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各方叹服(7)
作者:风中的失落 更新:2021-11-08 19:49
“十门少一门,门门断人魂,要想出一门,十人九断魂”,这就是赫赫有名的九门口,距离山海关约三十里地,被誉为“京东首关”,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一片石。
九门口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凭借着险要的地势,易守难攻。
九门口的左边是西罗城,右边为东罗城,往北两里地为北翼城,这三座城池与九门口连为一体,任何一个地方被攻陷,都威胁到了九门口。
得到密报的吴三桂,早就在九门口布下了重兵。
李自成、刘宗敏率领的六万大顺军精锐的军士,将从九门口发起进攻,同时,归顺李自成的原大明昌平总兵唐通,率领的两万人马,从九门口附近的长城出关,试图对吴三桂麾下的大军形成合围之势,阻止吴三桂率领大军逃往宁远。
李友松等人不辱使命,足足拖住了李自成五天的时间,等到李自成醒悟过来,已经是四月十九日,勃然大怒的李自成,下令军士斩杀了李友松等人,率领大军急行军,于二十日夜间抵达了九门口附近,准备翌日清晨发起对九门口与西罗城的进攻。
此番出征,李自成还带着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大军急行军前往九门口的时候,李自成忍下了好大的怒气,才没有斩杀吴襄,毕竟吴襄是吴三桂的父亲,关键时刻或许有用。
耽误了五天时间,令李自成懊恼不已,如果他早些听从刘宗敏的建议,也不至于如此了,或许这个时候已经拿下了整个的山海关,砍下了吴三桂的人头了。
一直到这个时候,李自成依旧不知道,吴三桂已经引来了后金鞑子。
多尔衮亲率七万八旗军军士,其中满八旗三万人,汉八旗四万人,昼夜兼程,赶赴山海关,三万满八旗军士,因为都是骑兵,行军速度快,于四月二十日抵达山海关,驻扎于欢喜岭,而携带火炮的汉八旗军士,行军速度不可能很快,被甩在了后面。
欢喜岭距离山海关仅仅两里地,吴三桂派遣的使者,早就通报玉多尔衮,李自成、刘宗敏及大顺军将在九门口发起进攻,得到情报的多尔衮,没有急于率领大军奔赴九门口,而是继续停留在欢喜岭。
多尔衮之所以没有马上前往九门口,是听从了随军的范文程和洪承畴等人的建议,两人分析认为,吴三桂尚抱有幻想,只是想着借助八旗军的力量击败李自成,并不是真心归顺大清国,所以必须要吴三桂本人亲自表态,大军才能够出击,联合吴三桂击败李自成。
在此之前,吴三桂首先将目光对准了身后的唐通。
唐通原为大明昌平总兵,归顺李自成之后,率领麾下的两万军士继续驻守昌平一带,此番奉命一同前往山海关征伐,其作战目的就是阻止吴三桂逃往宁远。
吴三桂与唐通还是有些交情,两人早就熟悉。
几乎没有什么犹豫,吴三桂横下一条心,派遣儿子吴应熊,携带五万两黄金、十万两白银,前去拜见唐通,其目的很明确,就是恳请唐通与自己联合作战,一起对付李自成,万一唐通不愿意与其联合作战,至少不少在吴三桂的身后发起进攻。
吴三桂的这一手险棋,发挥出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唐通居然同意了联合作战,而且亲率两万军士前往九门口,意欲与吴三桂大军会和,一同对付李自成和大顺军。
吴三桂欣喜若狂,也有些担心,不知道唐通是不是诈降,不过他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
吴三桂不知道的是,唐通早就有了反叛之心,究其原因,还是李自成的追饷令,导致唐通在京城的家人也吃了大亏,被关押进入大牢之中,虽说后来弄清楚了情况,其家人被放出来了,李自成也亲自抚慰唐通,不过唐通的家人在牢里还是遭受到了非人的折磨,险些丧命,这让唐通心怀怨恨,觉得李自成一点都不仗义,跟着这样的人没有保障,迟早会玩掉小命。
吴三桂归顺后金鞑子的事情,唐通知道了,多尔衮率领的八旗军已经快要抵达山海关,这让唐通不寒而栗,他知晓八旗军的战斗力,自己麾下的军士压根不是对手,若是在野外对垒,那就是全军覆没的结局,所以唐通丝毫没有犹豫,收下了黄金白银之后,答应了吴三桂的请求,率领大军前往九门口,联合吴三桂麾下的大军,共同对付李自成和大顺军。
