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孙中山力主北伐
作者:实朴 更新:2022-03-21 08:41
桂军退出广东时,沈鸿英几乎毫发无损,率部退至广西平乐。
陈炯明始终不愿意对广西用兵,曾派翁式亮为密使,到广西平乐去见沈鸿英。劝沈驱逐陆荣廷,攫取广西军政大权,宣布广西自治,愿以军费、军火相助。善于投机的沈鸿英很快被说动,一口答应了陈炯明。
但是,一九二一年六月上旬,曾被粤军收编的桂军残部,受陆荣廷鼓动,在高雷钦廉地区倒戈反粤,遂溪、廉江也有人响应。沈鸿英看形势不对,加之受陆荣廷的利诱,又反过来对陈炯明出尔反尔。
六月十三日沈鸿英派兵由贺县侵入连山、连县、阳山,北江防军李烈钧旧属赖世璜、李明扬等部不敌,败退到韶关。
败讯传到广州,陈炯明采取了紧急行动,派第一师师长邓铿为北江总指挥,率军抵抗沈军,调回第二师师长洪兆麟部加强广州的守卫。
粤桂战火重燃,陈炯明根据湘粤联防条约,请求湘军出兵进攻桂林,捣袭桂军的后路。
陆荣廷也根据多年来湘桂同盟的关系,派林虎到湖南,请求湘军出兵北江,助以一臂之力。
赵恒惕为之左右两难,他不希望西南方面兵戎相见,再启战端,便发起邀请四川、湖南、云南、贵州四省共同调停粤桂战争。
赵恒惕的建议只获得四川的刘湘的赞成,云南和贵州都没有答复。原来云南的顾品珍因为唐继尧部下胡若愚、李友勋两旅已由迤南开入广西边境,为了共同对付唐继尧,他曾和陆荣廷建立了秘密同盟。
贵州卢焘则因为陆荣廷收容了贵州“逃将”王华裔,已派黔军谷正伦、胡瑛两旅开入黔桂边境,与陆荣廷处于敌对状态。王华裔是在刘显世失败后逃去湘西,又被假道湘西的滇军赶走,逃入了广西北部。
这样,赵恒惕的四省联合调停粤桂战争的计划只能流产。
眼看粤桂之战已不可避免,毕竟湘粤联防条约要更重要些,而且一直以来从陈炯明处曾得到真心实意的援助,比如湘东反击战。赵恒惕在不能两全的情况之下,只能选择与陈炯明同进退。
桂军打过来,陈炯明没了别的选择,只能横下心来讨伐桂系。
一九二一年六月十八日,孙中山下令对广西总攻击,二十六日发表命令,派陈炯明为援桂军总司令。
就在同一天,陈炳焜的部将,手握重兵驻梧州的刘震寰响应粤军,宣布独立。搞得陈炳焜、莫荣新、韦荣昌等措手不及,匆匆忙忙地逃往浔州。
粤军不战而克梧州,孙中山随后任命刘震寰为桂军第一师师长。
陆荣廷对梧州的陷落没太在意,他下令沈鸿英进攻莫德、三水,又叫林俊廷等迅速由高雷一带北进。这是双管齐下的军事计划,不但可以直接威胁广州,而且可以截断梧州粤军的后路。
但是,沈鸿英眼见形势有变,哪肯为陆卖命。暗中请赵恒惕转达陈炯明,愿意宣布自治,履行以前的条约。
陈炯明这时不敢相信他了,粤军马不停蹄地向广西深入。北江粤军一路由信都、贺县包抄沈军的后路。一路由英德、韶关向西进攻。
粤军为保卫家乡而战,士气高昂。从七月三日到八日,信都、阳山、连县、连山都被粤军收复。
七月九日,退往贺富山的沈军将领黄自高、沈荣光等联合推举沈鸿英为“救桂军总司令”,宣布广西自治,脱离陆荣廷,与西南军政.府保持一致。
粤军乘胜溯西江而上,克复浔州,且以破竹之势占领藤县、容县、北流、平南、贵县。
这时候,黔军谷正伦、胡瑛两旅沿盆江南下,唐继尧旧部胡若愚、李友勋两旅由迤南开进,李烈钧所属朱培德、杨益谦两旅由湘西开到,都集中在桂西北一带。
此时,唐继尧还没回师云南,为了统一指挥,唐继尧、卢焘把他们的部队拨归李烈钧指挥。李烈钧便号称为“滇黔赣讨陆联军总司令”,准备向桂林柳州两面进攻。
桂军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将领们均纷纷通电和陆荣廷脱离关系。
七月十二日,桂军旅长贲克昭在柳州自称柳庆救桂军总司令。十四日,桂军统领秦步衢逐走了陈炳焜和桂林镇守使李祥禄,自称桂林救桂军总司令。韦荣昌、刘达庆、韩采凤在贵县陷落后,也都宣言“自治”。
