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孔鲋犯罪
作者:黑哥睇世界 更新:2022-04-18 07:23
看了奏书,冯去疾说道:“文昌君一直被天下读书人视为领袖!朝中的博士和博士待诏就有好几十个出自他的门下。私蔵这么多书,如果依律治罪,不仅他本人难逃一死,孔子一门和他的门徒弟子都难逃一罪啊!不知陛下之意如何?”
始皇帝转头问盂昭道:“不知夫子如何看待此事?”
孟昭说道:“臣看了查抄出来的书籍目录,这数量虽多,其内容早就流通天下了,绝大多数已经有译本并批量刊印了。对于朝庭来说,这些有无这些书籍的意义已经不大。文昌君之所以看重这些书籍,是因为这些书籍是他的先祖孔子亲笔所书,千金不换。陛下的收书令已经颁布五六年,天下的书也收得十之八九,隶书也已经通行天下。陛下的书同文已经圆满成功,这几年前的收书令本来早该停止了。这次如果因收书令处置文昌君,不但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会得罪天下读书人。望陛下开恩,废止收书令,赦免文昌君。”
始皇帝说道:“他文昌君虽是虚职,也有上折奏事之权,事情过去这么久了,他连上书请罪的心都没有,当真是视我大秦律法于无物?这件事情,先压一压,不必着急答复。朕倒要看看文昌君是否真心事秦,值不值得朕为他废止收书令!”
孔鲋违反收书令的事情,很快在咸阳传开,这事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博士宫炸开。博士们大多是儒家学派,有许多人还在春秋书院游过学,平时都自称是孔鲋的弟子,他们不约而同地来到博士宫祭酒叔孙通的府里打探消息。
叔孙通作为孔鲋的亲传弟子,在天下士子中颇有才名,当上博士宫祭酒后更加声名远扬。他现在看着急得团团转的博士们生气地训斥到:“慌张个甚?读书人的骨气上哪里去了?文通君的事情,皇帝陛下肯定要亲自过问!你们回去好好想想,多联系几个可靠的同僚,明天早上大朝会时一起向皇帝陛下说情,无论如何也要保住夫子,夫子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绝对不能因为这件事倒下!”
“诺!”众人应道。
众人走后,叔孙通总觉得自己人微言轻,明天肯定斗不过平时就和他们针尖对麦芒的法派大臣。于是便出了门,坐上青铜车直奔右丞相府。
到了丞相府,看见右丞相正准备出门,急忙上施礼道:“文亭侯请留步!”
冯去疾回礼道:“哦!叔孙大人不需多礼,你是为文昌君之事来的吧?皇帝陛下召老夫进宫,没有时间。这个事情你可去和孟夫子商议一下,有机会,老夫自会向皇帝陛下求情!”
叔孙通知道,始皇帝是出名的急性子,他要见谁,谁都得第一时间赶到。只好施礼道:“谢文亭侯!”
叔孙一边命人调头去帝国大学,一边暗自想:“孟昭会帮自己吗?”。原来朝中儒家现在分成三派,冯去疾为首的儒家老臣最有权势,常与李斯的法家一派争得水火不融;孟昭为首的帝国大学派,平时只是一心钻研学问,不问政事;还有一派便是叔孙通为首的博士宫一派,这些博士和博士待诏都是高位虚职,平时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为了刷存在感,经常联合冯去疾一派对抗法家一派。博士宫一派平时又十分看不起大学一派,总是说他们没有儒家的骨气,他们和大学派几年前就因为收书令一事争得面红耳赤。
叔孙通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帝国大学,拜见孟夫子。
孟夫子得知叔孙通来到,立即请他到书房,两人相互施了揖手礼后,说道:“祭酒大人稀客也,为文昌君之事而来的吧?”
叔孙道答道:“正是为文昌君而来。孔孟本是一家,还望夫子救救我的老师!”
“祭酒大人不用太过担心,令师之事,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糕。”孟昭说道。
“哦!请夫子教我!”叔孙通拱手施礼道。
“你要想办法把到这些书,迅速交交帝国大学。文昌君之事定有转机。”孟昭说着,将一张书单递给叔孙通。
叔孙通接过一看,上面写着的是二十多本书的书名,做为孔鲋的得意门生,他是读过这些被老师视为珍宝的书籍,非谪传弟子看看都看不到。收书令刚刚颁布时,孔鲋来信特别交代,这些书严禁上交。这孟昭是如何知道这些书呢?他今天是要趁火打劫吗?叔孙通不解,只得问道:“夫子,您这是何意?”
