,听说赵大师在,明天他们就派人过来了。”
  “我们想想修复的流程。”
  吴为民急忙做和事老。
  赵辰不再多言,王立武还想把自己的研究报告给赵辰看看,但也忍住了。
  随行的还有几个博物馆年轻一点的研究员,都是历史系、文物系博士毕业。
  他们心里对赵辰十分佩服。
  “到底是艺术大师,居然和老教授争论历史,真有魄力!”
  而后,赵辰带着博物馆的人,开始讲述文物修复的一些细节。
  在这一方面,赵辰比他们要更了解官窑瓷的特性,所以,赵辰讲的细节让大家受益匪浅。
  王立武在一旁也认真听着。
  在官窑瓷领域,赵辰可以说是华夏第一人。
  尤其是古法官窑的特性,没人比他更了解。
  赵辰讲述的方案很专业,博物院的研究员听后,一致同意赵辰的修复计划。
  博物院的院长吴为民心里感慨不已,甚至暗暗思索着如何把赵辰请到故宫博物院常驻。
  毕竟,横空出世的赵辰,光芒实在是太过耀眼。
  .......
  第二天,央视的记者如约而至。
  博物院的人已经在等着。
  央视的拍摄,往往代表着一个行业最高的水准。
  赵辰知道,这次的拍摄对他来说很重要。
  他刚刚被评选为国家级官窑瓷艺术大师,正是最需要成果的时候。
  外界肯定有些议论的声音。
  而这一次故宫博物院的邀请,和央视三套的拍摄,都是其他手艺人难以企及的平台。
  赵辰也打算好好珍惜。
  第二天,拍摄开始,为了追求拍摄效果,赵辰穿着一身传统的刺绣布衣。衣服自然是出自梦千年工厂,这也算是个自我宣传的机会。
  摄影师布置好机位,拍摄准备开始。
  女记者站在赵辰的旁边,准备开始采访。
  这一次的文物维修,赵辰是绝对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