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谋划
作者:夜深    更新:2023-07-09 16:51
  “前面援朝的话提醒我了,香江有着先天便利,做出口或者转口贸易应该大有所为。另外我昨天来时一路上自己琢磨了下,觉得或许可以在鹏城建个厂子,就像大琪那样的厂子……。”
  “可是正国哥,鹏城现在什么情况你不是不知道,这样破烂的地方建厂子,你不是开玩笑么?”秦正国刚说完,顾杰在一旁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破烂,那也要看在什么地方。”秦正国冲着顾杰一笑:“政策已经下来了,虽然特区的成立就在这几天,可消息早就传到了香江,香江不少商人都在讨论这个事呢,有不少人对鹏城很有兴趣。”
  “至于鹏城的条件我当然知道,你可别忘了当初我就是从鹏城去的香江,这次回来也是从那边回来的。我觉得既然国家把鹏城作为特区,那就绝对不会眼睁睁看着鹏城永远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如果我判断的没错,随着特区的成立,鹏城那边很快就会迎来翻天覆地的改变,而现在鹏城的条件差,设施不完善只是暂时的,这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
  听着秦正国的话,宋援朝心里不由得感慨,这家伙的眼光的确毒辣,看得实在是太准了。
  在场的人有一个说一个,只有宋援朝才真正知道未来的鹏城是什么样子,可相比现在的鹏城,其他人根本无法判断鹏城的未来会如何。
  秦正国是一个例外,他眼光敏锐在这时候就察觉到了商机,或许这也是当年在谁都对边境贸易有着顾虑的时候秦正国就敢冒险去做边贸,从中发了大财的原因吧。
  如今的秦正国早就不是当年的秦正国了,在香江这半年多来,秦正国自身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早就今非昔比。
  “有件事你们不是很清楚,我在香江知道了不少。”秦正国继续道:“香江以前是以制造业为主,早在六十年代时期,香江的制造业在东南亚是屈指可数的,各类轻工业产品制造,比如服装、玩具、电子产品和百货之类很是兴旺。但进入七十年代后,东南亚许多地方开始发展,再加上香江这些年房地产行业的兴起,许多生意人转变了投资方向,从而使得制造业不断萧条。”
  “这半年来我和不少香江的工厂主打过交道,他们都在感慨香江制造行业的辉煌一去不返,如今香江制造业的生存越来越困难,尤其是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导致产品出口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说到这,秦正国突然问大家是否知道香江的平均工资水平,众人同时茫然摇头,宋援朝心里清楚却和大家一样装着不知。
  “普通的白领,就是坐办公楼的,目前平均工资是二千左右,主管级别的可以达到三千上下,经理和副总级别在四千到五千左右,比如我们公司现在的副总徐慧,她的工资就是四千五百,在行业里虽然不算高却也不算低。”
  “普通的蓝领,就是工厂的工人,平均工资在一千八百到二千五百左右……。”
  “不对呀,这工人怎么反而比坐办公室的工资还高?”应彩霞忍不住插问了一句,刚才秦正国不是说坐办公室的二千左右工资么,怎么突然工人高的居然拿到二千五百了?
  “呵呵,这点和我们国内不一样,香江那边蓝领工资高的不少,主要看技术和能力,有些技术好的老师傅拿到三四千的都有,一点都不比一些经理副总什么的差。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我们国内一些高级技工工资级别比厂长还高的也不是没有,是不是这个道理?”
  听了秦正国的解释,众人微微点头,这话的确有道理。同时也为香江人的高收入而由衷的羡慕和感慨。
  目前港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大概是5:1,一就是五元港币兑换一元人民币,一千港币就是二百人民币,普通工人以二千元的月收入来计算就是足足四百元人民币。
  这几乎是一个香江人月收入顶得上内地十个普通工人的月收入了。而且别忘了这个可是官方汇率,如按照黑市汇率来计算的话是4:1甚至更高,这样算下来普通工人的收入折算人民币起码达到五百元左右。
  五百元,这个收入是不折不扣的高收入,内地没有一个企业职工哪怕是厂长、总工程师这样高级别的人都拿不到,却仅仅只是香江普通工人和白领的收入标准而已。
  假如按照主管经理甚至副总、总经理级别的,这个收入就更吓人了,怪不得有那么多人拼了老命想往香江跑,要知道在香江干三四年的收入等于在内地干一辈子的收入啊,这样的差距谁不眼红?
