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咋了,想反了不成?
作者:白云牛仔裤 更新:2022-03-28 16:56
正统十四年的中秋佳节,悬挂在宣府城上空的太阴星,很大,很亮。
长城内外的诸多子民,举杯邀明月之际,他们的心里,也是乐呵得很。
因为,肉眼可见的和平期,真的就要来临了。
大明与瓦剌的议和事宜,正如王迪想得那样,议和谈判过程特别顺利。
也先把大妹子其木格嫁给他当小媳妇,还牛逼哄哄一副不差钱的样子,多送了一万匹良驹给大明朝。
也先的意思嘛,就是不想按照大明朝定下来的赔偿要求做,权当这三万汉家儿女和三万头牲畜作为自家大妹子的彩礼了。
而更不差钱的王迪这边,大手一挥,高达五十万两数额的茶盐玉帛,当做回礼送给自己的大舅子。
之所以如此慷慨,完全是因为王迪已经将也先麾下的瓦剌部,视作自己的财产了。
五年,也许短了点。
但最多不超过十年,自信彪悍铁骑、精锐水师、猛卒良将皆不缺的王迪,定要也先及其瓦剌部心服口服臣服在大明朝的统治下。
如若不想受制于人的话,那便饶他一命,责令其带着兵马跑远一点。
让他效仿百余年前的祖先,跑到欧洲那片去霍霍上帝的子民去,延缓他们的发展。
可以的话,王迪甚至鼓励也先再将黑死病重新带到那片地,提前送那些人去聆听上帝的福音。
因此,议和事宜,就在这种你情我愿的基础上,很快敲定了下来。
按理说,大胜而归班师回朝之际,武勋们应该是最开心的了。
毕竟,事关个人及家族荣辱的封赏,就要来临了。
但是呢,自打见到皇帝弄出来的那几项良政以后,可以说,绝大多数的武勋,心里就没安稳下来过。
每时每刻,这些人怀揣着那张薄纸,心里都在想着,要是当晚筵席上,没有监察御史张洪的捣乱,那该有多好啊!
现在,令许多武勋特别担忧的是,皇帝会不会听信了张洪的谗言,就此停了远洋贸易一事?
如果不停的话,那皇帝还带不带他们一起玩耍?
虽说许多武勋不通商贾一事,但稍加那么一打听,他们心中便已知晓,远洋贸易的利润到底有多丰厚!
况且,不是还有皇帝分发下来的远洋商务司的名额嘛。
仅是一晚上的时间,已经有不少人联合起来,将通商名额的起步价,定在了白银一万两,价高者得。
递个推荐,不过是一张条子一句话的事而已。
如此这般,平白就能捞到至少万两以上的白银…此等好事,谁特么不稀罕!
可以说,现如今像李珍、陈埙、沈荣这样已经彻底进了套的武勋,真有将张洪千刀万剐的心思。
可惜的是,自那夜宴之后,任他们这些武勋再怎么打听,也没得到皇帝关于远洋通商的消息了。
...
对于臣子们的反应,经过哈铭实时反馈来的信息,与民同乐三天的王迪,心里还是比较有数的。
在他看来,土地赋税改革一事,有了多数武勋的支持,其困难程度,应该比自己想得要简单了许多。
当然了,不管实施过程是难还是易,土地兼并一事,必须从他这一朝彻底解决。
谁敢明着暗着给他捣乱,人头不保,将是这些挡路石要付出的最低代价。
“陛下,一切都已准备妥当,时间也差不多了。”
踱步入得寝殿内,李复颌首低眉,对于眼前斜躺在床榻上正搂着杨蜜卿卿我我的年轻皇帝,他没有一点探究的念头。
“嗯…”
摆了摆手,示意自己知晓过后,王迪伸了个懒腰,扭了扭倚靠在杨蜜身上的脑袋。
“陛下,起来吧…探望病人,过早过晚都不好,现在这个点,最适合不过了。”
贴在皇帝耳边柔声细语的杨蜜,丝毫不嫌皇帝枕在自己身上的脑袋硌得慌。
此时此刻,一脸柔情的她,给皇帝讲解历朝历代奇趣妙事的同时,还不忘了在皇帝身上,施展着自己这段时日以来,从医书上学到的按摩巧技。
“嗯,更衣吧。”
在杨蜜和连氏姊妹花的服侍下,换好一身常服的王迪,在禁卫亲军的护持下,直奔宣府巡抚罗亨信的府邸。
这位年事已高的老大人,因为刺皇杀驾一事,可以说,心神耗费颇多。
再加上中秋佳节这几日的风雨较多,自打感了风寒以后,始终不曾见好。
