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直道工程
作者:魔道世家 更新:2024-06-19 06:29
应天府发生这么多的事,在北京的朱由校当然是不知道的,此时的他,刚刚结束新年假期。
其实他的心中,忧虑也还是有的,虽然有军队和张世泽在,可他的预感并不好。
可正所谓尽人事听天命,他眼下抽不开身来去南京,也只得进行远程遥控指挥了。
皇后的肚子也一天天大了起来,为了保证皇后和胎儿的安全,他这段日子都是居住在坤宁宫。
纯妃所生的皇长女,他每日也会抽空去看一下,太医院的御医,两天就会入宫检查一次,确保皇长女不会出现意外。
这个时代,所谓的流产和新生儿夭折率实在是太高了,恐怖的吓人。
而这个概率之中,天然的和人为的,哪个占比更多,他也无法去猜测。
他只能尽可能的,去杜绝人为的可能性,尽全力的保证,自己的孩子能茁壮成长,自己后妃的性命,是安全的。
当元宵晚会结束,也代表着,这短暂的安静、祥和的太平时光结束了。
在新年的第一场朝会上,马祥麟和许显纯,总算是不负厚望,带着晋商们的罪状和证据踏进了皇极殿。
当他们将晋商所犯之罪在朝堂上宣布之时,许多官员的脸上,都露出了惊慌和恐惧的表情。
他们这细微的变化,自然是瞒不过朱由校的眼睛,但他也没有做声,而是让王朝辅直接宣布的处置结果。
这些作恶多端的奸商们,无一例外的,都被判处了斩首之刑,以范家等十余家为首的,罪恶最深的领头羊。
则是被判处了凌迟和腰斩,三日之后,就在菜市口当众行刑。
在这三日的时间里,信息司下辖的报社,自然是要大肆的宣传的,要让更多的百姓,知道他们背后的丑恶嘴脸。
在王朝辅宣布完之后,几个山西籍贯的官员,居然连站都站不住,当场瘫软在了地上,冷汗直冒,嘴皮子直哆嗦。
朱由校依照晋商招供出来的名单,又将朝堂的官员给清洗了一遍,不过也不像以前那么狠,动不动就深查,诛杀一大片。
他并不想将此事闹的太大,因为这样的事情不止是山西有,西北和辽东也不在少数。
凭着这个时代的信息和交通能力,根本就无法去阻止杜绝,只能改观。
就算是西南、两广这些贫瘠无比的地方,也会有官商勾结,走私的事情发生的。
再者说了,现在的局面虽然比起他继位之时好了许多,可要是他真的全面禁止了走私和商路出口。
那些蒙古人不来找他拼命才怪呢,人家现在是害怕你没错,可一旦活不下去了,他们宁愿死在抢掠入侵的路上,也不会选择在草原活活饿死。
现在的军事重心,还是在辽东,没有剿灭老奴之前,他还不想和草原全面开战,陷入两线作战的尴尬境地。
而为了保证边镇的稳定,有一个安稳的大后方,可以让他集中精力在国政上,山西的文臣武将,他这次也不想大打出手了。
他们这些人,就算是抄家,也抄不出几个银子,而且接任他们的那些人,他也无法保证会比他们好。
权衡了利弊关系后,他还是决定暂时留着这些人,等自己的班底彻底成型,在慢慢的将他们给替换掉。
因此在他的刻意安排下,这一场震惊朝野的晋商大案,只有十几名官员遭了罪。
毫无疑问,这些人都是晋商在朝廷的,最大的,最主要的保护伞,也是和他们关系最深,利益捆绑最重的。
朱由校以资敌卖国、欺君之罪,将他们全部判处了抄家灭族,和他们有血缘关系的,同样抄家,并发配为至辽东为奴。
用他们那仅剩的烂命,为大明朝做最后的一点贡献,那就是修路,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朱由校修建直道的想法早就有了,当初还将此项任务交给了陈奇谕。
可惜他想安心发展,老奴不让他如愿啊,时不时的就来烧杀抢掠,老百姓哪里敢去前线给你修路啊。
