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回燕京
作者:夜深 更新:2023-07-09 16:56
销售公司的新址一周后确定了下来,新地方离一分厂不算太远,位于一分厂东北方向不到5公里处。
选择这里主要是交通便利,一来600米开外就是火车货运站,二来离国道也近。
这个地方原本是属于铁路局的,地方很大,里面有一幢五十年代建的苏式三层小楼再加两个大仓库,有水有电,还有通电话,虽然建筑有些老旧,仓库也很简陋,不过孙耀良和宋援朝亲自去了一趟后就把这地给定了下来。
仓库需要重新弄一下,原本的仓库是作为堆场仓库的,不符合宋援朝的需求,所以必须在原来基础上再进行整改。至于办公的小楼也是如此,荒废了两年多,里里外外显得破破烂烂,还得好好收拾。
这些事都交给了孙耀良,经费直接从销售公司账上走,先把办公室给收拾出来,再添一些办公桌椅和其他办公用品什么的,销售公司人员就能转移到那边先上班了。
仓库这边可以等些日子,根据施工计算九月中旬前全部完成就可以了,目前一分厂的仓库还能使用,新品生产也没这么快,不需要这么着急。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虽然泉林厂有样学样也搞起了直供销售模式,可在金陵本地市区范围的市场基本被一分厂提前占领的情况下,泉林厂并没有采取和一分厂硬碰硬的姿态,而是搞起了迂回包抄,从郊县地区和马城、京口两市入手。
随着销售策略的改变,泉林厂在这几个地方的进展不错,很快就打开了局面。
仅仅一个星期下来,之前困扰郑国元的销售问题彻底得到了改善,随着后续市场铺开,厂里的库存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不断运出厂去从那些销售终端再卖到顾客的手中。
销售问题的解决让泉林厂上下全都松了口气,甚至为自己目前的产能犯起了抽。
直接跳过供销社和三大公司,把销售铺设到终端,虽然繁琐些,人力消耗也大,但结果却是值得的。
这些困难都能克服,尤其现在人力成本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对泉林厂来说并不算什么。现在每天的销售数额不断上升,如果按照这个速度来计算的话用不了多久就趋于饱和了。
泉林厂不是大厂,只是一家小厂,从规模来说还不如一分厂呢,仅仅马城和京口两市的销售渠道就足够泉林厂消化产量,更不用说泉林厂还打通了郊县地区的渠道。
这几天郑国元一直提着精神,密切注视着销售的情况,生怕出点问题。
之所为会这样,除了这种销售模式是第一次接触,虽然有着一分厂的成功例子,但拿来用后泉林厂是否能够通过这种模式打开局面,郑国元不能百分百保证。
二来,他更关注的是一分厂那边反应,毕竟这种销售模式是一分厂想出来的,自己照猫画虎做的暗搓搓,难保不被一分厂知道,万一一分厂了解情况后做出什么反应,虽然郑国元个人不怕,可一旦影响到了泉林厂刚刚展开的销售工作,弄不好会给他们的业务带来影响。
半个多月很快就过去了,一分厂那边似乎没任何反应,仿佛直到现在都不知道泉林厂这边的小动作。郑国元提起的心倒也慢慢落了下去,他琢磨着只有两个可能,一个可能是一分厂根本就没注意到自己,另一个可能就是一分厂知道了却没在意。
也许和自己当初的判断差不多,毕竟一分厂规模虽比他们泉林厂大些,产量高些,却依旧是有限的。
以一分厂的产量和目前控制的销售区域情况来看,一分厂的销售已经达到了饱和,根本没多余的精力去顾忌其他地区的市场。
这样也好,大家心照不宣干各自的,井水不犯河水。
在安心的同时,郑国元暗暗也起了扩大产量的想法,既然这个销售模式好用,为什么就不能利用这个模式继续扩大呢?泉林厂是小厂没错,可谁能保证一家小厂就不能成为大厂?
