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胡恒秋要找皇帝“谈心”
作者:东方红不败    更新:2022-11-26 11:06
  胡恒秋:“那你……”
  “大人,棉花与粮食不同,适合种稻米的土地未必适合种植棉花。”楚清抿了抿嘴唇,这个话题说起来有些复杂。
  “大人,皇上和太后、皇后,还有密侦司,甚至国公府都给属下这么多助力,属下从一介无知寡妇渐渐有能力做事,实在是全靠大家的扶持。
  属下如今略有薄产,也想为朝廷、为百姓做点什么,算是回馈于国家。
  棉花的种植,原本属下也想自己小范围的试验,待有了经验再将规模扩大。
  可从百姓的角度看,多一种御寒的方式,是对健康的保障,是对人口增长的促进,也是国家迫在眉睫的事情。几代君王都为此努力过,就说明了这一点。
  但无所获的主要问题应在于棉花与粮食的冲突,用产粮的土地种植棉花,的确影响粮食的收成。
  属下自沃斯国回来后一直琢磨,沃斯那么差的种植条件,却能产出棉花这种东西,只能说明棉花没有稻米那么娇贵,不需要大水大肥的侍弄。
  而且,人若换了水土,也会不服,何况棉花?过去的努力不会一朵棉桃也种不出来,只能说没经过长期的坚持,棉花并没有机会适应大宣的气候和土壤。
  我们可以找相近的环境来种植棉花,使之逐渐适应。
  属下家中两名退役的老兵:老于和老赵,他们为了能把带回来的沃斯马养好,甚至自掏腰包购买沃斯的牧草,效果也不错,目前一匹马都没有生病。
  那么给棉花相近的种植条件,应该能够存活。”
  胡恒秋认真听着,不时点一点头,但是对“长期”、“坚持”有不同看法:“大宣没有多余的人力和土地搞这些。”
  “有!”楚清说道:“农民们在农闲时可以在我的作坊做工,说明有人力可用。”
  “那土地呢?”胡恒秋追问。
  “棉花不需要太好的土地,尤其怕下雨,下雨棉桃就会烂掉。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荒地。新伦州以及与新伦州接壤的地区,地势较高,还有大宣北部地区,这些都是少雨、阳光充足的地方。
  棉花是喜光作物,适合在光照条件较充足的环境中生长,需要水但是怕雨,所以灌溉棉田是比较重要的事情。
  所以综合之前的话,人力能够解决,棉花的适应性可以慢慢来,唯一的难题是土地,属下不知对于荒山、荒地的利用,朝廷可有政策?”
  “荒山、荒地倒不是难题,我倒是认为,凭什么让老百姓再去费力开垦才是问题。”胡恒秋说。
  任何事情,人的因素最为关键。
  “他们有钱可赚!”楚清回道:“他们只要能种出棉花,种多少我收多少,高价收!有利可图的事情,谁不做?”
  胡恒秋看楚清的目光充满了激赏,随之又一变,拍了下桌子就腾地站起来:“你收!你拿什么钱收?我的钱呢?啊,给密侦司的钱呢?”
  ………………
  楚清跟胡恒秋说这些,一是要通过胡恒秋给皇帝传话,她自己没有面见皇帝的资格,除非皇帝要召见。
  二是为了收买皇帝尽量给自己保驾护航,没后台她心虚嘛,今天场面搞这么大,谁知道以后有什么“不良反应”?
  至于天下大义,唉,场面话该说得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胡恒秋真的不负所托,第二天就跑去找皇帝“谈心”了。
  上次没有帮楚清“美言”上,这次怎么也得尽尽心。
  皇帝得知此事,颇为意动。
  日前太后也曾与他说过楚清似乎有意在大宣广泛种植棉花,这与历代皇帝的想法不谋而合。
  江南是“鱼米之乡”,水土肥美,粮食产量最高。而土地又掌握在各大世家之手。
  过去几代帝王都曾尝试种植棉花,世家确实配合着也分出土地耕种,但是结果却让他们损失不小。
  现在楚清的意思是不需要江南的良田,这就跟世家没有冲突了,而且她竟敢以一己之力做出收购棉花的承诺。
  不用国库开支,就需要些荒山荒地,这买卖划算啊!
  “楚清所言,你觉得如何?”皇帝发问。
  “臣认为,从心愿的方面来说很好,这是个有良心的人,自己深受皇恩,也想着回报。”胡恒秋边说边察言观色。
  美言嘛,要美正了地方才行。
  此时皇帝的表情看着比较平静,看不出是赞同还是鄙夷楚清的“异想天开”。
  因为没看出什么,胡恒秋只好试探着说:“但毕竟只是她一家之言,也只有她去沃斯实地考察过,究竟是否可行,并没有经过农官的求证。”
  “朕倒是觉得楚清可以担任农官了!”皇帝对胡恒秋提起农官有些不满。
  要是农官们能像黄忠那样,多走出去看看,大宣的农业,能是现在的局面?
  倒是楚清,又是榨油又是炼钢,现在又养马、纺织,对了,今年还吃到了花生油,这油是真好吃!这实践的精神,担不起个农官?
  胡恒秋眼珠子直转:皇上这是何意?给楚清再担个户部的虚职?
  皇帝不出钱,但是可以出政令:“既是荒山荒地,可以一试,不用全国范围,先选几处适合的地方种植。
  也不让老百姓白忙活,凡是做实验的地区,每开出一亩荒地,百姓可以自留半亩,五年内不交税,但是必须种植棉花,不可他用。”
  胡恒秋不敢接嘴,这需要在朝堂上讨论的,可不是他们在这里随便说两句就能成的。
  “皇上,楚清说,试种棉花有三个方面的难题:
  一、人力。楚清说既然百姓可以在农闲时去她那里做工,就说明人力够用;
  二、土地。皇上您在荒山荒地的使用上需要有政令;
  三、积极性。楚清说任何劳动都需要一定的回报才会促进百姓的积极性,承担收购棉花的费用。”
  皇帝把胡恒秋总结的三点一对照,只有土地这一项需要放到朝会
  上议一议,其他不是问题。
  隔日朝会,这件事就在朝会上解决了。没有人反对荒山荒地的开发利用,能利用起来,各大势力都有利可图,是好事情。
  至于说百姓开荒一亩能得半亩,这不是问题啊,百姓的,不就是他们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