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日看尽咸阳花
作者:若别离不相惜    更新:2022-12-11 20:49
  秦国的第一届科考时间定在三月二十五,成蟜陪炎妃过完婚假,有二十多天的准备时间。
  这个时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就看要把第一届科考准备成什么样了。
  作为秦国的第一届科考,成蟜自然是希望越隆重越好,为以后开一个好头,以此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秦国。
  因此,二十多天的时间就显得有些紧迫了。
  好在成蟜正式参与前,已经吩咐李斯提前准备了,倒是省了不少时间。
  嬴政的王诏颁发天下,秦国上下反应热烈,报名者众多。
  截止报名为止,从李斯那里得来的数据显示一共超过五千人参与科考,其中学宫体系超过四千五百多人。
  秦国学宫体系培养的学子当然不仅仅只有四千五百多人,只是不是所有学子都有资格参加。
  首先要在年龄要适合,其次要在学宫的毕业资格考试上各格才行。
  当然如果的确是天才,哪怕年龄不合适,但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资格考试。
  如果各格了,也可以参加考试。
  无论哪个世界都不缺乏天才的存在,天才往往不能以常理而论之。
  另外几百人是山东六国的学子报名参加。
  如果时间再延长的话,山东六国的学子恐怕会更多,因为这个机会对他们而言很难得。
  山东六国朝廷的官职被贵族垄断得很严重,上升通道非常狭窄,哪怕想要报国,很多人也无门。
  通常情况下,山东六国的学子一般都是去给权贵做门客,能够直接被举荐的只是少数佼佼者。
  从这个方面来说,有鬼谷背书的卫庄和盖聂的确非常占便宜,各国都乐于接受,只是官大官小的问题。
  考试分为两次,第一次是在寰宇学宫中,时间是三天,第二次在在章台宫的偏殿,时间为一天。
  通过第一场考试就有成为官吏的资格,考试内容大概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天考核必修科目,也就是所有学子都必须要学的。
  比如律法,算术,历史,思想道德,公文写作。
  当然作为所有学子都要学习的科目,一般学习的都是常识性的知识,并不会多高深。
  想要学习进阶知识,可以选择作为自己的主修科目。
  第二天考核主修科目,也就是以后学子自己选择的学习方向。
  比如工程营造,律法深研,理财货殖,礼仪礼法,兵法战阵,组织人事等等。
  这里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兵法战阵。
  不管是地方郡县学宫,还是寰宇学宫都有这个科目,但哪怕是寰宇学宫的兵法战阵之术也不见得多么高深。
  没有办法,兵书这玩意都掌握在秦国的将门世家手中,能够拿出一部分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让他们把压箱底的东西拿出来根本不可能,毕竟统一之战临近,兵法战阵之术是将门世家飞黄腾达的根基。
  这种事情也不能以王权强行压迫,毕竟他们都是将门世家,手握兵权,逼急了反弹十分可怕。
  而且想要学宫的兵法战阵之术办下去,还需要将门世家的支持,纸上谈兵怎么能行?
  像蒙骜,王翦这等人物也会去寰宇学宫讲课,当然高级将军只是偶尔。
  他们事务繁杂,职责重大,主要还是具有实战经验的中层将领去。
  兵法战阵科目的学子通过考核后进入军队不会授予高位,他们暂时还承担不起重任。
  最优秀的学子也不过是百夫长,优秀学子是屯长,大部分学子就是什长。
  同时他们也有官职对应的爵位,否则军卒的爵位比他们都高,怎么有脸带领军卒?