和优民食品厂的姜友兴不同,郑国元是知识分子出身,想问题更深入更全面,而且他在泉林厂干了不少年了,做梦都想让泉林厂壮大起来。
以前在计划经济的体系下泉林厂没有这个机会,现在市场已经开放了,当郑国元通过这一次销售模式的改变一下子就打开了眼界,以前觉得很难的东西突然变的简单起来。
郑国元觉得,只要有足够的销售支撑,那么泉林厂现在的产量哪怕翻上几番都没问题,如果能做到这点,那么自己一直梦想让泉林厂成为大厂的希望就有可能实现。
郑国元越琢磨越可行,立即就把赵德和肖强找来商议,准备摩拳擦掌大干一场。
而在泉林厂三个人关起门来商议的同时,优民厂的姜友兴在办公室里脸涨得满面通红,拍着桌子破口大骂。
“你们搞什么!简直就是群猪!这就是你们半个月的成绩?啊!”姜友兴手里捏着一张销售报表,噼头盖脸地朝着面前的供销科长丢过去,供销科长面如土色,耷拉着脑袋头都不敢抬。
在供销科长的身后还站着供销科的几个人,姜友兴大发雷霆把他们一个个骂得狗血淋头。
前些时候他好不容易亲自跑了三大公司,靠着老关系和私下塞的烟酒等礼物弄到了几张进货单,从而缓解了优民厂的产品销售。
回来后,姜友兴特意召集供销科的人开会,开会的时候还洋洋得意把带回来的进货单摆出了出来。
姜友兴告诉大家这世界上没什么困难,一切的困难在努力面前都是纸老虎。只要用心去做工作自然就会做好,瞧瞧,实实在在的成绩就摆在这里。
用事实狠狠教训了供销科全体人员,姜友兴指出工作态度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大家必须对工作上心,做供销要多跑跑,多拉拉关系,订单肯定就会有,如果没有订单那就是他们的工作没做到位。
搞供销,不就是嘴甜些腿脚勤快些么?这有什么难的?姜友兴虽然不是专业的供销出身,但在他看来供销根本没什么技术可言,无非就是自己说的这些,只要听自己的安排去做,傻子也能跑出成绩来。
姜友兴唾沫横飞地说了一大通,随后大手一挥让大伙再接再厉,努力把销售局面打开,改变目前销售不佳的现状。
开完会后,姜友兴就去忙自己的事去了,一转眼就近半个月过去,其中他也没太关注供销科的工作,直到今天财务科那边跑来说账面上钱不多了,这个月工资发完弄不好正常的生产都难维持,让姜友兴赶快想想办法。
得知这个消息姜友兴顿时就急了,他赶紧问什么情况,这才了解到这半个月来供销科那边根本就没什么进展,或许是怕姜友兴骂他们,一个个都故意瞒着他呢。
姜友兴瞬间就火冒三丈,直接就把供销科的人全找了过来,等看完供销科这半个月的销售记录后,姜友兴更是气得七孔冒烟,当场雷霆大怒。
“半个月前我求爷爷告奶奶好不容易拿回来1200多件的订单,你们几个倒好,这半个月加起来的数量连我当时拿回来的数量都不到?你们告诉我,这半个月都干嘛去了?我上次开会怎么和你们说的?啊!一个个全都哑巴了?说话!”
姜友兴在这家厂子工作了大半辈子,全厂上下几乎全是他的晚辈。
别看上次在粮油公司供销科面对赵立强的时候姜友兴显得有些“卑躬屈膝”,甚至刻意讨好的姿态。可要真把姜友兴当成老实人就大错特错,在优民厂姜友兴可是一言九鼎的存在,大家长作风极其严重,平日里对于职工干部也极为严厉,一个看不惯噼头就骂,恼火起来伸手打人的事也不是没有。
面对发了怒火的姜友兴,供销科上下大气都不敢出,直到骂了一通感觉有些累了的姜友兴指着供销科长的鼻子让他解释的时候,其他人才暗暗松了口气。
供销科长心里直叫倒霉,解释?老子怎么解释?可不解释又不行,谁让他是供销科的头头呢?
“这个……这个……其实……。”心里琢磨着如何解释才能更好些,供销科长吞吞吐吐地边说边想。
“啪啪啪”看着他一副说话都不利索的样,姜友兴心里的火更大了几分,伸手就在桌上重重拍了几下。
“怎么了?实话实说这么难?吞吞吐吐,肚子里琢磨着找理由湖弄我是不是?说!”