孟昭一眼便看出叔孙通的心思,解释道:“你不要误会!我已经看过官府查抄了文昌君的书籍目录了。并对皇帝陛下说,查抄的书籍绝大多数帝国大学已经有了,文昌君之所以没有上交是因为这些书是他的祖先孔子的亲笔书写,皇帝才没有下令将书籍运到咸阳。目前也没有将此案交给廷尉府处理。你们主动把这些书交了,皇帝陛下知道了或许会赦免文昌君!”
“多谢夫子!这些我尽量去找。家师的事情,就有劳夫子了!”叔孙通施礼道。
孟昭犹豫了一下,说道:“祭酒大人,现在能救文昌君的人其实是文昌君本人。记住老夫这句话!”孟昭心里在嘀咕,老夫就差没有直接告诉你,让文昌君赶快自己上折请罪啦!
第二天大朝会,博士宫的博士们做好充足准备要在朝会上为孔鲋说情。
大朝会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首先由丞相府介绍即将北巡的准备情况和随行名单,这份名单竟然破天荒的博士宫的博士们的名字。
接着是治粟内史河渠侯郑国汇报全国春耕的完成情况:“太原巨鹿、九原、云中几个郡已经几个月没有下雨,春耕没有完成。长沙郡、九江郡、鄣郡、会稽郡连续大雨,洪水冲毁道路、农田无数。这几个郡都是粮食主产地,预计全国今年将比去年减收粮食三成以上。望陛下要早日图谋,防止这些地方商人哄抬粮价,闹饥荒。”
紧接着,御史大夫冯劫奏道:“巴郡、蜀郡已经出现多起乡、亭官吏集体辞官的情况。许多偏远山区缺少官吏普遍存在短缺,县里面的差役最缺,已经严重影响官府的工作效率!”
……
博士们本来以为今天的朝会会重点讨论孔鲋藏书之事,大家都卯足了劲,准备在朝堂上为老师辩论一番。哪知直到朝会结束,竟然没有一个大臣提到文昌君之事,始皇帝也只字未提,仿佛文昌君的生死安危在大秦帝国根本不值得一提。待皇帝和其他大臣都走光了,这些博士们还留在原地,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最后在博士的集体建议下,大家一起写一份请求赦免文昌君的奏折,由叔孙通带头,一起面呈始皇帝。
众人写好奏折,署上各自名字,请谒者报告始皇帝。
报信太监进御书房报告道:“禀陛下!博士宫祭酒率众博士在门口,求见陛下。”
始皇帝正在批阅奏折,头也不抬地应道:“让他们候着!”
“诺!”谒者轻轻退出,来到大门口,说道:“陛下有旨,在门口候着!”
众博士们只好在门口等待,这里可不比宫门口,宫门口有可以休息的门房,还有茶水的点心。这御书房门口连坐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干巴巴地站着。
大朝会是卯时开始(早上五点),大臣们几乎都是寅时(凌晨三点)就起床,眼看太阳已经正午,大家的肚子早就咕咕直叫了。叔孙通只能又对门口的谒者施礼说道:“这位公公,可否再进去通报一声!”
太监小声答道:“不是不帮各位大人传话,陛下批阅奏折时最不喜欢别人打扰,你们现在进去肯定得不到好脸色!等下陛下传午膳时,才是好机会!”
“不知道陛下平时是几时传膳?现在已经是正午了!”叔孙通问道。
“这可不一定,午时,晚些未时,最近经常没有传膳!”大监答道。
众博士们听了,只好硬着头皮继续等。有许多博士们已经饿得头晕眼花站不住了,有的靠在柱子上,有的靠在墙边,也有的干脆坐在门口的台阶上捂着肚子等。
“你们在这干什么?站没站相,当这里是茶馆酒肆吗?当官的仪容哪里去了?”众博士正饿得昏昏欲睡时,被人喝醒,大家睁眼一看,正是主管国家礼仪和百官仪容的典客(相当于后来的礼部尚书)姚贾不知何时来到大家面前。
众博士们立刻清醒过来,纷纷起身,整理好自己的衣冠。
叔孙通哪里还顾得上姚贾是法家一派,平时正是儒生博士们的死对头,象抓住救命稻草似的向姚贾施礼道:“姚大人,在下失礼了!我们在这里等待始皇帝召见,已经等待两个多时辰了,兴许是皇帝陛下忘记了,麻烦姚大人进去后,帮忙提醒一下,来日定登门拜谢!”
