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八百里加急,仅有四字
作者:烟尘    更新:2022-03-04 13:24
  听到朱元璋的话。
  老管家一屁股,瘫坐在地。
  终于,这事儿算过去了。
  驸马的脑袋保住了,今后驸马的私房钱再被找出来,只要不是太过夸张,就应该没什么问题了。
  不远处。
  泪眼婆娑的崇宁公主,也终于停止了哭泣。
  她慌忙起身,跑到老管家身旁,翻阅起了那几个账本。
  此时的崇宁公主。
  像是被王子追着的灰姑娘,百感交集,眼眸晶莹。
  “公主不必看了。”
  老管家望向公主,从衣袖中拽出一个信封,“驸马走时,让我将这封信交给公主。”
  崇宁公主放下账本,接过信封。
  迟疑地打开。
  信封里,仅有一张纸,纸上仅有两句话:
  “我的小公主,要想我哦,(?′?‵?)IL???????!”
  “遇事不要慌,一切有我!”
  不多的两句话,满满的爱意,满满的宠溺。
  崇宁挂满泪痕的小脸儿,如绽放的红玫瑰,刹那间变得娇艳。
  整颗心,好似灌了蜂蜜般,浓甜。
  与老管家、崇宁公主截然不同的是。
  不远处的太子朱标。
  此时的他,满脸惆怅。
  这早朝时,刚刚商议过给驸马牛城什么赏赐。
  满朝文武是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个头绪。
  最后,还是朱元璋、马皇后商议着,破了后宫的法度,给了崇宁公主自由出入皇宫的权利,算是牛城赏赐了。
  如今。
  这数万两白银捐献国库,朱元璋一高兴,又是一个“当赏”。
  朱标的脑子,那是嗡嗡作响。
  君无戏言呐。
  这可是不好收场了。
  难不成要赐牛城“免死金牌”、“尚方宝剑”之类的?
  朱标是越想越纠结,越想越头疼。
  他望向朱元璋,刚准备上前商议一番,想把这“当赏”二字给抹掉。
  却见自己老爹朱元璋,背着双手,大步向外走去。
  最要命的是,他还随口来了句:“驸马赏赐一事,就交给太子了。”
  哈……
  交给太子?
  朱标的一张脸木然了。
  脑中一个想法冒出:父皇是有多久没打我了?
  呃……大概有一个月了吧。
  那,想来是父皇手痒了?
  似乎,也许,可能,就是这么回事!
  思绪至此。
  朱标好想冲上去,随手拽个木棍塞到朱元璋手中,让他尽情的鞭策。
  这左右是挨打,何必给自己出难题呢?
  不。
  这不是难题。
  这他娘是无解之题!
  朱标只感觉头痛欲绝。
  脑海中莫名迸出一个想法:本太子是不是该关爱一下允炆呢?(毕竟朱元璋的打,大多是被认为关爱的。而朱允炆是最被朱元璋疼爱的皇孙。)
  于是。
  当晚。
  太子府。
  一向宽厚待人的朱标,开始了关爱传承。
  朱允炆哀嚎声响彻府邸,扰的整个太子府无人敢安然入睡。
  ……
  星夜,御书房。
  朱元璋手持卷宗,踱步品鉴。
  兵发边关,北伐辽东。
  长江水患,黄河堤坝。
  有了驸马府捐献的稻米、银两,诸事自有六部官员,朱元璋也终于腾出手来。
  正是神清气爽,身心舒畅时。
  却见老太监手持密报,疾步而入。
  “陛下,扬州府三折密报。”
  “三折?”
  朱元璋皱眉,厉色望向老太监。
  洪武三年,朱元璋择羽林卫精锐及行伍精锐组建暗卫,建制等同羽林卫。
  暗卫直属朱元璋,掌大明天下各地密报,护大明皇室宗族。
  正常情况,各地密报每月一份,汇总送入皇宫,呈于朱元璋。
  唯有特殊事件,才会有破例。
  今日,竟然有三份密报,那问题绝对不会小了。
  “是。”
  老太监额首,连忙说道:“一折,有盐商伪造盐引,贩卖出关,与元朝余孽牵连。”
  “二折,扬州府'选马大会'不日将开,其间有十余女子为北方蛮夷。”
  “三折,驸马牛城已到扬州府,获‘选马大会’请帖,得十二府盐引。”
  “这牛城……。”
  朱元璋欲言又止,伸手接过三份密报,仔细观瞧了起来。
  三份密报,看似毫无联系,可却是密不可分。
  大明盐务,管制极其严苛。
  盐引限量,划分区域,获得盐引的条件需往边关送粮才行。
  至于伪造盐引,这是死罪。
  与元朝余孽牵连,更是死罪。
  第二折的“选马大会”,与马无关,指的是“扬州瘦马”。
  扬州自古出美女,又是两淮盐商的聚居地。
  盐商可谓是富甲一方,生活奢侈程度比之大明皇室奢华了数倍不止,他们的富足有此也养活了一大批傍其生存的行业,“养瘦马”就是其中之一。
  只因盐商喜好,在扬州一带,出现了大量经过专门培训、预备嫁予富商作小妾的年轻女子,而这些女子以瘦为美,个个苗条消瘦,从小教习琴棋书画,能歌善舞。
  因此,被称为“扬州瘦马”,并声名远播。
  不过,“扬州瘦马”择选,以扬州女子为主,皆为南方女子。
  只因,南方女子骨骼偏小,符合富商们的喜好。
  如今,这突然出现的北方蛮夷女子,倒是破了往年的惯例。
  而这第三折。
  驸马牛城获得“选马大会”邀请函,倒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毕竟驸马牛城也算富商,得邀请实属正常。
  可他购买了十二府盐引,恰在这特殊时期。
  结合前面两份密报,驸马牛城怕是会有牵连之嫌了。
  果不其然。
  朱元璋翻看密报,牛城的十二府盐引,乃是高价收购,其中有四份出自盐商李家。
  而这李家,恰好是暗卫怀疑伪造盐引的盐商。
  怀疑勾结元朝余孽的,也正是这个李家。
  又恰好驸马牛城的“选马大会”请柬,也是这李家所送。
  诸事牵连。
  朱元璋皱眉,若有所失般自语:“这牛城,不该呀!”
  在他看来。
  牛城若是聪明人。
  早该看出李家盐引的真伪。
  那就绝对不会收李家“选马大会”的请柬。
  可牛城若是愚笨。
  哪里来的如山稻米?
  又哪里来的数万两白银?
  又怎会让崇宁公主倾心?
  怎么会有偌大的产业,以及捐献国库的钱粮?
  那看似被动的捐献,其中可全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大抵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布局。
  这些别人看不出,他朱元璋却看的一清二楚。
  不过是夫妇间的玩乐,贤胥的暗中相助罢了。
  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第二次喊了“当赏”的缘由。
  只是,这样分析下来。
  牛城与李家,与元朝余孽,与盐务诸事,怕是牵连不小了。
  思绪至此。
  朱元璋眼眸闪过杀意。
  “但愿此事与你无关!”
  朱元璋低声自语,提笔写下四字,交予老太监。
  沉声道:“八百里加急,交给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