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建学堂
作者:美人倾国 更新:2022-05-21 00:38
第72章建学堂
上了吴先生的课,陈徽音就感觉出阿爹与吴先生的差距,这个差距不是知识储备的差距,而是一种——经验的差距。
毕竟阿爹侧重的方向与吴先生不一样,吴先生专注于教书育人,对于因材施教,很有自己的心得,而阿爹侧重点在于医术,他是因为县学的先生能力所限,教不了小叔,家里又没那个经济条件请名师教小叔,他只能担起教导小叔的担子。
虽然阿爹教的比县学的先生要好,到底不能跟名师比。
几天之后,吴圣哲恢复健康,这天午饭后,陈博聿率先问起他的打算:“吴先生,今后你有什么打算?”
吴圣哲的目光落在唐耀灵和陈徽音的身上,反问道:“陈大夫,你家大郎和巧姐儿,都是好孩子,他们很聪明,对他们,你今后有什么打算。”
陈博聿就一本正经的接话:“这一两年,我还能教他们,等他们再大些,可就教不了喽,得给他们请先生。”
看着阿爹和先生你来我往的演戏,搭台阶,陈徽音又看了眼,身旁神情有些急,想开口又在犹豫的唐耀灵,无奈的叹了口气,主动开口:“阿爹,吴先生教的特别好,咱们请他教导我和大郎,还有明哥儿好不好。”
陈博聿看向闺女,见她俏皮的眨巴了下眼睛,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就顺着这个台阶道:“吴先生,巧姐儿的话你也听见了,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教导他们两个?”
吴圣哲将父女俩的互动看在眼里,暗暗感叹小女娃机灵,面上不动声色的接话:“我自然是愿意的,不过就算教导大郎和巧姐儿,我也不好在你家长住,我想着在你家左近买块地建个宅子,以后大郎和巧姐儿去我那边上课也方便。”
陈博聿听了这话,心中一动,建议道:“不如建个带后院的学堂吧,后院你带着弟子居住,前面办学。
我们村有六十多户人家,跟大郎和巧姐儿同龄的孩子不少,还有很多比他们小的,这些都是生源,把他们招进学里,你多少还能有些进项。”
一旁的周静好知道吴圣哲的来历,这会也附和了一句:“吴先生,若是以往,外子不会这样提议,去年村里家家户户卖羊奶和冷凉疏菜,进项是往年的数倍,今年我们家还计划着,带全村一起扩大冷凉蔬菜的种植面积。
还有去年我们家种出了新品种的莓果,也留了足够的种子,到时候会带着全村一起种,以后村里的人家,日子会越过越好,若村里就有学堂,他们会很愿意送孩子入学堂读书识字,学些本事。”
本来还有些犹豫的吴圣哲,知道这一消息后,心里立刻就有了主意,当即做出决定:“好,那就听陈大夫的,我们在大平村定居,建个学堂。”
于是第二天,陈博聿陪着吴圣哲去了村长家一趟,办妥落户和办学堂的事情。
如今二月里,天虽然冷,但不影响建房子,量了宅基地后,陈博聿帮忙从县城请来泥瓦匠,村长也组织了村里干活利落的青壮来帮忙,村长媳妇方李氏组织了几个干活利落的妇人,负责大家的伙食。
吴圣哲见有村长和陈博聿帮忙看着学堂的建造,就将两个弟子托给周静好照顾,自己坐船回江南,取他的藏书。
至二月底时,学堂已经建好,回江南的吴圣哲也终于回来,随他一起回来的,还有五辆车,车上全是上锁的大木箱。
车行的人帮他将箱子卸下来,送去了书房,拿了车资,就驾着牛车离开。
等将外人都送走,吴圣哲便将一串钥匙交给沐阳,跟唐耀灵四人道:“这箱子里都是为师的藏书,你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将这些书,整理出来,分类摆到书架上。”
“知道了,先生。”四个小少年齐声应下,沐阳和卫晨撸袖子准备干活。
陈徽音却开口道:“活先不急,现在咱们先把任务分派一下,先生说要将书分类往书架上摆,我觉得咱们先统计一下箱子里的书,做好分类,再往书架上摆放,这样更有效率。”
经过这几天相处,沐阳与卫晨也跟陈徽音和唐耀灵熟悉起来,现在陈徽音有提议,他们俩没啥想法的,就打算听一听,沐阳就问她:“你想怎么分派任务?”
