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7章 【残酷的现实】
作者:水鬼游魂 更新:2022-04-06 00:38
“你的谋士恐怕是民国最为苦恼的一群人!”
陈炯明两次担任广东督军,虽说时间都不长,但总结失败经验的时间足够,也足够有那份政治智慧。◆
www。biquku。la◆要不是先天的政治缺陷,让他不得不在‘国党’的羽翼之下施展政治抱负,或许运气好的话,能够自成一派。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如果陈炯明圆滑一点,性格中多一点妥协,然后懂得让‘国党’内部的高层利益均沾,他很可能会在孙大先生过世之后,取而代之。
毕竟,老蒋现在啥也不是,如果没有广州兵变,甚至还不被孙大先生入眼,继续在‘国党’充当酱油党的角色。人生最大的目标不是继承孙大先生的政治资本,成就一番大事业。而是偷偷摸摸的经营他的小圈子,期待有朝一日发达,能当个司令什么的,手下不指望雄兵十万,有个万把人就够得瑟了。然后多捞点实惠的,他有一个老娘,两个儿子,还有三个老婆要养活,生活压力很大的好不好?
可惜,陈炯明并不是一个懂得退让的人,等到他明白的时候,隔阂已经产生。孙大先生不至于卸磨杀驴,但排挤的心思已经很重了,认定他是一个对权威可能产生威胁的势力首领。有了这份提防,他在‘国党’的地位只能是江河日下,更不要提什么成为政治接班人了。
但他的眼光不会因为失败而退步,反而教训让他的眼光更加的犀利和精准。
他看出了王学谦身边的问题,这个问题表面上看似乎毫无提醒的必要,可实际上,已经成了浙江的政坛的隐患之一。
王学谦说什么都是对的,超前的眼光。结合实际的务实,拥有庞大的资金支持,在民国独树一帜的政府调控布局,政府倡导投入……这些都是让民国官员们耳目一新,却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结果就是浙江的发展将是井喷式的发展。每一步的步子都很大,却走的异常的稳。
军事,经济两步走,在经济保证的前提下,军事就成了浙江稳定的最大的依仗。
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是无懈可击的固若金汤。
可恰恰浙江的弱点是王学谦本人,他善于放权,也善于看人,这一点就不用赘述。他在政治经济上的眼光。无人能及,就算是马寅初,哈佛的经济学博士,多牛掰的人啊!
可面对王学谦,也心里发虚。
以至于一开始老马还觉得自己能够做好一个智囊的角色,可实际情况是,成了一个资料分析员,这种落差。绝对不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年轻学者能够忍受的。满腔的抱负,一肚子的才学。竟然没有发挥的空间,这种憋屈,让马寅初也只能放弃上海优越的环境,去了燕京当大学教授。
纵观王学谦身边的人,执行者倒是很多,但智囊却一个都没有。本来应该是有的,但都地差不多了:“你是说他们的压力很大。”
“是不是压力很大我不知道,但我只清楚,如果一个谋士在谋主身边一点建设性的建议都无法提出,却拥有该规格的供养。难免会自我怀疑。聪明人沮丧的原因更是千奇百怪,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他们认定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多半会选择离开。”
说到这些,陈炯明的眉宇之间露出淡淡的哀怨,王学谦肯定不缺智囊,只是没有让这些人发挥出才干来。当然,这种发挥也是有限度的,也非常考量掌舵人的能力。
好的建议,自然能够事半功倍。但如果是不切实际的呢?