姚贾铁青着脸,说道:“这里是皇宫,大秦的中枢之地。都站好了等着!”
姚贾进去后不久,便见赵高出来,对大家说道:“陛下有旨,让各位大人先回去。”
又饿又累的博士们听了,如释重负,准备往回走。只有叔孙通一人着急道:“能否麻烦赵大人将奏书转呈皇帝陛下?”说完,双手递上众人联名的奏书。
赵高双手接过,说道:“祭酒大人请回,奏书定会转呈陛下!”
叔孙通这才拱手施礼而去。
御书房内,始皇帝瞄了一眼众博士的奏书,问道:“丞相那边有没有收到文昌君的奏折?”
赵高小声答道:“今天丞相府转呈的奏折都在这里了,小高子都检查了,没有看到!”
始皇帝立刻阴着脸,将众博士的奏折放在一边,连看都没再看一眼,转头对旁边的姚贾说道:“你继续说说这次北巡路上怎么安排!”
……
第二天,始皇帝带着九卿重臣北巡。黑山安排好日常工作后,自己来到侯府的后花园。由于安南侯府建在九嵕山脚,几十亩的后花园其实就是九嵕山的一部分,还保留着原始树林的状态。很快,他在花园中找有许多的羊桃树。他记得从后世中学上生物课,老师说过,野生羊桃是果树最好的嫁接母树,还带着同学们亲自动手,在羊桃树上嫁接樱桃树。没有想到后世课堂上教的最基础的课程,穿越到这个年代成了最实用的技术。
黑山叫来张进,对他说道:“你现在安排人手到上林苑,用青砖将属于我们的那五棵树围起来,不要让外人看到,再让上林苑守卫要派人日夜看守,不许任何人靠近这五棵樱桃树,包括公子高也不行!”
“诺!这样樱桃树就能提前两年结出仙果了?”张进好奇道。
“上林苑那边是幌子,我估计那帮道士肯定会派人去破坏!做完这些后,我自有打算!”黑山答道。
“好!我明白了!敢跟侯爷做对,那些道士也是嫌命太长了!”张进应道。
上林苑平时有五百兵丁在那里驻守,这五百军士现在也是属于执金乌管辖。为了把假戏做真,张进干脆在樱桃树边设了一个执勤点,一天十二时辰不离人。
现在正值嫁接果树的时节,做好准备后,黑山亲自到上林苑,剪来许多带嫩芽的樱桃枝,带回侯府后花园,将羊桃桃砍掉树枝,只留下光秃秃的枝干,再将樱桃技嫁接到羊桃树上。只要嫁接成功,这棵樱桃树明年就可以开花结果。
正当黑山与道士们较劲的时候,咸阳的博士们更是度日如年,这次北巡,始皇帝一个博士也没有带,他们的上书也是得不到任何消息,多次托人到廷尉府打探消息,也没有任何消息,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真不好过。
叔孙通深思熟虑后,即然右丞相向我推荐孟夫子,孟夫子定有妙招。于是决定将自己府中珍藏的手抄本全部拿出来,亲自送到帝国大学,交给孟夫子。
孟夫子看着这些书卷,说道:“祭酒大人,这么久了,皇帝陛下既没有将文昌君的事情交给廷尉府也没有下旨将抄出来的书籍运来咸阳,这很明确是要给文昌君一条生路。他迟迟未下旨赦免文昌君,无非是在等文昌君一个态度,只要文昌君亲自上书向始皇帝认个错,皇帝陛下定会顺水推舟赦免文昌君!前几天,我已经向皇帝陛下建议废除收书令。收书令已经颁布好几年,六国的书籍也已经收缴差不多了,隶书也已经通行天下,书同文可以说是圆满成功。这个收书令已经没有了意义!皇帝陛下之所以还没到下令废除,就是在等文昌君的态度。”
叔孙通听了,恍然大悟,躬身施礼道:“多谢夫子指点迷津!在下告辞!”