  由于授予的都是低级爵位和低级官职,再加上人数也不多,并不会破坏依仗为根基的军功勋爵制度。
  第三场考核辅修科目,这场考试的内容是判断名次的根据之一,体现的是学子的综合素质。
  三场考试,第一场考试是基础,第二场考试份量最重。
  第三场考试份量虽然不轻,但也不算没有作用,想要拔尖,第三场成绩就不能差。
  有个前提是第一次考试想要过关,第一场必须各格,基础不合格,不管后两场如何,直接黜落。
  跟后世科举不一样,学子不需要一连在考场待三天,并不需要准备被褥吃食饮水什么的,一场一场的来。
  后世科举考过好处巨大,但考试的过程也是真的折磨人,对于人的意志体力都是一个考验。
  甚至有些参加科举的士子直接在考场里面死求了,一氧化碳中毒,冷死,甚至还有吓死的。
  在这方面,成蟜决定人道一些,不搞那些反人类的考试。
  至于考试的题目,主要由寰宇学宫的老师,郡级学宫的优秀老师以及邀请的学问大家研究讨论出来。
  这些人在考试期间都被限制自由,严密监视起来,不得与外界接触。
  通常情况下,会研究出三套考试的方案,一套为主,两套备用,具体用哪套,有主考官临时决定。
  成蟜并不是第一次考试的主考官,负责的筹备科考,主考官会是吕不韦。
  如今的吕不韦年纪已经不小了,已经干不了多久了。
  成吕不韦向成蟜透露,等看到天下一统的那天,他就会向告老还乡。
  吕不韦的想法,成蟜很清楚,便转达给了嬴政,如此吕不韦才成为了主考官。
  等到了天下一统时,吕不韦如果不兑现诺言,洗涮嬴政和成蟜,下场肯定比历史上还要凄惨。
  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在官场上体现得可谓淋漓尽致,位极人臣太久可是挡了很多人的路啊。
  第二次在章台宫的考试是由嬴政亲自出题。
  没办法,这是嬴政强烈要求的,只能顺着了。
  不过成蟜估计后世君王没有那个精力,秦国的科考跟后世的科举不一样,殿试不是只出一道题。
  现在有多少主修科目,就要出多少道题,以后科目增多,题目就越多。
  这想题目就不是一个轻松的活计,要契合君王本身的心思,难度还要拿捏得适合,高了低了都不好。
  而且嬴政不但要亲自出题,还要亲自批改,一般的君王哪有这么旺盛的精力?
  实际上就算是嬴政,成蟜也认为是图一时新鲜,多来几次也就兴趣不大了。
  最终还是要把大部分事情推给大臣,自己负责最重要的小部分事情。
  随着科考日期的临近,成蟜愈加忙碌,咸阳城也愈加热闹,咸阳的各行各业也受到了积极影响。
  不仅仅是各地的学子齐聚,还有一部分出身富贵学子的随从,以及各地郡级学宫派出的随行人员。
  寰宇学宫的大部分区域已经被秦国军卒给封闭了,没有参加科考的学子全部放假。
  除了食宿区域,藏书室区域,其他区域禁止闲杂人等进出。
  等到三月二十五一到,学宫大门口一下子变成了人山人海,不过有全副武装的秦军驻守,进门也还算井然有序。
  为了防止作弊,检查相当严格,一共有三道检查关卡。
  进入寰宇学宫大门一道,进入考场区域一道,进入具体考场一道,一道比一道严格。
  这种情况那些选择比较冷门主修科目的就比较方便了,花费的时间少。
  而且由于冷门,录取的概率也大,通过后获得好位置的可能性也大。
  不过凡是有利有弊,竞争力度小,以后发展前途就要小一些,比如医官。
  如果没有非同寻常的才能,一辈子也就在医官系统转悠,升到顶也就是中高级官员。
  不过这个顶点只是暂时的,成蟜对于医学是很重视。
  等以后秦国大规模改革时,这个上限会拔高,达到高级官员的地步,以此显示朝廷的重视。
  考试时,成蟜就带着官员在寰宇学宫里转,身边还跟着端木蓉。
  虽然不太合规矩,但随行的官员也不敢说什么。
  巡视考场对于成蟜而言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带上端木蓉又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可谓快乐加倍。
