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一张照片五百万【4千】
作者:太平洋过客    更新:2022-04-16 10:27
  两位老板洗了澡换了衣服,阿布拉沙收拾好了行李,陈浩也把奔驰车上所的血迹,做了仔细的清理。
  四人同乘一辆车,先回酒店拿了护照行李。
  随后一路向北开。
  清晨的时候,他们穿过了马其诺防线的边检站,进入了德意志联邦国。
  陈浩清晰地听到了三人长出一口气,他们大概是觉得终于安全了。
  李古北提议说:“能不能订今天最快的机票,我想回国。这国外太不安全了。”
  他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当然,还有逃避法国官府追究的心思。
  只要回了国,官府总不会因为他在那里出现过,就千里迢迢的跑到地球的另一头追查吧?
  周鹤轩大概觉得,如此行径有卸磨杀驴的意思,对陈浩说:
  “走之前肯定先把你的事情安排好,那件古董的款子,也可以先打给你。”
  听意思,古董可以不要,两百万就当是感谢费。
  陈浩回道:“很着急吗?我已经打电话租了别墅,上次跟你们说的照片也带来了,到地方休息一下再谈吧。”
  周鹤轩看了一眼李古北,见他点头,便说:
  “休息倒不必了,我们两个现在精力很充沛,咱们就在车上说吧。”
  经历了昨晚的事情,他们担惊受怕了一晚上都没有睡意。
  此刻也不疲惫,反而精神非常亢奋。
  李古北急着想回国,把心思都写在脸上了。
  陈浩看了眼后视镜,在路边停下车,从后备箱里拿出一个提包。
  一件红花梨梅兰竹菊四方笔筒,两张精心裱过的黑白照片,一份手稿。
  陈浩取出来,就放在后备箱上。
  笔筒早先已经看过了,估价一百五十万,李古北愿意出二百万。
  当时还说,如果能证明是刘首长用过的,他愿意花五百万买下。
  陈浩直接摆拍了一张,刘首长写完收笔,笔筒就摆在桌上,里面还放着一根钢笔和两根铅笔,非常具有生活气息。
  周鹤轩拿起黑白照片,仔细看过后点了点头。
  除了照片的质感似乎有些新,其他的都没有问题。
  照片比较新,可以用保存的好来解释,周鹤轩即便心中存疑,也没有多嘴问。
  他轻轻的捧着照片道:“李博士,这张黑白照片,足以证明梅兰竹菊四方笔筒,曾经被刘首长用过,五百万值了。”
  曾经放话的时候,李古北心里面就盘算过了,此刻得到周鹤轩的鉴定,他的心里一下就踏实了。
  当即就拍板决定了。
  “东西我要了,你说个银行账号,我现在就叫人给你转账。”李古北对陈浩说道。
  怎么都是急性子吗?
  陈浩问道:“你们难道不想知道,刘首长写的是什么吗?”
  周鹤轩挑了挑眉,指着另外的一张照片,和那份手稿:“看样子那两份能揭开谜底。”
  “没错,请看。”陈浩把两份递过去。
  周鹤轩小心翼翼的捧着,打眼儿细看了一番,直接倒吸了一口凉气。
  嘴里喃喃道:“老天,是刘首长的真迹啊!无价之宝,无价之宝啊!”
  李古北在一旁看的莫名其妙,就算是真迹,那又怎么样?
  多加几百万,总归可以买下的吧。
  周鹤轩听了直摇头,他是真的内行,比李古北猪鼻子插大葱装文化人,强出不知道几十倍。
  他介绍说道:“刘首长不必多说,他还是一位大智儒将。
  战场纵横,战无不胜,刘邓大军,天下闻名。
  说他是儒将,是因为他的书法写得漂亮,舒展开阔,荡气回肠,极有正大气象。
  刘首长的书法,碑帖迹象明显,不仅仅是实用书体,也是首长气度的不经意流露。
  每每行笔,就如铁马洪流,必定是用笔如武,施墨如瀑,大挥大洒,能现战场风云,能见刀光火影。
  从刘首长的说法中,能看出他指挥千军万马的细思谋和大智慧。
  无论是书法造诣,还是刘首长的思想智慧,浓缩在这一篇书法中,难道不能称之为无价之宝吗?”
