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 神与人
作者:二子从周 更新:2025-01-05 01:25
“那刚刚肘子你说的祝融,又是怎么回事儿?”小伙伴们听到现在,就张路还能提出问题来。
“对,我也想听听肘子的高论。”高馆长难得遇到一个聊得来的,到现在才反应过来跟自己专业性讨论了好一阵的这娃还是个年轻人,不由得起了考较之心。
周至笑道:“郭沫若指出:‘殷人于日之出入均有祭’;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夏于东母,泵三,犬三’,‘己酉卜,鼓贞,竟于东母,九牛’,‘贞,夏于东母,三牛,又’等记录;可见商代‘竞于东母’的祭仪十分隆重;”
“竞,或作寮,《甲骨文字典》释之为‘会潘柴而祭之意’,也就是堆柴为火进行祭祀的意思。”
“所以说,祭祀太阳神的礼仪,是要焚烧柴火的。这就涉及到一个官职,火正。”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
“殷商时代的‘师火’,西周之时有‘火师’,大约都是司火之官。这些司火之官,或要承担三项职责。其一是观象授时,其二是点火烧荒,其三是守燎祭天。”
“对于观象授时,大家应该都是知道的,这就跟所谓的星象占卜有关。上古之时,不管是出外打猎,还是开垦田原,最是讲究时令节气。而这个秘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上古之时,这种人大多出自巫师家族,其中尤以颛顼之后的重、黎两兄弟很是出名。”
“《尚书·吕刑》载:‘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国语·楚语下》:‘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尧复育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以至于夏商。’”
“这里可以看出,重,管的是天上的火,那就是要观测天空之星辰;而黎,则管的是人间之火。因此火正,其实就是掌管一切跟火有关的事情。”
“在《国语·郑语》,记载了‘祝融’和重黎其实是一回事儿:‘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
“意思是说,‘祝融’其实是‘火正’这一职位的‘敬称’,意思是‘光照天地’,而这个敬称,正是从黎开始的。”
“《国语》同时还记载了祝融的后代八姓:‘祝融亦能昭显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者也,其后八姓于周未有侯伯’。”
“《太公金匮》记载祝融为南海之神,来见周武王。春秋时期,《管子·五行》记载祝融为黄帝六相之一,对应于南方。无论如何祝融都是南方的非炎黄体系部落首领,是在王都任职的‘外邦诸侯’”
“而他的任务,大抵都是火正之官,史书中有载,楚国先祖熊绎到岐山参与周人会盟之时,所负责的事情就是‘守燎’之事。而‘守燎’,就是一直看管祭祀用的火种,并且在部落首领们的会盟仪式,祭天仪式上负责举火。”
“此外还有‘观火’的职务,就是观测火星,也就是荧惑星的位置,确认秋天时令的到来,这都是非常重要的职务,也是巨大的荣耀。”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祝融其实应该是区别与炎黄地区的南方先进文化部落,掌握着许多天文和自然知识,善长对火的处理,对星象的占卜观测,这些部落的首领去了中原后,往往在会盟里占据重要的地位,充当着仪式上的大巫,然后就被留下来当任王的医官、天文官、火正、司卜等重要职务。”
“所以后来的楚人,便将祝融视作自己的祖先,《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记载:‘夔子不祀祝融与鬻熊,楚人让之。’”
“鬻熊是楚国的开国之君,三峡里的夔人不祭祀祝融与鬻熊,让楚人感觉受到了极大的冒犯,派出外交使节去责备他们。”
“所以回到这座石刻上。”周至看着面前古老粗朴的石板:“如果这上面刻的是神,那么他最大的可能,是最早的东君;如果上面刻的是半神,那么他最大的可能,就是早期的祝融。”
“精彩!”高馆长兴奋得甚至鼓起了掌来:“虽然说是猜测,但起码是有理有据的猜测!哈哈哈相当精彩!”
“无论如何,三峡库区诸多旧石器新石器文化遗址,都说明了我们国家在早到公元前七千到六千年,便已经有了陶响器,铃器,有了甲、骨、陶、石上出现契刻符号,有了六十多个可能与文字有关的图形。有了稻作农业与渔业、畜牧业并重的生活方式。”
说完一指石像:“甚至有了原始的神灵与宗教,这一点并不比如今所知的所有文明来得晚!”
“古代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希腊、罗马、印度和波斯等地原始宗教和古代宗教盛行。他们证明的方式,也是石刻的神像。”
“而那些神像的加工方式,与这块太阳人石刻,几乎如出一辙。”
“不过华夏文明厉害在公元前两千多年,皇帝死后,颛顼改革了宗教,在火正重黎的帮助之下,搞出个‘地绝天通’,从此决定了华夏大地上政权大于神权的格局,一下子就领先了全世界上千年。”
“什么叫做地绝天通?听着好牛逼啊!”李老三听到这种词儿就有点上头。
“《国语·楚语》里,楚昭王问于观射父曰:‘《周书》所谓重、黎寔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
“意思就是楚昭王问了观射父一个问题,周书里提到重黎让天地不通了,到底啥意思?是不是说要是没有他们,大家都可以上天?”