孙大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身边的智囊都是文人,而且非常排斥军人。这就造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建议如空中楼阁一般,毫无根基。说出来的话,徒遭人笑话。
在一次次的失败之中,这些人也看出了自己的短板,于是别而不谈治国,只去扯那些没影子的事,做到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被道德绑架的民国政要们,每一个都气的恨不得当面掐死他。可实际上,在这种宣传口径之下,‘国党’获得了年轻人的认可。
这很重要,也是‘国党’最大的财富。
而陈炯明却是另外一个局面,他手下的人,带兵打仗的不缺,就缺那种有文化,有眼界的,最好是有游学过美帝英帝的人才。他最想听的就是西方列强成长的故事,可惜没人说给他听。就算是‘国党’内部,这样的人才也很缺少,几乎是掰开手指头就能数的清的。
宋子文算一个。
孔祥熙也算一个。
温应星被当做‘多余’的人才,送人了。
……
数来数去就这么几个人,而在孙大先生身边的就只有宋子文。可宋子文在广州一出现,就入了陈炯明的法眼。可惜,对方根本就不是他能够拉拢的。财政上绝对是一把好手,加上货币制度推行,政府银行建立,构架一个完整的财政体系就在一两年的时间内。
可惜了……
先比孙大先生,王学谦身边的留美生更是多到让人发指的地步,教育界的、经济学界的、工业技术方面、理学……等等,他要是想要招揽,百八十个是有点难,可在这个数上砍一半,是有希望的。
陈炯明对此是望眼欲穿的眼神,就像是刘备盼着诸葛亮似的,天天等着有人才被发现,可是毛也没用。
除了留学日本,民国留学其他国家的学生都傲气的让大帅也很无奈。因为这帮人很高端,同时也一个个都是偏执狂。没有几个甘心被降服的,搞文化运动的乐此不疲;也有投身教育事业的;在政府部门的,也是清水衙门。
不是不想重用这些人,就说茅以升等人,康奈尔博士,够牛叉了吧?
可他们这批人学的是大型工程的设计和建造,民国酝酿武汉长江大桥已经快十年了。可一千万的造价,吓傻了袁世凯之后的每一个执政者。
还有巴玉藻,他在英国学习的是造舰工程,在列强帝国之中也是顶尖的人才。可最后还是去美国学了飞机,为什么?
飞机比战舰便宜的多了,就是这么个道理。
民国建造不起大型的水面舰艇。反到是造价一两万的飞机没有太大的压力。
陈炯明说完之后,很快就后悔了,因为他发现王学谦的眼神不对劲,看他的样子,似乎有种热切的过头。有种不好的预感从脑袋里冒出来,陈炯明连连摆手道:“子高,你要人有人,要钱有钱,不缺我一个。”
“这次广东的执政。我是不想成为阶下囚,只能先一步离开。可是我想去美国,欧洲看看,看看这个世界,民国到底差在哪儿?”
“没问题,这不难解决。”
“可是,你让我做谋士不是让我架在火上烤吗?再说,我的名声也不好。‘国党’的人要是能动手,一个个都想要掐死我……”
“不招人嫉是庸才。”
“我能给你什么帮助呢?一点用处都没有!”说到这里。陈炯明连自己都觉得牙瘆得慌,这不是抽自己的脸面吗?可王学谦的这份邀请,简直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挑战,还没有开始,他就退缩了。已经不能算是底气不足了,而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压根就没有成为智囊的脑子:“人贵而有自知之明,在下浅薄的很,做一个武夫都做不好,何况是谋士?”
“我不是让你做谋士,而是成立一个机构。你做负责人。然后网罗人才,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方案,制订中长期目标,然后定期给我。”见陈炯明一副担惊受怕的样子,王学谦也知道对方是无路可走了。如果他拉拢陈炯明,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粤军统帅,将在香港清贫而终。但陈炯明并不是毫无用处,反而这个人有着很多这个时代高官没有的远见。
比如说,他曾经倡导,并在非常困难的时候,提出了建设大学的设想。从军费里抽出部分资金,创办大学。
注重军事院校的建设,粤军第一师可不是生来就是精兵强将的。
注重商业贸易,认可商人的社会地位。
对于政治固执,同时也是对于自己的严格。
……
这样一分析,陈炯明这个人就很出彩,是浙江需要的人才。陈布雷的作用是秘书处,他能够当好一个大管家的身份。但因为局限,他不善于处理政务,也没有独当一面的果断。
可陈炯明不一样,他的成就是在不可能的基础上建立的。被王学谦看重的并非陈炯明的军事才能,而是这个人几乎是完人。不贪财,不好色,甚至不恋权,唯一的理想就是政治信仰。当信仰冲突之后,才是他绝望的时候。这也是孙大先生和陈炯明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他清高,他看不起孙大先生身边的人,那些只会献媚的官员政客,一个个背地里男盗女娼。这对有政治洁癖的陈炯明很难接受。
从性格上来说,陈炯明是一个不管不顾的理想主义者,而且他的理想是富国强军。虽然在政治主张上可能会有冲突,但在现阶段,他和王学谦的政治主张是绝对没有冲突的,以为浙江,加上福建,从现阶段的现象看,就是‘联省自治’的模范。
可这样人,却对王学谦来说,是一个不可错过的人才。他需要一个和他唱反调的人,敢于直言的人,给人做一个表率。
他不相信‘智囊’的作用,但相信群策群力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王学谦问:“陈兄,你当初为什么要从军呢?我可记得报纸上说你当年是秀才,不善于武事。”
“从军?”