“大郎,你来做统计,沐阳、卫晨,咱们三个将箱子里的书先过一遍,我觉得先生的书应该已经归类好了。
不过还是先确认一下吧,若真的已经归类,那可好办多了,咱们一边将书往书架上归置,一边做记录,大家轮流来,也算是轮流休息。
等书归置完,就按记录来做书单表,这个会花用些时间,不过咱们有四个人,你们按我说的来做,一天的时间就能搞定。”
卫晨感觉这样做,平白多了好多事,没忍住问道:“那个书单表,有什么用,还要花费一天的时间来弄?”
陈徽音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而是扫了眼挨墙放的一排木箱。
她估算过,这么多箱子的书加在一起,书的数量已经超了千数。
如果不做个详细的书单表,之后找书会很花时间,她情愿现在将书往书架上整的时候,费点心费点时间,也比往后在找书上浪费时间要好。
然后她神秘的一笑:“等书单表做出来,你就知道它的用处,当然你要是觉得没用,就当我的这次试验失败了,也算有收获。”
听了陈徽音的话,不说卫晨,就是沐阳也皱起小眉头,觉得陈徽音有点不靠谱。
唐耀灵对小伙伴却自信的很,一边撸袖子,一边催促另外两个:“照巧姐儿说的办,她这样做,肯定有重要的用处,不会叫我们白费一场功夫。”
卫晨本想反驳,但沐阳拦了一下他,并对他摇了摇头,而他也想起先生的叮嘱,只能有些不甘的,撸袖子干活。
书房之外,孩子们看不见的角度,将他们的对话全部听去的吴圣哲,满意的转身离开。
(本章完)
上了吴先生的课,陈徽音就感觉出阿爹与吴先生的差距,这个差距不是知识储备的差距,而是一种——经验的差距。
毕竟阿爹侧重的方向与吴先生不一样,吴先生专注于教书育人,对于因材施教,很有自己的心得,而阿爹侧重点在于医术,他是因为县学的先生能力所限,教不了小叔,家里又没那个经济条件请名师教小叔,他只能担起教导小叔的担子。
虽然阿爹教的比县学的先生要好,到底不能跟名师比。
几天之后,吴圣哲恢复健康,这天午饭后,陈博聿率先问起他的打算:“吴先生,今后你有什么打算?”
吴圣哲的目光落在唐耀灵和陈徽音的身上,反问道:“陈大夫,你家大郎和巧姐儿,都是好孩子,他们很聪明,对他们,你今后有什么打算。”
陈博聿就一本正经的接话:“这一两年,我还能教他们,等他们再大些,可就教不了喽,得给他们请先生。”
看着阿爹和先生你来我往的演戏,搭台阶,陈徽音又看了眼,身旁神情有些急,想开口又在犹豫的唐耀灵,无奈的叹了口气,主动开口:“阿爹,吴先生教的特别好,咱们请他教导我和大郎,还有明哥儿好不好。”
陈博聿看向闺女,见她俏皮的眨巴了下眼睛,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就顺着这个台阶道:“吴先生,巧姐儿的话你也听见了,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教导他们两个?”