“那观射父是怎么回答的?”李老三现在感觉华夏文明这些神神叨叨的学问当真是博大精深,尤其是遇到周至这样啥都能够引经据典的,听起来好玩得很。
“观射父回答楚庄王说《周书》里的说法不是他想的那个意思,而是指上古时期人神之间区别不大,人的精神纯粹,正直,所以智、圣、聪、明,都能与神明匹配,因此神明往往降在他们身上,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这些人仅次于神的位置,他们通晓天文,地理,历史,政治,礼仪,修饰,道德,自然,生产,管理,因此可以成为社会的管理阶层,‘各司其序,不相乱也,民以物享,祸灾不至,求用不匮’。”
“对,我也想听听肘子的高论。”高馆长难得遇到一个聊得来的,到现在才反应过来跟自己专业性讨论了好一阵的这娃还是个年轻人,不由得起了考较之心。
周至笑道:“郭沫若指出:‘殷人于日之出入均有祭’;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夏于东母,泵三,犬三’,‘己酉卜,鼓贞,竟于东母,九牛’,‘贞,夏于东母,三牛,又’等记录;可见商代‘竞于东母’的祭仪十分隆重;”
“竞,或作寮,《甲骨文字典》释之为‘会潘柴而祭之意’,也就是堆柴为火进行祭祀的意思。”
“所以说,祭祀太阳神的礼仪,是要焚烧柴火的。这就涉及到一个官职,火正。”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
“殷商时代的‘师火’,西周之时有‘火师’,大约都是司火之官。这些司火之官,或要承担三项职责。其一是观象授时,其二是点火烧荒,其三是守燎祭天。”
“对于观象授时,大家应该都是知道的,这就跟所谓的星象占卜有关。上古之时,不管是出外打猎,还是开垦田原,最是讲究时令节气。而这个秘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上古之时,这种人大多出自巫师家族,其中尤以颛顼之后的重、黎两兄弟很是出名。”
“《尚书·吕刑》载:‘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国语·楚语下》:‘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尧复育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以至于夏商。’”
“这里可以看出,重,管的是天上的火,那就是要观测天空之星辰;而黎,则管的是人间之火。因此火正,其实就是掌管一切跟火有关的事情。”
“在《国语·郑语》,记载了‘祝融’和重黎其实是一回事儿:‘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
“意思是说,‘祝融’其实是‘火正’这一职位的‘敬称’,意思是‘光照天地’,而这个敬称,正是从黎开始的。”
“《国语》同时还记载了祝融的后代八姓:‘祝融亦能昭显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者也,其后八姓于周未有侯伯’。”
“《太公金匮》记载祝融为南海之神,来见周武王。春秋时期,《管子·五行》记载祝融为黄帝六相之一,对应于南方。无论如何祝融都是南方的非炎黄体系部落首领,是在王都任职的‘外邦诸侯’”
“而他的任务,大抵都是火正之官,史书中有载,楚国先祖熊绎到岐山参与周人会盟之时,所负责的事情就是‘守燎’之事。而‘守燎’,就是一直看管祭祀用的火种,并且在部落首领们的会盟仪式,祭天仪式上负责举火。”
“此外还有‘观火’的职务,就是观测火星,也就是荧惑星的位置,确认秋天时令的到来,这都是非常重要的职务,也是巨大的荣耀。”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祝融其实应该是区别与炎黄地区的南方先进文化部落,掌握着许多天文和自然知识,善长对火的处理,对星象的占卜观测,这些部落的首领去了中原后,往往在会盟里占据重要的地位,充当着仪式上的大巫,然后就被留下来当任王的医官、天文官、火正、司卜等重要职务。”
“所以后来的楚人,便将祝融视作自己的祖先,《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记载:‘夔子不祀祝融与鬻熊,楚人让之。’”
“鬻熊是楚国的开国之君,三峡里的夔人不祭祀祝融与鬻熊,让楚人感觉受到了极大的冒犯,派出外交使节去责备他们。”
“所以回到这座石刻上。”周至看着面前古老粗朴的石板:“如果这上面刻的是神,那么他最大的可能,是最早的东君;如果上面刻的是半神,那么他最大的可能,就是早期的祝融。”
“精彩!”高馆长兴奋得甚至鼓起了掌来:“虽然说是猜测,但起码是有理有据的猜测!哈哈哈相当精彩!”
“无论如何,三峡库区诸多旧石器新石器文化遗址,都说明了我们国家在早到公元前七千到六千年,便已经有了陶响器,铃器,有了甲、骨、陶、石上出现契刻符号,有了六十多个可能与文字有关的图形。有了稻作农业与渔业、畜牧业并重的生活方式。”
说完一指石像:“甚至有了原始的神灵与宗教,这一点并不比如今所知的所有文明来得晚!”
“古代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希腊、罗马、印度和波斯等地原始宗教和古代宗教盛行。他们证明的方式,也是石刻的神像。”
“而那些神像的加工方式,与这块太阳人石刻,几乎如出一辙。”
“不过华夏文明厉害在公元前两千多年,皇帝死后,颛顼改革了宗教,在火正重黎的帮助之下,搞出个‘地绝天通’,从此决定了华夏大地上政权大于神权的格局,一下子就领先了全世界上千年。”
“什么叫做地绝天通?听着好牛逼啊!”李老三听到这种词儿就有点上头。
“《国语·楚语》里,楚昭王问于观射父曰:‘《周书》所谓重、黎寔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
“意思就是楚昭王问了观射父一个问题,周书里提到重黎让天地不通了,到底啥意思?是不是说要是没有他们,大家都可以上天?”
“那观射父是怎么回答的?”李老三现在感觉华夏文明这些神神叨叨的学问当真是博大精深,尤其是遇到周至这样啥都能够引经据典的,听起来好玩得很。
“观射父回答楚庄王说《周书》里的说法不是他想的那个意思,而是指上古时期人神之间区别不大,人的精神纯粹,正直,所以智、圣、聪、明,都能与神明匹配,因此神明往往降在他们身上,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这些人仅次于神的位置,他们通晓天文,地理,历史,政治,礼仪,修饰,道德,自然,生产,管理,因此可以成为社会的管理阶层,‘各司其序,不相乱也,民以物享,祸灾不至,求用不匮’。”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