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赶人(上)
作者:天山寒鸦 更新:2022-03-03 08:30
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话本身是没错的,因为家里的老人是自己的亲人,虽然啰嗦一点,总归是为自己好。
但李承乾却有些受不住了。
这一天一大早,郑子文还没有来,负责教导他的三个老师就来到了东宫。
三人分别是孔颖达、于志宁还有张玄素。
他们都属于李世民很器重的人,而三位文臣自然也不希望辜负李世民的信任,所以在教导李承乾这方面也算得上是兢兢业业。
孔颖达说话比较直接,虽然老是让李承乾生气,但却是三人中比较温和的一个了。
于志宁就比较极端了,不管旁边有没有人,当着众人就呵斥李承乾,甚至把他比作秦二世那样的亡国之君,丝毫不给他一点面子,恨不得李承乾每一件事都照他的意思去做。
张玄素就更不得了,简直就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谏,简直比魏征还魏征。
三人的出发点自然都是好的,他们对李承乾就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可惜他们却忘了一点,那就是李承乾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小屁孩了,他今年已经二十一岁了,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所以,三位文臣的做法不但没有把李承乾教好,反而引发了他的叛逆之心,做事愈发变得变本加厉起来,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让郑子文做太师少师的原因。
这天早上,李承乾正高高兴兴的和一群宦官宫女们玩耍着,真嗨皮呢,就被三人抓了个正着。
顿时,三人围着李承乾你一言我一语的就开始训斥他起来。
三个老头都是大儒,训斥起人来那叫一个引经据典,滔滔不绝,顿时把李承乾骂得狗血淋头,铁青着脸低着头不说话,只是把牙齿咬的咯吱作响。
郑子文才走到门口,就听到了里面的声音,进来门之后一看,顿时笑了起来。
“哟,这是怎么了?大清早的就开批斗大会啊?高明,你怎么惹三位老师生气了?”
郑子文这一句话,顿时就帮李承乾解了围,他连忙朝着郑子文走了过来,然后恭恭敬敬的叫了一声。
“见过太子少师。”
看着他一脸的沮丧,郑子文顿时又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的这三位老师都是当世大儒,说的每一句话都可以被读书人奉为经典,刚才他们说了这么多,口也应该渴了,你去煮壶茶过来孝敬他们,要亲自煮!”
说完,就冲着李承乾挤了挤眼睛,李承乾顿时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连忙朝着郑子文躬身道:“少师所言极是,高明这就去!”
说完,一溜烟的就跑了。
三人原本还打算继续训斥他两句的,但看到他跑去给自己煮茶了,也不好在说什么。
人家这可是尊师重道,你这时候还要骂人家不是不识好歹么?
于是三人只好作罢,然后过来朝着郑子文拱了拱手。
“下官见过太子少师。”
他们可以不给李承乾面子,因为李承乾是他们的学生,但却不能不给郑子文面子,因为郑子文是他们的上司。
看到三人过来给自己见礼了,郑子文顿时笑呵呵的虚扶了一把。
“三位大人客气了,子文对三位也是仰慕得很,不如我们坐下再聊?”
“是!”
郑子文不是那种喜欢卖关子的人,坐下之后,他就开口了。
“三位大人教导太子也有一段时间了,不知三位大人对太子有何看法?”
郑子文话音刚落,就发现三人一脸诧异的看着自己,顿时笑了起来。
“哈哈,本官此举只是为了加深交流,以便更好的教导太子,本官认为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更好的教导学生,言传身教不如因材施教!”