回府后,叔孙通立即修书一封,派亲信手下,送回曲阜。
始皇帝转头问盂昭道:“不知夫子如何看待此事?”
孟昭说道:“臣看了查抄出来的书籍目录,这数量虽多,其内容早就流通天下了,绝大多数已经有译本并批量刊印了。对于朝庭来说,这些有无这些书籍的意义已经不大。文昌君之所以看重这些书籍,是因为这些书籍是他的先祖孔子亲笔所书,千金不换。陛下的收书令已经颁布五六年,天下的书也收得十之八九,隶书也已经通行天下。陛下的书同文已经圆满成功,这几年前的收书令本来早该停止了。这次如果因收书令处置文昌君,不但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会得罪天下读书人。望陛下开恩,废止收书令,赦免文昌君。”
始皇帝说道:“他文昌君虽是虚职,也有上折奏事之权,事情过去这么久了,他连上书请罪的心都没有,当真是视我大秦律法于无物?这件事情,先压一压,不必着急答复。朕倒要看看文昌君是否真心事秦,值不值得朕为他废止收书令!”
孔鲋违反收书令的事情,很快在咸阳传开,这事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博士宫炸开。博士们大多是儒家学派,有许多人还在春秋书院游过学,平时都自称是孔鲋的弟子,他们不约而同地来到博士宫祭酒叔孙通的府里打探消息。
叔孙通作为孔鲋的亲传弟子,在天下士子中颇有才名,当上博士宫祭酒后更加声名远扬。他现在看着急得团团转的博士们生气地训斥到:“慌张个甚?读书人的骨气上哪里去了?文通君的事情,皇帝陛下肯定要亲自过问!你们回去好好想想,多联系几个可靠的同僚,明天早上大朝会时一起向皇帝陛下说情,无论如何也要保住夫子,夫子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绝对不能因为这件事倒下!”
“诺!”众人应道。
众人走后,叔孙通总觉得自己人微言轻,明天肯定斗不过平时就和他们针尖对麦芒的法派大臣。于是便出了门,坐上青铜车直奔右丞相府。
到了丞相府,看见右丞相正准备出门,急忙上施礼道:“文亭侯请留步!”
冯去疾回礼道:“哦!叔孙大人不需多礼,你是为文昌君之事来的吧?皇帝陛下召老夫进宫,没有时间。这个事情你可去和孟夫子商议一下,有机会,老夫自会向皇帝陛下求情!”
叔孙通知道,始皇帝是出名的急性子,他要见谁,谁都得第一时间赶到。只好施礼道:“谢文亭侯!”
叔孙一边命人调头去帝国大学,一边暗自想:“孟昭会帮自己吗?”。原来朝中儒家现在分成三派,冯去疾为首的儒家老臣最有权势,常与李斯的法家一派争得水火不融;孟昭为首的帝国大学派,平时只是一心钻研学问,不问政事;还有一派便是叔孙通为首的博士宫一派,这些博士和博士待诏都是高位虚职,平时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为了刷存在感,经常联合冯去疾一派对抗法家一派。博士宫一派平时又十分看不起大学一派,总是说他们没有儒家的骨气,他们和大学派几年前就因为收书令一事争得面红耳赤。
叔孙通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帝国大学,拜见孟夫子。
孟夫子得知叔孙通来到,立即请他到书房,两人相互施了揖手礼后,说道:“祭酒大人稀客也,为文昌君之事而来的吧?”
叔孙道答道:“正是为文昌君而来。孔孟本是一家,还望夫子救救我的老师!”
“祭酒大人不用太过担心,令师之事,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糕。”孟昭说道。
“哦!请夫子教我!”叔孙通拱手施礼道。
“你要想办法把到这些书,迅速交交帝国大学。文昌君之事定有转机。”孟昭说着,将一张书单递给叔孙通。
叔孙通接过一看,上面写着的是二十多本书的书名,做为孔鲋的得意门生,他是读过这些被老师视为珍宝的书籍,非谪传弟子看看都看不到。收书令刚刚颁布时,孔鲋来信特别交代,这些书严禁上交。这孟昭是如何知道这些书呢?他今天是要趁火打劫吗?叔孙通不解,只得问道:“夫子,您这是何意?”
