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呼吁大学开女禁
作者:实朴 更新:2022-03-21 08:44
1919年年9月25日,胡适写了一篇《大学开女禁的问题》,刊载于同年10月15日的《少年中国》第一卷第4期。这篇文章的起因前边说不过了,是当年5月,甘肃女中学生邓春兰在报上发表给蔡元培的要求北大开女禁的公开信。
胡适在《大学开女禁的问题》的文章中写道:
“第一步 大学当延聘有学问的女教授,不论是中国女子是外国女子,这是养成男女同校的大学生活的最容易的第一步。
“第二步,大学当先收女子旁听生。大学现行修正的旁听生规则虽不曾明说可适用于女子,但将来如有程度相当的女子,应该可以请求适用这种规则。为什么要先收女子旁听生呢?因为旁听生不限定预科毕业,只须有确能在本科听讲的程度,就可请求旁听。现在女子学制没有大学预科一级,女子中学同女子师范的课程又不与大学预科相衔接,故最方便的法子是先预备能在大学本科旁听。有志求人学教育的人本不必一定要得学位。况Ⅱ修正的旁听规则明说旁听生若能将正科生的学科习完,并能随同考试及格,修业期满时,得请求补行预科必修科目的考试,此项考试如及格,得请求与改为正科生,并授与学位。将来女子若能做得这一步,已比英国几个旧式大学只许女子听讲不给学位的办法更公平了。
“『第三步,女学界的人应该研究现行的女子学制,把课程大加改革,总得使女子中学的课程与大学预科的入学程度相衔接,使高等女子师范预科的课程与大学预科相等,若能添办女子的大学预科,便更好了。这几层是今日必不可缓的预备。现在的女子中学,程度太浅了,外国语一层,更不注意,各省的女子师范多把部章的每年每周三时的外国语废了。即使不废,那每周三小时的随意科,能教得一点什么外国语?北京的女子高等师范预科,去年只有每周二时的外国语,今年本科始加至每周五时。高等师范本科的学生竟有不曾学过外国语的。这是女子学校自己断绝进大学的路。至于那些教会的女学校,外国语固然很注意,但是国文与科学又多不注重。这也是断绝入大学的路。依现在的情形来看,即使大学开女禁。收女学生,检[简]直没有合格的女学生能享受这种权利!这不是很可怪的现象吗?
“前两个月,有一位邓女士在报上发表他给大学蔡校长请求大学开女禁的信。我初见了这信,以为这是可喜的消息。不料我读下去,原来邓女士是要求大学准女子进补习班的!补习班是为那些不能进预科的人设的。一个破天荒请求大学开女禁的女子,连大学预科都不敢希望,岂不令人大失望吗?这个虽不能怪邓女士,但是我们主张大学开女禁的人,应该注意这一点,赶紧先把现在的女子学校彻底研究一番,应改革的,赶紧改革,方才可以使中国女子有进入大学的资格。有进大学资格的女子多了,大学还能闭门不纳女子吗?
“以上三层,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意见。我虽是主张大学开女禁的,但我现在不能热心提倡这事。我的希望是要先有许多能直接入大学的女子。现在空谈大学开女禁,是最没有用的。”
在这里,胡适不仅是呼吁大学开女禁,而且还提出了一系列大学开女禁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在一个旧势力笼罩的社会,大声呼喊固然是不可或缺的,但解决具体问题,当然会更加重要。
胡适支持大学开女禁,固然是基于他留学期间,对女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留学期间与韦莲司、陈衡哲等知识女性的接触认识。但很重要的一点,是受吴弱男的影响。
在胡适的藏书中,可以发现数册吴弱男赠送的英文图书。胡适在家书中也多次提到吴弱男。
他在1918年清明节家书中说:“我在外国习惯了,回国后没有女朋友可谈,觉得好像社会上缺了一种重要的分子。在北京几个月只认得章行严先生的夫人吴弱男女士。吴夫人是安徽大诗人吴君遂(北山楼主人)先生的女儿,曾在英国住了六年,很有学问,故我常去和他(她)谈谈。”
同年5月17日胡适在家书中称赞吴弱男:“是中国女子中很难得的人物。他(她)在英国留学了六年,很读了些书,却又极能治家。”
吴弱男(1886-1973),安徽省庐江县南乡沙湖山人。著名爱国人士章士钊夫人,其父是“清末四公子”之一的吴保初(君遂),祖父是著名的淮军将领吴长庆。(清末四公子是指晚清太子党,朝廷重要官员后代。另三人是:谭嗣同、湖广总督谭继洵之子;陈三立、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丁惠康,福建巡抚丁日昌之子)
