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赐婚背后
作者:月梢 更新:2022-04-26 10:18
,最快更新秀色 !
郁国公从宫里出来回到了柳芳胡同,一进富安居,就在门口碰上了郁子都。
“祖父。”郁子都拱手揖礼。
夕阳光晕下,郁子都俊朗的五官蒙上了一层光晕,那眉眼跟懋祥一般无二,还有几分他过世祖母的影子。
恍然间,郁国公好似看到当年最后一次见到大儿子郁懋祥离开那日的情形,也是傍晚,也是在富安居的门口,他跪在夕阳下,告诉自己他与金氏已经在外办了亲事,金氏已经怀了身孕,最后一次求自己成全他与金氏。郁国公已经忘了当时自己如何回答,只记得自己一气之下踢了儿子一脚,他当时就吐了一口血,然后自己狠心得连看都没看他一眼,就要他带着金氏滚得远远的,再也不要在自己面前出现……
后来,他后悔了。懋祥那一去,真的没再回来。虽然后来听打探消息的人和子都说,懋祥死于急症。但他时常会想,儿子那么早过世,是不是自己当年那一脚给害的。
只是,如今说什么都晚了,儿子再也回不来了……
看着郁子都,郁国公不禁想,虽然大儿子走了,好在孙子还在。无论如何,他不能再失去孙子了。
郁国公看着郁子都半晌才领首道:“有什么话进屋说吧!”郁子都依言跟从郁国公进了正房。
“你是来与我解释今日殿前之事?、,郁国公再没有表露出在慈安宫与女儿叙话时的颓然和无奈,端坐在上首太师椅上面色沉凝,隐隐透出的那种上位者的威压让周围伺候下人们噤若寒蝉。
郁子都注视着自家祖父,唇角的笑意温和如常“祖父随太后出巡”还安排孙儿与周丹娘在书局巧遇,此番好意孙儿心领了。至于孙儿今次在殿上违背了您的意思,总要对您有所交代。”平静无波的话语听不出一丝怨怼和不满,但也没有感谢或是其他深意蕴含其中,只有一个晚辈该有的恭敬和礼貌。
这栏不温不火的态度倒叫郁国公心里更加憋屈,心里有火却发作不出来。
“老夫早年随世宗爷征战,杀戮太重,所以子嗣上一直很艰难。
好不容易有了你爹和你二叔,结果两人都早早过世,如今我郁家只剩下你跟子期两根苗,你让我老头子怎么不心急?你是长房嫡孙,日后的国公爷,我不求你闻达于世,但求我有生之年,咱们郁家不要断绝。
那周家姑娘哪点配不上你?”郁子都知道祖父的心结,这何尝不是自己的心结。金氏于他有生养抚育之恩,更有深厚的母子亲情,郁国公于他亦是血脉至亲,当年父亲负气带着母亲出走,祖父心里比谁都难过。对于母亲父亲是个好夫君,但对于祖父,他却不是个孝子。
郁家的男人都是果敢执拗之人,但却不是自私无情之人。他记得小时候父亲提及祖父时的自豪,还有难以言说的愧疚的叹息,他更记得父亲当年说自己没脸回去,说也许有一日该让他去认祖归宗。所以,在祖父要接他回京时,他同意了。为了父亲的心愿,为了母亲临终前的嘱托,他回到了成国公府,替父亲在祖父身边尽孝,所以那些本该由父亲承担的责任,他一样会去接过来。
但是,他并不认同通过联姻来巩固家族地位的观点”更不会为了所谓的责任去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利。责任是责任,婚姻是婚姻,两者没有必要混为一谈,尽管像他们这样的人家婚姻早已与家族利益息息相关。也许是承继了郁家骨子里那种执拗坚持,他不喜欢别人替他做主,因此反对祖父在未经自己同意的情况下擅作主张来决定他的婚事。
更何况”在他眼里,周家也并非自己的良配。
郁子都看向郁国公,摇头说:“并非周姑娘配不上孙儿,而是国公府要联姻,周家并不合适。”
“哦?此话怎讲?”郁国公抬眼望着镇定自若的孙儿,不解道。
“李阁老去年辞官,剩下的三位阁老中,秦阁老年事已高,不出两年定也要致仕。周康和范增明有望入阁。”“范增明寒士出身,但在民间清流文士中却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其〖言〗论政见皇上十分欣赏,更钦点其入翰林院,入阁亦是指日可待。再说范增明的亲传弟子王阳,王家祖上是商贾出身,短短十数年出了一位侍郎和一位巡抚,底蕴虽不比那些清贵世家,但王阳与永宁伯联姻后,王家身价一时水涨船高。孙儿相信,范增明入阁后,王翰不会只止步与巡抚。而皇上钦点王阳为庶吉士此举就更是耐人寻味。”
那周康呢?