对于这位爱民如子的一方大员,得到消息后的王迪,怎么着也得前来探望慰问一下,以示皇恩浩荡之意。
“罗爱卿,不必起身,好好躺着养病就行。”
里三层外三层布防之后,王迪下了御辇,来到罗亨信修养的寝室。
打眼一瞧,观其精神头,王迪心中便已知晓,这位老臣病得确实不轻。
先是吩咐随行的许院使给罗亨信把了把脉,确认之前郎中开的安神补气的方子并无不可以后,王迪随即便将千年老参、灵芝、雪莲、当归、何首乌这些名贵药材赏赐于罗府。
轻轻坐在床榻边上,饱含关怀之意的王迪,刚聊还没几句呢,情理之中,却也略微有点出乎他意料的就是……
罗亨信以‘年事已高、肌骨怕寒侵’的理由进言乞骸骨,请求他这位皇帝允了他带着一家子人回到广州府老家安享晚年。
说实在的,在景色美如画的宣府城已经呆了近十年的罗亨信,他感觉自己…其实还能再干几年。
但是,《尚书大传·略说》有云:大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
文臣不比武勋,过了七十还赖在官位不走的,很容易遭人诟病。
如若病死老死在官位上,像是“贪恋权位”“不知进退”这一类的讥讽话语,绝对要超过“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一类的赞扬词句。
为此,罗亨信便借此次患病一事,进言乞骸骨。
观其言,察其神情,王迪知晓,这位老大人应该是真想退休不干了。
考虑到大明与瓦剌已经议和,作为军事重镇的宣府城,此时换上一位年轻且执行力更强的少壮派,也并无不可。
只不过,想是这么想,干却不能这么干。
若是仅凭人家口头的进言乞骸骨便答应了此事,多寒人心呐!
至少也得上书乞骸骨拖一拖才行。
“罗爱卿,你只是偶感风寒而已。许院使不都说了嘛,静下心来修养几日便可完全康复,无需太过担心。”
“宣府城……”
诚恳满满的王迪,正说着呢,忽然间,他发现罗亨信的脸上,竟特么闪过一丝怒容!
卧槽!
咋了,不同意你个老家伙乞骸骨,难道心中还敢有怨言,想反了不成?
王迪心中正瞎寻思之际,背后传来一声好似莺燕的细语,“绾儿拜见陛下…祖公,绾儿给您端药来了。”
长城内外的诸多子民,举杯邀明月之际,他们的心里,也是乐呵得很。
因为,肉眼可见的和平期,真的就要来临了。
大明与瓦剌的议和事宜,正如王迪想得那样,议和谈判过程特别顺利。
也先把大妹子其木格嫁给他当小媳妇,还牛逼哄哄一副不差钱的样子,多送了一万匹良驹给大明朝。
也先的意思嘛,就是不想按照大明朝定下来的赔偿要求做,权当这三万汉家儿女和三万头牲畜作为自家大妹子的彩礼了。
而更不差钱的王迪这边,大手一挥,高达五十万两数额的茶盐玉帛,当做回礼送给自己的大舅子。
之所以如此慷慨,完全是因为王迪已经将也先麾下的瓦剌部,视作自己的财产了。
五年,也许短了点。
但最多不超过十年,自信彪悍铁骑、精锐水师、猛卒良将皆不缺的王迪,定要也先及其瓦剌部心服口服臣服在大明朝的统治下。
如若不想受制于人的话,那便饶他一命,责令其带着兵马跑远一点。
让他效仿百余年前的祖先,跑到欧洲那片去霍霍上帝的子民去,延缓他们的发展。
可以的话,王迪甚至鼓励也先再将黑死病重新带到那片地,提前送那些人去聆听上帝的福音。
因此,议和事宜,就在这种你情我愿的基础上,很快敲定了下来。
按理说,大胜而归班师回朝之际,武勋们应该是最开心的了。
毕竟,事关个人及家族荣辱的封赏,就要来临了。
但是呢,自打见到皇帝弄出来的那几项良政以后,可以说,绝大多数的武勋,心里就没安稳下来过。
每时每刻,这些人怀揣着那张薄纸,心里都在想着,要是当晚筵席上,没有监察御史张洪的捣乱,那该有多好啊!
现在,令许多武勋特别担忧的是,皇帝会不会听信了张洪的谗言,就此停了远洋贸易一事?
如果不停的话,那皇帝还带不带他们一起玩耍?
虽说许多武勋不通商贾一事,但稍加那么一打听,他们心中便已知晓,远洋贸易的利润到底有多丰厚!
