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亮策
作者:南山野夫    更新:2022-04-17 07:51
  刘炤发愣的间隙,诸葛兄弟二人就已经到舍门处了。
  注意到一高一稍矮的身影,另略一打量之容貌,刘炤心中了然,这就是诸葛亮和诸葛均,可真年轻!
  他迅速上前见礼,面上带笑道:“丰安刘炤,见过诸葛二郎,见过诸葛小郎!此番能稳住南阳局势,要多亏诸葛二郎的军略了!
  且今日相见,吾等虽是首次相见,但炤于信中,已是于两君神交久矣。
  若是二君不介意,吾便称呼二君表字,孔明、孝平。”
  诸葛均尚年幼,其之表字,还是四月前,兄长诸葛瑾所赐。
  兄弟三人之中,诸葛亮和诸葛瑾之表字,是以长辈所予,首字之中,都有个“子”,且名和字的第二字皆有同义、互文之意。
  均,平也。
  遂,诸葛瑾当即为小弟诸葛均起表字“孝平”,只是诸葛均的表字,传播时间短,也仅在一众师友口中流传。诸葛亮与刘炤平日私下信件往来,亦未讨论过此事。
  其能一口道出小弟之表字,足见其人,一直都是在关注着诸葛家的情况。
  此间刘家郎君能如此相助,自然是受了刘釜的托扶。想到书舍内,除过有刘釜当日相赠之剑,另有前两日刚刚托人送过来的书册与书信。
  诸葛亮心里一叹:问天下,唯刘季安明其志向,如此想方设法的相助于他。他诸葛孔明,自诩一身才华,别无他报。
  个中想法,近在须臾。
  刘炤行礼的同时,以诸葛亮为首,诸葛均随后,回礼一揖。
  待双方起身后,诸葛亮见刘炤风尘仆仆,边邀请刘炤入内,边道:“那亮便托大,唤君一声孜瑾了。君言之南阳之局,本有诸君参悟,亮不过是做了小事,却是有赖君于吾家的照拂……”
  刘炤前两岁,本私下底给自己起了个表字,这“孜瑾”乃是父亲去岁给他送来,以做弱冠之礼。
  听诸葛亮唤自己的表字,即便为吏数载,已能控制好自己的表情,但他心里也有畅快,有些飘飘然。
  这可是被阿釜费尽心思,想要招揽的人!
  阿釜识人之明,这些年间,已经不知证明了多少,谁敢质疑吾家阿釜的眼光?
  而诸葛亮亦确实争气,因其勤奋努力、天资聪慧,受庞公和水镜先生之夸赞,其即以年少之姿,在荆州名士圈内,已小有名气。
  所以在诸葛亮的谦虚之言后,刘炤自来熟的拉着诸葛亮和诸葛均的手,左一个“孔明”,右一个“孝平”。那叫的亲切,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双方是数年未见的至交好友。
  即便如诸葛亮兄弟于内舍的两位姊姊,听到客舍内传出的爽朗笑声,还专门遣仆人出来问询,可是哪位故友来访。
  后,诸葛亮留刘炤用饭,刘炤也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刘炤这些年长于市井,见多识广,谈吐不凡,加上其人为刘釜之兄,使得诸葛兄弟乐于相交。
  待之快要离开时,刘炤出言表明了他此番拜访的另一侧目的,他从袖子里拿出了一张地契,放在了案几之上。
  “吾前数日得知,孔明和孝平当前求学于庞公处,往来家舍不便。此为吾多年前于襄阳时,于沔水之畔,购置的几亩薄地。位置正巧于庞公等人住处不远,孔明和孝平正好可以躬耕居于此!
  内中田客,皆为亲善之辈,吾留有仆从,君能可直往官舍,办理转让之续便是。”
  不等诸葛亮说出什么拒绝的话,刘炤就起身了。
  他一揖道:“孔明和孝平,与阿釜交好,今,吾同样视二君为好友。且君等往来信件,为吾和阿釜帮助甚多,这几亩薄田,是好友间的相赠,另有对二君之感谢,请莫要辞也!”
  刘炤真心实意的赠送,尤其如此诚恳的态度,让旁边一直瞅着二人的诸葛均叹息不已。
  刘氏兄弟如此看重他们兄弟二人,以真心相交,以兴趣相投外,更多的是兄长诸葛亮,原因主要在于兄长的才华横溢。
  他诸葛均何时能像兄长这般,得人敬重?
  吾仍需努力啊!
  诸葛亮最终收下了地契,且与弟弟诸葛均一直将刘炤送出了院外。
  黄昏已至,等返回院舍,诸葛亮先是向两位阿姊汇报了下情况,刚出内舍,看着外院灯火下,突然发奋起来、埋头苦读的弟弟诸葛均,欣慰的点了点头,这才返回书舍,点燃了油灯。
  书舍之内,北侧悬挂着刘釜当日所赠之剑,西侧和南侧,皆是书架,上面放满了竹简。于东侧有一个小书架,上面的书册,同书舍内的其他简牍微微不同,是一本本为线绳缝制的书本,也正是刘釜让安夷县之匠工,于印刷以后,从南中送出,赠予诸葛亮的。
  内中书册,大部分都是时下流行的数册儒学经典,唯有最上一册,为诸葛亮近些时日经常品读的,最为特殊,是以为蒙学之用。
  名为,《三字经》。
  上面没有撰写者之姓名,但诸葛亮猜测,此中,多为刘釜亲自所做。此书尚未传出蜀内,但想用不了多久,就会传遍天下!
  而今之世人,多晓丰安刘釜德行之高,加以安夷治理、葭萌关之胜,让刘釜这个少年名士,多了“善治”、“善战”之名。却是忘了,刘釜本身就学习于蜀地名士任安之辈,学识通达,能做出《三字经》这般为诸葛亮爱不释手的名篇,细细想去,并不奇怪。
  “明日去拜访庞公,还有水镜先生,吾当将此册,也让诸师友看看!”
  诸葛亮将打开的书册重新放置好,接着手持油灯,来到了案几之畔,将之放下,其人慢慢坐在位子上,铺开了一张刘釜让人为他送来的竹纸。
  上面带着淡淡的竹香味,甚是光滑,也比市面上流传的纸张好多了。诸葛亮不知道这种纸作价几何?但想来很贵,故而,诸葛亮每次都省着使用。
  落座以后,闭目沉思半刻钟的时间,诸葛亮睁开眼,他两手开始研磨,然后执笔。
  于上之开头,写下了四个字——《平南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