一个机灵,供销科长抬头看了一眼姜友兴,这才开口回答了他的问题。
供销科长告诉姜友兴不是他们不努力,这些日子供销科几乎什么办法都想过了,可收效甚微。整个供销科包括他科长在内所有人每天都在跑业务,和三大公司还有供销社那边进行沟通,求着他们帮忙多拿点货,好话说了个遍,就差要跪下了。
可问题在于不是他们工作没做到位,是事实摆在那边,今年的饮料销售三大公司和供销社都很惨澹,现在他们的仓库里还堆着优民厂的不少饮料产品呢,问题就是没人来拿货。
说到这,供销科长赌咒发誓自己绝对没有半句谎言,他和供销科的人亲自去三大公司和供销社的仓库看过事实就是说的这样。仓库里的货堆的满满的,其中包括姜友兴半个月前去跑来的总量1200件的货物再加上这半个月他们好不容易推销出去的产品。
以前,一家公司或者供销社每天至少要出上百件货,可现在一天能出几件货就了不起了。这么多货堆着,按现在的出货速度来计算,等出完恐怕也猴年马月了,供销科已经尽力了。
选择这里主要是交通便利,一来600米开外就是火车货运站,二来离国道也近。
这个地方原本是属于铁路局的,地方很大,里面有一幢五十年代建的苏式三层小楼再加两个大仓库,有水有电,还有通电话,虽然建筑有些老旧,仓库也很简陋,不过孙耀良和宋援朝亲自去了一趟后就把这地给定了下来。
仓库需要重新弄一下,原本的仓库是作为堆场仓库的,不符合宋援朝的需求,所以必须在原来基础上再进行整改。至于办公的小楼也是如此,荒废了两年多,里里外外显得破破烂烂,还得好好收拾。
这些事都交给了孙耀良,经费直接从销售公司账上走,先把办公室给收拾出来,再添一些办公桌椅和其他办公用品什么的,销售公司人员就能转移到那边先上班了。
仓库这边可以等些日子,根据施工计算九月中旬前全部完成就可以了,目前一分厂的仓库还能使用,新品生产也没这么快,不需要这么着急。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虽然泉林厂有样学样也搞起了直供销售模式,可在金陵本地市区范围的市场基本被一分厂提前占领的情况下,泉林厂并没有采取和一分厂硬碰硬的姿态,而是搞起了迂回包抄,从郊县地区和马城、京口两市入手。
随着销售策略的改变,泉林厂在这几个地方的进展不错,很快就打开了局面。
仅仅一个星期下来,之前困扰郑国元的销售问题彻底得到了改善,随着后续市场铺开,厂里的库存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不断运出厂去从那些销售终端再卖到顾客的手中。
销售问题的解决让泉林厂上下全都松了口气,甚至为自己目前的产能犯起了抽。
直接跳过供销社和三大公司,把销售铺设到终端,虽然繁琐些,人力消耗也大,但结果却是值得的。
这些困难都能克服,尤其现在人力成本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对泉林厂来说并不算什么。现在每天的销售数额不断上升,如果按照这个速度来计算的话用不了多久就趋于饱和了。
泉林厂不是大厂,只是一家小厂,从规模来说还不如一分厂呢,仅仅马城和京口两市的销售渠道就足够泉林厂消化产量,更不用说泉林厂还打通了郊县地区的渠道。
这几天郑国元一直提着精神,密切注视着销售的情况,生怕出点问题。
之所为会这样,除了这种销售模式是第一次接触,虽然有着一分厂的成功例子,但拿来用后泉林厂是否能够通过这种模式打开局面,郑国元不能百分百保证。
二来,他更关注的是一分厂那边反应,毕竟这种销售模式是一分厂想出来的,自己照猫画虎做的暗搓搓,难保不被一分厂知道,万一一分厂了解情况后做出什么反应,虽然郑国元个人不怕,可一旦影响到了泉林厂刚刚展开的销售工作,弄不好会给他们的业务带来影响。
半个多月很快就过去了,一分厂那边似乎没任何反应,仿佛直到现在都不知道泉林厂这边的小动作。郑国元提起的心倒也慢慢落了下去,他琢磨着只有两个可能,一个可能是一分厂根本就没注意到自己,另一个可能就是一分厂知道了却没在意。
也许和自己当初的判断差不多,毕竟一分厂规模虽比他们泉林厂大些,产量高些,却依旧是有限的。
以一分厂的产量和目前控制的销售区域情况来看,一分厂的销售已经达到了饱和,根本没多余的精力去顾忌其他地区的市场。
这样也好,大家心照不宣干各自的,井水不犯河水。
在安心的同时,郑国元暗暗也起了扩大产量的想法,既然这个销售模式好用,为什么就不能利用这个模式继续扩大呢?泉林厂是小厂没错,可谁能保证一家小厂就不能成为大厂?