这是很久以前的想法了,这是一个美丽的时代,热血中充满理想的真实。陈炯明回味美味一样的道:“那时候清廷还在,我们这些革命党人,大部分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却想要去做好推翻朝廷的事,势必在一开始会很难。”
眼神沉寂了一些,陈炯明接着说:“后来黄花岗起义。让我明白,革命党人如果没有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就绝对没有可能推翻清廷。可当时的情况还是不允许建立军队,后者收编军队,刺杀就成了革命的主要手段……”
“直到辛亥革命前夕,才有了这样的机会。当时顺利拿下惠州之后。才有了一支真正的军队。可惜,当时我们的军队大部分士兵都没有武器,只能拿着五花八门的冷兵器,却成功的逼迫惠州的清兵打开了城门……这么多年了,很多人都变了。”
“别人变了,你没变,才觉得痛苦?”王学谦的心理学绝对是个二把刀,但是揭起伤疤来那个利索,在陈炯明毫无反应的时候。就直入主题。
陈炯明有些慌乱的眼神躲闪,他在进入王公馆之后,第一次意识到,王学谦竟然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委以重任?
还是别有目的?
这是他无法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的,可是当他发现自己竟然在同志之间格格不入的时候,他也慌乱了。内心仿佛像是被窥探了一样,感觉身上凉飕飕的,衣不蔽体。
陈炯明逃了。用了一个他自己都不相信的说辞,访友。
被说在上海。就是在民国,他有朋友?
曾经的朋友都在兵变之后反目成仇了好不好,虽不至于人人喊打,但早就不受待见。
王学谦给了他一个‘虚职’,不知道是否让陈炯明死去的政治心脏再次跳动起来。看着陈炯明的离开,王学谦认为有必要多了解一下这位传奇督军。
于是陈布雷收罗了一些陈炯明的资料。看后,连他都觉得陈炯明这个人厉害。
厉害到什么程度?
陈炯明是一个秀才不错,黄花岗起义一百来号人去冲击总督府,结果可想而知。能赢才怪了,输的一败涂地。但活下来的陈炯明才认识到了军队的重要性。
王学谦有一点说错了。他以为陈炯明再不济也是去日本学过现代军事的人才。没想到,陈炯明绝对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典范,拿着一本《孙子兵法》让他纠集上万人,真正的士兵只有数百人,差不多就一个标的人马。却浩浩荡荡的成了上万人攻城。
然后用游说等计策,不战屈人之兵,顺利的拿下了惠州城,打开了通向广州的大门。
这有多难,王学谦想想都头痛。接下来,更是奇迹迭出,击溃李厚基的部队,占领闽南。再次攻下广州城,成就了一名战将的风采。而他是一天军校都没有上过的牛人。
然后准备用道听途说的美国政治制度,改造广东的政坛。要是他头上没有孙大先生,只要给他五年,说不准……
总结下来,这个家伙简直就是妖孽。
看到这份情报,王学谦心动了。这样的人才埋没,绝对是自己眼瞎。其实,王学谦想要网罗人才不难,可是很多人在不在浙江官场都一样。比如说胡适,很难相信这家伙是靠谱的政客。这段日子,他的那帮同学应该在燕京城搞演出,经典剧目《娜拉》。呼唤妇女追求生活的,其实就是为了掩盖他们真实目的,恋爱自由……
胡适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朋友,但绝对不是一个理想的官员。或许连胡适自己都感觉不到,他骨子里的浪漫主义思想,绝对是官场最大的毒药,甚至比理想主义更加要命。
王学谦很怀疑,如果和胡适这样的朋友一起探讨国家大事,他是否会在肉眼可见的速度中,堕落至死。
看到了陈炯明过人的执行能力,王学谦顿时认为当初错的离谱,一个‘虚职’收罗陈炯明,绝对是一个天大的错误。这样的人要重用,要不遗余力的重用。
几天之后,陈炯明高兴的告诉王学谦,他收到了美利坚同胞的呼唤,邀请他参加集会。
“哪里?”
