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之变的背景
作者:楼枯 更新:2022-03-14 17:22
从唐穆宗起,宦官掌握禁军兵权,把持朝政,甚至连天子的废立也常常由宦官来决定。唐末有七个皇帝,穆宗(821~824年在位)、文宗(827~840年在位)、武宗(841~846年在位)、宣宗(847~859年在位)、懿宗(860~873年在位)、僖宗(874~888年在位)、昭宗(889~903年在位)都为宦官所立。
文宗为宦官王守澄等人所立,即位后,王守澄因拥戴之功,升为骠骑大将军,充右神策军中尉,权倾朝野。表面上,文宗对宦官加以恩宠,但内心非常忌恨。
公元831(太和五年),文宗曾与宰相宋申锡密谋剪除宦官。却因泄密而失败,宋申锡被贬为开州司马。此后,文宗处处受制于宦官。他想依靠朝臣铲除宦官势力,而朝臣之间只忙于朋党相争。
李训、郑注原来都是王守澄的亲信,他们指出政治中的弊病和症结,引起了文宗的注意,加之他们都是王守澄的亲信,不会引起宦官的怀疑,文宗便与他们密谋除掉宦官的计划。
二人都主张利用宦官之间的矛盾,分化瓦解、以毒攻毒各个击破。他们建议文宗任命仇士良为左神策军中尉,分掉了王守澄的部分军权。又采取明升暗降之计解除王守澄的实权,并毒死了他。
为了能一举铲除宦官势力,文宗让郑注出任凤翔节度使,组织军队,以为外援。同时任命罗立言为京兆尹、韩约为金吾卫大将军,控制京城和大明宫等要害。
李训与郑注约定,在王守澄下葬时,命宦官中尉以下者全集中于浐水送葬。然后由郑注率亲兵将宦官全部砍杀,一个不留。
然而,李训却在没有通知郑注的情况下,临时改变了计划。他和宰相舒元舆,金吾将军韩约等人决定在大明宫中提前动手,诛杀宦官,酿成了“甘露之变”。
文宗为宦官王守澄等人所立,即位后,王守澄因拥戴之功,升为骠骑大将军,充右神策军中尉,权倾朝野。表面上,文宗对宦官加以恩宠,但内心非常忌恨。
公元831(太和五年),文宗曾与宰相宋申锡密谋剪除宦官。却因泄密而失败,宋申锡被贬为开州司马。此后,文宗处处受制于宦官。他想依靠朝臣铲除宦官势力,而朝臣之间只忙于朋党相争。
李训、郑注原来都是王守澄的亲信,他们指出政治中的弊病和症结,引起了文宗的注意,加之他们都是王守澄的亲信,不会引起宦官的怀疑,文宗便与他们密谋除掉宦官的计划。
二人都主张利用宦官之间的矛盾,分化瓦解、以毒攻毒各个击破。他们建议文宗任命仇士良为左神策军中尉,分掉了王守澄的部分军权。又采取明升暗降之计解除王守澄的实权,并毒死了他。
为了能一举铲除宦官势力,文宗让郑注出任凤翔节度使,组织军队,以为外援。同时任命罗立言为京兆尹、韩约为金吾卫大将军,控制京城和大明宫等要害。
李训与郑注约定,在王守澄下葬时,命宦官中尉以下者全集中于浐水送葬。然后由郑注率亲兵将宦官全部砍杀,一个不留。
然而,李训却在没有通知郑注的情况下,临时改变了计划。他和宰相舒元舆,金吾将军韩约等人决定在大明宫中提前动手,诛杀宦官,酿成了“甘露之变”。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