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开国大典
作者:包子手雷 更新:2022-05-23 05:09
赵匡胤眼见柴宗训母子,眼中闪过一丝凝重,脸色却是振奋无比,几十年的血战沙场,今日却迎来最终的结果。
“陛下,该祭祀了。”
陶谷见赵匡胤愣住,连忙上前提醒,赵匡胤转身从盘中端起一爵酒器,右手将冕服向上拉起,跪倒在地。
“臣,赵匡胤,恭告天地神明及历代先祖之英灵,臣上承天意,下顺万民,得周帝之禅让,勉众所请,于正月初五设祭于太庙继承大统。
臣在此立誓,即位起,必已承继天命而扫清六合一统天下为使命,使万民有食,使万民而安。
臣今诏告天地皇祗,立国大宋,置社稷于东京开封,改元建隆,追尊故四代考妣为皇祖皇母,尊母杜氏为皇太后,册立贺氏为皇后,臣赵匡胤敬上。”
赵匡胤将酒轻轻撒在地面,旁边的陶谷见此,从身后小吏手中接过诏书,上前两步展开,居高临下面对下方众人。
现在宣读的旨意无非就是赵匡胤刚刚说的话语,祭祀天地神明的祷文,必须是要由皇帝先亲自表达出来,然后才能公布天下。
等到这边祷告天地的文书宣布完,公卿大臣山呼“万岁”,陶谷一挥手将诏书扔进石鼎之中。
“礼毕,皇帝回驾!”
陶谷见此,嘴角按耐不住笑意,又扯着嗓子呼喊了一句。
“臣等恭请皇帝陛下君临崇元,即皇帝位。”
………………
连续三声诵读,礼官开始挥鞭示大家肃静,赵德昭暗暗咋舌,要说古人这种肃静功夫真是练到家了,说不出声就不出声的那种。
又将目光扫向皇帝老爹,其右手搭在剑柄处,看不出脸上的表情。
赵匡胤抿抿嘴唇,淡淡说道:“摆驾崇元!”
“陛下有旨,摆驾崇元殿。”
身边的宦官向前走两步,站在台阶上呼喊。
“恭送陛下!”
赵匡胤下了台阶,乘坐天子辇轿离开太庙,身后跟随几十名宦官宫女,公卿大臣也紧随其后。
至此,禅位之事圆满,这个天下和柴氏彻底没有了什么关系。
赵德昭也回到了住所,按照历代以来的规矩,皇子没有出阁前,在皇宫都是有专门的住所。
赵德昭的住所目前是福宁宫偏北侧的北阁,这个宫室以后会作为他皇帝老爹的寝宫,之后肯定会搬出去的,可至于搬到哪里,那便不知道了。
从昨晚被接回来之后,福宁宫便被腾了出来,他和母亲贺氏被皇帝老爹安排住下。
新朝建立,百废待兴,后宫的这些事皇帝老爹肯定是没有时间管的,这就时刻需要自己老娘盯着。
不过这些也不是什么大事,就算一个啥都不懂得人也能办的漂漂亮亮,宫中的事情都是要依照礼法,只要礼官将条子递到皇帝老爹桌案,老爹若觉得没有问题,再转到老娘这里。
然后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太后皇后该吃什么样的菜,嫔妃该住什么样的房子,一条条一件件都得按照规矩来。
不过说起这个嫔妃,现在老爹赵匡胤只有四个女人,一个是自己老娘,另外两个是王氏和宋氏,在家中也是有地位。
而且这两位在历史上可是当过皇后的人物,还剩下一个小妾,前些年刚从外面带回来,赵德昭也就见过两次而已。
当然,如今这种局面,以后这妃哪妃恐怕会更多。
说一千道一万,他再怎么多,皇后已经是他老娘贺氏的,是龙得给我盘着,是虎也得卧着。
皇后到了自家娘亲手中,下一步也该是自己太子储君位子,想着赵德昭就有些头痛。
如果真有金匮之盟,那自己就陷入了死局?
依照皇帝老爹对奶奶杜氏的尊敬,绝对会很爽快的答应,在整个赵家,谁不知道他老爹赵大是个大孝子。
这怎么玩?