“三藩市(旧金山)的司徒先生亲自派人来,已经在路上了。”
陈炯明很兴奋,他一直以来被灌输的理念就是孙大先生告诉他的,美国的政治体系是‘联邦自治’。但是究竟如何,却是连他自己都说不出个说依然。
有了直接去美国的机会,他自然不愿意放弃。
王学谦好像记忆中有点印象,司徒这个姓氏的人不多,在美国有名有姓的就更少了,加上三藩市是华人劳工的集中居住地。很快一个组织从脑子里蹦出来‘美洲洪门’。
解释洪门很简单,只要把青帮说清楚了,是怎么回事就不难。
上海滩的青帮已经成了无恶不作的代名词,开赌馆、妓寮、贩卖烟土、买卖人口、火拼地盘、绑架勒索、鱼肉乡里……虽说不是每个青帮子弟都这样。但社会风气败坏青帮至少要负一定的责任吧?
洪门,本质上和青帮是一样的。
在王学谦的添油加醋下,陈炯明很快发现,他将要去的那个地方是一个‘贼窝’啊!
“可是‘国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受到了洪门的关照,这是否有误会……”
“你认为孙大先生说的话每一句都是对的吗?”
陈炯明很聪明,聪明到很快联想到,自己竟然沉浸在一个又一个谎言之中,无法自拔。
好吧,这也算是钻了牛角尖了。看着失魂落魄的陈炯明,王学谦心头不忍,但还是不得不下猛药:“陈先生,您是一个读书人,加入帮派就算不参与鸡鸣狗盗的事,难道你还能摸着良心说问心无愧?”
“不管是否无辜,最后都是帮凶,是社会败坏的蛆虫……”
陈炯明是个性格分明的人,也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他连赌博都无法容忍,怎么可能接受一个底下帮派的邀请。
王学谦深沉道:“那是一个泥潭,去了,就是堕落!”(未完待续。)
ps:喜欢的兄弟,多支持一下正版,谢谢!
陈炯明两次担任广东督军,虽说时间都不长,但总结失败经验的时间足够,也足够有那份政治智慧。◆
www。biquku。la◆要不是先天的政治缺陷,让他不得不在‘国党’的羽翼之下施展政治抱负,或许运气好的话,能够自成一派。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如果陈炯明圆滑一点,性格中多一点妥协,然后懂得让‘国党’内部的高层利益均沾,他很可能会在孙大先生过世之后,取而代之。
毕竟,老蒋现在啥也不是,如果没有广州兵变,甚至还不被孙大先生入眼,继续在‘国党’充当酱油党的角色。人生最大的目标不是继承孙大先生的政治资本,成就一番大事业。而是偷偷摸摸的经营他的小圈子,期待有朝一日发达,能当个司令什么的,手下不指望雄兵十万,有个万把人就够得瑟了。然后多捞点实惠的,他有一个老娘,两个儿子,还有三个老婆要养活,生活压力很大的好不好?
可惜,陈炯明并不是一个懂得退让的人,等到他明白的时候,隔阂已经产生。孙大先生不至于卸磨杀驴,但排挤的心思已经很重了,认定他是一个对权威可能产生威胁的势力首领。有了这份提防,他在‘国党’的地位只能是江河日下,更不要提什么成为政治接班人了。
但他的眼光不会因为失败而退步,反而教训让他的眼光更加的犀利和精准。
他看出了王学谦身边的问题,这个问题表面上看似乎毫无提醒的必要,可实际上,已经成了浙江的政坛的隐患之一。
王学谦说什么都是对的,超前的眼光。结合实际的务实,拥有庞大的资金支持,在民国独树一帜的政府调控布局,政府倡导投入……这些都是让民国官员们耳目一新,却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结果就是浙江的发展将是井喷式的发展。每一步的步子都很大,却走的异常的稳。
军事,经济两步走,在经济保证的前提下,军事就成了浙江稳定的最大的依仗。
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是无懈可击的固若金汤。
可恰恰浙江的弱点是王学谦本人,他善于放权,也善于看人,这一点就不用赘述。他在政治经济上的眼光。无人能及,就算是马寅初,哈佛的经济学博士,多牛掰的人啊!