因此这项艰巨而重要的工程就搁置了下来,陈奇谕在处理好流民问题,把朝廷以工代赈的政策进行了宣传后,就被他派往山西了。
而随着老奴的数次大败,辽沈两城已经解除了随时面临入侵的危机。
于是在巡抚洪承畴的统筹安排下,直道工程在两个月前被正式实施了起来。
以朱由校的设想和安排,第一段工程,就是要修建辽沈直道,加强这两座关外重城的交通联系。
辽阳和沈阳一个作为首府,一个作为关外最重要的军事重镇,它们的作用不言而喻。
作为关外最繁华、最重要的城池,只要朱由校能够加强对这两座城的控制,就相当于控制了整个辽东。
这两座城,也将是未来,出兵剿灭老奴,将这个东北划入版图的桥头堡。
永乐年间的奴儿干都司,他是要不及一切代价去恢复重建的。
由于多年的战乱,辽东的百姓早就混乱不堪了,但以工代赈的政策一出,立马迎得了广大百姓的支持和欢呼。
在这年头,他们不敢奢求太多,只要能有一口饭下肚,保住小命即可。
辽沈直道的工程路上,已经聚集了近二十万的百姓和劳工,一刻也不停的在铺路建设。
因为只是铺一条土路而已,所以也不需要很多的材料,因此这工程的进展可以说非常顺利。
短短的两月时间,工程已经完成了大半,相信要不了两月,就可全部完工了。
辽沈直道修建完毕以后,就将是锦辽直道,山锦直道,这样一来,从山海关出兵前往辽沈,将会大大缩减行程时间。
可劳工人数虽然是有这么多了,但朝廷的资源很难去维持这么大的开支啊。
二十万人,每天就是三顿稀粥,也得吃掉近千石粮食啊。
所以朱由校才会这么冒险的,让李之才在江南追缴钱粮,他内帑中的金银虽有几千万两,可对于粮食这玩意,他是真的稀缺啊。
他私人府库中的那些粮食,自然是不可能用来援助老百姓的,那些都是军用物资,他只会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给军队供用。
雨轩阁读书网
其实他的心中,忧虑也还是有的,虽然有军队和张世泽在,可他的预感并不好。
可正所谓尽人事听天命,他眼下抽不开身来去南京,也只得进行远程遥控指挥了。
皇后的肚子也一天天大了起来,为了保证皇后和胎儿的安全,他这段日子都是居住在坤宁宫。
纯妃所生的皇长女,他每日也会抽空去看一下,太医院的御医,两天就会入宫检查一次,确保皇长女不会出现意外。
这个时代,所谓的流产和新生儿夭折率实在是太高了,恐怖的吓人。
而这个概率之中,天然的和人为的,哪个占比更多,他也无法去猜测。
他只能尽可能的,去杜绝人为的可能性,尽全力的保证,自己的孩子能茁壮成长,自己后妃的性命,是安全的。
当元宵晚会结束,也代表着,这短暂的安静、祥和的太平时光结束了。
在新年的第一场朝会上,马祥麟和许显纯,总算是不负厚望,带着晋商们的罪状和证据踏进了皇极殿。
当他们将晋商所犯之罪在朝堂上宣布之时,许多官员的脸上,都露出了惊慌和恐惧的表情。
他们这细微的变化,自然是瞒不过朱由校的眼睛,但他也没有做声,而是让王朝辅直接宣布的处置结果。
这些作恶多端的奸商们,无一例外的,都被判处了斩首之刑,以范家等十余家为首的,罪恶最深的领头羊。
则是被判处了凌迟和腰斩,三日之后,就在菜市口当众行刑。
在这三日的时间里,信息司下辖的报社,自然是要大肆的宣传的,要让更多的百姓,知道他们背后的丑恶嘴脸。
在王朝辅宣布完之后,几个山西籍贯的官员,居然连站都站不住,当场瘫软在了地上,冷汗直冒,嘴皮子直哆嗦。
朱由校依照晋商招供出来的名单,又将朝堂的官员给清洗了一遍,不过也不像以前那么狠,动不动就深查,诛杀一大片。
他并不想将此事闹的太大,因为这样的事情不止是山西有,西北和辽东也不在少数。
