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一成的出米率
作者:美人倾国 更新:2022-05-21 00:38
第48章一成的出米率
这没什么可瞒的,陈徽音直接说实话:“不是,是想知道出米率,当初将高产陆稻和中原地区的水稻混种,是为了让高产陆稻有个名正言顺的出处,我并没有多想其他,现在稻子收获了,自然就想到品质的问题。
如果品质好,明年咱们可以直接种,如果不好,就得和别的稻谷继续杂交,一直到培育出优质的陆稻来才行。”
“我想问题应该不大吧!”陈博聿开口,毕竟是出现在空间的东西,那是神迹,神迹所出的东西,应该不会有质量问题。
陈徽音却坚持道:“我还是想亲眼看一看出米率,才放心。”
陈博聿和周静好就不再说什么,两人一手牵着闺女的一只手,往磨房而去。
等一家三口在磨房里,将米舂出来,三人的脸色都很不好看。
周静好看着几乎都是碎米的袋子,一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陈博聿怕打击闺女的积极性,开口提议:“应该只有一成的出米率,看来是我们把事情想的太简单,那高产陆稻,还是要与咱们这边的稻子杂交培育新品种,之后我托顾家的大姐儿,寻摸一些北方耐寒的稻种,还有米质好的稻种试一试。”
陈徽音赞同的点头:“对,多尝尝和不同的种子进行杂交,然后优中选优,肯定能种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高产陆稻。”
一旁的周静好看着这么快就重新拾起干劲的父女俩,笑道:“看来今天晚上是吃不上大米饭了,要不用这新得的碎米熬粥吧。”
陈徽音想了想,提议道:“可以做成米粉,一种类似面条的吃食,但口感与面条又不一样,详细的做法,回家后我默写出来,今晚还是吃镘头吧!”
于是一家三口关好磨房的门,拎着一袋碎米回了家。
直到晚饭,端上桌的是玉米面混和白面蒸的馒头,陈博聿才问:“不是说晚上吃新米吗,怎么又变成馒头。”
陈博聿平静的解释:“舂出来的米全是碎米,米饭自然就没了。”
陈博衍第一次听说这样的事情,放在面前的馒头和菜一下子都不香了,他急切的开口:“那咱们折腾一场,不就白折腾了,早知道当初应该种玉米,还能多收获五六石玉米呢!”
陈博聿就耐心的解释:“虽说玉米产量高,但纯玉米做的饼子,蒸的窝头,你不一直嫌口感太粗糙了吗,如果能在咱们这边的旱地种出产量不错的稻子,以后不仅家里能顿顿吃白米饭,咱们还能将稻子做种子卖出去,粮价和种子的价格可不一样。”
陈博聿见阿兄这样说,就默默的拿了个馒头,乖乖的吃他的饭。
当天晚上,陈徽音将抄的米粉和米线制作的方法,交给阿娘,并解释道:“虽然都是用大米做原料,但它俩的口感不一样,不管做不做,我都一并抄了下来。”
周静好就将这份‘食谱’小心的收进炕柜里锁起来。
第二天上午,陈博聿和周静好将那一石稻子用小推车推去磨房,这一石稻却分了两个袋子,小袋里是高产陆稻,大袋里是水稻。
将两种稻子舂出大米后,水稻的出米率有百分之五十,这个出米率虽然不高,比起陆稻的出米率算得上非常不错。
陆稻的出米率依然是一成,周静好将袋子撑着好方便陈博聿往里倒米,一边跟陈博聿道:“中原地区的水稻出米率一般都在六成左右,咱们这稻子是在旱地里种的,会不会是水不够,导至水稻的出米率降了一成?”
陈博聿一边将量斗里的米往袋子里倒,一边回话:“缺水都影响了减产,再影响米的质量,很正常,看来得想办法弄一些咱们本地的陆稻,和那个高产的杂交试着种一下,兴许种出来的稻子会更好一点。”
周静好却发愁的开口:“本地的陆稻只怕不好弄,毕竟产量不高,大家填饱肚子都困难,谁还愿意把地浪费在低产的陆稻上?”