可面对王学谦,也心里发虚。
以至于一开始老马还觉得自己能够做好一个智囊的角色,可实际情况是,成了一个资料分析员,这种落差。绝对不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年轻学者能够忍受的。满腔的抱负,一肚子的才学。竟然没有发挥的空间,这种憋屈,让马寅初也只能放弃上海优越的环境,去了燕京当大学教授。
纵观王学谦身边的人,执行者倒是很多,但智囊却一个都没有。本来应该是有的,但都地差不多了:“你是说他们的压力很大。”
“是不是压力很大我不知道,但我只清楚,如果一个谋士在谋主身边一点建设性的建议都无法提出,却拥有该规格的供养。难免会自我怀疑。聪明人沮丧的原因更是千奇百怪,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他们认定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多半会选择离开。”
说到这些,陈炯明的眉宇之间露出淡淡的哀怨,王学谦肯定不缺智囊,只是没有让这些人发挥出才干来。当然,这种发挥也是有限度的,也非常考量掌舵人的能力。
好的建议,自然能够事半功倍。但如果是不切实际的呢?
孙大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身边的智囊都是文人,而且非常排斥军人。这就造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建议如空中楼阁一般,毫无根基。说出来的话,徒遭人笑话。
在一次次的失败之中,这些人也看出了自己的短板,于是别而不谈治国,只去扯那些没影子的事,做到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被道德绑架的民国政要们,每一个都气的恨不得当面掐死他。可实际上,在这种宣传口径之下,‘国党’获得了年轻人的认可。
这很重要,也是‘国党’最大的财富。
而陈炯明却是另外一个局面,他手下的人,带兵打仗的不缺,就缺那种有文化,有眼界的,最好是有游学过美帝英帝的人才。他最想听的就是西方列强成长的故事,可惜没人说给他听。就算是‘国党’内部,这样的人才也很缺少,几乎是掰开手指头就能数的清的。
宋子文算一个。
孔祥熙也算一个。
温应星被当做‘多余’的人才,送人了。
……
数来数去就这么几个人,而在孙大先生身边的就只有宋子文。可宋子文在广州一出现,就入了陈炯明的法眼。可惜,对方根本就不是他能够拉拢的。财政上绝对是一把好手,加上货币制度推行,政府银行建立,构架一个完整的财政体系就在一两年的时间内。
可惜了……
先比孙大先生,王学谦身边的留美生更是多到让人发指的地步,教育界的、经济学界的、工业技术方面、理学……等等,他要是想要招揽,百八十个是有点难,可在这个数上砍一半,是有希望的。
陈炯明对此是望眼欲穿的眼神,就像是刘备盼着诸葛亮似的,天天等着有人才被发现,可是毛也没用。
除了留学日本,民国留学其他国家的学生都傲气的让大帅也很无奈。因为这帮人很高端,同时也一个个都是偏执狂。没有几个甘心被降服的,搞文化运动的乐此不疲;也有投身教育事业的;在政府部门的,也是清水衙门。
不是不想重用这些人,就说茅以升等人,康奈尔博士,够牛叉了吧?
可他们这批人学的是大型工程的设计和建造,民国酝酿武汉长江大桥已经快十年了。可一千万的造价,吓傻了袁世凯之后的每一个执政者。
还有巴玉藻,他在英国学习的是造舰工程,在列强帝国之中也是顶尖的人才。可最后还是去美国学了飞机,为什么?
飞机比战舰便宜的多了,就是这么个道理。
民国建造不起大型的水面舰艇。反到是造价一两万的飞机没有太大的压力。
陈炯明说完之后,很快就后悔了,因为他发现王学谦的眼神不对劲,看他的样子,似乎有种热切的过头。有种不好的预感从脑袋里冒出来,陈炯明连连摆手道:“子高,你要人有人,要钱有钱,不缺我一个。”
“这次广东的执政。我是不想成为阶下囚,只能先一步离开。可是我想去美国,欧洲看看,看看这个世界,民国到底差在哪儿?”