况且,不是还有皇帝分发下来的远洋商务司的名额嘛。
仅是一晚上的时间,已经有不少人联合起来,将通商名额的起步价,定在了白银一万两,价高者得。
递个推荐,不过是一张条子一句话的事而已。
如此这般,平白就能捞到至少万两以上的白银…此等好事,谁特么不稀罕!
可以说,现如今像李珍、陈埙、沈荣这样已经彻底进了套的武勋,真有将张洪千刀万剐的心思。
可惜的是,自那夜宴之后,任他们这些武勋再怎么打听,也没得到皇帝关于远洋通商的消息了。
...
对于臣子们的反应,经过哈铭实时反馈来的信息,与民同乐三天的王迪,心里还是比较有数的。
在他看来,土地赋税改革一事,有了多数武勋的支持,其困难程度,应该比自己想得要简单了许多。
当然了,不管实施过程是难还是易,土地兼并一事,必须从他这一朝彻底解决。
谁敢明着暗着给他捣乱,人头不保,将是这些挡路石要付出的最低代价。
“陛下,一切都已准备妥当,时间也差不多了。”
踱步入得寝殿内,李复颌首低眉,对于眼前斜躺在床榻上正搂着杨蜜卿卿我我的年轻皇帝,他没有一点探究的念头。
“嗯…”
摆了摆手,示意自己知晓过后,王迪伸了个懒腰,扭了扭倚靠在杨蜜身上的脑袋。
“陛下,起来吧…探望病人,过早过晚都不好,现在这个点,最适合不过了。”
贴在皇帝耳边柔声细语的杨蜜,丝毫不嫌皇帝枕在自己身上的脑袋硌得慌。
此时此刻,一脸柔情的她,给皇帝讲解历朝历代奇趣妙事的同时,还不忘了在皇帝身上,施展着自己这段时日以来,从医书上学到的按摩巧技。
“嗯,更衣吧。”
在杨蜜和连氏姊妹花的服侍下,换好一身常服的王迪,在禁卫亲军的护持下,直奔宣府巡抚罗亨信的府邸。
这位年事已高的老大人,因为刺皇杀驾一事,可以说,心神耗费颇多。
再加上中秋佳节这几日的风雨较多,自打感了风寒以后,始终不曾见好。
对于这位爱民如子的一方大员,得到消息后的王迪,怎么着也得前来探望慰问一下,以示皇恩浩荡之意。
“罗爱卿,不必起身,好好躺着养病就行。”
里三层外三层布防之后,王迪下了御辇,来到罗亨信修养的寝室。
打眼一瞧,观其精神头,王迪心中便已知晓,这位老臣病得确实不轻。
先是吩咐随行的许院使给罗亨信把了把脉,确认之前郎中开的安神补气的方子并无不可以后,王迪随即便将千年老参、灵芝、雪莲、当归、何首乌这些名贵药材赏赐于罗府。
轻轻坐在床榻边上,饱含关怀之意的王迪,刚聊还没几句呢,情理之中,却也略微有点出乎他意料的就是……
罗亨信以‘年事已高、肌骨怕寒侵’的理由进言乞骸骨,请求他这位皇帝允了他带着一家子人回到广州府老家安享晚年。
说实在的,在景色美如画的宣府城已经呆了近十年的罗亨信,他感觉自己…其实还能再干几年。
但是,《尚书大传·略说》有云:大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
文臣不比武勋,过了七十还赖在官位不走的,很容易遭人诟病。
如若病死老死在官位上,像是“贪恋权位”“不知进退”这一类的讥讽话语,绝对要超过“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一类的赞扬词句。
为此,罗亨信便借此次患病一事,进言乞骸骨。
观其言,察其神情,王迪知晓,这位老大人应该是真想退休不干了。
考虑到大明与瓦剌已经议和,作为军事重镇的宣府城,此时换上一位年轻且执行力更强的少壮派,也并无不可。
只不过,想是这么想,干却不能这么干。
若是仅凭人家口头的进言乞骸骨便答应了此事,多寒人心呐!
至少也得上书乞骸骨拖一拖才行。
“罗爱卿,你只是偶感风寒而已。许院使不都说了嘛,静下心来修养几日便可完全康复,无需太过担心。”
“宣府城……”
诚恳满满的王迪,正说着呢,忽然间,他发现罗亨信的脸上,竟特么闪过一丝怒容!
卧槽!
咋了,不同意你个老家伙乞骸骨,难道心中还敢有怨言,想反了不成?
王迪心中正瞎寻思之际,背后传来一声好似莺燕的细语,“绾儿拜见陛下…祖公,绾儿给您端药来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