这话虽然没错,不过陈博聿还是想试试,就跟周静好道:“下个月初,顾家大姐儿过来时,你跟她提一提,帮忙寻陆稻的事情,一会儿回家,我也跟康奴说一声,让他找时间上郑家问问郑鸿,我这两天正好要去贾家复诊,我也问一问贾家的管事。”
除了四处寻人打听,也没别的办法,周静好就点了点头。
将舂的米弄回家,当天下午,陈博聿带着陈博衍去给那种稻谷和麦子的地松土,村里有要去自家农田的村民,路过时看见兄弟两人手上的翻土工具,不由的心头又火热起来,之前手里没余钱,拼着累点,也舍不得换上这样一把翻土工具。
但今年羊奶和冷凉蔬菜很是赚了一些钱,可以考虑换把趁手的农具,等秋收后,多开些荒地,年前先养一养,明年可以多种些冷凉疏菜,赚更多的钱。
转眼到了八月底,各家地里的冷凉疏菜也进入收尾期,但南方的应季菜却开始陆续上市,陈家早在几天前,就没再给顾氏商行供应萝卜,而其它的菜除了一开始留种的外,其余都一次供货给了顾氏商行。
陈博聿、周静好及陈博衍三人,将留种的种子收了,萝卜全部挖了,特意养的老南瓜也都摘了,存入地窖中。
并赶在秋收前,将那五亩地松了一遍土,又下了一些农家肥养地。
进入九月,大平村迎来秋收,跟往年一样,先收玉米,陈徽音、唐耀灵及明哥儿三个太小,下地也帮不上什么忙,就留在家里,给玉米脱苞衣,将里面黄澄澄的玉米露出来,这样方便玉米晾晒。
玉米收完,紧接着就是挖土豆,这次陈徽音依然没能下地,因为她和唐耀灵有新的差事,那就是在晾晒场守着自己的玉米,这也是村子里,每个孩子的工作。
这天中午,陈徽音和唐耀灵吃完饭,就去晾晒场接替,暂时替他们小叔,陈博衍离开没多久,一个跟陈徽音和唐耀灵同龄,穿的不错,脸生的小男孩,就凑了过来,自来熟的在陈徽音身边坐下,还从兜里取出一块酥糖讨好的递给陈徽音。
??送上今天的第二更,宝宝们,明天见啦。
?
????
(本章完)
这没什么可瞒的,陈徽音直接说实话:“不是,是想知道出米率,当初将高产陆稻和中原地区的水稻混种,是为了让高产陆稻有个名正言顺的出处,我并没有多想其他,现在稻子收获了,自然就想到品质的问题。
如果品质好,明年咱们可以直接种,如果不好,就得和别的稻谷继续杂交,一直到培育出优质的陆稻来才行。”
“我想问题应该不大吧!”陈博聿开口,毕竟是出现在空间的东西,那是神迹,神迹所出的东西,应该不会有质量问题。
陈徽音却坚持道:“我还是想亲眼看一看出米率,才放心。”
陈博聿和周静好就不再说什么,两人一手牵着闺女的一只手,往磨房而去。
等一家三口在磨房里,将米舂出来,三人的脸色都很不好看。
周静好看着几乎都是碎米的袋子,一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陈博聿怕打击闺女的积极性,开口提议:“应该只有一成的出米率,看来是我们把事情想的太简单,那高产陆稻,还是要与咱们这边的稻子杂交培育新品种,之后我托顾家的大姐儿,寻摸一些北方耐寒的稻种,还有米质好的稻种试一试。”
陈徽音赞同的点头:“对,多尝尝和不同的种子进行杂交,然后优中选优,肯定能种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高产陆稻。”
一旁的周静好看着这么快就重新拾起干劲的父女俩,笑道:“看来今天晚上是吃不上大米饭了,要不用这新得的碎米熬粥吧。”
陈徽音想了想,提议道:“可以做成米粉,一种类似面条的吃食,但口感与面条又不一样,详细的做法,回家后我默写出来,今晚还是吃镘头吧!”
于是一家三口关好磨房的门,拎着一袋碎米回了家。
直到晚饭,端上桌的是玉米面混和白面蒸的馒头,陈博聿才问:“不是说晚上吃新米吗,怎么又变成馒头。”
陈博聿平静的解释:“舂出来的米全是碎米,米饭自然就没了。”
陈博衍第一次听说这样的事情,放在面前的馒头和菜一下子都不香了,他急切的开口:“那咱们折腾一场,不就白折腾了,早知道当初应该种玉米,还能多收获五六石玉米呢!”
