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节 我理解你的不容易
作者:右边幸福 更新:2021-11-06 00:51
视线里很快出现友军。
两个成语形容他们,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自行车、摩托车、卡车、轻型坦克,乱糟糟一团,这些先一步到。
后面是更多没有坐上车,徒步逃跑的士兵和大小军官,一个‘惨’字不能形容,大冷天的,个个大汗淋沥。
“蔡将军救命啊!””
瓦尔特的外套上占满了烂泥,脸上也是,脸上像写着‘我吃了败仗。’
蔡德隆没有嘲笑或轻视瓦尔特。
打过仗才知道,战场上各种情况瞬息万变,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瓦尔特营长勿忧,”蔡德隆催促道,“请尽快过桥,我们会挡住后方追兵。”
瓦尔特心里感动,学着小本子的社交礼仪,双手贴大腿外侧,上身45度躬身。
然后匆匆通过30多米长的大铁桥。
过了大桥,瓦尔特和他的同事们心里齐齐松口气,被俘风险解除。
这时才有闲心打量四周,忽地发现被左侧一群士兵举枪瞄准。
“朋友,这是为何啊?”
一个意呆利小兵问了一句,这也是大家想知道的问题。
“为了支援前线,请各位捐出身上的所有武器和弹药。”
“能不捐吗?”有人想反抗一下。
回答他的是一片上膛声。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以瓦尔特为首的第一批溃军被迫缴械,把身上的武器都丢在旁边的空地上。
这一幕恰好被后来的人看见,也不问原由,前面的人丢,后面的人也跟着丢。
就这样,收缴的枪械很快堆成小山,收缴的溃兵也激增到2500人。
一个加强旅大概4500~5000人,战死或被俘了一半左右。
这时共和派军也追了过来。
新冲突一触即发。
守军清一色三八式步枪,重武器是35毫米机关炮。
三八大盖性能不差,精度高、后座力轻,对付一股脑冲过来的共和派士兵有能力压制。
35豪米机关炮就更牛逼了。
如果把G42通用机枪形容成小胡子收割机,那么35毫米炮可以形容成张某人高速推土机。
开火瞬息间,一队追兵前一秒还在奔跑,下一秒变碎肉。
一颗子弹能够‘腰斩’数十人,加上火力密集,所过之处顿时一空。
这把活的人吓死,因为地势较为平坦,无处可藏,果断一点的共和派士兵使用手榴炸散兵坑,然后勉强把身体藏进去。
前面吃了大亏,后面来的追兵把坦克派上来。
一种日尔曼制造的半履带式装甲车,车顶上架着两挺M42变种重机枪。
属于轻型装甲车,和后期的虎式有明显差距。
很明显,它挡不住配备穿甲弹,可以打穿8厘米钢板的35毫米击关炮。
张新躲在河对岸用望远镜观察,早之前他想造一款轮式装甲车,搭载35毫米机关炮。
之所以一直没做,是因为爪哇大岛地理条件原因,车载听上去挺爽、很牛哗,实际应用中,在雨林山地中,不如人工抬。
城市周边又不如固定使用。
种种原因,让造装甲车变的不经济、不实惠,何况还要把钱用在刀刃上。
给士兵配装甲车,不如给士兵一双好靴子和S1型防刺作战服。
但是啊!
换个地方,比如西斑牙。
它没有雨林,公路设施虽然也不好,却比爪哇好太多。
爪哇常年下雨,有的路面泥泞能馅一米深。
西斑牙公路虽然大部分也是土路,可通过性却高出很多,这种情况下车辆应用效率大大提高。
难怪老蔡总是要货车、摩托车,没有基础运兵车辆,根本没法打仗。
估记他也想要装甲车,可能是感觉东家太穷,一直没好意思开口。
共和派军队作战很勇敢,第一次被击退后,休整一个小时,调整了策略,接着发起新一轮进攻。
首先使用反坦克炮攻击35毫米机关炮阵地。
反坦克炮打的是平射弹,也就是视距战,开火就暴露位置,马上招来机关炮的密集火力。
接着哑火。
随后共和派又发起两次冲锋,结果都以失败告终。
以为这就完了,看样子他们还打算组织冲锋。
“这座桥守着的公路通往北部工业重省,看样子他们是得到死命令,否则不会这般拼命进攻。”
看出张新疑惑,蔡德隆在旁边解释一句。
想了想张新觉的没必要死磕,否则只会招来更多敌人,如果把战斗机吸引过来,或者等他们调来重炮,得不尝失。
“派个人去对面,让他们退回去,我们撤走,守这个破地方没有一点好处。”
蔡得隆表情不解,“为什么还要打招呼,我们相互掩护撤退不就完事了吗?”