这个问题一直从赵德昭出生来到这个世界,就一直困扰这他。
说破天去,就算到了今天,老娘贺贞如了他意愿做上皇后,赵德昭还是心里没有底。
这其中最大一个原因就是他才九岁,按照古人虚岁计算,撑死也不过十岁。
试想一下,十岁的孩童能有什么让人信服的,别说你是赵匡胤的儿子,就算是天皇老子的儿子,还能让别人死心塌地忠心耿耿吗?
别做梦了,只是一只会投胎的小鬼罢了。
赵德昭想了想也就作罢,如果能想出来早就想出来处理结果,怎么还能等到现在。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改变不了别的,可以徐徐图之,再好的牙口也咬不住两个大胖子。
先不管太子储君,历史上四年后他会出阁,好像被皇帝老爹加封什么贵州防御使这个空头支票。
按照以往,皇子出阁就要封王,那可以先朝这个目标前进,封王,出阁一定要让老爹封王。
自五代以来,太子之位慢慢演变,亲王加京尹成了储君的标配。
赵德昭暗暗下决心,水要一口一口喝,不然容易呛死,建林之道,贵在先定一个小目标。
就在赵德昭暗暗下定决心之际,崇元殿中,文武依次品阶而立,赵匡胤端坐御座,这时候冕服已经脱下,换成皇帝日常穿着的常服。
自秦以来,随着历代的演变,冕旒之礼只有在祭祀天地以及一些重大庆典,和朝见外国使者之时才能穿着,以示君威。
“宣诏吧!”
赵匡胤低头拿起御案上的册书,翰林大学士陶谷弓身接过。
文武大臣拱手行礼,心思各异,其中以符彦卿范质为首者,还是希望这位新皇帝能信守承诺,安置好周帝母子。
而其他的人,则是看着御案上三份册书,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他们也有了从龙之功。
“大宋皇帝陛下、诏曰:
朕闻古圣君者,禅制也,昔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为禹,皆为明圣之主。
朕上承天命,下顺万民,得周帝之禅位,其不失明主也。
今封周帝宗训为郑王,尊故周符太后为周太后,食邑五百户,赐丹书铁券一道。
凡朕之子孙,当遵祖宗之法,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迫害,纵犯谋逆者,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陛下,该祭祀了。”
陶谷见赵匡胤愣住,连忙上前提醒,赵匡胤转身从盘中端起一爵酒器,右手将冕服向上拉起,跪倒在地。
“臣,赵匡胤,恭告天地神明及历代先祖之英灵,臣上承天意,下顺万民,得周帝之禅让,勉众所请,于正月初五设祭于太庙继承大统。
臣在此立誓,即位起,必已承继天命而扫清六合一统天下为使命,使万民有食,使万民而安。
臣今诏告天地皇祗,立国大宋,置社稷于东京开封,改元建隆,追尊故四代考妣为皇祖皇母,尊母杜氏为皇太后,册立贺氏为皇后,臣赵匡胤敬上。”
赵匡胤将酒轻轻撒在地面,旁边的陶谷见此,从身后小吏手中接过诏书,上前两步展开,居高临下面对下方众人。
现在宣读的旨意无非就是赵匡胤刚刚说的话语,祭祀天地神明的祷文,必须是要由皇帝先亲自表达出来,然后才能公布天下。
等到这边祷告天地的文书宣布完,公卿大臣山呼“万岁”,陶谷一挥手将诏书扔进石鼎之中。
“礼毕,皇帝回驾!”
陶谷见此,嘴角按耐不住笑意,又扯着嗓子呼喊了一句。
“臣等恭请皇帝陛下君临崇元,即皇帝位。”
………………
连续三声诵读,礼官开始挥鞭示大家肃静,赵德昭暗暗咋舌,要说古人这种肃静功夫真是练到家了,说不出声就不出声的那种。
又将目光扫向皇帝老爹,其右手搭在剑柄处,看不出脸上的表情。
赵匡胤抿抿嘴唇,淡淡说道:“摆驾崇元!”
“陛下有旨,摆驾崇元殿。”
身边的宦官向前走两步,站在台阶上呼喊。
“恭送陛下!”
