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利益分配
作者:苍穹之鱼 更新:2022-01-04 23:15
“儿臣要向父皇举荐一人。”李祐还从未如此庄重过。
“哦?何人能得我儿举荐?”李晔笑着问道,当着这么多人,能被他举荐,想必也不是常人。
不过这大漠之中,能有什么人物值得举荐?
大唐已是猛将如云,良臣如雨。
莫咄与李嗣源也是面面相觑。
临潢府被攻陷之后,两人为避嫌,把诸多事宜都交给李祐打理。
正疑惑的时候,侍卫带着一个契丹匠人慌慌张张的小跑来,这人全身邋遢,地中海发型上还带着灰屑,年纪不大,三十上下。
“罪人韩知古拜见陛下!”
“韩知古?”李晔眼神逐渐变冷,这雕像应该就是他弄的,未尝没有拍马屁求活命的意思。
周围顿时冷了几分。
韩知古不由得打了个寒颤,说话都不利索了,头伏在地上,“罪、罪人正是韩知古。”
“你既是唐人,为何契丹打扮?”李晔言语中带着淡淡的杀机,来自后世的他最恨的就是这些人。
之前有个康默记的使者被弄死了,现在又来个韩知古。
历史上的阿保机能成事,离不开四大汉臣,韩延徽、韩知古、康默记、卢文进。
韩知古家族在契丹混的可谓风生水起,两个儿子封王,其他儿子要么节度地方,要么中枢为司徒、太傅。
孙子韩德让更是大名鼎鼎。
“罪人幼年被契丹人掳获,在述律平帐下为奴十七年,陪嫁阿保机,罪人得以被阿保机看重。”韩知古的脑袋像是要埋进土里。
听完他的话,李晔心中杀机就淡了几分。
韩知古是在契丹长大,对大唐的认同自然就低的可怜。
当年中土黄巢、秦宗权肆虐中原,李克用攻伐河北,一个幼儿能有什么选择?
若是留在河北,或许韩知古只是路边的一具枯骨。
辽东其实有很多如他这般的汉人,为契丹人卖命,总不能全都一刀砍了吧?
李晔不是钻牛角尖的人,既然卢文进能原谅,韩知古也能得到赦免。
而且如今的三辽之地,百废待兴,正需要他这样的人才。
勃利府、扶余府、长春州、辽阳、沈州等战略要地需要重建。
大唐在漠南漠北有单于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就连辽人也重点经营可敦城,两万辽国骑兵常年不动,成为耶律大石开国的关键。
后世满清在漠北设乌里雅苏台将军,牢牢掌控漠北。
有城池就能抵挡西伯利亚的寒流,就能驻军养民,牢牢占据土地。
这么一想,韩知古的用处就非常大了。
“韩先生身不由己,请父皇恕罪。”李祐为其求情。
李晔心中一动,“既然是我儿所请,就饶你一命。”
“罪人谢陛下大恩。”韩知古磕了三个响头。
李祐也为韩知古高兴。
一个小小插曲轻轻揭过,接下来就要跟莫咄谈谈正事了。
龙眉宫中早已置办好了酒宴。
契丹贵女们端着美酒佳肴入内。
唐将与黠戛斯诸将分列而坐。
两家原本就没多少隔阂,李晔平新罗,灭契丹,收渤海,军威赫赫,大唐国威无以复加。
黠戛斯以前是仰慕,现在多了敬畏。
即便是朋友,也是要分主次的。
“朕的这个儿子都快二十了,还未娶亲,听闻郡王有一女儿,不妨结为儿女亲家,以后你我两家如同一家,大唐黠戛斯亦亲如一家,郡王以为如何?”
李祐脸色一红,“父、父皇,这……”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朕没问你,是问瀚海郡王。”李晔瞥了一眼李祐。
不能提起裤子就不认账啊。
再说两人相处融洽,如果没有李晔的撮合,估计是黄了。
莫咄先是一愣,接着大喜,“此臣之固愿,全凭陛下安排。”
李晔也笑道:“如此甚好,你我两家联手,草原便可长治久安。”
莫咄不可能听不出这背后的意思,大唐主动找他,已经给足了他们面子,大唐的选择很多,即便没有黠戛斯,还有蒙兀、达怛、室韦等部落,西面还有葛逻禄人。
漠北是个宽泛而广袤的概念,可敦城北面还有贝加尔湖,贝加尔湖北面还有广袤的草原,就连黠戛斯人的老家剑水流域,广袤的草原直通后世的乌克兰、地中海。
这世界其实很大。
利益代言人或者代理人的意义正在于此。
以现在大唐的人口,撑死能占据漠北与辽北就不错了。
不能形成有效统治没有意义。
把黠戛斯打造为华夏文明的外围延伸,是李晔的终极目的。
后世沙俄不是还有哥萨克为其卖命吗?