吴三桂与唐通在西罗城见面了,看见唐通的一刹那,吴三桂一颗心放下来了,他没有啰嗦,将唐通麾下的大军全部部署在九门口以及西罗城两地,且让唐通亲自驻守西罗城,至于辽东边军的主力,则是部署在九门口、东罗城和北翼城三地。
李自成麾下只有六万大军,不可能同时发起对西罗城、东罗城、北翼城和九门口的进攻,吴三桂断定,李自成很有可能兵分两路,发起对九门口与西罗城的进攻,这两处的地理位置是最为重要的,拿下了西罗城,或者是拿下九门口,则吴三桂麾下的大军将失去立足之地,陷入溃败的局面之中。
吴三桂与唐通合兵一处,总兵力已经达到五万人,不过平心而论,这五万人的战斗力一般,不是大顺军的对手,这一点吴三桂内心清楚,所以他时刻关注八旗军的情形。
四月二十日清晨,吴三桂得知八旗军已经抵达山海关,多尔衮驻扎在欢喜岭,随即带着少量的亲兵,飞奔前往欢喜岭。
抵达欢喜岭,吴三桂见到了后金摄政王多尔衮,多尔衮对吴三桂颇为客气,专门在中军帐迎接,赐坐赐茶,赞誉吴三桂为大清国立下了大功劳,可就是不说出兵作战的事情,无奈之下,吴三桂也开口了,说八旗军若是不能够出兵作战,他吴三桂也就留在欢喜岭,不会前往九门口督战了,若是大顺军打败了驻守九门口等地的辽东边军,接下来就会前往山海关,进攻驻扎在此地的八旗军了。
吴三桂这等的态度,倒是出乎了多尔衮的预料。
多尔衮随即与范文程和洪承畴等人商议,决定与吴三桂联合作战,一同打败李自成。
回到中军帐,多尔衮面对吴三桂的时候,神情变得严肃,直截了当的提出了要求,第一是吴三桂必须归顺大清国,第二是吴三桂必须要剃发,表示真正的归顺,第三是大清朝廷许诺,将皇太极的女儿建宁公主嫁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
已经被逼到绝境的吴三桂,没有过多思考,答应了多尔衮提出来的条件。
欢喜岭上面,摆上了香案,吴三桂与多尔衮上香之后,八旗军军士宰杀一头牛,两人歃血为盟,紧接着,吴三桂剃发称臣,跪拜多尔衮。
至此,吴三桂彻底归降后金。
回到九门口,吴三桂随即调整了作战部署,摆出来一副防御的姿态。
人都是有私心的,得到了多尔衮的许诺,吴三桂也想着保存实力了,他不愿意付出太多的伤亡,手中握有尽量多的军队才是王道,这样自己在大清国才更有地位,反正接下来的作战,以八旗军为主,自己不需要太拼命了。
吴三桂绝对想不到,他这种消极的防御姿态,在接下来的作战之中,出现了重大问题,军士无心恋战,士气不高,压根无法抵御大顺军的进攻,吴三桂还没有想到,多尔衮也不是蠢人,不可能一开始就投入到作战之中去。
四月二十一日,大顺军与吴三桂之间的战斗开始,士气高昂的大顺军军士,分别从九门口和西罗城两个方向展开进攻,吴三桂没有主动出击,采取了防御作战的姿态,一边作战,一边派遣军士前往八旗军军营,恳求八旗军全面出击。
大顺军愈战愈勇,八旗军迟迟没有出击,伎俩没有得逞的吴三桂,终于醒悟过来,命令麾下的军士开始主动出击,抵御大顺军军士的进攻。
战斗厮杀异常的惨烈,吴三桂麾下的军士伤亡惨重,拼尽全力才勉强保住了九门口和西罗城,可以预料,翌日的作战开始,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之下,吴三桂肯定是全面落败。
愤怒的吴三桂,想着去找多尔衮说理,可理屈词穷,他已经归顺大清国,已经剃发称臣,没有资格与多尔衮平起平坐了,再说了,八旗军在关键时刻出击,也是符合情理的。
四月二十二日,天刚刚亮,打起精神来的吴三桂,红着眼睛,盯着对面密密麻麻的大顺军军士,内心有了萧索的感觉。
就在大顺军准备发起对吴三桂强力冲锋的时候,忽然狂风大作,卷起了漫天的黄沙。
八旗军最为精锐的铁甲军出动了,铁甲军共五千人,兵马都披着甲胄,百步之外无法洞穿,对于步卒来说,铁甲军就是噩梦。
猝不及防的大顺军军士,被迫面对八旗军最为骁勇的铁甲军。
战斗从开始就产生了倾斜,大顺军军士在铁甲军的攻击之下,惨叫着倒地,根本无法抵御,战斗仅仅持续了小半个时辰,大顺军就出现了全面溃败的局面,更加要命的是,指挥作战的刘宗敏受伤了,一支弓箭射穿了他的肩胛。
