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徐州建设军团的构想(中)
作者:紫色蔷薇 更新:2022-03-07 11:09
比起孙观吴敦尹礼几个,臧霸考虑的东西要更多。
所谓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不管是价码很有诚意的袁谭也好,甭管未来如何,起码眼下先将泰山贼哄到自家麾下的曹操刘表也罢。
并不是说臧霸等泰山诸将的才干有多么卓越。
而是看中了他们在泰山群寇中的威信。
收编了泰山诸将,等同于凭空多出了几十万人口的百姓,和数万立刻就能够编练成军的壮丁。
这才是臧霸等人真正的依仗所在。
而相应的,一旦这些人口、壮丁都被这些想要招揽他们的诸侯吞下去。
那么臧霸等泰山诸将的地位也会变得岌岌可危,甚至,还会因为他们先天在泰山群寇心目中的威信。
变成一些不稳定因素的来源。
到最后来上一场卸磨杀驴,并不是多么意外的事情。
所以,不管是为了自己今后的考量,还是为了那些投奔自己的流民们。
臧霸于情于理,都要问一句,袁谭到底准备如何安置那些流民。
如果说,要将那些流民分给世家当佃奴的话,那就不用多说了。
摆明了是和曹操一个路数,拿泰山贼当做一次性消耗品来用。
一旦这些流民们被世家吞下,泰山诸将能够有好日子过?
臧霸想想都知道是胡扯。
听到臧霸的问询,袁谭早已有备,此刻也没有过多纠结,直接了当的用手中的树枝,在地面上划出了一个简易的地图。
“徐州如今,地广人稀,世家凋敝,正是泰山军化寇为民的好时机,我的想法很简单。”
袁谭指着脚下的地图,侃侃而谈。
十万泰山军的战力,在袁谭眼里,即便不是笑话,也和笑话差不了太多。
他不是曹操,什么歪瓜裂枣都想要捡到麾下去用。
徐州军待遇优厚,所以进入徐州军的门槛定的更是极高。
只要能够进入徐州军序列,别的不说,起码一家人在乱世之中,衣食无忧。
便是一介小卒,也可以靠着军功抚恤制,荫蔽一子到长成。
这样的待遇,可不是谁都有资格享受的。
十万泰山军,在袁谭看来,能够有一万通过考核,就已经算不错的结果了。
而那些那通过考核的一万人,还不是徐州正军,而是徐州军的辅兵。
但,即便袁谭对于这些流贼中成长出来的士兵再看不上眼,也不得不承认。
比起寻常的流民,这十万泰山军倒也的的确确,有可取之处。
第一,虽然比起徐州军,他们远远不如,但他们至少有一定的军纪约束,只要稍加改造,纪律性提升上来。
完全可以拿来当做屯田军来使用。
没错,屯田。
后世人看三国,总觉得屯田是个大杀器,各路诸侯都在用。
其实不然,真正首倡屯田的还是曹操,并且是在官渡之战胜利之后,才大兴屯田。
在曹操从屯田中尝到了甜头,彻底奠定了魏国霸业基础之后。
其余诸侯才纷纷效仿跟进,屯田方略才正式成为了各路诸侯增加粮草收入,降低常备军兵粮消耗的重要方法。
但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屯田军,虽然可耕可战,但实际上,其战斗力不要说和寻常正规军相比了。
就连辅兵队的战斗力都是有些比不上。
毕竟,耕战耕战,平日里都忙着耕种田地了,日常的训练自然被削减了太多。
能够保证半月一练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战斗力自然高不到哪里去。
不过袁谭本来就没准备将泰山军拿来当正军用,他上泰山寻臧霸,就是为了给徐州那些荒地找个人种。
而且屯田还有一个好处。
那就是税赋比要高得多。
军屯的士兵们,按照正史上曹操的操作,说是军屯兵,其实就和农奴差不多。
只不过,世家的农奴是给世家效力。