陆荣廷于七月十六日通电下野,把政权交与沈鸿英,并令龙州镇守使黄培桂移驻南宁,代理督军、省长两职,他自己偕同谭浩明由南宁逃往龙州。
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一日孙中山派马君武为广西省长,派陈炯明为广西善后督办。
九月三十日,粤军攻克了桂军的最后据点龙州,首先入城的是魏邦平部,桂军残余部队非降即溃,陆荣廷只身逃往安南。
讨桂各军一部分撤返广州,准备北伐。
此时,雄心勃勃的孙中山,召集粤军将领、内河舰队及飞机队管带,作动员讲话:“此次粤军进攻广西,不到一月就把桂系荡平,乃将士用命所致。现在两湖已发生战争,当出兵北伐,统一中国,北伐之举势在必行,偏安一隅,只能苟全,而非久安,希望将士用命,戮力北伐。”
十月八日孙中山向广州国会提出北伐案,获得通过,十八日,在广州举行北伐誓师大会。
孙中山决定由桂林取道湘省北伐。偕胡汉民、许崇智等离广州,沿西江入广西。在广西沿途巡视,经三水至梧州。
在梧州时曾向国民党员演讲:“梧州的革命党部甫告成立,今天各位出席成立大会,人数虽只是二百人之谱,可是革命不在人多,如果要使广西永远成为革命党的基地,机关枪、过山炮都不可能,唯有革命主义才是力量的源泉。我们必需要把革命真理传播出去,这个责任就在各位身上。如果我们成功了,中华民国就会得救,就会富强。如果我们失败,将来陆、谭、马、莫诸强盗就会卷土重来,广西数百万人民又将沦为奴隶了。”
这时候陈炯明率部驻防南宁,他仍反对北伐。
孙中山曾电促陈出兵,陈置之不理,且屯兵不进,扬言至少在半年以内休养整训。
孙无奈,赴桂林之前,亲往南宁防陈。
他知道陈的心思,便对孙说:“你应该支持我北伐。从利害观点论,我北伐后,如果成功,中国统一,我当然不会再回广东来。如果不幸而失败,我又有何颜回到两广。所以我北伐后,两广一切全权由你主持,不过请你不要阻止我北伐,并且请切实接济饷械。”
这番话是说到了陈的心里,但陈对北伐仍没明确态度,但似乎不像先前那样反对了。
不久他奉孙中山命回广州筹备北伐军饷、补给,回粤后,借机先把广东省的财权紧紧抓到手中。
孙中山在到南宁时,曾在群众大会发表演讲,主题是“广西善后方针”。
他开门见山:“我是第一次到广西,所以也是第一次到南宁,……大家都知道广西是个贫瘠的省份,可是这次溯江西上,所见两岸都是肥沃的平原,甚至山林丘壑也都苍蔚,因此我发见所谓的贫瘠,并不是真的贫瘠,而只是人事未到而已。”
接着就开发利源建设地方,兴借外债,修筑铁路,开矿山,树农场,建工厂等项大为发挥,使听众耳目一新,可谓振聋发聩。
不过也有人说他是善放空炮,还拿出当年他去北京见袁世凯,到处声称十年修二十万公里铁路之旧事拿来调侃。
孙中山从南宁折返梧州,再由梧州沿漓江过昭平,沿途系乘帆船溯江而上,从昭平至阳朔,路更险峻,梧州阳朔间虽然才四百五十里,整整就走了十六天。
孙在阳朔发表演说,同样语出惊人:“阳朔是块好地方,万山环绕,遍地膏腴。无知识人的以为这是土瘠民贫,可是却不知道奇峰耸峙的高山,都是石灰岩层的蓄积,可以烧石灰,可以制水门汀。所以别人认为阳朔是不毛之地,我则认为阳朔遍地都是黄金,所以我们应该拟定一套计划,把蕴藏在石灰岩层中的煤、铁、金、银、铅、水银诸矿,大量开发出来。”
孙中山在阳朔没有停留,即由阳朔赴桂林。
孙中山打定主意在桂林整备军队,组织北伐大本营。
当时在桂林的部队有粤军第二军许崇智部、福(福建)军李福林部。
此前,孙中山已委派朱培德为滇军总司令、彭程万为赣军总司令、谷正伦为黔军总司令、李烈钧为大本营参谋长、胡汉民为文官长。
朱培德(1888年10月29日—1937年2月17日),字益之,祖籍云南省安宁县。出生于仕宦之家,书香之门。其先祖朱化孚为明朝湖广按察使,其父朱秉堃系清朝举人。朱秉堃出任广通(今属禄丰县)猴盐井山长时,携全家同往。