郁国公一下一下轻捋着胡须,神情也有了些许变化。蹙眉思索着郁子都的话。
“周康才学出众,也是位有野心有本事的能人。他本人出身书香门第,家中世代为官,又是秦阁老的门生,这样的身世背景对他来说是资本也是弊端。他在朝中的根基要比范增明深厚,从皇上登基以来,
历任阁老也皆是这样的人物。皇上虽然倚重阁臣,但从心底来讲,比起周康皇上更愿意用范增明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愿意周康身后能依仗的势力更多。”
郁子都见祖父一直凝眉思索,便停了停,待到祖父抬头看向自己时,才继续道:“皇上是出了名的孝子,敬重太后,也许会碍于太后,而勉强同意郁家与周家联姻,但这绝非皇上乐见。所以,今日孙儿一提自主择亲,皇上便准了孙儿所请。”
郁国公点头赞同“你这一说,倒也有几分道理。”
郁子都知道老人家已经不再介怀,当下又道:“您选周家联姻,是不是看重了秦阁老之后,周康必定入阁,想为我找个有实力的岳家,不要埋没了一身才荆”
郁国公不答,轻轻点头算是默认。
“若真与周家联姻,让皇上生隙,怕我此生再无可能在朝中有大的建树,只能吃一辈子皇亲禄米。”
郁子都脸色依旧平静,但眸色变得幽深,似那平静海面下蕴藏着即将喷涌而出的万丈波涛“以我现在的年纪入朝并不合适,所以我当日才会殿上拒绝受封。而且,有朝一日,我要入朝,不会是因为什么国公世子,太后的侄子,皇上的表弟,更不会靠什么岳家提携或是祖上荫庇,只因为我是郁子都。”郁子都性格内敛温和,鲜少会出现这样强烈起伏的情绪。
郁家祖上是武将出身,郁国公在军中更是以铁血著称,为人豪爽刚直,不喜繁琐政事,不谙为官之道,这也是当初世宗皇帝会选他的女儿入宫为后的重要原因。他凭着一腔热血走到了今日的地位。虽说不怎么参与朝政,也不太懂朝中文官肚子里那些弯弯绕,有些事上看不清背后的深层含义,但道理还是一点就通的。
他听着孙儿这不似豪言壮语却胜似豪言壮语的话,看着孙儿自信的笑容和眼中的坚定,仿佛看到年轻时自己横刀立马、誓要扬名沙场的情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方面,孙儿小小年纪却如此心思缜密,让他暗暗吃惊。另一方面,他的决心让他倍感欣慰,自己戎马半生,最喜有胸怀有壮志的男儿,孙儿这番话正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好。当年你爹不是个有大志的人,不从军要习文,不过求个安逸。我虽然不喜,但也没有阻止,反正是守业,也不是成日打打杀杀的乱世,就随他去了。咱们郁家出过大将军,却还没出过一个大丞相,你小子既然有这样的志气,那就混出个样子给祖父看看!”
郁子都含笑应诺“孙儿谨记祖父教诲!”