曹操的军屯兵,是给他曹孟德,还有之后的曹家继承人当农奴。
军屯兵好啊,每年只要留给他们一点口粮让他们不饿死就好了,连种粮都不用留。
等到明年开春一律由官府拨发种粮,比袁谭现在最重的二民八公政策还要狠。
虽然不能说是十公零民,但九成九产量归于国库,就剩下那么一份粮食,保证农奴,啊,不对,是军屯兵不饿死。
能够在来年继续为伟大的魏公贡献力量就足够了。
早年曹操在的时候还好,起码军屯兵们还没有到只剩口粮的地步。
毕竟曹操还是有雄心壮志,一心想要平定天下的,军屯兵们不仅可以保证收的粮食可以在缴纳赋税之余养家糊口。
甚至还能够抽出时间习练武艺。
但到了后来,随着魏国政治环境越来越恶化。
尤其是曹丕死后,继位的曹氏皇帝们将目光由外转向内部,开始一心一意的和朝中的权臣们勾心斗角,搞起了政治斗争。
这个时候,军屯兵们所缴纳的粮食就成为了曹家皇帝们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
而军屯兵们缴纳的赋税,从一开始就没有定下一个确定的规章制度。
交的多交的少完全凭借当朝的曹家子的心意。
所以到最后,军屯已经糜烂到连世家治下的农奴都不如的地步。
而且为了增加收益,弄到最后,魏国的常备大军中,甚至有七成都是军屯兵的存在。
战斗力连辅兵都比不过,生活待遇差劲到连奴隶都不如的军屯兵。
占据了魏国正规军的大半数,魏国军队的战斗力滑落之巨,不用想也知道有多么巨大。
而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军屯兵,对于魏国,准确来说,对于曹家的忠诚度有多高,也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袁谭虽然决心在徐州搞屯田,但却不准备效仿曹操,搞出来一个到处都是坑的玩意儿来。
而这,就要牵扯到泰山军第二个可取之处了。
几十万泰山流民,其中人数众多不说,各色职业也是相当驳杂。
有给人算命的,有织席贩履的,有当过泥瓦匠的,还有当过厨子的。
总而言之,可谓是三百六十行,除开读过书识过字的士子外,几十万流民中,基本上都能够找得到。
而连带着从流民中成军的十万泰山军,也就是一个大汉职业博览会。
从种田到做饭,从做饭到建房子,从建房子到开渠挖沟,总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看不到。
三教九流鱼龙混杂,也真亏了臧霸能够驾驭得住这只军队。
而这样的军队,恰恰满足袁谭之前的一些构想。
所谓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不管是价码很有诚意的袁谭也好,甭管未来如何,起码眼下先将泰山贼哄到自家麾下的曹操刘表也罢。
并不是说臧霸等泰山诸将的才干有多么卓越。
而是看中了他们在泰山群寇中的威信。
收编了泰山诸将,等同于凭空多出了几十万人口的百姓,和数万立刻就能够编练成军的壮丁。
这才是臧霸等人真正的依仗所在。
而相应的,一旦这些人口、壮丁都被这些想要招揽他们的诸侯吞下去。
那么臧霸等泰山诸将的地位也会变得岌岌可危,甚至,还会因为他们先天在泰山群寇心目中的威信。
变成一些不稳定因素的来源。
到最后来上一场卸磨杀驴,并不是多么意外的事情。
所以,不管是为了自己今后的考量,还是为了那些投奔自己的流民们。
臧霸于情于理,都要问一句,袁谭到底准备如何安置那些流民。
如果说,要将那些流民分给世家当佃奴的话,那就不用多说了。
摆明了是和曹操一个路数,拿泰山贼当做一次性消耗品来用。
一旦这些流民们被世家吞下,泰山诸将能够有好日子过?