吴圣哲将父女俩的互动看在眼里,暗暗感叹小女娃机灵,面上不动声色的接话:“我自然是愿意的,不过就算教导大郎和巧姐儿,我也不好在你家长住,我想着在你家左近买块地建个宅子,以后大郎和巧姐儿去我那边上课也方便。”
陈博聿听了这话,心中一动,建议道:“不如建个带后院的学堂吧,后院你带着弟子居住,前面办学。
我们村有六十多户人家,跟大郎和巧姐儿同龄的孩子不少,还有很多比他们小的,这些都是生源,把他们招进学里,你多少还能有些进项。”
一旁的周静好知道吴圣哲的来历,这会也附和了一句:“吴先生,若是以往,外子不会这样提议,去年村里家家户户卖羊奶和冷凉疏菜,进项是往年的数倍,今年我们家还计划着,带全村一起扩大冷凉蔬菜的种植面积。
还有去年我们家种出了新品种的莓果,也留了足够的种子,到时候会带着全村一起种,以后村里的人家,日子会越过越好,若村里就有学堂,他们会很愿意送孩子入学堂读书识字,学些本事。”
本来还有些犹豫的吴圣哲,知道这一消息后,心里立刻就有了主意,当即做出决定:“好,那就听陈大夫的,我们在大平村定居,建个学堂。”
于是第二天,陈博聿陪着吴圣哲去了村长家一趟,办妥落户和办学堂的事情。
如今二月里,天虽然冷,但不影响建房子,量了宅基地后,陈博聿帮忙从县城请来泥瓦匠,村长也组织了村里干活利落的青壮来帮忙,村长媳妇方李氏组织了几个干活利落的妇人,负责大家的伙食。
吴圣哲见有村长和陈博聿帮忙看着学堂的建造,就将两个弟子托给周静好照顾,自己坐船回江南,取他的藏书。
至二月底时,学堂已经建好,回江南的吴圣哲也终于回来,随他一起回来的,还有五辆车,车上全是上锁的大木箱。
车行的人帮他将箱子卸下来,送去了书房,拿了车资,就驾着牛车离开。
等将外人都送走,吴圣哲便将一串钥匙交给沐阳,跟唐耀灵四人道:“这箱子里都是为师的藏书,你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将这些书,整理出来,分类摆到书架上。”
“知道了,先生。”四个小少年齐声应下,沐阳和卫晨撸袖子准备干活。
陈徽音却开口道:“活先不急,现在咱们先把任务分派一下,先生说要将书分类往书架上摆,我觉得咱们先统计一下箱子里的书,做好分类,再往书架上摆放,这样更有效率。”
经过这几天相处,沐阳与卫晨也跟陈徽音和唐耀灵熟悉起来,现在陈徽音有提议,他们俩没啥想法的,就打算听一听,沐阳就问她:“你想怎么分派任务?”
“大郎,你来做统计,沐阳、卫晨,咱们三个将箱子里的书先过一遍,我觉得先生的书应该已经归类好了。
不过还是先确认一下吧,若真的已经归类,那可好办多了,咱们一边将书往书架上归置,一边做记录,大家轮流来,也算是轮流休息。
等书归置完,就按记录来做书单表,这个会花用些时间,不过咱们有四个人,你们按我说的来做,一天的时间就能搞定。”
卫晨感觉这样做,平白多了好多事,没忍住问道:“那个书单表,有什么用,还要花费一天的时间来弄?”
陈徽音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而是扫了眼挨墙放的一排木箱。
她估算过,这么多箱子的书加在一起,书的数量已经超了千数。
如果不做个详细的书单表,之后找书会很花时间,她情愿现在将书往书架上整的时候,费点心费点时间,也比往后在找书上浪费时间要好。
然后她神秘的一笑:“等书单表做出来,你就知道它的用处,当然你要是觉得没用,就当我的这次试验失败了,也算有收获。”
听了陈徽音的话,不说卫晨,就是沐阳也皱起小眉头,觉得陈徽音有点不靠谱。
唐耀灵对小伙伴却自信的很,一边撸袖子,一边催促另外两个:“照巧姐儿说的办,她这样做,肯定有重要的用处,不会叫我们白费一场功夫。”
卫晨本想反驳,但沐阳拦了一下他,并对他摇了摇头,而他也想起先生的叮嘱,只能有些不甘的,撸袖子干活。
书房之外,孩子们看不见的角度,将他们的对话全部听去的吴圣哲,满意的转身离开。
(本章完)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