“草原是天可汗的土地,黠戛斯永远追随天可汗的脚步!”莫咄还挺上道。
“你我本是一家,不需说两家话。”李晔端起酒碗,以郑重的语气道,“草原是大唐的,也是黠戛斯的!”
“陛下万岁!大唐万岁!”黠戛斯将领们欢呼起来。
酒宴之后,诸人欢醉而去,李晔便与莫咄进入实质性的谈话。
若论文明程度,黠戛斯低大唐好几个段位,至今还保有相当浓厚的原始社会残余,还比不上当年的突厥与回鹘,统治框架非常初疏,男女混杂,不知礼仪。
这也导致黠戛斯民风较为淳朴。
华夏对黠戛斯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李晔改造黠戛斯的信心大增。
这次谈话没有其他人知道,第二日,莫咄便被赐以国姓,改为李多禄。
又敦促黠戛斯将领纷纷改为汉姓。
黠戛斯人多无姓,名字五花八门,随意而起,文字也是突厥的象形文字,已经没有多少活力,几乎快成死文字,在宣教使的帮助下,黠戛斯人纷纷有了姓氏和名字。
根据读音多改为张、金、屈、顾、莫等,李姓只有王族可用。
莫咄自称出自陇右李家,他没有抵触,下面人更不会反对,也乐得沾一沾大唐的荣光。
当然,这只是第一步,后面还会有进一步的融合。
王族、贵族子弟年满六岁之后要送到长安的太学。
每年还要在民间选有天赋的孩童入武营。
不过一切都需要潜移默化的进行。
既然两家都是一家了,李晔也不客气,昨夜深谈的成果之一就是定下以唐言为官方语言。
这是改造黠戛斯的基础。
也是黠戛斯的投名状。
语言一统,其中可操作的就太多了。
李晔别的不敢说,夹带私货这种事简直是驾轻就熟。
武人开疆拓土,文人们也该贡献贡献圣人教义。
随着天下统一,大唐每年科举的世子越来越多。
李晔没兴趣像大宋一样提高科举录取率,弄得遍地冗官,文官必须要有真才实学,这也导致大量世子名落孙山。
考不上的人,三年之后可以再考,但有年龄限制,过了四十,科举也不会招收了。
大量底层士子干脆入了宣教司在边地谋个差事,日子过的也不错。
能力突出的还被提为县令,比在中土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强太多。
宣教司的规模还需要再扩大。
“哦?何人能得我儿举荐?”李晔笑着问道,当着这么多人,能被他举荐,想必也不是常人。
不过这大漠之中,能有什么人物值得举荐?
大唐已是猛将如云,良臣如雨。
莫咄与李嗣源也是面面相觑。
临潢府被攻陷之后,两人为避嫌,把诸多事宜都交给李祐打理。
正疑惑的时候,侍卫带着一个契丹匠人慌慌张张的小跑来,这人全身邋遢,地中海发型上还带着灰屑,年纪不大,三十上下。
“罪人韩知古拜见陛下!”
“韩知古?”李晔眼神逐渐变冷,这雕像应该就是他弄的,未尝没有拍马屁求活命的意思。
周围顿时冷了几分。
韩知古不由得打了个寒颤,说话都不利索了,头伏在地上,“罪、罪人正是韩知古。”
“你既是唐人,为何契丹打扮?”李晔言语中带着淡淡的杀机,来自后世的他最恨的就是这些人。
之前有个康默记的使者被弄死了,现在又来个韩知古。
历史上的阿保机能成事,离不开四大汉臣,韩延徽、韩知古、康默记、卢文进。
韩知古家族在契丹混的可谓风生水起,两个儿子封王,其他儿子要么节度地方,要么中枢为司徒、太傅。
孙子韩德让更是大名鼎鼎。
“罪人幼年被契丹人掳获,在述律平帐下为奴十七年,陪嫁阿保机,罪人得以被阿保机看重。”韩知古的脑袋像是要埋进土里。
听完他的话,李晔心中杀机就淡了几分。
韩知古是在契丹长大,对大唐的认同自然就低的可怜。
当年中土黄巢、秦宗权肆虐中原,李克用攻伐河北,一个幼儿能有什么选择?
若是留在河北,或许韩知古只是路边的一具枯骨。
辽东其实有很多如他这般的汉人,为契丹人卖命,总不能全都一刀砍了吧?