  “可是你们知道六十年代香江的工人收入是多少么?”这时候,秦正国又抛出了一个问题,见众人摇头表示不知,秦正国这才揭开了谜底:“那时候香江普通文员的月工资收入最多不超过三百,一般的新人再一百左右,工人月收入差不多也这个程度,而到七十年代开始,随着香江的不断发展,这个标准也不断上涨,直到现在就成了目前的这种水平。”
  “收入多了,对于普通人来说当然好,因为钱多了嘛,有了钱也富裕了,是不是?”秦正国笑着说道,大家同时都笑了起来,当然了,谁都希望自己收入高,都不喜欢低收入嘛,这是人之常情。
  就像现在,每个单位每年为了调半级一级工资为名额闹得不可开交,甚至为了这一个月两三元的工资拿着农药,怀揣菜刀登门威胁领导,嚷嚷着如果名单没有自己就喝农药或者砍人的人常有之。
  等到调工资的正式通知下来后,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这场面就和封建时代科举考试差不多,看见榜上有名者当即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呼朋唤友今晚不醉不归。至于落榜者失魂落魄甚至当场嚎啕大哭者有之,拖着垂头丧气的身躯如行尸走肉般离开……。
  等大家笑了会,秦正国又道:“这听起来是件好事,可同样是一件坏事。因为人们收入的增长导致了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这样一来同样生产一件衣服如果原来的成本是五元的话,那么现在的成本就会从五元上升到二十元、三十元、甚至四十元……。”
  说到这,秦正国向李大琪看去,他们这些人中只有李大琪是主管工厂的,对于这个问题他最有发言权。
  李大琪默默点头,秦正国说的没错,就像沪海工厂那边,目前一件衣服的成本中面料和辅料所占据的比例是最大的,反而人工成本的比例反而是最小的,其他部分就是仓储、运输和流通环节的各项支出了。
  如果沪海的厂子和香江的厂子那样,当工人的工资从目前的每月几十元一下子增加到了每月上千元甚至更多,那么在原材料维持原价成本的情况下,产品成本中人工所占据的比例一下子就超过了其他所有成本,从而拉升了成品服装的整体成本。
  至此,服装的价格必须不可能再维持原来的价格基础,涨价是一定的,要不然生产的越多亏损越多,这样下去就算家里有金山银海都不够填的。
  秦正国继续介绍香江目前的产业情况,随着地产经济的兴起和人力成本的上升,香江制造业已经是夕阳西下,许多商人不是转型地产就是苦苦支撑,守着厂子看不到什么未来。
  如今国内的改革开放兴起,倒使得香江许多工厂打了一剂强心针,比如在国内流行的那些服装、小电子产品和百货类产品等等,但从长远来看,这只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
  看出这点的人不少,许多香江工厂主趁此机会加大生产,以在香江制造业彻底结束之前捞足好处,也有些工厂主在这种情况下提前急流勇退,借着这股春风出售工厂,把工厂变现后转而投到其他行业中去。
  秦正国看得很明白,他今天提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想在这时候直接收购一家合适的厂子,然后把设备从香江搬到鹏城重新设厂。
  毕竟香江许多工厂的设备还是很不错,大多都是东瀛进口的设备,无论从设备本身还是生产效率各方面来看远优于国内的设备。何况这些设备在国内根本就买不到,但在香江收购却又能以很便宜的价格购入。
  收购工厂后,把工厂转移到内地,尤其是离香江最近的鹏城,不仅能够保留原本工厂的生产能力,从人力成本方面来说也能最大利益化。
  这点,从两地的收入差距就能明显看出,而且劳动密集型企业最关键的就在于人力成本,人力成本的下降就能使得产品重新具有竞争力,这样一来无论从那方面来看都是划算的。
  “听起来不错,可如果收购一家香江的厂子的话得花多少钱?”听完了秦正国的讲述,众人一时间都没说话,似乎在消化秦正国所说的内容。
  过了片刻,李大琪忍不住问了一句,在场中人他是唯一一个主管工厂的人,自然对秦正国的建议极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