  李古北一下明白了关键,总结核心思想:刘首长书法牛逼,他的书法真迹,价值绝对很高。
  无价之宝,只是一个评价。
  卖主不卖,只能说给的钱不够多。
  只要给的钱多了,传国玉玺都能卖,别说有不能卖的。
  李古北别看装的像是个文化人,实际上还是个俗人,开口就问:
  “那到底值多少钱啊?你总得告诉我个实际价格。”
  手稿内容写的是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诗,是伟人的诗。
  书法,是首长的书法。
  “好诗,好书法。”
  周鹤轩冲着李古北摇摇头:“这估不了价格,因为这些东西只收藏在国家的博物馆,市场上就没有卖的。
  无论是谁得到的,只会精心保存收藏。我想陈浩先生也不会出手,这份手稿真迹的。”
  陈浩笑眯眯的点了点头:“没错,这份手稿是友谊的象征,更是价值的体现。有几人能拿得出来呢?
  无论谁拿到手,恐怕也只会视若珍宝得小心收藏起来,轻易不示人的。”
  李古北接过手稿真迹,眼珠子都挪不开了。
  他是真想要啊!
  倒不是说懂书法了,就是对稀缺物品的占有欲。
  越是价值高昂,稀少的东西,就越能在朋友合作伙伴面前,宣告自己的实力,挣足面子。
  看上面的落款,赠八路军友人陈顾问,于一九四零年二月十九日。
  李古北要是能弄到手,他都敢给自己认个姓陈的祖宗。
  私底下放出点小道消息,他李某人祖上如何如何,给旁人制造出足够的遐想空间。
  旁人或许会觉得他是红二代呢!
  这个就不仅是挣面子了,直接就把地位都抬高了。
  权利和金钱是孪生弟兄,不需真的有,只要狐假虎威便可。
  挣钞票的机会,一定会上赶着送到面前。
  可陈浩既然说不卖,吃过一次钉子的李古北,就不可能打这样的主意了。
  看到另一张刘首长手拿文稿的黑白照片,李古北顿时眼神一亮:
  “把这张照片一块卖给我,两张黑白照片加一个四方笔筒,我出一千万。”
  陈浩略感诧异,心中默数了五下,点头答应了:“成交。”
  他的假装犹豫是对李古北加价的尊重,实际上心里面非常高兴。
  多拍了一张照片,增加了价值的同时,就是为了都是为了多卖点钱。
  一两百万他也不会嫌少的,照一张照片就赚到了。
  论效率,那比大明星都挣钱了。
  李古北愿意多出五百万,肯定不仅是货值钱。陈浩觉得,一半是昨天他的劳务费用。
  救大富豪一命,多花个二三百万不过分吧?
  五百万就买了一张照片,李古北内心窃喜,还觉得自己赚到了。
  要了陈浩的银行卡号,当即打电话让会计转账一千万。
  钱到账了,他又提了一个小小的请求:“这份手稿真迹,若是你私人收藏的话,以后能不能借我用用?
  就是朋友面前吹吹牛,我可以出个租用费,一百万一次你看行吗?”
  陈浩稍作犹豫后答应了,把李古北美的呀,就跟吃了蜜蜂屎似的,对陈浩是千恩万谢。
  一旁的周鹤轩都看糊涂了,说救命之恩千恩万谢,他觉得正常。
  可是出高价买东西,还要谢谢人家,究竟是喝了几瓶酒啊,醉成这个德行。
  李古北不像是那种傻子,他这样做一定有目的。周鹤轩内心猜测不已。
  陈浩心里偷着乐呢,花一辆奔驰的钱,就为租一份手稿几天。
  他还没想明白,这东西真有那么珍贵吗?
  刘师长嘛,他们还一块喝酒来着。
  跟老总,刘师长一块的合影,陈浩都拿了好几张,只是没拿出来炫耀罢了。
  毕竟不是很好解释。
  有时他真想告诉李古北,这样的手稿,他随便就可以让刘师长帮忙写几份。
  李古北得知后,会是个什么样的表情呢?
