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宰食占城(三)
作者:苍穹之鱼 更新:2022-01-04 23:15
后汉书·南蛮传:南州水土温暑,加有瘴气,致死者十必四五。
瘴气起于春,发于夏秋,独有自南交(交州)以南以西的瘴气却不如此,四时不绝,冬春犹厉,与别处不同。
王师范在皇城司的提醒下,早有准备,按照皇帝的密信,采取隔离之策,又点燃烟火,驱赶蚊蝇。
随军军医施以针灸,服以汤药,悉心照料。
王师范每日必亲自在营中巡视,安抚将士。
虽然有致死之人,但也有治愈者。
而且瘴疾也没在军中扩散。
军心乃安。
王师范下令北方籍贯将士全部留在宾童龙城中修养,只取广西、广南两道籍贯的蕃汉将士八千人进军。
兵力上处于下风。
而且在唐军整治瘴疾的时间里,乱军进一步扩大。
吸收了占城内陆的城池人口,实力扩大。
乱军慑于唐军威名,不敢进攻沿海的宾童龙,却已经能在内地依托山川丛林与吴哥军打的有来有往。
大唐财大气粗,依托广南、广东两道的庞大人力物力,可以耗,可以等。
因陀罗补罗、宾童龙、古笪罗三座沿重镇到手,大唐的利益已经得到保证。
最不济大唐可以甩掉南部古笪罗,守好因陀罗补罗、宾童龙两地,以图后来。
但吴哥国耗不起。
其重心本就在西面素可泰(泰国)平原地区,又与西面的女王国摩擦不断。
女王国曾抵御过最强盛时期的南诏,国人擅毒箭,中者立死。
也是吴哥国的地缘竞争对手。
吴哥国强势崛起百余年,民殷国富,自然成了大食法乱入的目标,他们无孔不入,烧毁佛寺,捕杀僧人,掠夺子女。
吴哥王赫萨跋摩头痛不已。
原本是想在占城分一杯羹,友谊归友谊,利益归利益。
吴哥跟占城本来就是世仇,趁火打劫在情理之中。
现在狐狸没逮到,惹了一身骚。
在大唐火速攻占因陀罗补罗、宾童龙、古笪罗三城之后,占城国就没多少肉了。
起初乱军四面出击,王师范以蕃汉将士八千人迎头痛击,乱军就发现唐军不好惹,掉头去欺负吴哥军,并有向吴哥内地漫延的趋势。
而令赫萨跋摩头痛的不禁是这些,南洋赫赫有名的大海寇徐万峰,不知什么时候也盯上了吴哥国,在海面上影影绰绰,沿海居民大为震恐。
与占城一样,吴哥国也是深受海寇之害。
中唐时期,南面爪哇海盗不断入侵,连国王都被砍了,前王子闍耶跋摩二世于德宗贞元十八年复辟,才建立吴哥国,并逐渐强盛。
现在摆在赫萨跋摩面前的问题不是分食占城,而是连体面退场都做不到。
大食法本来就对富裕的吴哥国更感兴趣。
柿子挑软的捏,这不仅是兵法、战略,更是哲学。
赫萨跋摩眼见形势不对,连忙向王师范派出使者,商讨联合剿灭大食法之事,顺便请求王师范约束海寇。
大唐与徐万峰之间的关系瞒不过有心人。
徐万峰虽然没明晃晃的归入大唐,但他被封为南海郡公的消息早就不胫而走。
赫萨跋摩也知道王师范是在用海寇警示自己。
进入谈判,事情就好办了。
自然是谁占先机,谁就掌握话语权。
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占城自古就是汉家故土,理应归入大唐。
但不允许佛、道以外的教派在占城上落脚。
而且吴哥国愿意认大唐为宗主。
其实站在吴哥国的立场上,只要剿灭了大食法,他们就一点不亏,素可泰地区更大、更富庶,也是历史上吴哥王朝本来的扩张路线。
而吴哥王朝的灭亡,也是因为没有掌控好素可泰地区,让傣族人崛起,攻陷吴哥城,国人避入丛林之中。
两边联手,大食法的末日也就到了。
王师范亲自领军,八千蕃汉唐军将士直扑古笪罗之西的乱军巢穴。
不动如山,动如雷震!