吴弱男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赴日本东京,在青山女子学院攻读英语。是中国妇女运动先驱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文史馆员。
据吴弱男回忆,她去日本时年仅14岁。原打算入夏田歌子所办的实践女学校,但由于此时该校清朝留学生招生限额仅30名,且限定学龄在16至40岁之间,年龄不合格,乃改入青山女子学校。
吴弱男是中国最早留学日本的女学生之一。何香凝于1902年赴日本留学,秋瑾于1904年赴日本留学,吴弱男留学日本当在何、秋之前。这与其父吴保初徜徉于维新与革命党之间,具有较进步、开放的思想有关。到日本后,吴弱男深感中国妇女压迫深重,追求女权,决心参加革命,深得孙中山先生信任,并在中山先生主办《民报》时担任过他的英文秘书。
吴弱男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前后,已有相当影响。她于1905年春在日本与章士钊相逢。1905年夏秋,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后,章士钊拒不加盟。章太炎知道章士钊对吴弱男女士甚为倾慕,便接受了张继的意见,与吴弱男商议,请她劝章士钊加入同盟会。不料章土钊始终坚持己见,不愿加盟,并要求吴弱男转语中山先生,“爱情与政治不能相结合”。
吴弱男在与章士钊的多次接触中,两人竟成了情侣,后由章太炎和孙少侯的建议,两人不久订了婚约。1909年在英国两人结为夫妻。吴弱男跟随章士钊赴英、德等国,曾赋诗寓志,载于东京《民报》之上。“若论东亚西游者,我是中华第一人。”在当时,除了少数女眷随同王公大臣去欧洲之外,吴弱男也箅是最早去欧洲的东方女子。
吴弱男曾鼎力营救和帮助李大钊。
吴弱男与李大钊相识,是在1915年的日本。当时李大钊在日本留学,经常向章士钊创办的《甲寅》投稿,大概每月见章士钊一次,有时在吴弱男家共餐。1925年,吴弱男请李大钊为其三个儿子讲授社会学,每月到家上课两次。由于两个家庭关系密切,李大钊叫女儿李星华认吴弱男为干妈。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奉系军阀逮捕。据吴弱男回忆:“李大钊被捕前,避居苏联使馆已三月余,我尝假托为儿子签办.护.照,去使馆看望,劝其尽快设法出国赴苏联,并建议先化装离东交民巷到我家暂匿。行严知风声紧,也力主速行。而守常殊镇定。守常等遂终于牺牲。时在1927年4月28日。”其后吴弱男不但去李大钊家看望其夫人,还多方筹措资金,为李大钊安葬,解决其家属生活费问题。
1961年10月10日,为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日。当天,吴弱男作为辛亥革命老人应邀由沪到京出席了这次庆祝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宴会上,周.恩.来总.理向吴弱男祝酒时称她“吴先生”,以表示崇敬之意。10月9日,董必武副主.席和周.恩.来总.理还与参会的辛亥革命老人合影留念。被邀的女性辛亥革命老人仅吴弱男和王颖两人。吴弱男每次到北京,都住在北京饭店,章士钊必前去看望她。吴弱男有时也到章士钊在北京的寓所看望。
1972年,在吴弱男86岁高龄的时候,以一位原同盟会会员的名义,发表了一篇《纪念中山先生诞辰寄语台湾旧友》的公开信。
文章最后,吴弱男写道:“我竭诚希望国民党中的旧友和台湾同胞们,发扬孙中山先生的反帝爱国精神,学习何香凝女士的榜样,为台湾的早日解放和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表达了她盼望祖国统一的愿望。
前面提到过了,1920年2月,邓春兰入哲学系一年级为旁听生,成为北大第一个女生,也是中国第一位女大学生。后来女学生人数陆续增加到9名。当年秋季招考时,这9名女生全被录取。
同年,在美国曾与胡适书信交往颇多的陈衡哲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应蔡元培校长的邀请,成为北大也是中国第一位女教授。北大最初与陈衡哲的联系预聘,都是由胡适负责的。北大在中国率先招收女生,聘请女教授,开风气之先,影响所至,其他大学纷纷效仿。这中间除了蔡元培校长的积极提倡外,胡适也起到了很大的宣传推动作用。