一八九二年,父亲去世,四岁朱培德与长兄朱润德、幼弟朱树德一道被叔父朱秉鉴接回安宁。从此朱培德由祖母抚养,先入私塾,后上高小。少年时读书之余,又喜欢弓马骑射。
一九零七年,朱培德进入云南昆明陆军第十九镇营部武备学堂学习。一九零九年八月,云南陆军讲武堂成立,将该营部武备学堂合并,朱培德十一月入学,就学于云南武备学堂第一期步兵科丙班,与朱德、范石生、金汉鼎、唐淮源等同学,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此时同盟会云南支部在讲武堂和云南新军中甚为活跃,朱培德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常秘密阅读革命书籍,倾向反清革命,不久加入中国同盟会。
毕业后任滇(新)军第十九镇(统制钟麟)三十七协(统领蔡锷)七十三标(统带丁锦)第二营第七队队官。武昌起义爆发,朱培德参加了云南“重九起义”。先后担任排长、连长、营长。
一九一六年二月二十日,护国第二军在总司令李烈钧的指挥下,由昆明出发,取道蒙自,东出开(化)广(南),进入桂粤,朱培德支队为前头部队,他处处以身作则,出师以后,很快就成为方声涛梯团的主力。
三月十五日龙潭(今广南县境)一役,首战告捷,全歼龙觐光犯滇先遣司令李文富一千余人。
五月十二日抵达广东省的重镇肇庆,朱培德支队奉命改编为第二军第二十五团,由朱培德担任团长,随即奉命转向北江。
七月六日,朱培德奉命迎击源潭二万援军,率领忠勇善战官兵五百余人,直插援敌心脏,俘虏敌军二千余人,创造了全军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不久,升任升为羊城(广州)攻略军司令。
十月二十一日,朱培德被北洋政.府授为陆军少将。十一月李烈钧在各方面压力下辞护国军第二军总司令职,护国军第二军入广东的部队改称驻粤滇军,编为两个师,朱培德晋升为驻粤滇军第四师(师长方声涛)第七旅旅长,驻守广州市区,其本人加入了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
陈炯明始终不愿意对广西用兵,曾派翁式亮为密使,到广西平乐去见沈鸿英。劝沈驱逐陆荣廷,攫取广西军政大权,宣布广西自治,愿以军费、军火相助。善于投机的沈鸿英很快被说动,一口答应了陈炯明。
但是,一九二一年六月上旬,曾被粤军收编的桂军残部,受陆荣廷鼓动,在高雷钦廉地区倒戈反粤,遂溪、廉江也有人响应。沈鸿英看形势不对,加之受陆荣廷的利诱,又反过来对陈炯明出尔反尔。
六月十三日沈鸿英派兵由贺县侵入连山、连县、阳山,北江防军李烈钧旧属赖世璜、李明扬等部不敌,败退到韶关。
败讯传到广州,陈炯明采取了紧急行动,派第一师师长邓铿为北江总指挥,率军抵抗沈军,调回第二师师长洪兆麟部加强广州的守卫。
粤桂战火重燃,陈炯明根据湘粤联防条约,请求湘军出兵进攻桂林,捣袭桂军的后路。
陆荣廷也根据多年来湘桂同盟的关系,派林虎到湖南,请求湘军出兵北江,助以一臂之力。
赵恒惕为之左右两难,他不希望西南方面兵戎相见,再启战端,便发起邀请四川、湖南、云南、贵州四省共同调停粤桂战争。
赵恒惕的建议只获得四川的刘湘的赞成,云南和贵州都没有答复。原来云南的顾品珍因为唐继尧部下胡若愚、李友勋两旅已由迤南开入广西边境,为了共同对付唐继尧,他曾和陆荣廷建立了秘密同盟。
贵州卢焘则因为陆荣廷收容了贵州“逃将”王华裔,已派黔军谷正伦、胡瑛两旅开入黔桂边境,与陆荣廷处于敌对状态。王华裔是在刘显世失败后逃去湘西,又被假道湘西的滇军赶走,逃入了广西北部。
这样,赵恒惕的四省联合调停粤桂战争的计划只能流产。
眼看粤桂之战已不可避免,毕竟湘粤联防条约要更重要些,而且一直以来从陈炯明处曾得到真心实意的援助,比如湘东反击战。赵恒惕在不能两全的情况之下,只能选择与陈炯明同进退。
桂军打过来,陈炯明没了别的选择,只能横下心来讨伐桂系。