“没问题,这不难解决。”
“可是,你让我做谋士不是让我架在火上烤吗?再说,我的名声也不好。‘国党’的人要是能动手,一个个都想要掐死我……”
“不招人嫉是庸才。”
“我能给你什么帮助呢?一点用处都没有!”说到这里。陈炯明连自己都觉得牙瘆得慌,这不是抽自己的脸面吗?可王学谦的这份邀请,简直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挑战,还没有开始,他就退缩了。已经不能算是底气不足了,而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压根就没有成为智囊的脑子:“人贵而有自知之明,在下浅薄的很,做一个武夫都做不好,何况是谋士?”
“我不是让你做谋士,而是成立一个机构。你做负责人。然后网罗人才,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方案,制订中长期目标,然后定期给我。”见陈炯明一副担惊受怕的样子,王学谦也知道对方是无路可走了。如果他拉拢陈炯明,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粤军统帅,将在香港清贫而终。但陈炯明并不是毫无用处,反而这个人有着很多这个时代高官没有的远见。
比如说,他曾经倡导,并在非常困难的时候,提出了建设大学的设想。从军费里抽出部分资金,创办大学。
注重军事院校的建设,粤军第一师可不是生来就是精兵强将的。
注重商业贸易,认可商人的社会地位。
对于政治固执,同时也是对于自己的严格。
……
这样一分析,陈炯明这个人就很出彩,是浙江需要的人才。陈布雷的作用是秘书处,他能够当好一个大管家的身份。但因为局限,他不善于处理政务,也没有独当一面的果断。
可陈炯明不一样,他的成就是在不可能的基础上建立的。被王学谦看重的并非陈炯明的军事才能,而是这个人几乎是完人。不贪财,不好色,甚至不恋权,唯一的理想就是政治信仰。当信仰冲突之后,才是他绝望的时候。这也是孙大先生和陈炯明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他清高,他看不起孙大先生身边的人,那些只会献媚的官员政客,一个个背地里男盗女娼。这对有政治洁癖的陈炯明很难接受。
从性格上来说,陈炯明是一个不管不顾的理想主义者,而且他的理想是富国强军。虽然在政治主张上可能会有冲突,但在现阶段,他和王学谦的政治主张是绝对没有冲突的,以为浙江,加上福建,从现阶段的现象看,就是‘联省自治’的模范。
可这样人,却对王学谦来说,是一个不可错过的人才。他需要一个和他唱反调的人,敢于直言的人,给人做一个表率。
他不相信‘智囊’的作用,但相信群策群力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王学谦问:“陈兄,你当初为什么要从军呢?我可记得报纸上说你当年是秀才,不善于武事。”
“从军?”
这是很久以前的想法了,这是一个美丽的时代,热血中充满理想的真实。陈炯明回味美味一样的道:“那时候清廷还在,我们这些革命党人,大部分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却想要去做好推翻朝廷的事,势必在一开始会很难。”
眼神沉寂了一些,陈炯明接着说:“后来黄花岗起义。让我明白,革命党人如果没有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就绝对没有可能推翻清廷。可当时的情况还是不允许建立军队,后者收编军队,刺杀就成了革命的主要手段……”
“直到辛亥革命前夕,才有了这样的机会。当时顺利拿下惠州之后。才有了一支真正的军队。可惜,当时我们的军队大部分士兵都没有武器,只能拿着五花八门的冷兵器,却成功的逼迫惠州的清兵打开了城门……这么多年了,很多人都变了。”
“别人变了,你没变,才觉得痛苦?”王学谦的心理学绝对是个二把刀,但是揭起伤疤来那个利索,在陈炯明毫无反应的时候。就直入主题。
陈炯明有些慌乱的眼神躲闪,他在进入王公馆之后,第一次意识到,王学谦竟然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委以重任?
还是别有目的?
这是他无法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的,可是当他发现自己竟然在同志之间格格不入的时候,他也慌乱了。内心仿佛像是被窥探了一样,感觉身上凉飕飕的,衣不蔽体。
陈炯明逃了。用了一个他自己都不相信的说辞,访友。
被说在上海。就是在民国,他有朋友?
曾经的朋友都在兵变之后反目成仇了好不好,虽不至于人人喊打,但早就不受待见。
王学谦给了他一个‘虚职’,不知道是否让陈炯明死去的政治心脏再次跳动起来。看着陈炯明的离开,王学谦认为有必要多了解一下这位传奇督军。
于是陈布雷收罗了一些陈炯明的资料。看后,连他都觉得陈炯明这个人厉害。
厉害到什么程度?
