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雨夜述权谋,良将受天命
作者:小熊很哇塞    更新:2022-04-14 14:06
  南汉,洛中二十一年,八月十二。
  雨夜。
  簌簌细细的雨声,敲打着树叶,给整个大内带来了一抹凉意。
  偶尔,还有几声雷鸣划过,更加增添了几分凉意。
  赵安一身常服,静静地坐在勤政殿的书房之中,批着各部递过来的折子。
  油灯的亮,在雨夜里如同萤火一般,显得十分渺小。
  小德张:“主子,公孙琦回来了在殿外恭候,宣他进来吗?”
  赵安放下了手中朱笔,点了点头。
  赵安:“宣。”
  小德张领了命,佝偻着腰,便一路小跑向殿外。
  过了许久,小德张便又回来了,身后还紧跟着公孙琦。
  只见公孙琦一身银甲,头扎蓝绸带,整个人都显得十分英武。
  公孙琦进了书房,便在赵安面前单膝跪地,双手抱拳。
  公孙琦:“末将公孙琦拜见我皇。”
  赵安端坐在龙椅上,平静地说道。
  赵安:“爱卿起来吧。”
  公孙琦立即起身,从袖甲中抽出一块红缎子,双手捧着,恭敬地递到赵安面前。
  赵安随手接过那块红缎,缓缓打开。
  只见红缎之上,画着一张偌大的地图。
  那是瓜分了北唐之后的地图。
  赵安静静地看着地图,一言不发,只是思索着。
  空气中,也弥漫着一种恐怖的寂静,只有雨声的细细莎莎。
  赵安:“这么说,明藩同意了。”
  公孙琦压低了声音,小声说道:“是的,目前我已经在江阴秘密屯扎了三万兵马。”
  公孙琦:“明军则暂时接管济州。”
  赵安:“办得不错,不过那些文官还会闹几天,你自己多担待着。”
  公孙琦:“臣明白。”
  赵安将那地图折了折,随手放在桌上,因为对于赵安来说,他对瓜分北唐这件有些虚无缥缈的事情并不关心。
  赵安:“他们在济州屯了多少人。”
  公孙琦:“步兵七万。”
  赵安:“七万?”
  赵安:“济州一共才多大!”
  赵安的神色突然有些凌厉,语气也有几分坚决。
  公孙琦:“陛下息怒,现在的济州城外,是我军佯装成的明军。”
  公孙琦:“济州城内实际有明军两万五千人。”
  赵安听罢,稍稍放下心来。
  赵安:“虽然名义上汉明此时应暗地结盟。”
  赵安:“但是对于明藩来说,他们未必有什么一统山河的智慧。”
  赵安:“所以我们不得不防,以免在心窝插了把刀。”
  公孙琦:“请陛下放心,有卑职在,定为陛下扫清一切内贼祸害。”
  赵安轻轻点了点头:“有你在,朕确实放心不少。”
  说完,赵安便不再说什么,只是轻轻地闭上了眼。
  公孙琦是赵安的直属武官,在赵安身边侍候久了,自然知道这是赵安遇到什么难心事儿了,又不好意思开口讲。
  公孙琦见自己也不好妄自揣测圣意,便闭上了嘴,静静地站在一旁。
  这时,赵安缓缓起身,小德张见状急忙跑到赵安身前侍奉。
  赵安缓缓走到一扇窗前,冷冷地说道:“打开。”
  小德张急忙挥了挥拂尘,恭敬地打开了窗户。
  霎时间,雨声,风声,清晰地传进屋内,并带进来了一阵寒意。
  那是一种独属于秋季的刺骨的寒冷。
  赵安:“怀之。”
  怀之,是公孙琦的字,这是赵安当年给公孙琦起的字,那个时候赵安还只是太子。每当赵安用这个称呼的时候,就是赵安最纠结的时候。
  公孙琦:“臣在。”
  赵安:“朕记得上一次和你一起听雨,是什么时候。”
  公孙琦:“臣愚钝,臣也忘了。”
  赵安:“还好朕记得。”
  赵安:“是前朝,靖安十六年。”
  赵安:“也就是通州大战的那一年。”
  赵安:“那一年,朕被明军给围了,是你在一个雨夜将朕给背出去的。”
  公孙琦:“臣想起来了,承蒙陛下记得。”
  赵安:“当年,朕还只是个太子。”
  赵安:“那个时候,满朝文武都说朕是一个太平世子,成不了出息。”
  小德张轻声劝说道:“陛下莫要信了那些文官的道。”
  小德张:“文官的酸气,他们见了谁当太子都觉得不如自己。”
  赵安轻声笑了笑:“是啊,朕也是才想明白这个道理。”
  赵安:“所以朕看着现在的太子和徐子墨,就想起了多年前的自己。”
  赵安又笑了笑,只是这次,语气中夹杂着一丝无奈。
  公孙琦一听赵安的话,顿时以为徐子墨卷进了立储的事情当中,这可是作为臣子的大忌!
  公孙琦也顾不得盔甲的笨重,急忙跪身下拜:“求陛下息怒。”
  公孙琦:“我那师弟生性孤傲,好耍弄一些小聪明,不懂得为臣之道。”
  公孙琦:“望陛下千万息怒,莫伤了龙体。”
  赵安:“你就是太谨慎了。”
  赵安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赵安转过身,看着跪在地上的公孙琦,转头向小德张使了个眼色。
  小德张心领神会,快步走到公孙琦面前,将他扶了起来。
  小德张:“公孙大人,你误会陛下的意思了。”
  小德张:“徐子墨很好,前几日陛下刚刚封他做了东宫的直属武官。”
  听了小德张的话,公孙琦顿时放下心来。
  赵安:“这么多年,你还不了解朕吗?”
  赵安:“内阁那些人压着朕这么多年,朕还不是由着他们的性子?”
  赵安:“又怎么会为这个少年置气。”
  赵安缓缓走到了公孙琦面前,拍了拍公孙琦的肩膀。
  赵安:“以后,你就留在朕身边。”
  赵安:“大理寺就交给徐子墨吧。”
  赵安:“朕想明白了,朕想培养他。”
  公孙琦有些懵,因为这么多天他也不知道宫里发生了什么。
  所以公孙琦惊得说不出话了,因为他深知这是何等的荣誉。
  赵安:“就像当年的我们一样。”
  赵安:“朕要把他培养成为社稷栋梁。”
  赵安微微笑着,那笑容充满了真诚。
  赵安:“至少要超过你。”
  公孙琦:“那谢陛下栽培。”
  此时,公孙琦的内心发自肺腑地替徐子墨高兴。
  这不仅仅意味着徐子墨的前途一片光明,更意味着自己在朝中的势力得到了陛下的认可,可以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提心吊胆的了。
  赵安:“徐子墨够聪明。”
  赵安:“但就是太聪明了,什么都想猜到底。”
  公孙琦也笑着说道:“山上待久了,不懂得人间的世故。”
  赵安点了点头:“嗯,没错。”
  赵安:“所以朝堂上的这些事情就够他悟道了。”
  赵安:“朕给他安排了一个活。”
  “所以有些事情,得额外交给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