陈博聿就耐心的解释:“虽说玉米产量高,但纯玉米做的饼子,蒸的窝头,你不一直嫌口感太粗糙了吗,如果能在咱们这边的旱地种出产量不错的稻子,以后不仅家里能顿顿吃白米饭,咱们还能将稻子做种子卖出去,粮价和种子的价格可不一样。”
陈博聿见阿兄这样说,就默默的拿了个馒头,乖乖的吃他的饭。
当天晚上,陈徽音将抄的米粉和米线制作的方法,交给阿娘,并解释道:“虽然都是用大米做原料,但它俩的口感不一样,不管做不做,我都一并抄了下来。”
周静好就将这份‘食谱’小心的收进炕柜里锁起来。
第二天上午,陈博聿和周静好将那一石稻子用小推车推去磨房,这一石稻却分了两个袋子,小袋里是高产陆稻,大袋里是水稻。
将两种稻子舂出大米后,水稻的出米率有百分之五十,这个出米率虽然不高,比起陆稻的出米率算得上非常不错。
陆稻的出米率依然是一成,周静好将袋子撑着好方便陈博聿往里倒米,一边跟陈博聿道:“中原地区的水稻出米率一般都在六成左右,咱们这稻子是在旱地里种的,会不会是水不够,导至水稻的出米率降了一成?”
陈博聿一边将量斗里的米往袋子里倒,一边回话:“缺水都影响了减产,再影响米的质量,很正常,看来得想办法弄一些咱们本地的陆稻,和那个高产的杂交试着种一下,兴许种出来的稻子会更好一点。”
周静好却发愁的开口:“本地的陆稻只怕不好弄,毕竟产量不高,大家填饱肚子都困难,谁还愿意把地浪费在低产的陆稻上?”
这话虽然没错,不过陈博聿还是想试试,就跟周静好道:“下个月初,顾家大姐儿过来时,你跟她提一提,帮忙寻陆稻的事情,一会儿回家,我也跟康奴说一声,让他找时间上郑家问问郑鸿,我这两天正好要去贾家复诊,我也问一问贾家的管事。”
除了四处寻人打听,也没别的办法,周静好就点了点头。
将舂的米弄回家,当天下午,陈博聿带着陈博衍去给那种稻谷和麦子的地松土,村里有要去自家农田的村民,路过时看见兄弟两人手上的翻土工具,不由的心头又火热起来,之前手里没余钱,拼着累点,也舍不得换上这样一把翻土工具。
但今年羊奶和冷凉蔬菜很是赚了一些钱,可以考虑换把趁手的农具,等秋收后,多开些荒地,年前先养一养,明年可以多种些冷凉疏菜,赚更多的钱。
转眼到了八月底,各家地里的冷凉疏菜也进入收尾期,但南方的应季菜却开始陆续上市,陈家早在几天前,就没再给顾氏商行供应萝卜,而其它的菜除了一开始留种的外,其余都一次供货给了顾氏商行。
陈博聿、周静好及陈博衍三人,将留种的种子收了,萝卜全部挖了,特意养的老南瓜也都摘了,存入地窖中。
并赶在秋收前,将那五亩地松了一遍土,又下了一些农家肥养地。
进入九月,大平村迎来秋收,跟往年一样,先收玉米,陈徽音、唐耀灵及明哥儿三个太小,下地也帮不上什么忙,就留在家里,给玉米脱苞衣,将里面黄澄澄的玉米露出来,这样方便玉米晾晒。
玉米收完,紧接着就是挖土豆,这次陈徽音依然没能下地,因为她和唐耀灵有新的差事,那就是在晾晒场守着自己的玉米,这也是村子里,每个孩子的工作。
这天中午,陈徽音和唐耀灵吃完饭,就去晾晒场接替,暂时替他们小叔,陈博衍离开没多久,一个跟陈徽音和唐耀灵同龄,穿的不错,脸生的小男孩,就凑了过来,自来熟的在陈徽音身边坐下,还从兜里取出一块酥糖讨好的递给陈徽音。
??送上今天的第二更,宝宝们,明天见啦。
?
????
(本章完)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