孟昭一眼便看出叔孙通的心思,解释道:“你不要误会!我已经看过官府查抄了文昌君的书籍目录了。并对皇帝陛下说,查抄的书籍绝大多数帝国大学已经有了,文昌君之所以没有上交是因为这些书是他的祖先孔子的亲笔书写,皇帝才没有下令将书籍运到咸阳。目前也没有将此案交给廷尉府处理。你们主动把这些书交了,皇帝陛下知道了或许会赦免文昌君!”
“多谢夫子!这些我尽量去找。家师的事情,就有劳夫子了!”叔孙通施礼道。
孟昭犹豫了一下,说道:“祭酒大人,现在能救文昌君的人其实是文昌君本人。记住老夫这句话!”孟昭心里在嘀咕,老夫就差没有直接告诉你,让文昌君赶快自己上折请罪啦!
第二天大朝会,博士宫的博士们做好充足准备要在朝会上为孔鲋说情。
大朝会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首先由丞相府介绍即将北巡的准备情况和随行名单,这份名单竟然破天荒的博士宫的博士们的名字。
接着是治粟内史河渠侯郑国汇报全国春耕的完成情况:“太原巨鹿、九原、云中几个郡已经几个月没有下雨,春耕没有完成。长沙郡、九江郡、鄣郡、会稽郡连续大雨,洪水冲毁道路、农田无数。这几个郡都是粮食主产地,预计全国今年将比去年减收粮食三成以上。望陛下要早日图谋,防止这些地方商人哄抬粮价,闹饥荒。”
紧接着,御史大夫冯劫奏道:“巴郡、蜀郡已经出现多起乡、亭官吏集体辞官的情况。许多偏远山区缺少官吏普遍存在短缺,县里面的差役最缺,已经严重影响官府的工作效率!”
……
博士们本来以为今天的朝会会重点讨论孔鲋藏书之事,大家都卯足了劲,准备在朝堂上为老师辩论一番。哪知直到朝会结束,竟然没有一个大臣提到文昌君之事,始皇帝也只字未提,仿佛文昌君的生死安危在大秦帝国根本不值得一提。待皇帝和其他大臣都走光了,这些博士们还留在原地,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最后在博士的集体建议下,大家一起写一份请求赦免文昌君的奏折,由叔孙通带头,一起面呈始皇帝。
众人写好奏折,署上各自名字,请谒者报告始皇帝。
报信太监进御书房报告道:“禀陛下!博士宫祭酒率众博士在门口,求见陛下。”
始皇帝正在批阅奏折,头也不抬地应道:“让他们候着!”
“诺!”谒者轻轻退出,来到大门口,说道:“陛下有旨,在门口候着!”
众博士们只好在门口等待,这里可不比宫门口,宫门口有可以休息的门房,还有茶水的点心。这御书房门口连坐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干巴巴地站着。
大朝会是卯时开始(早上五点),大臣们几乎都是寅时(凌晨三点)就起床,眼看太阳已经正午,大家的肚子早就咕咕直叫了。叔孙通只能又对门口的谒者施礼说道:“这位公公,可否再进去通报一声!”
太监小声答道:“不是不帮各位大人传话,陛下批阅奏折时最不喜欢别人打扰,你们现在进去肯定得不到好脸色!等下陛下传午膳时,才是好机会!”
“不知道陛下平时是几时传膳?现在已经是正午了!”叔孙通问道。
“这可不一定,午时,晚些未时,最近经常没有传膳!”大监答道。
众博士们听了,只好硬着头皮继续等。有许多博士们已经饿得头晕眼花站不住了,有的靠在柱子上,有的靠在墙边,也有的干脆坐在门口的台阶上捂着肚子等。
“你们在这干什么?站没站相,当这里是茶馆酒肆吗?当官的仪容哪里去了?”众博士正饿得昏昏欲睡时,被人喝醒,大家睁眼一看,正是主管国家礼仪和百官仪容的典客(相当于后来的礼部尚书)姚贾不知何时来到大家面前。
众博士们立刻清醒过来,纷纷起身,整理好自己的衣冠。
叔孙通哪里还顾得上姚贾是法家一派,平时正是儒生博士们的死对头,象抓住救命稻草似的向姚贾施礼道:“姚大人,在下失礼了!我们在这里等待始皇帝召见,已经等待两个多时辰了,兴许是皇帝陛下忘记了,麻烦姚大人进去后,帮忙提醒一下,来日定登门拜谢!”