  可能是现在的人还淳朴,也可能是措施有效,又或是作弊的后果太严重。
  连续三场考下来,一个作弊的学子都没有发现。
  作弊者,非权贵宦官之家三代禁止入仕,剔除学籍,赶出学校。
  若是权贵官宦之家,家中长辈集体降级降爵一等,本人一辈子禁止科考,剥夺被保举入仕之权,爵位家产继承权。
  这种情况想要翻身就很难了。
  除非等到大赦天下的机会,但好像秦国以法治国,法家不像儒家,好像没有大赦天下这回事儿。
  若是六国学子,先去牢狱待三年,然后再送入劳动改造三年。
  惩罚很残酷,好在不管是秦国内,还是秦国外,大家对于秦国的德行都有所了解。
  正常操作嘛。
  三天考试完,学子们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很多学子不约而同的跑去喝酒了,有的人庆祝,有的是借酒消愁。
  第一次考试结束,成蟜就比较轻松了,第二次在章台宫,很难出什么问题。
  一天的时间,榜单就张贴出来了,没什么好说的,依旧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随后给了学子一天时间调整状态,给了一天时间让学子跟随奉常府的官吏学习最基本的入宫礼仪。
  完整的礼仪要等考核结果出来后学子才会一起被奉常府培训。
  第三天,第二次考试正式开始,天刚蒙蒙亮,学子们就被奉常府的官吏组织起来,有序的进入宫中。
  考试之前需要先拜见秦王嬴政,大殿内中高级全员齐聚,成蟜今天难得也在,站在武勋之首,与吕不韦并列。
  殿中大老甚多,还有高居王座,威严日渐深重的嬴政。
  一些见过世面的学子还好,虽然紧张,但还勉强稳得住。
  一些没有见过世面或者心理素质不过硬的,动作就难免就有些变形了。
  好在殿内的大老和嬴政对于这些初出茅庐的学子要求并不高,因此也没有苛责。
  白衣傲王侯?
  说得简单,当你真正直面王权或者皇权时,你才能体会到那种巍巍如泰山般的压迫感。
  你的命运全在上位者的一念之间……
  阶层这玩意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客观存在的,无论你是承认还是否认。
  改变不了,你就只能去接受,适应,奋斗。
  不过躺平也是可以的,自己的人生自己可以做主。
  一番大礼拜见后,这些学子就被带到了一边早已经准备好的偏殿正式开始考试。
  考试时间截止到太阳彻底落下为止。
  古代考试不比现代,毛笔字本来就写得慢,字体又是复杂,那就更慢了。
  格式不对废了,有污点废了,字写错废了,这就不可避免需要打一个草稿,再抄写一便。
  题目一般也不是什么选择题,填空题,以论述题为主,论述题也是最重要的。
  再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的原因,一番折腾下来时间就不可避免的长了。
  太阳彻底落山,考试结束,学子们陆续出宫等待最终结果。
  成蟜处理好善后事宜后本打算回府去了,嬴政却叫他一起吃晚膳。
  没办法,成蟜只能去了。
  吃完晚膳后,桌桉刚收拾干净,文房四宝以及一沓卷子就放在了桌桉上。
  果然,天下没有一顿饭是白吃的,成蟜拿起朱鼻就帮嬴政批阅起来。
  没办法,录取的学子五百多人,差不多是十比一的录取比例。
  五百多份试卷,又不是选择填空题,而是字数繁多的论述题,还关系到学子们的命运,自然不可能一目十行的敷衍了事。
  就嬴政一个人,成蟜估计得熬一个通宵。
  嬴政这个兄长待他很不错,作为弟弟也不能缩边边,该分担还是要分担。
  成蟜的学识虽然比起嬴政差了一些,但也不低,而且眼界更大。
  批阅这些初出茅庐学子们的卷子还是没有问题的,他们又能够懂多少呢?