李晔不是钻牛角尖的人,既然卢文进能原谅,韩知古也能得到赦免。
而且如今的三辽之地,百废待兴,正需要他这样的人才。
勃利府、扶余府、长春州、辽阳、沈州等战略要地需要重建。
大唐在漠南漠北有单于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就连辽人也重点经营可敦城,两万辽国骑兵常年不动,成为耶律大石开国的关键。
后世满清在漠北设乌里雅苏台将军,牢牢掌控漠北。
有城池就能抵挡西伯利亚的寒流,就能驻军养民,牢牢占据土地。
这么一想,韩知古的用处就非常大了。
“韩先生身不由己,请父皇恕罪。”李祐为其求情。
李晔心中一动,“既然是我儿所请,就饶你一命。”
“罪人谢陛下大恩。”韩知古磕了三个响头。
李祐也为韩知古高兴。
一个小小插曲轻轻揭过,接下来就要跟莫咄谈谈正事了。
龙眉宫中早已置办好了酒宴。
契丹贵女们端着美酒佳肴入内。
唐将与黠戛斯诸将分列而坐。
两家原本就没多少隔阂,李晔平新罗,灭契丹,收渤海,军威赫赫,大唐国威无以复加。
黠戛斯以前是仰慕,现在多了敬畏。
即便是朋友,也是要分主次的。
“朕的这个儿子都快二十了,还未娶亲,听闻郡王有一女儿,不妨结为儿女亲家,以后你我两家如同一家,大唐黠戛斯亦亲如一家,郡王以为如何?”
李祐脸色一红,“父、父皇,这……”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朕没问你,是问瀚海郡王。”李晔瞥了一眼李祐。
不能提起裤子就不认账啊。
再说两人相处融洽,如果没有李晔的撮合,估计是黄了。
莫咄先是一愣,接着大喜,“此臣之固愿,全凭陛下安排。”
李晔也笑道:“如此甚好,你我两家联手,草原便可长治久安。”
莫咄不可能听不出这背后的意思,大唐主动找他,已经给足了他们面子,大唐的选择很多,即便没有黠戛斯,还有蒙兀、达怛、室韦等部落,西面还有葛逻禄人。
漠北是个宽泛而广袤的概念,可敦城北面还有贝加尔湖,贝加尔湖北面还有广袤的草原,就连黠戛斯人的老家剑水流域,广袤的草原直通后世的乌克兰、地中海。
这世界其实很大。
利益代言人或者代理人的意义正在于此。
以现在大唐的人口,撑死能占据漠北与辽北就不错了。
不能形成有效统治没有意义。
把黠戛斯打造为华夏文明的外围延伸,是李晔的终极目的。
后世沙俄不是还有哥萨克为其卖命吗?
“草原是天可汗的土地,黠戛斯永远追随天可汗的脚步!”莫咄还挺上道。
“你我本是一家,不需说两家话。”李晔端起酒碗,以郑重的语气道,“草原是大唐的,也是黠戛斯的!”
“陛下万岁!大唐万岁!”黠戛斯将领们欢呼起来。
酒宴之后,诸人欢醉而去,李晔便与莫咄进入实质性的谈话。
若论文明程度,黠戛斯低大唐好几个段位,至今还保有相当浓厚的原始社会残余,还比不上当年的突厥与回鹘,统治框架非常初疏,男女混杂,不知礼仪。
这也导致黠戛斯民风较为淳朴。
华夏对黠戛斯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李晔改造黠戛斯的信心大增。
这次谈话没有其他人知道,第二日,莫咄便被赐以国姓,改为李多禄。
又敦促黠戛斯将领纷纷改为汉姓。
黠戛斯人多无姓,名字五花八门,随意而起,文字也是突厥的象形文字,已经没有多少活力,几乎快成死文字,在宣教使的帮助下,黠戛斯人纷纷有了姓氏和名字。
根据读音多改为张、金、屈、顾、莫等,李姓只有王族可用。
莫咄自称出自陇右李家,他没有抵触,下面人更不会反对,也乐得沾一沾大唐的荣光。
当然,这只是第一步,后面还会有进一步的融合。
王族、贵族子弟年满六岁之后要送到长安的太学。
每年还要在民间选有天赋的孩童入武营。
不过一切都需要潜移默化的进行。
既然两家都是一家了,李晔也不客气,昨夜深谈的成果之一就是定下以唐言为官方语言。
这是改造黠戛斯的基础。
也是黠戛斯的投名状。
语言一统,其中可操作的就太多了。
李晔别的不敢说,夹带私货这种事简直是驾轻就熟。
武人开疆拓土,文人们也该贡献贡献圣人教义。
随着天下统一,大唐每年科举的世子越来越多。
李晔没兴趣像大宋一样提高科举录取率,弄得遍地冗官,文官必须要有真才实学,这也导致大量世子名落孙山。
考不上的人,三年之后可以再考,但有年龄限制,过了四十,科举也不会招收了。
大量底层士子干脆入了宣教司在边地谋个差事,日子过的也不错。
能力突出的还被提为县令,比在中土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强太多。
宣教司的规模还需要再扩大。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