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6章 民心大振!
作者:九剑本尊    更新:2022-05-22 19:47
  而为了达到保密的目的,李盛情知自己显然还需要给李二撰写一份奏疏。
  内容意向很简单,就是大唐除了广建诸多学院之外,还必须设立专门的兵器研究院,专门为兵器的研究而服务。
  如果说火药的配方、手雷的结构属于是怎么都会被人偷师学走的物品。
  那么火炮则不同,这东西相比只要比例正确、材料纯净就能制备的火药,以及知道基本结构,怎么都能复现一下的手雷,就要复杂的多。
  看似简单的结构,但设计的细节上好坏有别,最后打出来的炮弹,开火时的射速,就会天差地别。
  李盛眯了眯眼,略微思索了一下西北区域的寒冷天气。
  那天气自己还挺熟悉的。
  既然这样……
  很快,李盛将“热胀冷缩”四个字的笔记,填写在了册子里。接着继续,在册子中的纸张上勾画书写起来。
  上面的内容,对于李盛来说相对陌生。
  尽管火炮毫无疑问也是一种机械,但这东西相较于普通的机械,实在太过特殊。
  火炮的进步,也与机械的进步不同。火炮要进步,要求进步的东西,相比机械太复杂深奥。
  如果说机械的进步是越发复杂,在加工工艺能够满足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提升复杂程度,让一个系统能够拥有更多的节奏——这个原始的指导方针直接催生出了后来的蒸汽朋克美术风格。
  那么火炮的进步一旦发生……则能让火炮进一小步的东西,往往能让其他的机械进上满满的一大步。
  这个区别不是某一种新技术问世,而是在工艺层面上的提升。工艺的提升,这才是从基础,底层的位置进行提升。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的超级势力都会选择氪以重金搞航天和军事这类尖端技术,航天最大的价值除了全人类层面的“多挣点钱”,军事的最大价值除了排除生存风险,此之外,还有一点便是强力推进基础技术进步,基础技术的进步才能确保全局的进步。
  不过这种事情……
  李盛深吸一口气。
  没错,这种事当然是作为穿越者的自己的使命。但是虽然但是!
  “还是叫他们早点整点高端研究院吧……”
  李盛耸耸肩,打了个哈欠开始撰写奏疏……
  “等会,奏疏的格式是啥来着?……媚娘?媚娘!”
  ……
  却说李二虽然不爽,但李二的性格显然不是生活的软柿子。
  生活给了我一拳,不捅生活五百刀——最少也得是五百刀,不这么做,对于李二这种人来说那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
  而李二的雷厉风行,有什么事立刻马上光速执行的特点也得到了保持,一眨眼的功夫春季还没过完,大唐已经在灵州城内外聚集了大量的禁军!
  三十万禁军集结完成甚至也就花了几天而已,更多的,茫茫多的粮草、军队物资调运,花费的时间要长一些,但是总的来说,也不是特别多。
  这么迅速的大规模人员、物资转运,对灵州以及附近百姓造成的三观冲击绝对是极为惊人的。尽管灵州因为被视为知识圣地之一,州郡附近百姓的见识要明显超过别的地方,但……
  三十万大军以及配套的兵仗甲胄粮草手雷物资,在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内就调集完毕,这依旧是极为震撼的场面。
  一时间,大唐百姓民心大振!
  阅兵式对民心的鼓舞作用不是开玩笑的,很快连李二都知道这情况了,在长安一样可以通过报刊看到灵州的情况。
  这起初一看,李二自然是欣喜万分,但是很快……
  杜如晦则从灵州的报刊上看到一则不太妙的情况。灵州那地方辽阔并偏远,而既然偏远,那么可想而知灵州不会是个太美好的地方,神山老林因为地域的原因是不多的,但人迹罕至的荒野则绝对是不少的。
  而和灵州百姓齐齐感动于大唐的军力之雄厚同时发生的,还有一些奇闻异事——这在报刊这东西上是很常见的,不过一来朝廷最近在拟定规条禁止报刊胡编乱造假新闻,二来灵州那地方挨着陇右道,那地方的百姓都跟李二的性格十分相似,都是些老实人,平日里虽然各种报刊乱编故事的情况不少,但在灵州出现的就不多。
  而就是在气质老实本分的西北报刊当中,杜如晦却看到一条有商人路过某地,发现了一片祥瑞,这乃是在一片林子里,寻获一种生长于土地的奇怪生物。
  这生物生长在土中,一半是虫子,另一半却是一种草!
  自古花叶草木,就和兽禽鱼虫不可两立,这是即便处在前现代的神州人民都知道的事。但现在……
  也是因此,这种奇特的生物被发现,便成为了灵州一带十分热闹的话题。要不是因为禁军集结,动作飞快姿势太帅,百姓都在为这个事心驰神往,就这些奇异的“虫草”……在相对迷信的百姓眼中,早就引起趋之若鹜的采摘、做菜,和泡酒了。
  但即便这样,百姓忙着对超帅的禁军趋之若鹜,没工夫对猎奇的虫草趋之若鹜,但已经有招子明亮心思活络的商贾,开始对这种奇特的生物趋之若鹜!
  当然,商贾们怎么搞钱,搞什么噱头热点这不关杜如晦的事,杜如晦也完全不关心。
  但杜如晦关心的是这虫草本身……
  相当特殊,既然能吸引商贾们,那显然也能吸引别的……
  这让杜如晦隐隐有些担忧,思来想去,总觉得自己应该修书一封,送到灵州的报行刊社里。
  只不过,这毕竟只是一种噱头,而且的确是发现了,看报刊上刊载的文章描述,观其语气措辞,似乎也不是造谣,这就不能用朝廷的法令去责令整顿,只能以自己私人的面子去解决。
  这件事让杜如晦不由得感叹,大皇子殿下言说要立言以节制天下读书人,果是真知灼见。
  随着书信写好,杜如晦就要将其寄出到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