郑子文话音一落,三人顿时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过了一会,孔颖达才抚着自己的胡须笑了。
“不愧是和国子监齐名的大唐皇家书院的副院长,好一个‘言传身教不如因材施教’,老夫受教了。”
说完就冲着郑子文拱了拱手。
而于志宁却皱了皱眉,然后摇了摇头。
“少师此言差矣,太子顽劣,若不严厉则难以管束。”
张玄素也点了点头。
“老夫以为于大人此言有理。”
听着三人的话,郑子文心里立刻就有了计较。
孔颖达这个老头比较好说话,只要自己和他好好说,以后在教导李承乾方面可以作为自己的帮手,也能让自己省下不少事。
而且教导学生和教孩子一样,总得有人唱红脸,有人唱黑脸,孔颖达无疑是唱黑脸的最好人选。
但于志宁和张玄素这两人却不行,这两人太倔了,留下来肯定会坏自己的事,得想办法把他们赶走。
不过却不能通过李世民把他们赶走,得让他们自己走,但怎么才能让他们自己走呢?
此时于志宁并不知道郑子文是处心积虑的想撵走他,看着郑子文露出思索的神色,他还以为郑子文是被顽劣的太子弄得伤脑筋了,顿时微笑着劝慰他。
“少师不用多虑,我们四人同心协力教导太子,只要尽力而为,可以无憾矣。”
无憾你妹啊,你要能早点滚回家就是对我最大的帮忙了!
想到这里,郑子文忽然想起一件事。
历史上这个于志宁似乎辞官回家了的,后来是被李世民亲自招了回来,然后继续教导太子。
“他到底是因为什么辞官的?”
郑子文觉得自己似乎抓住了什么重要的线索,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没办法,于志宁不像房杜那样的名臣,所以关于他的事郑子文也是记得迷迷糊糊的。
正在这时,郑子文忽然听到了旁边传来了一阵哭声。
“娘,娘,你在哪?娘……”
郑子文顿时笑了,原来是李象这孩子睡醒了找娘呢!
呃?娘?
这时候,郑子文猛然想了起来这个于志宁到底是为什么辞官回家了!
贞观十五年,于志宁的母亲逝世,所以于志宁为了回家给母亲守孝,所以向李世民辞官了。
后来李世民还以“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为理由,起复他为官,继续教导太子。
想到这里,郑子文立刻有了决定。
“好!就用这个理由赶他走!”
郑子文很自信,他相信这次于志宁不但会痛快的离开东宫,而且心里还会对他感恩戴德的!
心里有了计较之后,郑子文顿时猛的看向于志宁,两只眼睛顿时露出了不可思议之色。
看着郑子文的异样,于志宁也狐疑的摸了摸自己的脸,然后皱了皱眉。
“郑大人,下官有什么不对么?”
郑子文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直接站了起来,然后伸出手掐了掐自己的指头,脸上一片沉重之色。
显然,于志宁对于郑子文的一些传闻也是听过的,眉头顿时也皱了起来。
“郑大人,莫非是下官命不久矣?”
听着他的话,郑子文顿时心中一喜。
“这家伙居然听说过我的事,看来这事成了!”
想到这里,郑子文忽然转过头来,然后面色沉重的摇了摇头。
“如果是于大人你本人的事,我一眼便能看出来,也不用掐指算了。”
说着,郑子文又叹了口气。
“虽然天机不可泄露,但是我敬佩于大人是一个孝子,所以才把这事告诉你。”
于志宁的眼睛顿时瞪大了,露出了一脸的惊恐。
“难道……难道是我母亲……”
郑子文顿时,面色沉重的点了点头。
“本官敬佩大人的学识,也很希望和大人一起辅佐太子,但这事不知道也就罢了,但我现在知道了,若不告知于大人,我内心难安啊!”
于志宁一听,顿时“噗通”一声坐倒在地,眼泪顿时就留了出来。
“母亲……孩儿不孝!”
说完,对着远方就“嘭嘭嘭”磕了三个响头。
看着他的做法,郑子文顿时就知道他误会了,连忙伸手把他扶了起来。
“哎哎,于大人您先冷静,你的母亲现在还活着!”
“呃?我母亲还活着?”
