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气氛稍稍不对劲
作者:白云牛仔裤 更新:2022-03-28 16:56
“此法何如?”
随着皇帝的话语落罢,筵席在座之人,至少有半数之人,终于是醒悟了过来。
先前皇帝初临宣府时,于夜宴上讲的“朕当以十年养百姓,十年开拓天下,十年致太平”这句话,在座的诸位文武百官,忘掉的人,可是不多啊!
皇帝欲彻底征服四周蛮夷小国的想法,除了武勋这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粗鄙之辈以外,恐怕没有一位文臣,愿意见到眼前这位年轻的小皇帝,变成太宗文皇帝那样,大举兴兵,劳师远征,从而致天下万民于水火之中。
但现在这种情况,貌似又有点不大一样。
在名义上臣服于大明朝的番邦小国领地内,取或是租一块飞地以作中转之用,这倒也说得过去。
问题是,他们总觉得皇帝没安啥好心!
事实呢,也确如他们所想,王迪没怎么安好心。
南洋诸国,不提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单是一年三熟的粮食,就值得让他眼红不已。
但是,直接派兵去打,思来想去,王迪还是将其作为最后的手段来使用。
毕竟,作为宗主国的大明朝,身为天国上朝、礼仪大邦,岂能为了些许的身外之物,就做出打小弟这种令人不齿的事情呢。
一旦失了道义,激起南洋诸国的所有敌意,丢了脸面且不说,单凭目前大明朝的武力,王迪还真没多少信心能征服南洋所有番邦小国。
纵使靠着强硬武力征服了,蛮元以及后世那么多的例子无不表明了,除非绝其种族,否则人心是很难征服的。
万一有朝一日众叛亲离的大明朝衰落了,难保四周这些番邦小国不会落井下石。
更何况,王迪是为了他们的资源和财富,把人都屠了,难道派本就不多的大明子民去国外搞建设?
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大明朝勤劳聪明且能吃苦的子民,王迪是要留着他们,开发建设自己大本营的。
所以说,直接打,是为下策中的下策。
王迪要做的,是通过诸如谍战、货物倾销这些不易被察觉出来的手段,引发他们自己内部矛盾,然后让这些小弟求着自己出兵帮他们镇压叛乱!
而设置宣慰司,就是为了达到这种目的。
借以大明朝之财富神圣不可侵犯的名义,每一处宣慰司,明着暗着布置点精兵猛将不过分吧。
然后在精兵里面,弄点番子或是锦衣卫,让他们打着游览风光的名义绘测南洋诸国地图,打探一切消息,找准时机煽风点火引起他们自己内部的混乱……
到了那个时候,扶持代理人,以夷制夷,岂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如若此等阴谋诡计被番邦小弟发现了,又该怎么办?
发现就发现了,这与万里之外的大明朝皇帝什么事呢?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这都是下面的人不听话不懂事,把他们弄回来处死就算交代过去了,朕再派点听话懂事的过去。
这样一来,名义上的小弟,早晚都会变成大明朝真正的小弟。
而且,一切顺利的话,还不用白白葬送大明朝的子民,可以省下他们的小命,让他们埋头苦干,建设发展大明朝,将其打造成为世界诸国人人向往膜拜的人间圣地。
要让其他国家的民众,来到了大明朝,就以为来到了未来世界。
要让所有人,从踏入大明朝的那一刻起,就再也不愿离开,且以加入大明朝为荣。
如此这般,可以在保住礼仪大邦名声、尽收人心的前提下,疯狂掠夺他国财富,为大明朝的强盛添砖加瓦。
待到实力变成碾压性的存在以后,王迪可以将征服四周蛮夷这一小目标,交给自己的后辈去实现。
这样一来,也可以在保住自己千古圣君好名声的前提下,还能给自己的后辈找点事干。
毕竟,子孙当了皇帝的话,手头没点亮眼的政绩,貌似也说不过去。
最主要的是,不能服众…尤其是那些肱骨之臣、以及天下人,会不可避免地拿新君与自己作为比较。
而开疆拓土,不就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政绩嘛。
“反正不管怎么说,朕从来没开口说过打小弟的事情。”
心里嘀咕之际,王迪扫了眼文武百官。
武勋,是这三项良政受益最大的群体,他们肯定不会反对。
维稳皇权的枪杆子,王迪还是要给点特殊照顾的。
文臣嘛,即便知晓了这一环套一环的阳谋,瞧三品以上那几位满脸纠结的样子,王迪就已明白……
人为财死或是财帛动人心,当真没有骗人啊!