  嬴政也不可能出具体入微的题目,比如怎么样修建一座水坝最稳固,怎么样治疗一个病人。
  这些问题嬴政哪怕学识深厚也是搞不太明白的,出的问题都是大方向的主观题目。
  两兄弟花了半夜把卷子批阅完毕,嬴政也没有检查成蟜批阅的卷子,显示是相信成蟜的水平的。
  批阅完毕,嬴政派人严密看管起来,并且实行连坐之法,有问题全部都要遭殃。
  之后,两兄弟就回去休息了。
  第二天天还未亮,成蟜戴着粱冠,身着繁复庄重的礼服先进宫,不久后重臣们也身穿各自级别的礼服进宫。
  今天是大朝会,咸阳大部分官员都要参加朝会,而且不能穿寻常的朝服,而要穿礼服。
  等排定好名次,上卿以下的官员才开始进宫,学子们自然是排在最后面进宫。
  人数众多,大殿内排得满满的,殿外以及殿外的台阶都站满了官吏。
  作为今天的主角,学子们倒是不用站在外面。
  庄严肃穆的行过大礼后,吕不韦这个相国从赵高手中接过王诏,亲自宣读,规格相当之高。
  一般而言,只有国策级别的诏书才有资格让吕不韦亲自宣读。
  吕不韦今天也算是意气风发了,声音中气十足,再加上宫殿内特殊设计,确保殿内每一个人都能够听得清。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至于殿外自然会有人重复,一路传递到宫外。
  如此盛事,王宫外自然聚集了无数吃瓜群众,可以预见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传遍全城。
  念名次首先念的是状元,榜眼,探花。
  没错,成蟜把后世的称呼拿过来了,听习惯了,是别的总感觉差点意思。
  之后是各科的魁首,所谓的状元,榜眼,探花就是从魁首中选取最出色的三人。
  最后就是进士了,他们很“普通”,除了进士这个称谓,就没有魁首以及三鼎甲的称谓了。
  三鼎甲就是进士及第,魁首们就是进士出身,其他人就是同进士出身。
  由于人数众多,自然不可能念一个就谢一个,那也太耽误时间了。
  但一起拜谢君恩,又没有太大的区别。
  因此,流程是三鼎甲依次单独拜谢君恩,魁首们集体答应,最后念完集体拜谢。
  值得一提的是三鼎甲要拜谢三次,因为他们既是进士,也是魁首。
  同理,魁首们要拜谢两次,普通进士一次。
  这差别就出来了。
  荣誉性质的差别有时候不比实际待遇差别的作用小。
  名次念完后,赵高再念一份王诏,进行后世科举中的御街夸官,也称游街夸官。
  后世是由吏部、礼部官员捧着圣旨鸣锣开道,秦国现在是由丞相府的长史以及奉常府的长史捧着王诏。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丞相府长史就是李斯,还挺得吕不韦看重的。
  从红毯铺地的王宫中门出宫,再由上卿级别的内史,咸阳的父母官妇状元上马,内史的左右副手扶榜眼和探花上马。
  各科魁首和普通进士也有相应的官吏扶上马,前者是官,后者是吏。
  然后进士们就骑着统一颜色的高头大马,在全副武装的王宫禁军以及锣鼓开道声中游遍咸阳城的主干道。
  由于游行队伍手捧王诏,虽然这个时代跪礼并不流行,但遇到王诏也需要躬身行礼。
  这样的盛事自然围观者无数,权贵官宦阶层的家人围观者也不在少数。
  成蟜的妻妾们听说了,也跑去看这难得一见热闹了。
  当然权贵官宦阶层的人是不会在大街上看热闹的,而是在顶级阁楼里面,隔着窗户看热闹。
  秦国的科考虽然与后世科举形式类似,但本质却大不相同。
  入仕的学子几乎覆盖如今时代的方方面面,包揽诸子百家还不止。
  游行一圈后,学子们还有其他活动。
  比如要到寰宇学宫专门的地方留名石碑,晚上嬴政还会赐宴。
  也许“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咸阳花”就要在今天诞生出来了。
  82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