  是吃惊的倒吸一口凉气,还是说觉得自己被骗子骗了,痛心疾首。
  陈浩当然不会往外暴露自身的秘密,相反还会竭力掩盖。
  所以他注定不会知道,李古北得知实情,究竟会是什么样的神色。
  总之,这一桩生意算是成了。
  双方都觉得自己赚了大便宜。
  回到车上,陈浩插上钥匙把车重新启动,直接开往机场。
  刚才,李古北顺便让会计定了两个小时后,最近起飞的一趟班机。
  时间比较紧迫。
  走之前肯定要把该商量好的,都商量好了。
  李古北便说道:“再说说古董生意吧,听说你有稳定的古董货源要出货,老周究竟出了个什么样的主意啊?”
  之前在俱乐部不是谈事的地方,陈浩和周鹤轩粗略的聊了聊。
  一周左右,就有四五十件古董要卖,开古董店的方式出货,显然是太慢了。
  周鹤轩建议开一家古董拍卖行,由于陈浩所提供的古董都是华国的,当然最好是要面向华国市场。
  把总部设在港岛,最好是直接收购一家小型的拍卖公司,可以迅速的展开业务。
  然后以一个固定的频率来举行拍卖会。
  陈浩简略的叙说了一番,询问李古北的可有好的建议?
  在做生意这方面,相比于两位老江湖,他的经验是不足的。
  为了挣钱,虚心请教学习自然是理所应当。
  李古北斜眼瞧了眼周鹤轩,琢磨了一下开口道:“收购一家小型拍卖行,用不了多少钱。
  最难的是找到客户。
  这方面你也不用有顾虑,我跟老周还认识些人,给你捧捧场不成问题。”
  做生意第一要本金,第二要有客户资源。
  前者陈浩现在够用了。
  后者李古北和周鹤轩都是响当当的大老板,认识许多同阶层的有钱人。
  投资古董也是一门好生意,以他们的人脉,带一些人捧捧场不成问题。
  只有共同的利益,才能把别人捆到你的战车上。
  否则,人情会越用越淡,人帮得了你一次,不见得会帮你第二次三次。
  陈浩想到周鹤轩对他的提示,开口邀请道:“二位都喜欢古董,要不都参一股,咱们共同把这项生意做起来。
  以后要是遇上了好的古董要拍卖,有看得上眼的,也能提前内部消化。”
  这理由稍显牵强,毕竟听说李古北搞房地产,可比参股古董拍卖行挣钱多了。
  人家不一定能瞧得上。
  却没成想,李古北都没有犹豫一下,便答应了:
  “行啊,我对这个行当倒挺感兴趣。万一有我瞧得上眼的古董,可一定要让给我啊。”
  周鹤轩知道他的劝说起效果了,笑着说道:“那是当然,你李博士财大气粗,就是上拍卖会,也没几人争得过。”
  马屁算是拍对地方了,李古北爽朗的大笑了几声。
  论资金的雄厚,他们搞房地产开发的,可比其他行业强太多了。
  喜欢收藏古董的藏家,有几人能比得上他呢?
  陈浩不知道李古北为何答应,但他并不关心原因。
  尽早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把他带回来的古董变现,才是最重要的。
  最终,三人商定,陈浩出资一千二百万,占股百分之六十。
  李古北和周鹤轩各出四百万,各占百分之二十。
  陈浩有大量的古董资源,保证拍卖行能不缺货。他二位有人脉关系,能给拍卖行拉来高端客户。
  直接优势互补了。
  不过,在商量好之后。
  周鹤轩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光靠我们的人脉,来维持一家中小型拍卖行不成问题。
  可若是你想把生意做大,那就得想办法把拍卖行的名气砸上去。
  有名气了,这生意才能越做越大。”
  拍卖行本质是一个中介机构,要给寄卖古董的卖家信心,也要给买古董的买家信心。
  李古北和周鹤轩出资入股,带来的不仅是人脉,还是信誉背书。
  但他们的影响力还只局限于一省。
  拍卖行想要做大,就要招揽全国范围内的生意,需要更强大的影响力。
  陈浩虚心请教道:“那如何才能把拍卖行的名气砸上去呢?”
  PS:求推荐票,求月票,各种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