臧霸想想都知道是胡扯。
听到臧霸的问询,袁谭早已有备,此刻也没有过多纠结,直接了当的用手中的树枝,在地面上划出了一个简易的地图。
“徐州如今,地广人稀,世家凋敝,正是泰山军化寇为民的好时机,我的想法很简单。”
袁谭指着脚下的地图,侃侃而谈。
十万泰山军的战力,在袁谭眼里,即便不是笑话,也和笑话差不了太多。
他不是曹操,什么歪瓜裂枣都想要捡到麾下去用。
徐州军待遇优厚,所以进入徐州军的门槛定的更是极高。
只要能够进入徐州军序列,别的不说,起码一家人在乱世之中,衣食无忧。
便是一介小卒,也可以靠着军功抚恤制,荫蔽一子到长成。
这样的待遇,可不是谁都有资格享受的。
十万泰山军,在袁谭看来,能够有一万通过考核,就已经算不错的结果了。
而那些那通过考核的一万人,还不是徐州正军,而是徐州军的辅兵。
但,即便袁谭对于这些流贼中成长出来的士兵再看不上眼,也不得不承认。
比起寻常的流民,这十万泰山军倒也的的确确,有可取之处。
第一,虽然比起徐州军,他们远远不如,但他们至少有一定的军纪约束,只要稍加改造,纪律性提升上来。
完全可以拿来当做屯田军来使用。
没错,屯田。
后世人看三国,总觉得屯田是个大杀器,各路诸侯都在用。
其实不然,真正首倡屯田的还是曹操,并且是在官渡之战胜利之后,才大兴屯田。
在曹操从屯田中尝到了甜头,彻底奠定了魏国霸业基础之后。
其余诸侯才纷纷效仿跟进,屯田方略才正式成为了各路诸侯增加粮草收入,降低常备军兵粮消耗的重要方法。
但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屯田军,虽然可耕可战,但实际上,其战斗力不要说和寻常正规军相比了。
就连辅兵队的战斗力都是有些比不上。
毕竟,耕战耕战,平日里都忙着耕种田地了,日常的训练自然被削减了太多。
能够保证半月一练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战斗力自然高不到哪里去。
不过袁谭本来就没准备将泰山军拿来当正军用,他上泰山寻臧霸,就是为了给徐州那些荒地找个人种。
而且屯田还有一个好处。
那就是税赋比要高得多。
军屯的士兵们,按照正史上曹操的操作,说是军屯兵,其实就和农奴差不多。
只不过,世家的农奴是给世家效力。
曹操的军屯兵,是给他曹孟德,还有之后的曹家继承人当农奴。
军屯兵好啊,每年只要留给他们一点口粮让他们不饿死就好了,连种粮都不用留。
等到明年开春一律由官府拨发种粮,比袁谭现在最重的二民八公政策还要狠。
虽然不能说是十公零民,但九成九产量归于国库,就剩下那么一份粮食,保证农奴,啊,不对,是军屯兵不饿死。
能够在来年继续为伟大的魏公贡献力量就足够了。
早年曹操在的时候还好,起码军屯兵们还没有到只剩口粮的地步。
毕竟曹操还是有雄心壮志,一心想要平定天下的,军屯兵们不仅可以保证收的粮食可以在缴纳赋税之余养家糊口。
甚至还能够抽出时间习练武艺。
但到了后来,随着魏国政治环境越来越恶化。
尤其是曹丕死后,继位的曹氏皇帝们将目光由外转向内部,开始一心一意的和朝中的权臣们勾心斗角,搞起了政治斗争。
这个时候,军屯兵们所缴纳的粮食就成为了曹家皇帝们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
而军屯兵们缴纳的赋税,从一开始就没有定下一个确定的规章制度。
交的多交的少完全凭借当朝的曹家子的心意。
所以到最后,军屯已经糜烂到连世家治下的农奴都不如的地步。
而且为了增加收益,弄到最后,魏国的常备大军中,甚至有七成都是军屯兵的存在。
战斗力连辅兵都比不过,生活待遇差劲到连奴隶都不如的军屯兵。
占据了魏国正规军的大半数,魏国军队的战斗力滑落之巨,不用想也知道有多么巨大。
而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军屯兵,对于魏国,准确来说,对于曹家的忠诚度有多高,也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袁谭虽然决心在徐州搞屯田,但却不准备效仿曹操,搞出来一个到处都是坑的玩意儿来。
而这,就要牵扯到泰山军第二个可取之处了。
几十万泰山流民,其中人数众多不说,各色职业也是相当驳杂。
有给人算命的,有织席贩履的,有当过泥瓦匠的,还有当过厨子的。
总而言之,可谓是三百六十行,除开读过书识过字的士子外,几十万流民中,基本上都能够找得到。
而连带着从流民中成军的十万泰山军,也就是一个大汉职业博览会。
从种田到做饭,从做饭到建房子,从建房子到开渠挖沟,总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看不到。
三教九流鱼龙混杂,也真亏了臧霸能够驾驭得住这只军队。
而这样的军队,恰恰满足袁谭之前的一些构想。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