立马小岗阜督战的李自成,眼见大顺军败局已定,下达了全线撤兵的命令。
一场决定中原归属的战斗,以大顺军的惨败告终。
战斗结束,吴三桂旋即被大清国敕封为平西王。
九门口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凭借着险要的地势,易守难攻。
九门口的左边是西罗城,右边为东罗城,往北两里地为北翼城,这三座城池与九门口连为一体,任何一个地方被攻陷,都威胁到了九门口。
得到密报的吴三桂,早就在九门口布下了重兵。
李自成、刘宗敏率领的六万大顺军精锐的军士,将从九门口发起进攻,同时,归顺李自成的原大明昌平总兵唐通,率领的两万人马,从九门口附近的长城出关,试图对吴三桂麾下的大军形成合围之势,阻止吴三桂率领大军逃往宁远。
李友松等人不辱使命,足足拖住了李自成五天的时间,等到李自成醒悟过来,已经是四月十九日,勃然大怒的李自成,下令军士斩杀了李友松等人,率领大军急行军,于二十日夜间抵达了九门口附近,准备翌日清晨发起对九门口与西罗城的进攻。
此番出征,李自成还带着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大军急行军前往九门口的时候,李自成忍下了好大的怒气,才没有斩杀吴襄,毕竟吴襄是吴三桂的父亲,关键时刻或许有用。
耽误了五天时间,令李自成懊恼不已,如果他早些听从刘宗敏的建议,也不至于如此了,或许这个时候已经拿下了整个的山海关,砍下了吴三桂的人头了。
一直到这个时候,李自成依旧不知道,吴三桂已经引来了后金鞑子。
多尔衮亲率七万八旗军军士,其中满八旗三万人,汉八旗四万人,昼夜兼程,赶赴山海关,三万满八旗军士,因为都是骑兵,行军速度快,于四月二十日抵达山海关,驻扎于欢喜岭,而携带火炮的汉八旗军士,行军速度不可能很快,被甩在了后面。
欢喜岭距离山海关仅仅两里地,吴三桂派遣的使者,早就通报玉多尔衮,李自成、刘宗敏及大顺军将在九门口发起进攻,得到情报的多尔衮,没有急于率领大军奔赴九门口,而是继续停留在欢喜岭。
多尔衮之所以没有马上前往九门口,是听从了随军的范文程和洪承畴等人的建议,两人分析认为,吴三桂尚抱有幻想,只是想着借助八旗军的力量击败李自成,并不是真心归顺大清国,所以必须要吴三桂本人亲自表态,大军才能够出击,联合吴三桂击败李自成。
在此之前,吴三桂首先将目光对准了身后的唐通。
唐通原为大明昌平总兵,归顺李自成之后,率领麾下的两万军士继续驻守昌平一带,此番奉命一同前往山海关征伐,其作战目的就是阻止吴三桂逃往宁远。
吴三桂与唐通还是有些交情,两人早就熟悉。
几乎没有什么犹豫,吴三桂横下一条心,派遣儿子吴应熊,携带五万两黄金、十万两白银,前去拜见唐通,其目的很明确,就是恳请唐通与自己联合作战,一起对付李自成,万一唐通不愿意与其联合作战,至少不少在吴三桂的身后发起进攻。
吴三桂的这一手险棋,发挥出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唐通居然同意了联合作战,而且亲率两万军士前往九门口,意欲与吴三桂大军会和,一同对付李自成和大顺军。
吴三桂欣喜若狂,也有些担心,不知道唐通是不是诈降,不过他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
吴三桂不知道的是,唐通早就有了反叛之心,究其原因,还是李自成的追饷令,导致唐通在京城的家人也吃了大亏,被关押进入大牢之中,虽说后来弄清楚了情况,其家人被放出来了,李自成也亲自抚慰唐通,不过唐通的家人在牢里还是遭受到了非人的折磨,险些丧命,这让唐通心怀怨恨,觉得李自成一点都不仗义,跟着这样的人没有保障,迟早会玩掉小命。
吴三桂归顺后金鞑子的事情,唐通知道了,多尔衮率领的八旗军已经快要抵达山海关,这让唐通不寒而栗,他知晓八旗军的战斗力,自己麾下的军士压根不是对手,若是在野外对垒,那就是全军覆没的结局,所以唐通丝毫没有犹豫,收下了黄金白银之后,答应了吴三桂的请求,率领大军前往九门口,联合吴三桂麾下的大军,共同对付李自成和大顺军。
吴三桂与唐通在西罗城见面了,看见唐通的一刹那,吴三桂一颗心放下来了,他没有啰嗦,将唐通麾下的大军全部部署在九门口以及西罗城两地,且让唐通亲自驻守西罗城,至于辽东边军的主力,则是部署在九门口、东罗城和北翼城三地。