张新没法跟他解释,因为任务要求挡住共和派军队的进攻。
主动撤退等于放弃会务。
“让他们先撤。”张新不作解释,命令道,“去执行,顺便索要一些粮食。”
蔡德隆应是。
...
亚当·莱文。
这是驻圣米良镇共和派军队的最高指挥官的名字,职务是一名旅长。
就像蔡德隆猜测的那样,他得到上级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圣米良大铁桥。
此刻他正在战场后方和三名参谋想办法如何攻下被敌人占领的圣米良。
看了半天地图,四人心里直叹气。
圣米良大桥之所以修在此处,是因为周边地势平坦,容易施工,结果导致这处地方根本无险可守,无险可用。
在开阔地作战,一般拼武器装备和兵员素质,偏偏敌人有一种威力巨大、射程极远的重机枪。
弹径3.5厘米,确实——巨大;射程7000米,也确实很远。
这时一个小兵气喘吁吁小跑进来,“亚当将军,对方派人来和谈。”
...
很快亚当·莱文便见到来和谈的人。
是一个黄皮肤少年,看上去好像只有十几岁,心里想:‘就是这群人打败了我们吗?’
少年双腿贴大腿两侧,上身弯了弯,“亚当将军好。”
开口是不太流畅的西斑牙语,扮演小本子是认真的。
少年又道:“我们将军理解贵军有不得不重新占领圣米良大桥的理由,考虑到同为军人不容易,我们打算有条件撤退,为你们提供便利。”
“???”
亚当·莱文满头黑人问号,如瀑布一般垂下。
两个成语形容他们,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自行车、摩托车、卡车、轻型坦克,乱糟糟一团,这些先一步到。
后面是更多没有坐上车,徒步逃跑的士兵和大小军官,一个‘惨’字不能形容,大冷天的,个个大汗淋沥。
“蔡将军救命啊!””
瓦尔特的外套上占满了烂泥,脸上也是,脸上像写着‘我吃了败仗。’
蔡德隆没有嘲笑或轻视瓦尔特。
打过仗才知道,战场上各种情况瞬息万变,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瓦尔特营长勿忧,”蔡德隆催促道,“请尽快过桥,我们会挡住后方追兵。”
瓦尔特心里感动,学着小本子的社交礼仪,双手贴大腿外侧,上身45度躬身。
然后匆匆通过30多米长的大铁桥。
过了大桥,瓦尔特和他的同事们心里齐齐松口气,被俘风险解除。
这时才有闲心打量四周,忽地发现被左侧一群士兵举枪瞄准。
“朋友,这是为何啊?”
