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首届内阁
作者:实朴    更新:2022-03-21 08:37
  踌躇满志的袁世凯用浓重的河南口音,宣读了如下誓词:
  “民国建设造端,百凡待治。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依国民之愿望,渐达国家于安全强固之域,禅五大民族同臻乐利。凡兹志愿,率履勿逾。埃召集国会,选定第一期大总统,世凯即行解职。谨掬诚捆,哲告同胞。”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就着手组织政.府。经袁世凯提议,参议院通过,唐绍仪当选为内.阁.总.理。
  唐绍仪在袁世凯驻节朝鲜时就追随袁世凯,深得袁世凯的信任。在任南北和谈代表时,和南方的主要人士有广泛的接触,能够被各方所接受。他留过洋,思想前卫,真心主张共和。为取信南方的革命党人,唐绍仪加入了同盟会。
  在组织政.府时,袁世凯曾致电孙.中.山:“建造伊始,予才短年衰,非赖群策群力,匡其不逮,难以膺此重任。南京政.府.募僚济济,良材之多,盛称一时,概行留用,借资臂助,请代予挽驾。”
  南京临时政.府就要完成使命了,肯定是人心惶惶,前路茫茫。袁世凯的这一电文,一方面有安定人心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袁世凯求才若渴的胸怀。
  当然,说是说,做是做,真到了用人的时候,就是另一回事了。
  比如内阁中的陆军总长的人选,南方革命党极力主张由黄兴担任。在袁世凯心里,革命党人,终究不是自己人,甚至是外人,这样重要的位置,怎么能给革命党呢?袁世凯必须用自己人,坚持由段祺瑞出任此职。
  仅此一职,双方就争论十多天各不相让。一直争到了月底,唐绍仪的内阁方才出台。
  三月二十九日,唐绍仪在南京出席参议院会议,当他出现在讲台上,尚未解任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陪同着着他。
  唐总.理开始报告阁员的名单。
  在场无人不知这份名单难产的程度:先是袁世凯与唐绍仪在北京反复磋商,才提交给南京临时政.府。而临时政.府也对名单大动干戈,是十二个部还是十个部,陆军总长之争,海军总长之争,都曾在报纸上大打通电战,让人几乎对民国第一届政.府诞生绝望。
  这份名单所有的媒体都事先得到了:
  外交总长陆征祥,内务总长赵秉钧,陆军总长段祺瑞,海军总长刘冠雄,司法总长王宠惠,教育总长蔡元培,财政总长熊希龄,农林总长宋教仁,工商总长陈其美,交通总长梁如浩。谁都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妥协的结果,南北人员各占一半。
  唐总理介绍了每位阁员的委任理由,当然是官方版的。说到交通总长梁如浩时,整个会场的嗡嗡声大了起来,唐绍仪不得不提高了嗓音:“中国的交通,目前首重在铁路,而吾国铁道之建筑,关涉外债者甚多,非兼长于铁路建筑与外债交涉者,不能胜任。梁君前清时曾办山海关铁路,又曾任海关关道,二者均系熟手,足堪任此。”
  唐绍仪退席后,有人直接站起来开口:“国务员表决,必须开全院委员会,详加讨论,不可直接表决。”
  马上又有个胖子站起来,是直隶代表谷钟秀,只听其言道:“开全院委员会,应该禁止旁听!即使是总统、总理、各部总、次长,都应该退席!”
  直隶代表谷钟秀这句话引起了轩然大波。《临时约法》没有规定类似情形,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有人提议全院委员会可挪到夜间再开。又是谷钟秀,大声嚷道:“现在已经六点多了!事极急迫,还要拖到什么时候?我们应该马上开会!总.统总.理与各行政官如有意见,请赶快发表,如果没有,就请退席,等我们议定之后,再请总.理回来……”
  他看了一眼唐绍仪身旁的孙中山,“至于总统和各位行政官,就没必要再出席了吧!”
  无人反对。于是闹哄哄地,总.统.总.理行政官退席,旁听人士退席。媒体记者职责攸关,不能离开,又没有进入休息室的权利,只能在参议院门口株守。
  教皇选举般的内部讨论,持续了足足一个多钟头。
  终于有人走了出来通知:“会议继续,请各位入场!”