一九二一年六月十八日,孙中山下令对广西总攻击,二十六日发表命令,派陈炯明为援桂军总司令。
就在同一天,陈炳焜的部将,手握重兵驻梧州的刘震寰响应粤军,宣布独立。搞得陈炳焜、莫荣新、韦荣昌等措手不及,匆匆忙忙地逃往浔州。
粤军不战而克梧州,孙中山随后任命刘震寰为桂军第一师师长。
陆荣廷对梧州的陷落没太在意,他下令沈鸿英进攻莫德、三水,又叫林俊廷等迅速由高雷一带北进。这是双管齐下的军事计划,不但可以直接威胁广州,而且可以截断梧州粤军的后路。
但是,沈鸿英眼见形势有变,哪肯为陆卖命。暗中请赵恒惕转达陈炯明,愿意宣布自治,履行以前的条约。
陈炯明这时不敢相信他了,粤军马不停蹄地向广西深入。北江粤军一路由信都、贺县包抄沈军的后路。一路由英德、韶关向西进攻。
粤军为保卫家乡而战,士气高昂。从七月三日到八日,信都、阳山、连县、连山都被粤军收复。
七月九日,退往贺富山的沈军将领黄自高、沈荣光等联合推举沈鸿英为“救桂军总司令”,宣布广西自治,脱离陆荣廷,与西南军政.府保持一致。
粤军乘胜溯西江而上,克复浔州,且以破竹之势占领藤县、容县、北流、平南、贵县。
这时候,黔军谷正伦、胡瑛两旅沿盆江南下,唐继尧旧部胡若愚、李友勋两旅由迤南开进,李烈钧所属朱培德、杨益谦两旅由湘西开到,都集中在桂西北一带。
此时,唐继尧还没回师云南,为了统一指挥,唐继尧、卢焘把他们的部队拨归李烈钧指挥。李烈钧便号称为“滇黔赣讨陆联军总司令”,准备向桂林柳州两面进攻。
桂军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将领们均纷纷通电和陆荣廷脱离关系。
七月十二日,桂军旅长贲克昭在柳州自称柳庆救桂军总司令。十四日,桂军统领秦步衢逐走了陈炳焜和桂林镇守使李祥禄,自称桂林救桂军总司令。韦荣昌、刘达庆、韩采凤在贵县陷落后,也都宣言“自治”。
陆荣廷于七月十六日通电下野,把政权交与沈鸿英,并令龙州镇守使黄培桂移驻南宁,代理督军、省长两职,他自己偕同谭浩明由南宁逃往龙州。
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一日孙中山派马君武为广西省长,派陈炯明为广西善后督办。
九月三十日,粤军攻克了桂军的最后据点龙州,首先入城的是魏邦平部,桂军残余部队非降即溃,陆荣廷只身逃往安南。
讨桂各军一部分撤返广州,准备北伐。
此时,雄心勃勃的孙中山,召集粤军将领、内河舰队及飞机队管带,作动员讲话:“此次粤军进攻广西,不到一月就把桂系荡平,乃将士用命所致。现在两湖已发生战争,当出兵北伐,统一中国,北伐之举势在必行,偏安一隅,只能苟全,而非久安,希望将士用命,戮力北伐。”
十月八日孙中山向广州国会提出北伐案,获得通过,十八日,在广州举行北伐誓师大会。
孙中山决定由桂林取道湘省北伐。偕胡汉民、许崇智等离广州,沿西江入广西。在广西沿途巡视,经三水至梧州。
在梧州时曾向国民党员演讲:“梧州的革命党部甫告成立,今天各位出席成立大会,人数虽只是二百人之谱,可是革命不在人多,如果要使广西永远成为革命党的基地,机关枪、过山炮都不可能,唯有革命主义才是力量的源泉。我们必需要把革命真理传播出去,这个责任就在各位身上。如果我们成功了,中华民国就会得救,就会富强。如果我们失败,将来陆、谭、马、莫诸强盗就会卷土重来,广西数百万人民又将沦为奴隶了。”
这时候陈炯明率部驻防南宁,他仍反对北伐。
孙中山曾电促陈出兵,陈置之不理,且屯兵不进,扬言至少在半年以内休养整训。
孙无奈,赴桂林之前,亲往南宁防陈。
他知道陈的心思,便对孙说:“你应该支持我北伐。从利害观点论,我北伐后,如果成功,中国统一,我当然不会再回广东来。如果不幸而失败,我又有何颜回到两广。所以我北伐后,两广一切全权由你主持,不过请你不要阻止我北伐,并且请切实接济饷械。”
这番话是说到了陈的心里,但陈对北伐仍没明确态度,但似乎不像先前那样反对了。
不久他奉孙中山命回广州筹备北伐军饷、补给,回粤后,借机先把广东省的财权紧紧抓到手中。