一个意呆利小兵问了一句,这也是大家想知道的问题。
“为了支援前线,请各位捐出身上的所有武器和弹药。”
“能不捐吗?”有人想反抗一下。
回答他的是一片上膛声。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以瓦尔特为首的第一批溃军被迫缴械,把身上的武器都丢在旁边的空地上。
这一幕恰好被后来的人看见,也不问原由,前面的人丢,后面的人也跟着丢。
就这样,收缴的枪械很快堆成小山,收缴的溃兵也激增到2500人。
一个加强旅大概4500~5000人,战死或被俘了一半左右。
这时共和派军也追了过来。
新冲突一触即发。
守军清一色三八式步枪,重武器是35毫米机关炮。
三八大盖性能不差,精度高、后座力轻,对付一股脑冲过来的共和派士兵有能力压制。
35豪米机关炮就更牛逼了。
如果把G42通用机枪形容成小胡子收割机,那么35毫米炮可以形容成张某人高速推土机。
开火瞬息间,一队追兵前一秒还在奔跑,下一秒变碎肉。
一颗子弹能够‘腰斩’数十人,加上火力密集,所过之处顿时一空。
这把活的人吓死,因为地势较为平坦,无处可藏,果断一点的共和派士兵使用手榴炸散兵坑,然后勉强把身体藏进去。
前面吃了大亏,后面来的追兵把坦克派上来。
一种日尔曼制造的半履带式装甲车,车顶上架着两挺M42变种重机枪。
属于轻型装甲车,和后期的虎式有明显差距。
很明显,它挡不住配备穿甲弹,可以打穿8厘米钢板的35毫米击关炮。
张新躲在河对岸用望远镜观察,早之前他想造一款轮式装甲车,搭载35毫米机关炮。
之所以一直没做,是因为爪哇大岛地理条件原因,车载听上去挺爽、很牛哗,实际应用中,在雨林山地中,不如人工抬。
城市周边又不如固定使用。
种种原因,让造装甲车变的不经济、不实惠,何况还要把钱用在刀刃上。
给士兵配装甲车,不如给士兵一双好靴子和S1型防刺作战服。
但是啊!
换个地方,比如西斑牙。
它没有雨林,公路设施虽然也不好,却比爪哇好太多。
爪哇常年下雨,有的路面泥泞能馅一米深。
西斑牙公路虽然大部分也是土路,可通过性却高出很多,这种情况下车辆应用效率大大提高。
难怪老蔡总是要货车、摩托车,没有基础运兵车辆,根本没法打仗。
估记他也想要装甲车,可能是感觉东家太穷,一直没好意思开口。
共和派军队作战很勇敢,第一次被击退后,休整一个小时,调整了策略,接着发起新一轮进攻。
首先使用反坦克炮攻击35毫米机关炮阵地。
反坦克炮打的是平射弹,也就是视距战,开火就暴露位置,马上招来机关炮的密集火力。
接着哑火。
随后共和派又发起两次冲锋,结果都以失败告终。
以为这就完了,看样子他们还打算组织冲锋。
“这座桥守着的公路通往北部工业重省,看样子他们是得到死命令,否则不会这般拼命进攻。”
看出张新疑惑,蔡德隆在旁边解释一句。
想了想张新觉的没必要死磕,否则只会招来更多敌人,如果把战斗机吸引过来,或者等他们调来重炮,得不尝失。
“派个人去对面,让他们退回去,我们撤走,守这个破地方没有一点好处。”
蔡得隆表情不解,“为什么还要打招呼,我们相互掩护撤退不就完事了吗?”
张新没法跟他解释,因为任务要求挡住共和派军队的进攻。
主动撤退等于放弃会务。
“让他们先撤。”张新不作解释,命令道,“去执行,顺便索要一些粮食。”
蔡德隆应是。
...
亚当·莱文。
这是驻圣米良镇共和派军队的最高指挥官的名字,职务是一名旅长。
就像蔡德隆猜测的那样,他得到上级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圣米良大铁桥。
此刻他正在战场后方和三名参谋想办法如何攻下被敌人占领的圣米良。
看了半天地图,四人心里直叹气。
圣米良大桥之所以修在此处,是因为周边地势平坦,容易施工,结果导致这处地方根本无险可守,无险可用。
在开阔地作战,一般拼武器装备和兵员素质,偏偏敌人有一种威力巨大、射程极远的重机枪。
弹径3.5厘米,确实——巨大;射程7000米,也确实很远。
这时一个小兵气喘吁吁小跑进来,“亚当将军,对方派人来和谈。”
...
很快亚当·莱文便见到来和谈的人。
是一个黄皮肤少年,看上去好像只有十几岁,心里想:‘就是这群人打败了我们吗?’
少年双腿贴大腿两侧,上身弯了弯,“亚当将军好。”
开口是不太流畅的西斑牙语,扮演小本子是认真的。
少年又道:“我们将军理解贵军有不得不重新占领圣米良大桥的理由,考虑到同为军人不容易,我们打算有条件撤退,为你们提供便利。”
“???”
亚当·莱文满头黑人问号,如瀑布一般垂下。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