陈炯明是一个秀才不错,黄花岗起义一百来号人去冲击总督府,结果可想而知。能赢才怪了,输的一败涂地。但活下来的陈炯明才认识到了军队的重要性。
王学谦有一点说错了。他以为陈炯明再不济也是去日本学过现代军事的人才。没想到,陈炯明绝对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典范,拿着一本《孙子兵法》让他纠集上万人,真正的士兵只有数百人,差不多就一个标的人马。却浩浩荡荡的成了上万人攻城。
然后用游说等计策,不战屈人之兵,顺利的拿下了惠州城,打开了通向广州的大门。
这有多难,王学谦想想都头痛。接下来,更是奇迹迭出,击溃李厚基的部队,占领闽南。再次攻下广州城,成就了一名战将的风采。而他是一天军校都没有上过的牛人。
然后准备用道听途说的美国政治制度,改造广东的政坛。要是他头上没有孙大先生,只要给他五年,说不准……
总结下来,这个家伙简直就是妖孽。
看到这份情报,王学谦心动了。这样的人才埋没,绝对是自己眼瞎。其实,王学谦想要网罗人才不难,可是很多人在不在浙江官场都一样。比如说胡适,很难相信这家伙是靠谱的政客。这段日子,他的那帮同学应该在燕京城搞演出,经典剧目《娜拉》。呼唤妇女追求生活的,其实就是为了掩盖他们真实目的,恋爱自由……
胡适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朋友,但绝对不是一个理想的官员。或许连胡适自己都感觉不到,他骨子里的浪漫主义思想,绝对是官场最大的毒药,甚至比理想主义更加要命。
王学谦很怀疑,如果和胡适这样的朋友一起探讨国家大事,他是否会在肉眼可见的速度中,堕落至死。
看到了陈炯明过人的执行能力,王学谦顿时认为当初错的离谱,一个‘虚职’收罗陈炯明,绝对是一个天大的错误。这样的人要重用,要不遗余力的重用。
几天之后,陈炯明高兴的告诉王学谦,他收到了美利坚同胞的呼唤,邀请他参加集会。
“哪里?”
“三藩市(旧金山)的司徒先生亲自派人来,已经在路上了。”
陈炯明很兴奋,他一直以来被灌输的理念就是孙大先生告诉他的,美国的政治体系是‘联邦自治’。但是究竟如何,却是连他自己都说不出个说依然。
有了直接去美国的机会,他自然不愿意放弃。
王学谦好像记忆中有点印象,司徒这个姓氏的人不多,在美国有名有姓的就更少了,加上三藩市是华人劳工的集中居住地。很快一个组织从脑子里蹦出来‘美洲洪门’。
解释洪门很简单,只要把青帮说清楚了,是怎么回事就不难。
上海滩的青帮已经成了无恶不作的代名词,开赌馆、妓寮、贩卖烟土、买卖人口、火拼地盘、绑架勒索、鱼肉乡里……虽说不是每个青帮子弟都这样。但社会风气败坏青帮至少要负一定的责任吧?
洪门,本质上和青帮是一样的。
在王学谦的添油加醋下,陈炯明很快发现,他将要去的那个地方是一个‘贼窝’啊!
“可是‘国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受到了洪门的关照,这是否有误会……”
“你认为孙大先生说的话每一句都是对的吗?”
陈炯明很聪明,聪明到很快联想到,自己竟然沉浸在一个又一个谎言之中,无法自拔。
好吧,这也算是钻了牛角尖了。看着失魂落魄的陈炯明,王学谦心头不忍,但还是不得不下猛药:“陈先生,您是一个读书人,加入帮派就算不参与鸡鸣狗盗的事,难道你还能摸着良心说问心无愧?”
“不管是否无辜,最后都是帮凶,是社会败坏的蛆虫……”
陈炯明是个性格分明的人,也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他连赌博都无法容忍,怎么可能接受一个底下帮派的邀请。
王学谦深沉道:“那是一个泥潭,去了,就是堕落!”(未完待续。)
ps:喜欢的兄弟,多支持一下正版,谢谢!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