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二次革命
作者:实朴 更新:2022-03-21 08:37
袁世凯对国民党既然还有些投鼠忌器,对于北京的国民党员就比较客气一点。而身在北方虎穴中的国民党员,也要比较有妥协性一些。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所谓人在房檐下,不能不低头。
袁授意北京总检察厅票传国民党北京支部部长吴景濂到案。质问黄兴是不是国民党的领袖,如果黄的“逆叛”行为与国民党有关,那么国民党就该负起“谋叛”的责任。如果黄的行为与国民党无关,国民党就该立刻开除黄兴党籍以明责任,限吴景濂三天内答复。
吴景濂拿这个难题无法解决,很想召开一次北京支部大会来研究处理,可是时间太仓促,会议召开不及。三天限期转眼即到,吴景濂没有办法,只好想出一个应对之策。
他以个人名义在北京报纸上刊登一段启事:“黄兴除名一案,非经大会不能决定,但限期甚迫,不及召集大会,因即遵令除名。”
袁世凯和北洋系骂黄兴是捣乱领袖,其实黄是很冤枉的。
其在宋案后一直是主张委曲求全的。对宋案本身言,黄主张纯以法律解决,求是非,讲法理。
对于袁政.府的态度,黄鉴于各国尚未承认民国,蒙藏风云紧急,所以反对用武力对付袁。
他的主张受到多数人支持,因此在袁下令免三省都督前,国民党对于解决纠纷的宗旨是:“宋案责成法院,借款责成议会。”并拟推岑春煊、王芝祥、章士钊、汪兆铭等为调和专使前往北京。
袁免赣、皖、粤三省都督后,国民党方面仍希望不致决裂。所以六月十日李烈钧有电报告袁政.府“遵令免官”,并且通电将已经调动的部队撤回原驻地点。
六月十六日胡汉民有电“请授赴藏方略”,并且解释“宋案借款之争,仅系建言作用,不敢出法律范围”。而柏文蔚早在调任令发表之前就表示要辞职。这一切并非国民党施缓兵之计,实在因为国民党的多数派还不打算对袁进行武装抗争。
在这纷扰的期间,又传出了一个谣言,据说是日本在幕后策动的。就是要在南京另外组织一个政.府,推举岑春煊为总统。
民国二年七月二十八日熊希龄的通电,曾经揭破这个密谋:“报载四省独立,有在宁设立政.府,推举岑西林为总统之谣。前南北议和时,犬养毅等于前年冬来华,运动南北分立,渠与希龄本属旧交 ,屡至沪寓密告希龄,谓袁如得志,中国可危,不如劝孙、黄公推岑为总统与袁对抗,并要求希龄介绍往见。希龄与张謇、汤寿潜、庄思缄、赵凤昌诸君与犬养毅接谈数次,竭力反对。幸黄兴当时力主和议,岑亦病辞不见,犬乃回国。去年春间再到上海,乃不与希龄接洽矣。此日本民党 利用我南北分立之实在情形也。”
岑春煊在南京组府之说,使袁世凯有了紧迫感。岑、袁两人在清廷同朝为官时就有大隙。宣统年间盛宣怀红极一时,挟隆裕和载涛、载洵以自重。辛亥起义后,盛主张用岑,奕劻则主张起用袁,其后袁因缘时会,水到渠成。
岑在上海,据说孙、黄都去拜望他。他告诉访客说:“别人都怕袁世凯,我是不怕他的,倒要和他较量一下。我本无意大总统,今既有现成的,就不妨试试看。”
为了震慑和控制国民党拥兵自重江西和南京,北洋军分两路南下:第一军军长段芝贵统率第二师师长王占元、第六师师长李纯两部担任湖北、江西之线。第二路军包括冯国璋、张勋、雷震春等部(因第二路军不止是一个军,所以称为第二路军),由冯国璋统率,沿津浦路南下试图控制南京。
这都是北洋军的嫡系。段芝贵和冯国璋都是袁的心腹大将,袁心目中的两个重要棋子,袁心中内定段芝贵是湖北都督,冯国璋是江苏都督。
肯定地说,北洋军此刻的进兵,只能加剧紧张局势,也是导致“二次革命”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南北已经名义上统一,袁政.府是全国的合法政.府,军队可以派到国家的任何地方,所谓,出师有名。
