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脱困,自求多福
作者:二乔    更新:2022-05-22 05:34
  他伏倒在地,忍住那要灭顶的剧痛,把荷叶水往嘴里灌。
  然而,就在此时,“嗤嗤”两声,规则切断了他的右手,身体也被切成了两半!
  人成了两半!
  他瞳孔猛地收缩,脑子里突突的响。
  这样的场景,他心里再强大,也不禁亡魂皆冒。
  好在刚喝下荷叶水,那强大的修复能力,锁住了他的生机,他不至于立即死亡。
  他爬过去,将下半截身体接上,左手再掏出荷叶水,咬开塞子,全喝到了肚子里。
  更浓郁的生机从体内焕发,他两截身子的接合处,慢慢愈合。
  又有两道规则切掉了他的大腿和左手,腹部被贯穿。
  但是,荷叶水的能量还在体内,很快便修复好。
  绝后余生的他很惜命,不住的喝荷叶水。
  荷叶水只修复他的身体,力量并没有外露,那大阵没感应到异常,杀机渐渐散去。
  他缓缓爬起,坐在地上,浑身汗出如浆。
  上回他动用精神力回空间,只是被无形的力量压迫在原地而已,这回却是直接绞杀,可见荷叶水那瞬间爆出的那一点力量,有多恐怖。
  大阵将一捕捉到,便立即下死手。
  好险!
  若是他放下被切下的是头颅,他不知要怎么办才好。难道那半截身子会说,“头来?”
  好可怕!
  这大阵也不知是何人设立,强大如斯!
  杨瑞身子都抖了抖,寒意从尾椎骨窜上大脑,汗湿的衣服紧贴在身,冷风吹来,整个人冷得都如坠冰窖。
  他听见一些声音,像是有人追来了!
  他爬起来,快速脱掉外边的夜行衣,脱去面罩,把这些东西塞在角落里,到外边捡来一个破箩筐盖住,他快速往外走。
  他背部的伤口是愈合了,可那些血迹还在,这样还是走不出去的。
  马车里有一件那陈公子的披风,他想铤而走险,去拿来穿上。
  可是,才走出巷口,两个黑衣人便从头顶跃下。
  他条件反射的去掏手枪。
  那两名黑衣人道,“我们是陈公子的暗卫。隐身在暗处,贴身保护世子的。”
  陈公子有暗卫?
  那方才他为何不趁乱让暗卫出手,给沈逸飞补上两刀?
  看来那小子,不想自己承担风险啊。
  还挺狡猾。
  杨瑞眯眼看这两人,没有说话。
  见他如此,那两人对视了一眼,其中一名轻声道,“大豆不咸。”
  杨瑞嘴角抽了抽,这是那陈公子方才告诉他那接头地点要报的暗号。
  是他的人没错。
  但是,谁说他要承认?
  在国都,除了自己,他都不会毫无保留的相信任何人。
  他与那陈公子见面两次,都是全副武装,他不承认,没人能奈何得了他。
  他摇摇头,“我不知你们在说什么。”
  两名暗卫诧异,仔细打量他。
  没有穿夜行服,身上也没有受伤。
  夜行服可以脱掉,可他方才背后深深插着匕首,受伤如此之重,不可能这么快便复原。
  可是,马车就在前方不远,这里也只有他一个人,不是他,还能是谁?
  两人疑惑,待将目光转到他背后,顿时凝住。
  衣服上有大片的血迹,伤口的位置也对得上,绝对是他!
  暗卫目光冷凝,“你这是不信任我们?”
  杨瑞听见那些脚步声越来越近,皱皱眉头,没说话。
  两名暗卫误以为是嫌弃他俩烦,怒气便冲上脑门。
  “我们世子爷何等的尊贵,冒着生命危险帮你,你不但不感激,还不信他,你……”
  “有人来了,别吵。”
  杨瑞说了一声,转过身往巷子里跑去。
  瞧见莫家的侍卫出现在街头,那两名暗卫一时不知该如何做。
  “他不信任咱俩是他的事,可咱们不能违背世子爷的命令。”
  “可他如此忘恩负义,我心里这口气咽不下。”
  “所以咱们帮他引开追兵即可,他要想脱困,自求多福吧。”
  两人低声交谈了两句,便快速冲到马车前,驾着马车跑。
  莫府的侍卫发现了,大喊,“在那儿!快追!”
  杨瑞跑到巷子的尽头,从那里拐了出来。
  外边是街道,两边都是商铺。
  由于是年关,不远处的夜市开放,这些铺子晚上也开门。
  只是这边行人少,只商铺门口的灯笼发出朦胧的光芒,别处还是一片黑暗。
  杨瑞躲躲藏藏,经过一间书斋。
  铺主在里头看书,头都没抬。
  木板拼成的摊子上摆满了各种书籍,上边摊开放着两副墨迹未干的春联,显然是铺主才写的。
  杨瑞目光一转,在门口的一角,发现一方还没洗的墨砚和毛笔。
  他往后退走,偷偷把毛笔藏在衣袖里,在旁边放下一角碎银,而后快步离开。
  来到无人之处,他脱掉上衣,就着外边微弱的灯光,他用毛笔在那抹血迹上涂涂画画。
  很快,那殷红的地方,被勾勒成花朵,底下寥寥数笔勾出花枝和叶子,瞧着有几分飘逸与灵动。
  虽说一个大男人,身穿带有大朵鲜花的衣裳在街上晃有些怪异,但是,这样能让他彻底摆脱嫌疑。
  他丢掉毛笔,大大方方的走在街上。
  行人也没有过多注意,那莫府的侍卫从他身边经过,也只是怪异的看上两眼而已。
  他们的目标是一名身受重伤的黑衣人,杨瑞好端端的,他们不会怀疑到他头上。
  他走到街口,在他们的眼皮底下,雇了马车,往皇宫而去。
  至于那陈公子所说的接头地点,他压根儿就没想过要去。
  也正因为他够警惕,才避免了一次危机。
  不久后他说给许真真听,还一阵后怕。
  当然,这也是后话。
  ……
  作坊里订单太多,外村的做到年二十才放假,而本村的则一直做到年二十八。
  在作坊里待的每一日,口袋里都有钱进账,大家非但没有怨言,反而很高兴。
  一放假,村里家家户户都去集市上买年货。
  那些摊主一听说是杨家村的,个个都笑呵呵的接待,热情得不得了。
  现在方圆十里,哪个不知杨家村的百姓有钱?
  买的东西多,还不会死命压价。
  因为他们都知道,大家挣钱都不容易,都能体谅。
  这一回他们如同出笼的鸟儿,出手还更大方,问了价钱,也不压价,能要的立即搬上车,不能要掉头就走,很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