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张少尹,你打算借他们之手,来徙木立信?
作者:喝茶泡馍    更新:2022-03-19 10:40
  “这是大总管府为了表彰你们,帮着大总管府赈济灾民,特意打造出来送给你们的牌匾。”
  “……”
  陈然神色一怔,在场的其他豪绅也拧起了眉头,盯视着那块牌匾。
  他送来的这块牌匾,是答谢的意思吗?
  借出去二百斤粮。
  得到一块写着“借粮有功”的牌匾。
  怎么看都更像是讽刺。
  陈然回过神来,肃然拱手道:“张少尹,我们也是河东道的百姓,为河东道献一份力,是我们该做的。”
  “这牌匾,我们万万不能收。”
  不收?不收我谋划的,怎么进行下去?
  张顿目光深邃看着面前的老头,摇了摇头道:
  “《论语》之中,子贡赎人的事迹,诸位可曾听说过?”
  陈然拧着眉头,道:“张少尹此言何意?”
  张顿语气不急不缓说道:“春秋时期,鲁国制定了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看到同胞被卖为奴婢,只要他们肯出钱把人赎回来,那么回到鲁国,就能得到补偿和奖励。”
  “这条法律执行了很多年,很多流落他乡的鲁国人因此获救,得以重返鲁国。”
  “孔子的一个学生子贡,是个很有钱的商贾,他从国外赎回了很多鲁国人,但却拒绝了鲁国给他的补偿,因为他自认不需要这笔钱,情愿为国分担赎人的负累。”
  “孔子听闻此事,大骂子贡不止,说他此举伤天害理,祸害了无数落难的鲁国同胞。”
  “孔子何故要骂子贡,想必陈老还有诸位,应该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张顿竖起两根手指,目光扫视了一眼众人道:
  “万事不过‘义’、‘利’二字。”
  “鲁国原先的法律,所求的不过是人们心中的‘义’字,只要大家看到落难的同胞,能生出恻隐之心,只要他肯不怕麻烦去赎人,去把同胞带回国,那他就完成了一件善举。”
  “事后国家会给他补偿和奖励,让这个行善的人不会受到损失,而得到大家的赞扬,长此以往,愿意做善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所以这条法律是善法。”
  “故而孔子说,子贡的所作所为,固然让他为自己赢得了更高的赞扬,但是同时也拔高了大家对‘义’的要求。”
  “往后那些赎人之后向国家要补偿的人,不但可能再也得不到国人的称赞,甚至可能会被国人嘲笑,责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像子贡一样,为国分忧。”
  “自子贡之后,很多鲁国人就对落难的同胞视而不见了。”
  “因为他们不像子贡那样有钱,而且如果他们求国家给一些补偿,反而会被人唾骂。”
  “也因此,很多鲁国人因此不能返回故土。”
  张顿放下手掌,神色认真说道:
  “本官之所以向陈老,还有诸位讲这个故事,因为本官想要做的,就是通过此事,告诉河东道百姓。”
  “赈灾的人,不仅不会受到损失,同时还会得到来自大总管府的嘉奖,更得到赞扬。”
  张顿面带微笑道:“如此一来,便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对灾民们施以援手。”
  “一切,为的是个‘义’字,为的是鼓励大家动起来做善事。”
  “诸位不收大总管府为你们备的牌匾,你们无形中,就是学了子贡,自己得到更大的称颂,但却无形中拔高了旁人对‘义’的要求。”
  张顿手掌轻轻拍了拍牌匾,说道:“假若因为你们不收牌匾,一些人做了善事,对灾民施以援手,得到的反是谩骂,那岂不是寒了他们的心?”
  好一张利嘴!
  长孙无忌瞅着张顿,给他们送牌匾的事,摆明了里面有猫腻。
  陈然和这些豪绅,不愿意收牌匾,就是看出其中的问题。
  张顿的一番话,无异于扣了一个大帽子过去,不收是吧?不收你们就是要坏了善法!
  你们就成了大恶人!
  陈然和豪绅们相互对视了一眼,被说的哑口无言。
  许久,陈然一脸钦佩的看着张顿,拱手道:“是老夫愚昧了,既然如此,我们就却之不恭,收下了,多谢张少尹,也多谢两位钦差。”
  其他豪绅虽然心中仍有疑虑,但看到陈然表态,众人也赶忙作揖。
  张顿笑着道:“这是你们应该得到的。”
  “来人!”他回头看向跟进来的府兵们,朗声说道:“将牌匾,全都挂在陈老和诸位豪绅的府门上,记住了,一个都不要落下!”
  “诺!”府兵们纷纷抱拳大声道。
  等到他们离开,张顿目光才挪移到陈然等人身上,拱手道:
  “陈老,还有诸位,大总管府的目的,是劝人向善,所以没有大总管府的令,你们万不能将这块牌匾摘下来。”
  陈然点头道:“老夫明白!”
  张顿笑道:“既然此事已妥,我们就回去了,告辞。”
  “三位钦差,马总管,吕长史慢走。”
  陈然心中不敢有丝毫大意,苍老脸庞上带着笑容,带着豪绅们将张顿他们送出府邸。
  “此子,好一张利嘴啊。”
  看着大总管府的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豪绅当中,有人忽然说道。
  另外一人深以为然点了点头,神色凝重道:“我感觉这里面有些不对劲。”
  “也没什么不对劲的。”
  陈然回头看着他们,笑了笑道:“徙木立信嘛。”
  “虽然咱们给大总管府借的粮,加起来只要两百斤,但是你不说,我不说,谁知道咱们借了多少出去?”
  陈然抬头望着府门上挂着“借粮有功”的牌匾,抚着胡须笑吟吟道:
  “旁人看了这块牌匾,只会觉得借给大总管府粮,不仅不会像开粥棚一样受损失,反而能得到更大的褒奖。”
  “借给大总管府粮的人,自然就越来越多了。”
  陈然感慨道:“此子精明啊,而且胸襟甚是宽广,难怪如此年轻就能被皇帝予以重任。”
  带着幞头的一名豪绅迟疑道:“那咱们岂不是亏了?就这么白白被他拿咱们当大总管府立信的木头?”
  陈然瞅了他一眼,指了指牌匾道:“这不还得到一块牌匾吗?”
  众人忍俊不禁,甚至有人哈哈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