凭着这个时代的信息和交通能力,根本就无法去阻止杜绝,只能改观。
就算是西南、两广这些贫瘠无比的地方,也会有官商勾结,走私的事情发生的。
再者说了,现在的局面虽然比起他继位之时好了许多,可要是他真的全面禁止了走私和商路出口。
那些蒙古人不来找他拼命才怪呢,人家现在是害怕你没错,可一旦活不下去了,他们宁愿死在抢掠入侵的路上,也不会选择在草原活活饿死。
现在的军事重心,还是在辽东,没有剿灭老奴之前,他还不想和草原全面开战,陷入两线作战的尴尬境地。
而为了保证边镇的稳定,有一个安稳的大后方,可以让他集中精力在国政上,山西的文臣武将,他这次也不想大打出手了。
他们这些人,就算是抄家,也抄不出几个银子,而且接任他们的那些人,他也无法保证会比他们好。
权衡了利弊关系后,他还是决定暂时留着这些人,等自己的班底彻底成型,在慢慢的将他们给替换掉。
因此在他的刻意安排下,这一场震惊朝野的晋商大案,只有十几名官员遭了罪。
毫无疑问,这些人都是晋商在朝廷的,最大的,最主要的保护伞,也是和他们关系最深,利益捆绑最重的。
朱由校以资敌卖国、欺君之罪,将他们全部判处了抄家灭族,和他们有血缘关系的,同样抄家,并发配为至辽东为奴。
用他们那仅剩的烂命,为大明朝做最后的一点贡献,那就是修路,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朱由校修建直道的想法早就有了,当初还将此项任务交给了陈奇谕。
可惜他想安心发展,老奴不让他如愿啊,时不时的就来烧杀抢掠,老百姓哪里敢去前线给你修路啊。
因此这项艰巨而重要的工程就搁置了下来,陈奇谕在处理好流民问题,把朝廷以工代赈的政策进行了宣传后,就被他派往山西了。
而随着老奴的数次大败,辽沈两城已经解除了随时面临入侵的危机。
于是在巡抚洪承畴的统筹安排下,直道工程在两个月前被正式实施了起来。
以朱由校的设想和安排,第一段工程,就是要修建辽沈直道,加强这两座关外重城的交通联系。
辽阳和沈阳一个作为首府,一个作为关外最重要的军事重镇,它们的作用不言而喻。
作为关外最繁华、最重要的城池,只要朱由校能够加强对这两座城的控制,就相当于控制了整个辽东。
这两座城,也将是未来,出兵剿灭老奴,将这个东北划入版图的桥头堡。
永乐年间的奴儿干都司,他是要不及一切代价去恢复重建的。
由于多年的战乱,辽东的百姓早就混乱不堪了,但以工代赈的政策一出,立马迎得了广大百姓的支持和欢呼。
在这年头,他们不敢奢求太多,只要能有一口饭下肚,保住小命即可。
辽沈直道的工程路上,已经聚集了近二十万的百姓和劳工,一刻也不停的在铺路建设。
因为只是铺一条土路而已,所以也不需要很多的材料,因此这工程的进展可以说非常顺利。
短短的两月时间,工程已经完成了大半,相信要不了两月,就可全部完工了。
辽沈直道修建完毕以后,就将是锦辽直道,山锦直道,这样一来,从山海关出兵前往辽沈,将会大大缩减行程时间。
可劳工人数虽然是有这么多了,但朝廷的资源很难去维持这么大的开支啊。
二十万人,每天就是三顿稀粥,也得吃掉近千石粮食啊。
所以朱由校才会这么冒险的,让李之才在江南追缴钱粮,他内帑中的金银虽有几千万两,可对于粮食这玩意,他是真的稀缺啊。
他私人府库中的那些粮食,自然是不可能用来援助老百姓的,那些都是军用物资,他只会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给军队供用。
雨轩阁读书网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