兵力永远不是决定战争的关键因素。
唐军忽然一击,挟雷霆万钧之势而来。
王师范用兵奇诡,尽得兵法之妙,这种风格在中土大战中吃不开,但在中南半岛上雷厉风行。
乱军正处在开疆拓土的欣喜之中,措手不及,为唐军突破营寨。
接着便是人头滚滚。
西南诸蛮经过大唐的改造之后,早已脱胎换骨,纪律更强,装备更好,犹擅长山林作战。
乱军唯一的优势是人多。
但在猝然袭击下,人多就变成了弱点,乱做一团,自相冲撞践踏。
唐军一击得手,擒大食法首脑一百多人,连同俘虏一万三千余人,皆斩之。
山野丛林为之赤红。
唐军的铁血手腕深深震慑了丛林中乱军,也震动了内陆的占人,更惊醒了赫萨跋摩。
在此后的两百多年,吴哥国一直对大唐恭顺有加,成为大唐在南洋上另一支点。
强盛的武力才是和平的基础。
王师范这一刀下去,大食法实力大减。
人心也涣散起来。
吴哥人抓住机会,在王师范的指点下,从北向南驱赶乱军,挤压乱军的活动空间,驱赶向海岸线。
双方配合紧密,经过三四个月的围剿,过程中虽然偶有反复,但战略是阳谋,一两次的战术胜利改变不了结局。
大食法逐渐穷途末路。
突围出去的精英窜入海上,被盯上来的海寇斩草除根。
历时近一年,中南半岛逐渐安宁。
占城为大唐收复。
王师范名震天下,隐隐与当年南康郡王韦皋相提并论,
王师范献捷长安,海珠、翡翠、金玉、香料、角牙、鳄皮装满整整三十船。
至此,大唐北起窟说岛(库页岛)南至宾童龙、古笪罗,海疆十万里,大陆沿海线尽为大唐所取。
海路畅通无阻,海贸大兴,无数港口城市在随后的岁月之中拔地而起。
不过枢密院接受王师范的建议,没有擢升徐万峰为朱雀军指挥使,而是以海盗的身份继续活跃于南洋。
很多大唐不方便出面之事,多由徐万峰代劳。
南洋海面上,到处都是海寇的天下,尤其是爪哇人(印尼),生性野蛮残忍,四处劫掠,是南洋航线上最大的威胁。
最辉煌的时候,劫掠三佛齐,攻打真腊,杀其国主。
以海寇制海寇,自然是最优选择。
可以肆无忌惮。
给了徐万峰极大的自主权。
作为补偿,徐万峰五个儿子都赐封为县公,赏长安宅邸,其女嫁入宗室,荣宠显赫一时。
7017k
瘴气起于春,发于夏秋,独有自南交(交州)以南以西的瘴气却不如此,四时不绝,冬春犹厉,与别处不同。
王师范在皇城司的提醒下,早有准备,按照皇帝的密信,采取隔离之策,又点燃烟火,驱赶蚊蝇。
随军军医施以针灸,服以汤药,悉心照料。
王师范每日必亲自在营中巡视,安抚将士。
虽然有致死之人,但也有治愈者。
而且瘴疾也没在军中扩散。
军心乃安。
王师范下令北方籍贯将士全部留在宾童龙城中修养,只取广西、广南两道籍贯的蕃汉将士八千人进军。
兵力上处于下风。
而且在唐军整治瘴疾的时间里,乱军进一步扩大。
吸收了占城内陆的城池人口,实力扩大。
乱军慑于唐军威名,不敢进攻沿海的宾童龙,却已经能在内地依托山川丛林与吴哥军打的有来有往。
大唐财大气粗,依托广南、广东两道的庞大人力物力,可以耗,可以等。
因陀罗补罗、宾童龙、古笪罗三座沿重镇到手,大唐的利益已经得到保证。
最不济大唐可以甩掉南部古笪罗,守好因陀罗补罗、宾童龙两地,以图后来。
但吴哥国耗不起。
其重心本就在西面素可泰(泰国)平原地区,又与西面的女王国摩擦不断。
女王国曾抵御过最强盛时期的南诏,国人擅毒箭,中者立死。
也是吴哥国的地缘竞争对手。
吴哥国强势崛起百余年,民殷国富,自然成了大食法乱入的目标,他们无孔不入,烧毁佛寺,捕杀僧人,掠夺子女。
吴哥王赫萨跋摩头痛不已。
原本是想在占城分一杯羹,友谊归友谊,利益归利益。
吴哥跟占城本来就是世仇,趁火打劫在情理之中。
现在狐狸没逮到,惹了一身骚。
在大唐火速攻占因陀罗补罗、宾童龙、古笪罗三城之后,占城国就没多少肉了。
起初乱军四面出击,王师范以蕃汉将士八千人迎头痛击,乱军就发现唐军不好惹,掉头去欺负吴哥军,并有向吴哥内地漫延的趋势。