北洋军来势汹汹,咄咄逼人。
李烈钧是国民党四个都督中最有实力的,袁世凯也最嫉恶李。
李被免职后,孙中山派居正、白逾恒、吴铁城前往南昌慰问。力劝李不受乱命,宣布独立。
李颇踌躇,认为:“被免了职才起兵讨袁,人将以为恋栈挟嫌,岂能言顺。”所以决定离江西至上海谒孙中山再作计较。
李烈钧于六月十五日经安徽至上海,下榻斜桥路六十号。
柏文蔚是主张使用武力的,且打算首先在安徽发难,曾密赴上海向孙中山请示。孙因为安徽逼近北方,且可拱卫南京,似不宜先动。最好由湖南、广东、江 西各省先行独立,迨袁出兵,安徽便可截击。所以劝阻了柏,柏被袁免职即赴南京升平桥小住。
李烈钧在上海分别见到了孙中山、黄兴、陈其美等,反复会商今后对袁应付策略。中山先生在宋案后本就一直主张武力讨袁,现在则起兵之心更加坚决。其他人也深感袁世凯这是在斩尽杀绝,再退让下去,袁世凯只能是更加猖狂,更加有持无恐。当前只有一途,就是举兵反抗。
黄兴这时已派人在南京调动军队。
李烈钧激于义愤,愿任首难之责。遂于七月七日自上海轻装潜返江西,七月八日抵达湖口。召集旧部第九、十两团 ,及辎重工程两营,于七月十二日占领湖口炮台,檄告中外,宣布独立。
李部混成团团长林虎,自告奋勇,愿任九江 前敌军总指挥。第一师师长欧陽武,第二师师长刘世均,赣南第四旅旅长蔡森,均电告整军备战。
中华民国二年七月十三日,江西省议会公举李烈钧为江西讨袁军总司令,慷慨誓师,发布讨袁檄文:
“民国肇造以来,凡吾国民,莫不欲达真正共和目的。袁世凯乘时窃柄,帝制自为。灭绝人道,而暗杀元勋;弁髦约法,而擅借巨款。金钱有灵,即舆论公道可收买!禄位无限,任腹心爪牙之把持。近腹盛暑兴师,蹂躏 赣省,以兵威劫天下,视吾民若寇仇,实属有负国民之委托。我国民宜亟起自卫,与天下共击之!……”
这就是民国史上的“二次革命”,也称“癸丑之役”、“赣宁之役”。
事实上李还未就讨袁总司令以前,江西军便已和北洋军有了接触。七月十二日晚北洋军步兵第二十四团团长张敬尧,已率全团抵赣。
十二日拂晓,北军开始攻击,赣军以一连应战,士气高涨,俘虏北军百余人,掳获甚多。北军第十二旅旅长马继增赶来增援,而赣军已奏捷后鸣金收兵了。这一战张敬尧惨败,赣军夺获北军槍枝百余支,毙连长一名,排长五名,士兵二百余人,俘虏营副一人。讨袁军只伤了士兵一人。
李烈钧湖口倡义后,湖南都督谭延闿紧接着宣布独立,福建方面师长许崇智亦宣布起义。福建都督孙道仁犹存观望,许迫孙,孙不得已乃勉强加入讨袁军。
安徽方面柏文蔚交卸都督后,本已至南京小住。当李烈钧返江西后,柏文蔚亦于七月十七日返安徽宣布独立,以响应江西。不料安徽军师长胡万泰已被袁世凯收买,反戈对付柏,深夜勒兵围攻都督府。柏文蔚不及躲避几乎遇险,乃出走芜湖。胡万泰联合海陆军进攻芜湖,柏力战不支,惨遭失败。
上海方面则由陈其美策划部署。广东由都督陈炯明与胡汉**合于七月十八日宣布独立,本拟出兵援赣。但因广西都督陆荣廷、巡防统领龙济光投靠袁政.府。广东受广西牵制,乃不能出兵。四川方面川军第三师长熊克武于八月四日组织讨袁军,宣布独立。
李烈钧在江西发动讨袁后,中山先生本打算亲赴南京主持。黄兴觉得戎伍之事非孙中山所长,乃自告奋勇请缨,于七月十四日赴南京。临行急促甚至连其夫人均未通知,直到抵南京后才致书夫人。
黄抵宁后,即召集驻南京的第一、第八两师军官会于八府塘李鸿章相府。决议组织讨袁军,响应江西。
当时南京驻军中,要塞司令吴绍璘,讲武堂副长蒲鉴,要塞第二团教练官程凤章均为袁世凯的人 ,持反对态度。黄兴当即将三人抓捕处死,以立军威。
江苏都督程德全弃职走上海后,南京方面以江苏都督程德全名义宣布独立,并任命黄兴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以黄葆仓为参谋长,许崇灏为参谋主任,秦效鲁为筹饷处长,沈缦云为造币厂厂长,朱寿颐为接收马府街袁**陆军部仓库专员。