  大家回到原位,往坐席一看,唐绍仪回来了,孙中山居然也没走。他也焦急地在等待着结果。看来,谁也掌控不了参议院的局势,这让在场的人有一种特别地刺激感。
  议长林森宣布无记名投票开始,到会议员三十九人,以得二十票为通过。计票结果出来了:其他总长人选都得票半数以上,只有梁如浩得了十七票,以少数未通过。
  梁如浩(1863—1941),男,原名昭涛,字如浩,号孟亭(梦亭),广东香山人,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与唐绍仪、周长龄等第三批幼童赴美留学,先后人读哈德福中学与史梯芬工学院。
  清光绪七年(1881)五月归国,任天津西局兵工厂绘图员。清光绪九年(1883),任中国德籍顾问穆麟德随员,赴朝鲜筹设海关。
  清光绪十一年(1885),袁世凯任驻朝鲜通商事宜大臣,梁如浩被任为幕僚。清光绪二十年(1894),袁奉召回京,梁如浩随后也归国,委为关内铁路运输处处长,后升北宁铁路总办。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其受清廷委派,由八国联军手中接收关外铁路。
  光绪二十八年(1902)五月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七月,任唐山路矿学堂(即后来的唐山铁道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总督(即校长)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派驻荷兰,后纳资捐升候补道。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梁如浩负责修筑京汉铁路支线(由高碑店至梁格庄)。翌年,先后任奉锦山海关道兼关内外铁路总办、天津海关监督、牛庄海关道、天津海关道、上海海关道。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授外务部右参议,复迁升外务部右丞兼署奉天左参赞。
  清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后任袁世凯内阁邮传部副大臣。武昌起义后,广东独立,广东军政.府都督胡汉民,曾委任梁如浩为军政.府交通部部长。
  1912年民国肇建,首任国务总.理唐绍仪曾提名梁如浩为交通总长,未获参院同意。稍后,任陆征祥及赵秉钧内阁外交总长,加入国民党。因派系纷争,蒙事棘手(俄国策动外**立),乃辞职出走天津。民国十年(1921),梁如浩出任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团高等顾问。翌年,又被北京**任为“接收威海卫委员会”委员长,几经谈判后于民国十二年(1923 )与英国草签“中英威海卫条约”。民国十四年(1925)加入“扶轮社”。
  退休后居天津。晚年任“华洋义赈会”会长。民国三十年(1941)十月在天津去世。
  开始唐绍仪在宣读内阁人员名单念到梁如浩时,会场就起一片嗡嗡声,已经有了预兆。公道地说,无论是人品、才智、能力和资格,梁如浩都是个很不错的人选。但无奈他的名声不好,究其原因可能是在修建铁路和筹款等方面为清廷背了黑锅,再者他一直被认定为袁世凯北洋系的铁杆,可能是为了防止袁世凯拉帮结派。虽然不是个人原因,但也是没办法的事。
  议院的灯火明亮,人们能看见唐绍仪脑门上有汗珠闪亮。他匆匆登台,对着议员们说:交通总长一职,舍梁如浩之外,难于得人。不过他还是尝试着提出了一个候补人选:前浙江都督汤寿潜。
  “反对!”还没等议长提付表决,下面已经是一片树林般的手臂。
  第二天报纸记载是“全体反对”。
  唐绍仪说了半天,白费唇舌。最后他宣布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交通总长,暂由绍仪本人自兼,再寻贤才。
  这是参议院能接受的结果。于是议长宣布,散会。
  第一届内阁就这样诞生,……交通总长后由施肇基担任。
  因为唐绍仪已经加入了同盟会,十个总长,同盟会占有四席,因此被一些人称做同盟会内阁。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外交、内务、陆军、海军、财政这些个重要部门,均不在革命党手中。
  由同盟会员任总长的教育、司法、农林、工商当时是被视做冷板凳的。
  这是袁世凯的高明和心机,让革命党人心有不满,而嘴上说不出。
  为了安抚南方的革命党人,袁世凯于三十日任命黄兴为参谋长,此职徒有虚名而无实权,黄兴不受。袁世凯又任命黄兴为南京留守,负责维持南方地方和整顿南方各省的军队。
  谁能想到费尽洪荒之力产生的民国首届内阁,竟会那么的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