而令赫萨跋摩头痛的不禁是这些,南洋赫赫有名的大海寇徐万峰,不知什么时候也盯上了吴哥国,在海面上影影绰绰,沿海居民大为震恐。
与占城一样,吴哥国也是深受海寇之害。
中唐时期,南面爪哇海盗不断入侵,连国王都被砍了,前王子闍耶跋摩二世于德宗贞元十八年复辟,才建立吴哥国,并逐渐强盛。
现在摆在赫萨跋摩面前的问题不是分食占城,而是连体面退场都做不到。
大食法本来就对富裕的吴哥国更感兴趣。
柿子挑软的捏,这不仅是兵法、战略,更是哲学。
赫萨跋摩眼见形势不对,连忙向王师范派出使者,商讨联合剿灭大食法之事,顺便请求王师范约束海寇。
大唐与徐万峰之间的关系瞒不过有心人。
徐万峰虽然没明晃晃的归入大唐,但他被封为南海郡公的消息早就不胫而走。
赫萨跋摩也知道王师范是在用海寇警示自己。
进入谈判,事情就好办了。
自然是谁占先机,谁就掌握话语权。
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占城自古就是汉家故土,理应归入大唐。
但不允许佛、道以外的教派在占城上落脚。
而且吴哥国愿意认大唐为宗主。
其实站在吴哥国的立场上,只要剿灭了大食法,他们就一点不亏,素可泰地区更大、更富庶,也是历史上吴哥王朝本来的扩张路线。
而吴哥王朝的灭亡,也是因为没有掌控好素可泰地区,让傣族人崛起,攻陷吴哥城,国人避入丛林之中。
两边联手,大食法的末日也就到了。
王师范亲自领军,八千蕃汉唐军将士直扑古笪罗之西的乱军巢穴。
不动如山,动如雷震!
兵力永远不是决定战争的关键因素。
唐军忽然一击,挟雷霆万钧之势而来。
王师范用兵奇诡,尽得兵法之妙,这种风格在中土大战中吃不开,但在中南半岛上雷厉风行。
乱军正处在开疆拓土的欣喜之中,措手不及,为唐军突破营寨。
接着便是人头滚滚。
西南诸蛮经过大唐的改造之后,早已脱胎换骨,纪律更强,装备更好,犹擅长山林作战。
乱军唯一的优势是人多。
但在猝然袭击下,人多就变成了弱点,乱做一团,自相冲撞践踏。
唐军一击得手,擒大食法首脑一百多人,连同俘虏一万三千余人,皆斩之。
山野丛林为之赤红。
唐军的铁血手腕深深震慑了丛林中乱军,也震动了内陆的占人,更惊醒了赫萨跋摩。
在此后的两百多年,吴哥国一直对大唐恭顺有加,成为大唐在南洋上另一支点。
强盛的武力才是和平的基础。
王师范这一刀下去,大食法实力大减。
人心也涣散起来。
吴哥人抓住机会,在王师范的指点下,从北向南驱赶乱军,挤压乱军的活动空间,驱赶向海岸线。
双方配合紧密,经过三四个月的围剿,过程中虽然偶有反复,但战略是阳谋,一两次的战术胜利改变不了结局。
大食法逐渐穷途末路。
突围出去的精英窜入海上,被盯上来的海寇斩草除根。
历时近一年,中南半岛逐渐安宁。
占城为大唐收复。
王师范名震天下,隐隐与当年南康郡王韦皋相提并论,
王师范献捷长安,海珠、翡翠、金玉、香料、角牙、鳄皮装满整整三十船。
至此,大唐北起窟说岛(库页岛)南至宾童龙、古笪罗,海疆十万里,大陆沿海线尽为大唐所取。
海路畅通无阻,海贸大兴,无数港口城市在随后的岁月之中拔地而起。
不过枢密院接受王师范的建议,没有擢升徐万峰为朱雀军指挥使,而是以海盗的身份继续活跃于南洋。
很多大唐不方便出面之事,多由徐万峰代劳。
南洋海面上,到处都是海寇的天下,尤其是爪哇人(印尼),生性野蛮残忍,四处劫掠,是南洋航线上最大的威胁。
最辉煌的时候,劫掠三佛齐,攻打真腊,杀其国主。
以海寇制海寇,自然是最优选择。
可以肆无忌惮。
给了徐万峰极大的自主权。
作为补偿,徐万峰五个儿子都赐封为县公,赏长安宅邸,其女嫁入宗室,荣宠显赫一时。
7017k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