就算那些品级很低的六科给事中与监察御史,纵使他们看不上翻倍的俸禄,想了又想过后,还是没人站出来逼逼几句。
时间太短,人心不齐,再加上皇帝准备得太过充分……
想挑点毛病,真不是那么好挑的。
不与民争利?
皇帝已经允许商贾之辈参与远洋通商一事了。
不能违背祖训?
太宗文皇帝和先帝能违,凭啥到了正统皇帝这,就不能了?
况且,隋唐宋元都未曾有过长久的禁海政策,大明搞独一份,这也说不去啊!
最为重要的是,远洋贸易挣到的银钱,并非全被皇室独吞掉。
大大方方的皇帝,是准备带着一干大臣吃香的喝辣的。
这要反对得厉害了,他们头,恐怕也不乐意吧。
左思右想,这些七八品的给事中和监察御史,脸色变了又变,就是琢磨不出点有效驳斥皇帝的言辞来。
这,简直太过侮辱他们的职业了!
挑刺,那可是他们最为擅长的事情。
怎么今天在这筵席之上,一个个的,就都哑火了呢?
瞧瞧武勋那面目可憎的讥笑模样,这是在嘲笑他们无能呢!
御驾亲征前那个宠信太监满身都是破绽的皇帝呢,怎么一下子,就变得如此英明神武了?
这变化,也忒大了吧!
联想至此,不少给事中和监察御史的脑袋瓜忽然灵光一现,皇帝这广撒银钱收揽人心的阳谋当中,可没有带上大明朝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啊。
这可不是明君所为!
“陛下,请容下官斗胆在此向诸位大臣和勋贵们问上一句…一旦这泼天的财富入了你们手中,这银钱…诸位久居庙堂的高位者,是打算怎么个用法呢?”
话语落罢,筵席上的气氛,霎时间,就变得不大对劲了。
随着皇帝的话语落罢,筵席在座之人,至少有半数之人,终于是醒悟了过来。
先前皇帝初临宣府时,于夜宴上讲的“朕当以十年养百姓,十年开拓天下,十年致太平”这句话,在座的诸位文武百官,忘掉的人,可是不多啊!
皇帝欲彻底征服四周蛮夷小国的想法,除了武勋这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粗鄙之辈以外,恐怕没有一位文臣,愿意见到眼前这位年轻的小皇帝,变成太宗文皇帝那样,大举兴兵,劳师远征,从而致天下万民于水火之中。
但现在这种情况,貌似又有点不大一样。
在名义上臣服于大明朝的番邦小国领地内,取或是租一块飞地以作中转之用,这倒也说得过去。
问题是,他们总觉得皇帝没安啥好心!
事实呢,也确如他们所想,王迪没怎么安好心。
南洋诸国,不提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单是一年三熟的粮食,就值得让他眼红不已。
但是,直接派兵去打,思来想去,王迪还是将其作为最后的手段来使用。
毕竟,作为宗主国的大明朝,身为天国上朝、礼仪大邦,岂能为了些许的身外之物,就做出打小弟这种令人不齿的事情呢。
一旦失了道义,激起南洋诸国的所有敌意,丢了脸面且不说,单凭目前大明朝的武力,王迪还真没多少信心能征服南洋所有番邦小国。
纵使靠着强硬武力征服了,蛮元以及后世那么多的例子无不表明了,除非绝其种族,否则人心是很难征服的。
万一有朝一日众叛亲离的大明朝衰落了,难保四周这些番邦小国不会落井下石。
更何况,王迪是为了他们的资源和财富,把人都屠了,难道派本就不多的大明子民去国外搞建设?
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大明朝勤劳聪明且能吃苦的子民,王迪是要留着他们,开发建设自己大本营的。
所以说,直接打,是为下策中的下策。
王迪要做的,是通过诸如谍战、货物倾销这些不易被察觉出来的手段,引发他们自己内部矛盾,然后让这些小弟求着自己出兵帮他们镇压叛乱!