李自成麾下只有六万大军,不可能同时发起对西罗城、东罗城、北翼城和九门口的进攻,吴三桂断定,李自成很有可能兵分两路,发起对九门口与西罗城的进攻,这两处的地理位置是最为重要的,拿下了西罗城,或者是拿下九门口,则吴三桂麾下的大军将失去立足之地,陷入溃败的局面之中。
吴三桂与唐通合兵一处,总兵力已经达到五万人,不过平心而论,这五万人的战斗力一般,不是大顺军的对手,这一点吴三桂内心清楚,所以他时刻关注八旗军的情形。
四月二十日清晨,吴三桂得知八旗军已经抵达山海关,多尔衮驻扎在欢喜岭,随即带着少量的亲兵,飞奔前往欢喜岭。
抵达欢喜岭,吴三桂见到了后金摄政王多尔衮,多尔衮对吴三桂颇为客气,专门在中军帐迎接,赐坐赐茶,赞誉吴三桂为大清国立下了大功劳,可就是不说出兵作战的事情,无奈之下,吴三桂也开口了,说八旗军若是不能够出兵作战,他吴三桂也就留在欢喜岭,不会前往九门口督战了,若是大顺军打败了驻守九门口等地的辽东边军,接下来就会前往山海关,进攻驻扎在此地的八旗军了。
吴三桂这等的态度,倒是出乎了多尔衮的预料。
多尔衮随即与范文程和洪承畴等人商议,决定与吴三桂联合作战,一同打败李自成。
回到中军帐,多尔衮面对吴三桂的时候,神情变得严肃,直截了当的提出了要求,第一是吴三桂必须归顺大清国,第二是吴三桂必须要剃发,表示真正的归顺,第三是大清朝廷许诺,将皇太极的女儿建宁公主嫁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
已经被逼到绝境的吴三桂,没有过多思考,答应了多尔衮提出来的条件。
欢喜岭上面,摆上了香案,吴三桂与多尔衮上香之后,八旗军军士宰杀一头牛,两人歃血为盟,紧接着,吴三桂剃发称臣,跪拜多尔衮。
至此,吴三桂彻底归降后金。
回到九门口,吴三桂随即调整了作战部署,摆出来一副防御的姿态。
人都是有私心的,得到了多尔衮的许诺,吴三桂也想着保存实力了,他不愿意付出太多的伤亡,手中握有尽量多的军队才是王道,这样自己在大清国才更有地位,反正接下来的作战,以八旗军为主,自己不需要太拼命了。
吴三桂绝对想不到,他这种消极的防御姿态,在接下来的作战之中,出现了重大问题,军士无心恋战,士气不高,压根无法抵御大顺军的进攻,吴三桂还没有想到,多尔衮也不是蠢人,不可能一开始就投入到作战之中去。
四月二十一日,大顺军与吴三桂之间的战斗开始,士气高昂的大顺军军士,分别从九门口和西罗城两个方向展开进攻,吴三桂没有主动出击,采取了防御作战的姿态,一边作战,一边派遣军士前往八旗军军营,恳求八旗军全面出击。
大顺军愈战愈勇,八旗军迟迟没有出击,伎俩没有得逞的吴三桂,终于醒悟过来,命令麾下的军士开始主动出击,抵御大顺军军士的进攻。
战斗厮杀异常的惨烈,吴三桂麾下的军士伤亡惨重,拼尽全力才勉强保住了九门口和西罗城,可以预料,翌日的作战开始,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之下,吴三桂肯定是全面落败。
愤怒的吴三桂,想着去找多尔衮说理,可理屈词穷,他已经归顺大清国,已经剃发称臣,没有资格与多尔衮平起平坐了,再说了,八旗军在关键时刻出击,也是符合情理的。
四月二十二日,天刚刚亮,打起精神来的吴三桂,红着眼睛,盯着对面密密麻麻的大顺军军士,内心有了萧索的感觉。
就在大顺军准备发起对吴三桂强力冲锋的时候,忽然狂风大作,卷起了漫天的黄沙。
八旗军最为精锐的铁甲军出动了,铁甲军共五千人,兵马都披着甲胄,百步之外无法洞穿,对于步卒来说,铁甲军就是噩梦。
猝不及防的大顺军军士,被迫面对八旗军最为骁勇的铁甲军。
战斗从开始就产生了倾斜,大顺军军士在铁甲军的攻击之下,惨叫着倒地,根本无法抵御,战斗仅仅持续了小半个时辰,大顺军就出现了全面溃败的局面,更加要命的是,指挥作战的刘宗敏受伤了,一支弓箭射穿了他的肩胛。
立马小岗阜督战的李自成,眼见大顺军败局已定,下达了全线撤兵的命令。
一场决定中原归属的战斗,以大顺军的惨败告终。
战斗结束,吴三桂旋即被大清国敕封为平西王。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