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梓州投归
作者:苍穹之鱼    更新:2021-11-05 21:41
  李继岌长得还挺有武人气概,方面大脸,威武雄壮。
  只不过现在有些卑躬屈膝,“末将早打算入长安献兴元全境,但恐蜀中王建偷袭,所以一直未成行。”
  “哦?辛苦将军了,兴元全境一人未伤,一人未死,皆是将军之功。”虽然不喜欢李继岌这么奉承,但兴元全境和平收复,也算他的一份功劳。
  李继岌一脸喜色,又拍了几句马屁。
  有什么样的主将,就有什么样的副将,兴元城中的副将大多跟李继岌一个德性,一脸阿谀之象。
  这些人肯定不能继续留在兴元,城中的四万大军也开始裁汰,择其青壮剽悍者充入唐军,老弱者充入辅军,不愿从军者,发放盘缠,自行归乡务农。
  一时间皆大欢喜。
  唯一不欢喜的就是李继岌,只得了一个兴州郡公,还被送往长安闲养,连他手下将领都混了个辅军司马,几次三番在李晔表示自己还能打,还能为大唐出力。
  这就是没有眼力的表现了。
  如果早早投归朝廷,李晔不说封他个指挥使,就是枢密副使都是有可能的。
  大军兵临城下,你才不情不愿的投降,性质就不一样了。
  这年头能打的人还少吗?还要有脑子啊,幸亏李继岌遇到是李晔,若是朱温,还跟你废什么话,直接送你上天,岂不是更省事?
  现在唐军的选拔机制已经完善,军中将才层出不穷,也不需要一两个有勇无谋的将领。
  再说李晔也不记得历史上李继岌有多能打。
  闹腾了几次,李继岌也就认命了,乖乖领着自己老小去长安了。
  自安史之乱以来,关中大地上叛军、吐蕃、乱军,你方唱罢我登场,长安六陷,天子九逃。
  当然,由于李晔的穿越,天子九逃省了三次。
  关中就像一个漏风的筛子,百姓为躲避战乱,远一点儿的去蜀中,近一点的去兴元。
  兴元与京兆同级,自德宗时代起就用心经营,唐末更是成了百姓的避乱首选之地。
  典册上记录的人口就有七万户,还不算这几年新流进的难民。
  现在东西两川也在大战,人口回流一部分,算是意外之喜。
  经过李茂贞和李继岌这几年的祸害,城中存粮也不多,民间存粮被李继岌搜刮的差不多,若是李晔晚一个月来,以兴元现在人口,搞不好要发生大规模饥荒。
  人多了,粮食就少了,几十万张嘴,就是几十万个无底洞。
  关中粮食勉强够用,但要支援兴元,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没办法,李晔只能把赵崇凝调回,去荆襄购买。
  荆襄北拥南阳平原,南依江汉平原,水网发达,赵家父子经营多年,又无大战,有钱有粮是肯定的。
  三日之后,赵崇凝带着崔源照赶到兴元,正好赵匡凝去荆襄买粮,崔源照带人在兴元统计人口。
  李晔大军驻扎在兴元,南边的王建慌的不行,又是遣使,又是送供奉的,殷勤的不得了。
  顾彦晖也派人来求救。
  唐廷在关中振作,又挡住了朱温大军,声势自然就涨起来了。
  以前跟王建是盟友,那是各取所需,有李茂贞这个共同的敌人,现在敌人没了,合作的基础也就没了。
  李晔可没忘记王建是怎么发家的。
  王建与韩建同起于杨复光的忠武八都,被僖宗调入神策军入卫长安,后来被田令孜收买,还收为义子,僖宗干脆把王建人马并入田令孜麾下,后来田令孜失势,投奔自己同母兄弟西川节度使陈敬瑄,王建被外放为利州刺史,王建在利州招兵买马,结盟顾彦晖兄长顾彦朗,逐渐坐大。
  陈敬瑄担心两人进攻西川,以田令孜的名义召王建入成都。
  王建觉得自己跟田令孜父子情深,非常高兴,把家眷托付给顾彦朗,带着两千精兵入西川。
  这么一搞,陈敬瑄怂了,又让王建回去。
  王建裤子都脱了,怎么回得去?当下大怒,一路攻城拔寨,推到成都城下,顾彦朗派顾彦晖领军协助。
  成都近乎于唐廷陪都,王建兵少,无法攻克,大掠西川十二州。
  后来昭宗上台,首先清理田令孜,命韦昭度神策军攻成都,顾彦朗、王建协助。
  唐廷聚兵十余万于成都城下,三年仍未攻破。
  朝廷扛不住了,恰在此时,张浚忽悠昭宗攻打李克用。
  王建劝韦昭度:朝廷心腹大患在河东,成都交给他就行了。
  韦昭度犹豫不决,王建命士兵杀死韦昭度亲兵。
  恐吓韦昭度,士兵们饿了,要吃人肉!。
  韦昭度一世家大族出身的文人,玩不过王建,吓坏了,将符节留给王建,任命其为知三使留后兼行营招讨使,自己当天就返回京师。
  神策军前脚刚走,王建派兵扼守剑门,切断了中原与两川地区的联系。
  作为后世人,李晔当然知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而王建统一两川,不符和唐廷的利益。
  从王建一系列的手段来看,他在统一两川之后,肯定要向兴元亮刀子。
  没人愿意自己的裤腰带子捏在别人手上。
  “传令王建罢军,停止攻打梓州!”李晔下令道。
  使者一连去了五天,毫无动静。
  王建没有丝毫退军的打算。
  当然,若是站在王建的角度,李晔也不会退军。
  在兴元准备一日之后,李晔领大军出兴州走金牛道,五万大军直取利州。
  利州在前年大战中,已经被王建掠夺毁弃,退化成了一个前哨军营,营中三千守军见唐军浩浩荡荡而来,退往剑门关。
  五万大军直抵剑门关之下。
  虽未攻城,但如此声势,唐军挟胜而来,蜀中震动,毕竟李晔占着朝廷大义,西川将领已经偷偷向唐廷输诚。
  望着雄伟的剑门关,李晔忽然有种趁势而进的冲动。
  不过望着剑门关周围巍峨连绵的崇山峻岭,李晔最终还是抑制住了。
  王建不是庸主,蜀中也不止剑门关一处雄关。
  五万唐廷抵在剑门关下,王建不敢托大,只能上表愿遵朝廷诏令,退兵罢战,算是缓了顾彦晖一口气。
  顾彦晖立即上表,表示愿意投归朝廷。
  此时顾彦晖只剩下梓州,东川其他州郡俱被王建攻陷。
  梓州身处王建四面包围之中,投归朝廷意义不大。
  只能当个钉子户,迟早也避免不了被吞并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