今天大学校园里的女学生应该不比男学生少,这些女大学生们,真应该感谢蔡元培、胡适等先贤们,特别是蔡元培,几乎是冒着被杀头的危险的。
胡适在《大学开女禁的问题》的文章中写道:
“第一步 大学当延聘有学问的女教授,不论是中国女子是外国女子,这是养成男女同校的大学生活的最容易的第一步。
“第二步,大学当先收女子旁听生。大学现行修正的旁听生规则虽不曾明说可适用于女子,但将来如有程度相当的女子,应该可以请求适用这种规则。为什么要先收女子旁听生呢?因为旁听生不限定预科毕业,只须有确能在本科听讲的程度,就可请求旁听。现在女子学制没有大学预科一级,女子中学同女子师范的课程又不与大学预科相衔接,故最方便的法子是先预备能在大学本科旁听。有志求人学教育的人本不必一定要得学位。况Ⅱ修正的旁听规则明说旁听生若能将正科生的学科习完,并能随同考试及格,修业期满时,得请求补行预科必修科目的考试,此项考试如及格,得请求与改为正科生,并授与学位。将来女子若能做得这一步,已比英国几个旧式大学只许女子听讲不给学位的办法更公平了。
“『第三步,女学界的人应该研究现行的女子学制,把课程大加改革,总得使女子中学的课程与大学预科的入学程度相衔接,使高等女子师范预科的课程与大学预科相等,若能添办女子的大学预科,便更好了。这几层是今日必不可缓的预备。现在的女子中学,程度太浅了,外国语一层,更不注意,各省的女子师范多把部章的每年每周三时的外国语废了。即使不废,那每周三小时的随意科,能教得一点什么外国语?北京的女子高等师范预科,去年只有每周二时的外国语,今年本科始加至每周五时。高等师范本科的学生竟有不曾学过外国语的。这是女子学校自己断绝进大学的路。至于那些教会的女学校,外国语固然很注意,但是国文与科学又多不注重。这也是断绝入大学的路。依现在的情形来看,即使大学开女禁。收女学生,检[简]直没有合格的女学生能享受这种权利!这不是很可怪的现象吗?
“前两个月,有一位邓女士在报上发表他给大学蔡校长请求大学开女禁的信。我初见了这信,以为这是可喜的消息。不料我读下去,原来邓女士是要求大学准女子进补习班的!补习班是为那些不能进预科的人设的。一个破天荒请求大学开女禁的女子,连大学预科都不敢希望,岂不令人大失望吗?这个虽不能怪邓女士,但是我们主张大学开女禁的人,应该注意这一点,赶紧先把现在的女子学校彻底研究一番,应改革的,赶紧改革,方才可以使中国女子有进入大学的资格。有进大学资格的女子多了,大学还能闭门不纳女子吗?
“以上三层,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意见。我虽是主张大学开女禁的,但我现在不能热心提倡这事。我的希望是要先有许多能直接入大学的女子。现在空谈大学开女禁,是最没有用的。”
在这里,胡适不仅是呼吁大学开女禁,而且还提出了一系列大学开女禁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在一个旧势力笼罩的社会,大声呼喊固然是不可或缺的,但解决具体问题,当然会更加重要。
胡适支持大学开女禁,固然是基于他留学期间,对女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留学期间与韦莲司、陈衡哲等知识女性的接触认识。但很重要的一点,是受吴弱男的影响。
在胡适的藏书中,可以发现数册吴弱男赠送的英文图书。胡适在家书中也多次提到吴弱男。
他在1918年清明节家书中说:“我在外国习惯了,回国后没有女朋友可谈,觉得好像社会上缺了一种重要的分子。在北京几个月只认得章行严先生的夫人吴弱男女士。吴夫人是安徽大诗人吴君遂(北山楼主人)先生的女儿,曾在英国住了六年,很有学问,故我常去和他(她)谈谈。”
同年5月17日胡适在家书中称赞吴弱男:“是中国女子中很难得的人物。他(她)在英国留学了六年,很读了些书,却又极能治家。”
吴弱男(1886-1973),安徽省庐江县南乡沙湖山人。著名爱国人士章士钊夫人,其父是“清末四公子”之一的吴保初(君遂),祖父是著名的淮军将领吴长庆。(清末四公子是指晚清太子党,朝廷重要官员后代。另三人是:谭嗣同、湖广总督谭继洵之子;陈三立、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丁惠康,福建巡抚丁日昌之子)
吴弱男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赴日本东京,在青山女子学院攻读英语。是中国妇女运动先驱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文史馆员。