而设置宣慰司,就是为了达到这种目的。
借以大明朝之财富神圣不可侵犯的名义,每一处宣慰司,明着暗着布置点精兵猛将不过分吧。
然后在精兵里面,弄点番子或是锦衣卫,让他们打着游览风光的名义绘测南洋诸国地图,打探一切消息,找准时机煽风点火引起他们自己内部的混乱……
到了那个时候,扶持代理人,以夷制夷,岂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如若此等阴谋诡计被番邦小弟发现了,又该怎么办?
发现就发现了,这与万里之外的大明朝皇帝什么事呢?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这都是下面的人不听话不懂事,把他们弄回来处死就算交代过去了,朕再派点听话懂事的过去。
这样一来,名义上的小弟,早晚都会变成大明朝真正的小弟。
而且,一切顺利的话,还不用白白葬送大明朝的子民,可以省下他们的小命,让他们埋头苦干,建设发展大明朝,将其打造成为世界诸国人人向往膜拜的人间圣地。
要让其他国家的民众,来到了大明朝,就以为来到了未来世界。
要让所有人,从踏入大明朝的那一刻起,就再也不愿离开,且以加入大明朝为荣。
如此这般,可以在保住礼仪大邦名声、尽收人心的前提下,疯狂掠夺他国财富,为大明朝的强盛添砖加瓦。
待到实力变成碾压性的存在以后,王迪可以将征服四周蛮夷这一小目标,交给自己的后辈去实现。
这样一来,也可以在保住自己千古圣君好名声的前提下,还能给自己的后辈找点事干。
毕竟,子孙当了皇帝的话,手头没点亮眼的政绩,貌似也说不过去。
最主要的是,不能服众…尤其是那些肱骨之臣、以及天下人,会不可避免地拿新君与自己作为比较。
而开疆拓土,不就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政绩嘛。
“反正不管怎么说,朕从来没开口说过打小弟的事情。”
心里嘀咕之际,王迪扫了眼文武百官。
武勋,是这三项良政受益最大的群体,他们肯定不会反对。
维稳皇权的枪杆子,王迪还是要给点特殊照顾的。
文臣嘛,即便知晓了这一环套一环的阳谋,瞧三品以上那几位满脸纠结的样子,王迪就已明白……
人为财死或是财帛动人心,当真没有骗人啊!
就算那些品级很低的六科给事中与监察御史,纵使他们看不上翻倍的俸禄,想了又想过后,还是没人站出来逼逼几句。
时间太短,人心不齐,再加上皇帝准备得太过充分……
想挑点毛病,真不是那么好挑的。
不与民争利?
皇帝已经允许商贾之辈参与远洋通商一事了。
不能违背祖训?
太宗文皇帝和先帝能违,凭啥到了正统皇帝这,就不能了?
况且,隋唐宋元都未曾有过长久的禁海政策,大明搞独一份,这也说不去啊!
最为重要的是,远洋贸易挣到的银钱,并非全被皇室独吞掉。
大大方方的皇帝,是准备带着一干大臣吃香的喝辣的。
这要反对得厉害了,他们头,恐怕也不乐意吧。
左思右想,这些七八品的给事中和监察御史,脸色变了又变,就是琢磨不出点有效驳斥皇帝的言辞来。
这,简直太过侮辱他们的职业了!
挑刺,那可是他们最为擅长的事情。
怎么今天在这筵席之上,一个个的,就都哑火了呢?
瞧瞧武勋那面目可憎的讥笑模样,这是在嘲笑他们无能呢!
御驾亲征前那个宠信太监满身都是破绽的皇帝呢,怎么一下子,就变得如此英明神武了?
这变化,也忒大了吧!
联想至此,不少给事中和监察御史的脑袋瓜忽然灵光一现,皇帝这广撒银钱收揽人心的阳谋当中,可没有带上大明朝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啊。
这可不是明君所为!
“陛下,请容下官斗胆在此向诸位大臣和勋贵们问上一句…一旦这泼天的财富入了你们手中,这银钱…诸位久居庙堂的高位者,是打算怎么个用法呢?”
话语落罢,筵席上的气氛,霎时间,就变得不大对劲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