“嗯!今日的事是祖父心急,你年纪尚轻,亲事是可以再缓缓。”见郁国公松口,郁子都亦觉得轻松了许多,忙道:“多谢祖父体恤。”郁国公摆摆手“你先不忙谢我,亲事是可以暂缓,但有件事你必须应承我。”
“祖父请讲。”
“既然皇上恩准你自主择亲,那你所选之人必要经过老夫同意才能迎进门。”郁国公不想在大儿子身上发生的事情在孙子辈上再发生一次,无论如何,这次都要孙子找个门当户对的,不能随随便便娶个人进门。
郁子都知道祖父心结所在,也懂得各中利害,知道自己该如何做。
对于父母之过他做儿子的不会言说,但他也不会再让祖父为难“祖父放心,我若娶妻,自然要经过祖父首肯。”郁国公领首道:“好,你说的这句话我记下了!过些时候,我会入宫请旨正式册封你为世子。”郁子都愣了愣,本以为这册封旨会等到自己弱冠之后才下,思及爹爹当年受封世子前突然离家,自己如今抗婚在前,也难怪祖父会这般着急。看着老祖父苍老的脸上露出一丝焦急,他忍不住暗叹一声,罢了,就遂了老人家的心愿吧。当年的事孰对孰错已不能追究了,眼下安抚老人家才是正事。
“孙儿听祖父的安排。”
郁国公从宫里出来回到了柳芳胡同,一进富安居,就在门口碰上了郁子都。
“祖父。”郁子都拱手揖礼。
夕阳光晕下,郁子都俊朗的五官蒙上了一层光晕,那眉眼跟懋祥一般无二,还有几分他过世祖母的影子。
恍然间,郁国公好似看到当年最后一次见到大儿子郁懋祥离开那日的情形,也是傍晚,也是在富安居的门口,他跪在夕阳下,告诉自己他与金氏已经在外办了亲事,金氏已经怀了身孕,最后一次求自己成全他与金氏。郁国公已经忘了当时自己如何回答,只记得自己一气之下踢了儿子一脚,他当时就吐了一口血,然后自己狠心得连看都没看他一眼,就要他带着金氏滚得远远的,再也不要在自己面前出现……
后来,他后悔了。懋祥那一去,真的没再回来。虽然后来听打探消息的人和子都说,懋祥死于急症。但他时常会想,儿子那么早过世,是不是自己当年那一脚给害的。
只是,如今说什么都晚了,儿子再也回不来了……
看着郁子都,郁国公不禁想,虽然大儿子走了,好在孙子还在。无论如何,他不能再失去孙子了。
郁国公看着郁子都半晌才领首道:“有什么话进屋说吧!”郁子都依言跟从郁国公进了正房。
“你是来与我解释今日殿前之事?、,郁国公再没有表露出在慈安宫与女儿叙话时的颓然和无奈,端坐在上首太师椅上面色沉凝,隐隐透出的那种上位者的威压让周围伺候下人们噤若寒蝉。
郁子都注视着自家祖父,唇角的笑意温和如常“祖父随太后出巡”还安排孙儿与周丹娘在书局巧遇,此番好意孙儿心领了。至于孙儿今次在殿上违背了您的意思,总要对您有所交代。”平静无波的话语听不出一丝怨怼和不满,但也没有感谢或是其他深意蕴含其中,只有一个晚辈该有的恭敬和礼貌。
这栏不温不火的态度倒叫郁国公心里更加憋屈,心里有火却发作不出来。
“老夫早年随世宗爷征战,杀戮太重,所以子嗣上一直很艰难。
好不容易有了你爹和你二叔,结果两人都早早过世,如今我郁家只剩下你跟子期两根苗,你让我老头子怎么不心急?你是长房嫡孙,日后的国公爷,我不求你闻达于世,但求我有生之年,咱们郁家不要断绝。
那周家姑娘哪点配不上你?”郁子都知道祖父的心结,这何尝不是自己的心结。金氏于他有生养抚育之恩,更有深厚的母子亲情,郁国公于他亦是血脉至亲,当年父亲负气带着母亲出走,祖父心里比谁都难过。对于母亲父亲是个好夫君,但对于祖父,他却不是个孝子。
郁家的男人都是果敢执拗之人,但却不是自私无情之人。他记得小时候父亲提及祖父时的自豪,还有难以言说的愧疚的叹息,他更记得父亲当年说自己没脸回去,说也许有一日该让他去认祖归宗。所以,在祖父要接他回京时,他同意了。为了父亲的心愿,为了母亲临终前的嘱托,他回到了成国公府,替父亲在祖父身边尽孝,所以那些本该由父亲承担的责任,他一样会去接过来。
但是,他并不认同通过联姻来巩固家族地位的观点”更不会为了所谓的责任去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利。责任是责任,婚姻是婚姻,两者没有必要混为一谈,尽管像他们这样的人家婚姻早已与家族利益息息相关。也许是承继了郁家骨子里那种执拗坚持,他不喜欢别人替他做主,因此反对祖父在未经自己同意的情况下擅作主张来决定他的婚事。
更何况”在他眼里,周家也并非自己的良配。
郁子都看向郁国公,摇头说:“并非周姑娘配不上孙儿,而是国公府要联姻,周家并不合适。”
“哦?此话怎讲?”郁国公抬眼望着镇定自若的孙儿,不解道。
“李阁老去年辞官,剩下的三位阁老中,秦阁老年事已高,不出两年定也要致仕。周康和范增明有望入阁。”“范增明寒士出身,但在民间清流文士中却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其〖言〗论政见皇上十分欣赏,更钦点其入翰林院,入阁亦是指日可待。再说范增明的亲传弟子王阳,王家祖上是商贾出身,短短十数年出了一位侍郎和一位巡抚,底蕴虽不比那些清贵世家,但王阳与永宁伯联姻后,王家身价一时水涨船高。孙儿相信,范增明入阁后,王翰不会只止步与巡抚。而皇上钦点王阳为庶吉士此举就更是耐人寻味。”
那周康呢?