据吴弱男回忆,她去日本时年仅14岁。原打算入夏田歌子所办的实践女学校,但由于此时该校清朝留学生招生限额仅30名,且限定学龄在16至40岁之间,年龄不合格,乃改入青山女子学校。
吴弱男是中国最早留学日本的女学生之一。何香凝于1902年赴日本留学,秋瑾于1904年赴日本留学,吴弱男留学日本当在何、秋之前。这与其父吴保初徜徉于维新与革命党之间,具有较进步、开放的思想有关。到日本后,吴弱男深感中国妇女压迫深重,追求女权,决心参加革命,深得孙中山先生信任,并在中山先生主办《民报》时担任过他的英文秘书。
吴弱男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前后,已有相当影响。她于1905年春在日本与章士钊相逢。1905年夏秋,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后,章士钊拒不加盟。章太炎知道章士钊对吴弱男女士甚为倾慕,便接受了张继的意见,与吴弱男商议,请她劝章士钊加入同盟会。不料章土钊始终坚持己见,不愿加盟,并要求吴弱男转语中山先生,“爱情与政治不能相结合”。
吴弱男在与章士钊的多次接触中,两人竟成了情侣,后由章太炎和孙少侯的建议,两人不久订了婚约。1909年在英国两人结为夫妻。吴弱男跟随章士钊赴英、德等国,曾赋诗寓志,载于东京《民报》之上。“若论东亚西游者,我是中华第一人。”在当时,除了少数女眷随同王公大臣去欧洲之外,吴弱男也箅是最早去欧洲的东方女子。
吴弱男曾鼎力营救和帮助李大钊。
吴弱男与李大钊相识,是在1915年的日本。当时李大钊在日本留学,经常向章士钊创办的《甲寅》投稿,大概每月见章士钊一次,有时在吴弱男家共餐。1925年,吴弱男请李大钊为其三个儿子讲授社会学,每月到家上课两次。由于两个家庭关系密切,李大钊叫女儿李星华认吴弱男为干妈。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奉系军阀逮捕。据吴弱男回忆:“李大钊被捕前,避居苏联使馆已三月余,我尝假托为儿子签办.护.照,去使馆看望,劝其尽快设法出国赴苏联,并建议先化装离东交民巷到我家暂匿。行严知风声紧,也力主速行。而守常殊镇定。守常等遂终于牺牲。时在1927年4月28日。”其后吴弱男不但去李大钊家看望其夫人,还多方筹措资金,为李大钊安葬,解决其家属生活费问题。
1961年10月10日,为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日。当天,吴弱男作为辛亥革命老人应邀由沪到京出席了这次庆祝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宴会上,周.恩.来总.理向吴弱男祝酒时称她“吴先生”,以表示崇敬之意。10月9日,董必武副主.席和周.恩.来总.理还与参会的辛亥革命老人合影留念。被邀的女性辛亥革命老人仅吴弱男和王颖两人。吴弱男每次到北京,都住在北京饭店,章士钊必前去看望她。吴弱男有时也到章士钊在北京的寓所看望。
1972年,在吴弱男86岁高龄的时候,以一位原同盟会会员的名义,发表了一篇《纪念中山先生诞辰寄语台湾旧友》的公开信。
文章最后,吴弱男写道:“我竭诚希望国民党中的旧友和台湾同胞们,发扬孙中山先生的反帝爱国精神,学习何香凝女士的榜样,为台湾的早日解放和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表达了她盼望祖国统一的愿望。
前面提到过了,1920年2月,邓春兰入哲学系一年级为旁听生,成为北大第一个女生,也是中国第一位女大学生。后来女学生人数陆续增加到9名。当年秋季招考时,这9名女生全被录取。
同年,在美国曾与胡适书信交往颇多的陈衡哲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应蔡元培校长的邀请,成为北大也是中国第一位女教授。北大最初与陈衡哲的联系预聘,都是由胡适负责的。北大在中国率先招收女生,聘请女教授,开风气之先,影响所至,其他大学纷纷效仿。这中间除了蔡元培校长的积极提倡外,胡适也起到了很大的宣传推动作用。
今天大学校园里的女学生应该不比男学生少,这些女大学生们,真应该感谢蔡元培、胡适等先贤们,特别是蔡元培,几乎是冒着被杀头的危险的。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