姚贾铁青着脸,说道:“这里是皇宫,大秦的中枢之地。都站好了等着!”
姚贾进去后不久,便见赵高出来,对大家说道:“陛下有旨,让各位大人先回去。”
又饿又累的博士们听了,如释重负,准备往回走。只有叔孙通一人着急道:“能否麻烦赵大人将奏书转呈皇帝陛下?”说完,双手递上众人联名的奏书。
赵高双手接过,说道:“祭酒大人请回,奏书定会转呈陛下!”
叔孙通这才拱手施礼而去。
御书房内,始皇帝瞄了一眼众博士的奏书,问道:“丞相那边有没有收到文昌君的奏折?”
赵高小声答道:“今天丞相府转呈的奏折都在这里了,小高子都检查了,没有看到!”
始皇帝立刻阴着脸,将众博士的奏折放在一边,连看都没再看一眼,转头对旁边的姚贾说道:“你继续说说这次北巡路上怎么安排!”
……
第二天,始皇帝带着九卿重臣北巡。黑山安排好日常工作后,自己来到侯府的后花园。由于安南侯府建在九嵕山脚,几十亩的后花园其实就是九嵕山的一部分,还保留着原始树林的状态。很快,他在花园中找有许多的羊桃树。他记得从后世中学上生物课,老师说过,野生羊桃是果树最好的嫁接母树,还带着同学们亲自动手,在羊桃树上嫁接樱桃树。没有想到后世课堂上教的最基础的课程,穿越到这个年代成了最实用的技术。
黑山叫来张进,对他说道:“你现在安排人手到上林苑,用青砖将属于我们的那五棵树围起来,不要让外人看到,再让上林苑守卫要派人日夜看守,不许任何人靠近这五棵樱桃树,包括公子高也不行!”
“诺!这样樱桃树就能提前两年结出仙果了?”张进好奇道。
“上林苑那边是幌子,我估计那帮道士肯定会派人去破坏!做完这些后,我自有打算!”黑山答道。
“好!我明白了!敢跟侯爷做对,那些道士也是嫌命太长了!”张进应道。
上林苑平时有五百兵丁在那里驻守,这五百军士现在也是属于执金乌管辖。为了把假戏做真,张进干脆在樱桃树边设了一个执勤点,一天十二时辰不离人。
现在正值嫁接果树的时节,做好准备后,黑山亲自到上林苑,剪来许多带嫩芽的樱桃枝,带回侯府后花园,将羊桃桃砍掉树枝,只留下光秃秃的枝干,再将樱桃技嫁接到羊桃树上。只要嫁接成功,这棵樱桃树明年就可以开花结果。
正当黑山与道士们较劲的时候,咸阳的博士们更是度日如年,这次北巡,始皇帝一个博士也没有带,他们的上书也是得不到任何消息,多次托人到廷尉府打探消息,也没有任何消息,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真不好过。
叔孙通深思熟虑后,即然右丞相向我推荐孟夫子,孟夫子定有妙招。于是决定将自己府中珍藏的手抄本全部拿出来,亲自送到帝国大学,交给孟夫子。
孟夫子看着这些书卷,说道:“祭酒大人,这么久了,皇帝陛下既没有将文昌君的事情交给廷尉府也没有下旨将抄出来的书籍运来咸阳,这很明确是要给文昌君一条生路。他迟迟未下旨赦免文昌君,无非是在等文昌君一个态度,只要文昌君亲自上书向始皇帝认个错,皇帝陛下定会顺水推舟赦免文昌君!前几天,我已经向皇帝陛下建议废除收书令。收书令已经颁布好几年,六国的书籍也已经收缴差不多了,隶书也已经通行天下,书同文可以说是圆满成功。这个收书令已经没有了意义!皇帝陛下之所以还没到下令废除,就是在等文昌君的态度。”
叔孙通听了,恍然大悟,躬身施礼道:“多谢夫子指点迷津!在下告辞!”
回府后,叔孙通立即修书一封,派亲信手下,送回曲阜。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