同时檄令驻徐州第三师冷遹部堵击南下袁军,第一师章梓、第八师陈之骥出兵临淮关控制要隘。
南京于七月十五日慷慨誓师。
袁授意北京总检察厅票传国民党北京支部部长吴景濂到案。质问黄兴是不是国民党的领袖,如果黄的“逆叛”行为与国民党有关,那么国民党就该负起“谋叛”的责任。如果黄的行为与国民党无关,国民党就该立刻开除黄兴党籍以明责任,限吴景濂三天内答复。
吴景濂拿这个难题无法解决,很想召开一次北京支部大会来研究处理,可是时间太仓促,会议召开不及。三天限期转眼即到,吴景濂没有办法,只好想出一个应对之策。
他以个人名义在北京报纸上刊登一段启事:“黄兴除名一案,非经大会不能决定,但限期甚迫,不及召集大会,因即遵令除名。”
袁世凯和北洋系骂黄兴是捣乱领袖,其实黄是很冤枉的。
其在宋案后一直是主张委曲求全的。对宋案本身言,黄主张纯以法律解决,求是非,讲法理。
对于袁政.府的态度,黄鉴于各国尚未承认民国,蒙藏风云紧急,所以反对用武力对付袁。
他的主张受到多数人支持,因此在袁下令免三省都督前,国民党对于解决纠纷的宗旨是:“宋案责成法院,借款责成议会。”并拟推岑春煊、王芝祥、章士钊、汪兆铭等为调和专使前往北京。
袁免赣、皖、粤三省都督后,国民党方面仍希望不致决裂。所以六月十日李烈钧有电报告袁政.府“遵令免官”,并且通电将已经调动的部队撤回原驻地点。
六月十六日胡汉民有电“请授赴藏方略”,并且解释“宋案借款之争,仅系建言作用,不敢出法律范围”。而柏文蔚早在调任令发表之前就表示要辞职。这一切并非国民党施缓兵之计,实在因为国民党的多数派还不打算对袁进行武装抗争。
在这纷扰的期间,又传出了一个谣言,据说是日本在幕后策动的。就是要在南京另外组织一个政.府,推举岑春煊为总统。
民国二年七月二十八日熊希龄的通电,曾经揭破这个密谋:“报载四省独立,有在宁设立政.府,推举岑西林为总统之谣。前南北议和时,犬养毅等于前年冬来华,运动南北分立,渠与希龄本属旧交 ,屡至沪寓密告希龄,谓袁如得志,中国可危,不如劝孙、黄公推岑为总统与袁对抗,并要求希龄介绍往见。希龄与张謇、汤寿潜、庄思缄、赵凤昌诸君与犬养毅接谈数次,竭力反对。幸黄兴当时力主和议,岑亦病辞不见,犬乃回国。去年春间再到上海,乃不与希龄接洽矣。此日本民党 利用我南北分立之实在情形也。”
岑春煊在南京组府之说,使袁世凯有了紧迫感。岑、袁两人在清廷同朝为官时就有大隙。宣统年间盛宣怀红极一时,挟隆裕和载涛、载洵以自重。辛亥起义后,盛主张用岑,奕劻则主张起用袁,其后袁因缘时会,水到渠成。
岑在上海,据说孙、黄都去拜望他。他告诉访客说:“别人都怕袁世凯,我是不怕他的,倒要和他较量一下。我本无意大总统,今既有现成的,就不妨试试看。”
为了震慑和控制国民党拥兵自重江西和南京,北洋军分两路南下:第一军军长段芝贵统率第二师师长王占元、第六师师长李纯两部担任湖北、江西之线。第二路军包括冯国璋、张勋、雷震春等部(因第二路军不止是一个军,所以称为第二路军),由冯国璋统率,沿津浦路南下试图控制南京。
这都是北洋军的嫡系。段芝贵和冯国璋都是袁的心腹大将,袁心目中的两个重要棋子,袁心中内定段芝贵是湖北都督,冯国璋是江苏都督。
肯定地说,北洋军此刻的进兵,只能加剧紧张局势,也是导致“二次革命”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南北已经名义上统一,袁政.府是全国的合法政.府,军队可以派到国家的任何地方,所谓,出师有名。
北洋军来势汹汹,咄咄逼人。
李烈钧是国民党四个都督中最有实力的,袁世凯也最嫉恶李。
李被免职后,孙中山派居正、白逾恒、吴铁城前往南昌慰问。力劝李不受乱命,宣布独立。
李颇踌躇,认为:“被免了职才起兵讨袁,人将以为恋栈挟嫌,岂能言顺。”所以决定离江西至上海谒孙中山再作计较。