和优民食品厂的姜友兴不同,郑国元是知识分子出身,想问题更深入更全面,而且他在泉林厂干了不少年了,做梦都想让泉林厂壮大起来。
以前在计划经济的体系下泉林厂没有这个机会,现在市场已经开放了,当郑国元通过这一次销售模式的改变一下子就打开了眼界,以前觉得很难的东西突然变的简单起来。
郑国元觉得,只要有足够的销售支撑,那么泉林厂现在的产量哪怕翻上几番都没问题,如果能做到这点,那么自己一直梦想让泉林厂成为大厂的希望就有可能实现。
郑国元越琢磨越可行,立即就把赵德和肖强找来商议,准备摩拳擦掌大干一场。
而在泉林厂三个人关起门来商议的同时,优民厂的姜友兴在办公室里脸涨得满面通红,拍着桌子破口大骂。
“你们搞什么!简直就是群猪!这就是你们半个月的成绩?啊!”姜友兴手里捏着一张销售报表,噼头盖脸地朝着面前的供销科长丢过去,供销科长面如土色,耷拉着脑袋头都不敢抬。
在供销科长的身后还站着供销科的几个人,姜友兴大发雷霆把他们一个个骂得狗血淋头。
前些时候他好不容易亲自跑了三大公司,靠着老关系和私下塞的烟酒等礼物弄到了几张进货单,从而缓解了优民厂的产品销售。
回来后,姜友兴特意召集供销科的人开会,开会的时候还洋洋得意把带回来的进货单摆出了出来。
姜友兴告诉大家这世界上没什么困难,一切的困难在努力面前都是纸老虎。只要用心去做工作自然就会做好,瞧瞧,实实在在的成绩就摆在这里。
用事实狠狠教训了供销科全体人员,姜友兴指出工作态度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大家必须对工作上心,做供销要多跑跑,多拉拉关系,订单肯定就会有,如果没有订单那就是他们的工作没做到位。
搞供销,不就是嘴甜些腿脚勤快些么?这有什么难的?姜友兴虽然不是专业的供销出身,但在他看来供销根本没什么技术可言,无非就是自己说的这些,只要听自己的安排去做,傻子也能跑出成绩来。
姜友兴唾沫横飞地说了一大通,随后大手一挥让大伙再接再厉,努力把销售局面打开,改变目前销售不佳的现状。
开完会后,姜友兴就去忙自己的事去了,一转眼就近半个月过去,其中他也没太关注供销科的工作,直到今天财务科那边跑来说账面上钱不多了,这个月工资发完弄不好正常的生产都难维持,让姜友兴赶快想想办法。
得知这个消息姜友兴顿时就急了,他赶紧问什么情况,这才了解到这半个月来供销科那边根本就没什么进展,或许是怕姜友兴骂他们,一个个都故意瞒着他呢。
姜友兴瞬间就火冒三丈,直接就把供销科的人全找了过来,等看完供销科这半个月的销售记录后,姜友兴更是气得七孔冒烟,当场雷霆大怒。
“半个月前我求爷爷告奶奶好不容易拿回来1200多件的订单,你们几个倒好,这半个月加起来的数量连我当时拿回来的数量都不到?你们告诉我,这半个月都干嘛去了?我上次开会怎么和你们说的?啊!一个个全都哑巴了?说话!”
姜友兴在这家厂子工作了大半辈子,全厂上下几乎全是他的晚辈。
别看上次在粮油公司供销科面对赵立强的时候姜友兴显得有些“卑躬屈膝”,甚至刻意讨好的姿态。可要真把姜友兴当成老实人就大错特错,在优民厂姜友兴可是一言九鼎的存在,大家长作风极其严重,平日里对于职工干部也极为严厉,一个看不惯噼头就骂,恼火起来伸手打人的事也不是没有。
面对发了怒火的姜友兴,供销科上下大气都不敢出,直到骂了一通感觉有些累了的姜友兴指着供销科长的鼻子让他解释的时候,其他人才暗暗松了口气。
供销科长心里直叫倒霉,解释?老子怎么解释?可不解释又不行,谁让他是供销科的头头呢?
“这个……这个……其实……。”心里琢磨着如何解释才能更好些,供销科长吞吞吐吐地边说边想。
“啪啪啪”看着他一副说话都不利索的样,姜友兴心里的火更大了几分,伸手就在桌上重重拍了几下。
“怎么了?实话实说这么难?吞吞吐吐,肚子里琢磨着找理由湖弄我是不是?说!”
一个机灵,供销科长抬头看了一眼姜友兴,这才开口回答了他的问题。
供销科长告诉姜友兴不是他们不努力,这些日子供销科几乎什么办法都想过了,可收效甚微。整个供销科包括他科长在内所有人每天都在跑业务,和三大公司还有供销社那边进行沟通,求着他们帮忙多拿点货,好话说了个遍,就差要跪下了。
可问题在于不是他们工作没做到位,是事实摆在那边,今年的饮料销售三大公司和供销社都很惨澹,现在他们的仓库里还堆着优民厂的不少饮料产品呢,问题就是没人来拿货。
说到这,供销科长赌咒发誓自己绝对没有半句谎言,他和供销科的人亲自去三大公司和供销社的仓库看过事实就是说的这样。仓库里的货堆的满满的,其中包括姜友兴半个月前去跑来的总量1200件的货物再加上这半个月他们好不容易推销出去的产品。
以前,一家公司或者供销社每天至少要出上百件货,可现在一天能出几件货就了不起了。这么多货堆着,按现在的出货速度来计算,等出完恐怕也猴年马月了,供销科已经尽力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