郁国公一下一下轻捋着胡须,神情也有了些许变化。蹙眉思索着郁子都的话。
“周康才学出众,也是位有野心有本事的能人。他本人出身书香门第,家中世代为官,又是秦阁老的门生,这样的身世背景对他来说是资本也是弊端。他在朝中的根基要比范增明深厚,从皇上登基以来,
历任阁老也皆是这样的人物。皇上虽然倚重阁臣,但从心底来讲,比起周康皇上更愿意用范增明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愿意周康身后能依仗的势力更多。”
郁子都见祖父一直凝眉思索,便停了停,待到祖父抬头看向自己时,才继续道:“皇上是出了名的孝子,敬重太后,也许会碍于太后,而勉强同意郁家与周家联姻,但这绝非皇上乐见。所以,今日孙儿一提自主择亲,皇上便准了孙儿所请。”
郁国公点头赞同“你这一说,倒也有几分道理。”
郁子都知道老人家已经不再介怀,当下又道:“您选周家联姻,是不是看重了秦阁老之后,周康必定入阁,想为我找个有实力的岳家,不要埋没了一身才荆”
郁国公不答,轻轻点头算是默认。
“若真与周家联姻,让皇上生隙,怕我此生再无可能在朝中有大的建树,只能吃一辈子皇亲禄米。”
郁子都脸色依旧平静,但眸色变得幽深,似那平静海面下蕴藏着即将喷涌而出的万丈波涛“以我现在的年纪入朝并不合适,所以我当日才会殿上拒绝受封。而且,有朝一日,我要入朝,不会是因为什么国公世子,太后的侄子,皇上的表弟,更不会靠什么岳家提携或是祖上荫庇,只因为我是郁子都。”郁子都性格内敛温和,鲜少会出现这样强烈起伏的情绪。
郁家祖上是武将出身,郁国公在军中更是以铁血著称,为人豪爽刚直,不喜繁琐政事,不谙为官之道,这也是当初世宗皇帝会选他的女儿入宫为后的重要原因。他凭着一腔热血走到了今日的地位。虽说不怎么参与朝政,也不太懂朝中文官肚子里那些弯弯绕,有些事上看不清背后的深层含义,但道理还是一点就通的。
他听着孙儿这不似豪言壮语却胜似豪言壮语的话,看着孙儿自信的笑容和眼中的坚定,仿佛看到年轻时自己横刀立马、誓要扬名沙场的情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方面,孙儿小小年纪却如此心思缜密,让他暗暗吃惊。另一方面,他的决心让他倍感欣慰,自己戎马半生,最喜有胸怀有壮志的男儿,孙儿这番话正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好。当年你爹不是个有大志的人,不从军要习文,不过求个安逸。我虽然不喜,但也没有阻止,反正是守业,也不是成日打打杀杀的乱世,就随他去了。咱们郁家出过大将军,却还没出过一个大丞相,你小子既然有这样的志气,那就混出个样子给祖父看看!”
郁子都含笑应诺“孙儿谨记祖父教诲!”
“嗯!今日的事是祖父心急,你年纪尚轻,亲事是可以再缓缓。”见郁国公松口,郁子都亦觉得轻松了许多,忙道:“多谢祖父体恤。”郁国公摆摆手“你先不忙谢我,亲事是可以暂缓,但有件事你必须应承我。”
“祖父请讲。”
“既然皇上恩准你自主择亲,那你所选之人必要经过老夫同意才能迎进门。”郁国公不想在大儿子身上发生的事情在孙子辈上再发生一次,无论如何,这次都要孙子找个门当户对的,不能随随便便娶个人进门。
郁子都知道祖父心结所在,也懂得各中利害,知道自己该如何做。
对于父母之过他做儿子的不会言说,但他也不会再让祖父为难“祖父放心,我若娶妻,自然要经过祖父首肯。”郁国公领首道:“好,你说的这句话我记下了!过些时候,我会入宫请旨正式册封你为世子。”郁子都愣了愣,本以为这册封旨会等到自己弱冠之后才下,思及爹爹当年受封世子前突然离家,自己如今抗婚在前,也难怪祖父会这般着急。看着老祖父苍老的脸上露出一丝焦急,他忍不住暗叹一声,罢了,就遂了老人家的心愿吧。当年的事孰对孰错已不能追究了,眼下安抚老人家才是正事。
“孙儿听祖父的安排。”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