李烈钧于六月十五日经安徽至上海,下榻斜桥路六十号。
柏文蔚是主张使用武力的,且打算首先在安徽发难,曾密赴上海向孙中山请示。孙因为安徽逼近北方,且可拱卫南京,似不宜先动。最好由湖南、广东、江 西各省先行独立,迨袁出兵,安徽便可截击。所以劝阻了柏,柏被袁免职即赴南京升平桥小住。
李烈钧在上海分别见到了孙中山、黄兴、陈其美等,反复会商今后对袁应付策略。中山先生在宋案后本就一直主张武力讨袁,现在则起兵之心更加坚决。其他人也深感袁世凯这是在斩尽杀绝,再退让下去,袁世凯只能是更加猖狂,更加有持无恐。当前只有一途,就是举兵反抗。
黄兴这时已派人在南京调动军队。
李烈钧激于义愤,愿任首难之责。遂于七月七日自上海轻装潜返江西,七月八日抵达湖口。召集旧部第九、十两团 ,及辎重工程两营,于七月十二日占领湖口炮台,檄告中外,宣布独立。
李部混成团团长林虎,自告奋勇,愿任九江 前敌军总指挥。第一师师长欧陽武,第二师师长刘世均,赣南第四旅旅长蔡森,均电告整军备战。
中华民国二年七月十三日,江西省议会公举李烈钧为江西讨袁军总司令,慷慨誓师,发布讨袁檄文:
“民国肇造以来,凡吾国民,莫不欲达真正共和目的。袁世凯乘时窃柄,帝制自为。灭绝人道,而暗杀元勋;弁髦约法,而擅借巨款。金钱有灵,即舆论公道可收买!禄位无限,任腹心爪牙之把持。近腹盛暑兴师,蹂躏 赣省,以兵威劫天下,视吾民若寇仇,实属有负国民之委托。我国民宜亟起自卫,与天下共击之!……”
这就是民国史上的“二次革命”,也称“癸丑之役”、“赣宁之役”。
事实上李还未就讨袁总司令以前,江西军便已和北洋军有了接触。七月十二日晚北洋军步兵第二十四团团长张敬尧,已率全团抵赣。
十二日拂晓,北军开始攻击,赣军以一连应战,士气高涨,俘虏北军百余人,掳获甚多。北军第十二旅旅长马继增赶来增援,而赣军已奏捷后鸣金收兵了。这一战张敬尧惨败,赣军夺获北军槍枝百余支,毙连长一名,排长五名,士兵二百余人,俘虏营副一人。讨袁军只伤了士兵一人。
李烈钧湖口倡义后,湖南都督谭延闿紧接着宣布独立,福建方面师长许崇智亦宣布起义。福建都督孙道仁犹存观望,许迫孙,孙不得已乃勉强加入讨袁军。
安徽方面柏文蔚交卸都督后,本已至南京小住。当李烈钧返江西后,柏文蔚亦于七月十七日返安徽宣布独立,以响应江西。不料安徽军师长胡万泰已被袁世凯收买,反戈对付柏,深夜勒兵围攻都督府。柏文蔚不及躲避几乎遇险,乃出走芜湖。胡万泰联合海陆军进攻芜湖,柏力战不支,惨遭失败。
上海方面则由陈其美策划部署。广东由都督陈炯明与胡汉**合于七月十八日宣布独立,本拟出兵援赣。但因广西都督陆荣廷、巡防统领龙济光投靠袁政.府。广东受广西牵制,乃不能出兵。四川方面川军第三师长熊克武于八月四日组织讨袁军,宣布独立。
李烈钧在江西发动讨袁后,中山先生本打算亲赴南京主持。黄兴觉得戎伍之事非孙中山所长,乃自告奋勇请缨,于七月十四日赴南京。临行急促甚至连其夫人均未通知,直到抵南京后才致书夫人。
黄抵宁后,即召集驻南京的第一、第八两师军官会于八府塘李鸿章相府。决议组织讨袁军,响应江西。
当时南京驻军中,要塞司令吴绍璘,讲武堂副长蒲鉴,要塞第二团教练官程凤章均为袁世凯的人 ,持反对态度。黄兴当即将三人抓捕处死,以立军威。
江苏都督程德全弃职走上海后,南京方面以江苏都督程德全名义宣布独立,并任命黄兴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以黄葆仓为参谋长,许崇灏为参谋主任,秦效鲁为筹饷处长,沈缦云为造币厂厂长,朱寿颐为接收马府街袁**陆军部仓库专员。
同时檄令驻徐州第三师冷遹部堵击南下袁军,第一师章梓、第八师陈之骥出兵临淮关控制要隘。
南京于七月十五日慷慨誓师。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