孙中山在到南宁时,曾在群众大会发表演讲,主题是“广西善后方针”。
他开门见山:“我是第一次到广西,所以也是第一次到南宁,……大家都知道广西是个贫瘠的省份,可是这次溯江西上,所见两岸都是肥沃的平原,甚至山林丘壑也都苍蔚,因此我发见所谓的贫瘠,并不是真的贫瘠,而只是人事未到而已。”
接着就开发利源建设地方,兴借外债,修筑铁路,开矿山,树农场,建工厂等项大为发挥,使听众耳目一新,可谓振聋发聩。
不过也有人说他是善放空炮,还拿出当年他去北京见袁世凯,到处声称十年修二十万公里铁路之旧事拿来调侃。
孙中山从南宁折返梧州,再由梧州沿漓江过昭平,沿途系乘帆船溯江而上,从昭平至阳朔,路更险峻,梧州阳朔间虽然才四百五十里,整整就走了十六天。
孙在阳朔发表演说,同样语出惊人:“阳朔是块好地方,万山环绕,遍地膏腴。无知识人的以为这是土瘠民贫,可是却不知道奇峰耸峙的高山,都是石灰岩层的蓄积,可以烧石灰,可以制水门汀。所以别人认为阳朔是不毛之地,我则认为阳朔遍地都是黄金,所以我们应该拟定一套计划,把蕴藏在石灰岩层中的煤、铁、金、银、铅、水银诸矿,大量开发出来。”
孙中山在阳朔没有停留,即由阳朔赴桂林。
孙中山打定主意在桂林整备军队,组织北伐大本营。
当时在桂林的部队有粤军第二军许崇智部、福(福建)军李福林部。
此前,孙中山已委派朱培德为滇军总司令、彭程万为赣军总司令、谷正伦为黔军总司令、李烈钧为大本营参谋长、胡汉民为文官长。
朱培德(1888年10月29日—1937年2月17日),字益之,祖籍云南省安宁县。出生于仕宦之家,书香之门。其先祖朱化孚为明朝湖广按察使,其父朱秉堃系清朝举人。朱秉堃出任广通(今属禄丰县)猴盐井山长时,携全家同往。
一八九二年,父亲去世,四岁朱培德与长兄朱润德、幼弟朱树德一道被叔父朱秉鉴接回安宁。从此朱培德由祖母抚养,先入私塾,后上高小。少年时读书之余,又喜欢弓马骑射。
一九零七年,朱培德进入云南昆明陆军第十九镇营部武备学堂学习。一九零九年八月,云南陆军讲武堂成立,将该营部武备学堂合并,朱培德十一月入学,就学于云南武备学堂第一期步兵科丙班,与朱德、范石生、金汉鼎、唐淮源等同学,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此时同盟会云南支部在讲武堂和云南新军中甚为活跃,朱培德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常秘密阅读革命书籍,倾向反清革命,不久加入中国同盟会。
毕业后任滇(新)军第十九镇(统制钟麟)三十七协(统领蔡锷)七十三标(统带丁锦)第二营第七队队官。武昌起义爆发,朱培德参加了云南“重九起义”。先后担任排长、连长、营长。
一九一六年二月二十日,护国第二军在总司令李烈钧的指挥下,由昆明出发,取道蒙自,东出开(化)广(南),进入桂粤,朱培德支队为前头部队,他处处以身作则,出师以后,很快就成为方声涛梯团的主力。
三月十五日龙潭(今广南县境)一役,首战告捷,全歼龙觐光犯滇先遣司令李文富一千余人。
五月十二日抵达广东省的重镇肇庆,朱培德支队奉命改编为第二军第二十五团,由朱培德担任团长,随即奉命转向北江。
七月六日,朱培德奉命迎击源潭二万援军,率领忠勇善战官兵五百余人,直插援敌心脏,俘虏敌军二千余人,创造了全军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不久,升任升为羊城(广州)攻略军司令。
十月二十一日,朱培德被北洋政.府授为陆军少将。十一月李烈钧在各方面压力下辞护国军第二军总司令职,护国军第二军入广东的部队改称驻粤滇军,编为两个师,朱培德晋升为驻粤滇军第四师(师长方声涛)第七旅旅长,驻守广州市区,其本人加入了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