赵匡胤下了台阶,乘坐天子辇轿离开太庙,身后跟随几十名宦官宫女,公卿大臣也紧随其后。
至此,禅位之事圆满,这个天下和柴氏彻底没有了什么关系。
赵德昭也回到了住所,按照历代以来的规矩,皇子没有出阁前,在皇宫都是有专门的住所。
赵德昭的住所目前是福宁宫偏北侧的北阁,这个宫室以后会作为他皇帝老爹的寝宫,之后肯定会搬出去的,可至于搬到哪里,那便不知道了。
从昨晚被接回来之后,福宁宫便被腾了出来,他和母亲贺氏被皇帝老爹安排住下。
新朝建立,百废待兴,后宫的这些事皇帝老爹肯定是没有时间管的,这就时刻需要自己老娘盯着。
不过这些也不是什么大事,就算一个啥都不懂得人也能办的漂漂亮亮,宫中的事情都是要依照礼法,只要礼官将条子递到皇帝老爹桌案,老爹若觉得没有问题,再转到老娘这里。
然后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太后皇后该吃什么样的菜,嫔妃该住什么样的房子,一条条一件件都得按照规矩来。
不过说起这个嫔妃,现在老爹赵匡胤只有四个女人,一个是自己老娘,另外两个是王氏和宋氏,在家中也是有地位。
而且这两位在历史上可是当过皇后的人物,还剩下一个小妾,前些年刚从外面带回来,赵德昭也就见过两次而已。
当然,如今这种局面,以后这妃哪妃恐怕会更多。
说一千道一万,他再怎么多,皇后已经是他老娘贺氏的,是龙得给我盘着,是虎也得卧着。
皇后到了自家娘亲手中,下一步也该是自己太子储君位子,想着赵德昭就有些头痛。
如果真有金匮之盟,那自己就陷入了死局?
依照皇帝老爹对奶奶杜氏的尊敬,绝对会很爽快的答应,在整个赵家,谁不知道他老爹赵大是个大孝子。
这怎么玩?
这个问题一直从赵德昭出生来到这个世界,就一直困扰这他。
说破天去,就算到了今天,老娘贺贞如了他意愿做上皇后,赵德昭还是心里没有底。
这其中最大一个原因就是他才九岁,按照古人虚岁计算,撑死也不过十岁。
试想一下,十岁的孩童能有什么让人信服的,别说你是赵匡胤的儿子,就算是天皇老子的儿子,还能让别人死心塌地忠心耿耿吗?
别做梦了,只是一只会投胎的小鬼罢了。
赵德昭想了想也就作罢,如果能想出来早就想出来处理结果,怎么还能等到现在。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改变不了别的,可以徐徐图之,再好的牙口也咬不住两个大胖子。
先不管太子储君,历史上四年后他会出阁,好像被皇帝老爹加封什么贵州防御使这个空头支票。
按照以往,皇子出阁就要封王,那可以先朝这个目标前进,封王,出阁一定要让老爹封王。
自五代以来,太子之位慢慢演变,亲王加京尹成了储君的标配。
赵德昭暗暗下决心,水要一口一口喝,不然容易呛死,建林之道,贵在先定一个小目标。
就在赵德昭暗暗下定决心之际,崇元殿中,文武依次品阶而立,赵匡胤端坐御座,这时候冕服已经脱下,换成皇帝日常穿着的常服。
自秦以来,随着历代的演变,冕旒之礼只有在祭祀天地以及一些重大庆典,和朝见外国使者之时才能穿着,以示君威。
“宣诏吧!”
赵匡胤低头拿起御案上的册书,翰林大学士陶谷弓身接过。
文武大臣拱手行礼,心思各异,其中以符彦卿范质为首者,还是希望这位新皇帝能信守承诺,安置好周帝母子。
而其他的人,则是看着御案上三份册书,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他们也有了从龙之功。
“大宋皇帝陛下、诏曰:
朕闻古圣君者,禅制也,昔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为禹,皆为明圣之主。
朕上承天命,下顺万民,得周帝之禅位,其不失明主也。
今封周帝宗训为郑王,尊故周符太后为周太后,食邑五百户,赐丹书铁券一道。
凡朕之子孙,当遵祖宗之法,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迫害,纵犯谋逆者,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