于志宁顿时傻眼了,一对包含着泪水的双眼满是错愕。
看着他的样子,郑子文顿时点了点头。
“没错,其实我是想告诉你,令堂的大限就在明年,所以想问问你是要回去送她走完这最后一年,还是……”
不等郑子文说完,于志宁顿时一摆手打断了他。
“郑大人不用说了,虽然下官也很想和大人一起共事,但这么多年来,下官亏欠家母良多……”
说道这里,他抿了抿嘴唇,然后朝着郑子文拱了拱手。
“郑大人,大恩不言谢,若有机会,下官一定报答大人的提点之恩,告辞!”
说完,急匆匆的就走了,看得孔颖达和张玄素一脸的错愕。
就连郑子文也有些惊讶。
于志宁这家伙居然一点都不怀疑就相信自己了,看来真是一个孝子呢!
和郑子文想的一样,于志宁之所以相信了郑子文,就是因为他是一个孝子。
于志宁想得很清楚,如果郑子文说的是假的,那么他陪伴了母亲一年并没有什么损失,但如果他说的是真的,那么这一年就是自己陪伴母亲的最后一年了。
这样的事于志宁不敢赌,因为他怕自己后悔一辈子!
所以,出了东宫之后,于志宁就立刻跑去向李世民辞官了。
...
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话本身是没错的,因为家里的老人是自己的亲人,虽然啰嗦一点,总归是为自己好。
但李承乾却有些受不住了。
这一天一大早,郑子文还没有来,负责教导他的三个老师就来到了东宫。
三人分别是孔颖达、于志宁还有张玄素。
他们都属于李世民很器重的人,而三位文臣自然也不希望辜负李世民的信任,所以在教导李承乾这方面也算得上是兢兢业业。
孔颖达说话比较直接,虽然老是让李承乾生气,但却是三人中比较温和的一个了。
于志宁就比较极端了,不管旁边有没有人,当着众人就呵斥李承乾,甚至把他比作秦二世那样的亡国之君,丝毫不给他一点面子,恨不得李承乾每一件事都照他的意思去做。
张玄素就更不得了,简直就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谏,简直比魏征还魏征。
三人的出发点自然都是好的,他们对李承乾就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可惜他们却忘了一点,那就是李承乾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小屁孩了,他今年已经二十一岁了,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所以,三位文臣的做法不但没有把李承乾教好,反而引发了他的叛逆之心,做事愈发变得变本加厉起来,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让郑子文做太师少师的原因。
这天早上,李承乾正高高兴兴的和一群宦官宫女们玩耍着,真嗨皮呢,就被三人抓了个正着。
顿时,三人围着李承乾你一言我一语的就开始训斥他起来。
三个老头都是大儒,训斥起人来那叫一个引经据典,滔滔不绝,顿时把李承乾骂得狗血淋头,铁青着脸低着头不说话,只是把牙齿咬的咯吱作响。
郑子文才走到门口,就听到了里面的声音,进来门之后一看,顿时笑了起来。
“哟,这是怎么了?大清早的就开批斗大会啊?高明,你怎么惹三位老师生气了?”
郑子文这一句话,顿时就帮李承乾解了围,他连忙朝着郑子文走了过来,然后恭恭敬敬的叫了一声。
“见过太子少师。”
看着他一脸的沮丧,郑子文顿时又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的这三位老师都是当世大儒,说的每一句话都可以被读书人奉为经典,刚才他们说了这么多,口也应该渴了,你去煮壶茶过来孝敬他们,要亲自煮!”
说完,就冲着李承乾挤了挤眼睛,李承乾顿时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连忙朝着郑子文躬身道:“少师所言极是,高明这就去!”
说完,一溜烟的就跑了。
三人原本还打算继续训斥他两句的,但看到他跑去给自己煮茶了,也不好在说什么。
人家这可是尊师重道,你这时候还要骂人家不是不识好歹么?
于是三人只好作罢,然后过来朝着郑子文拱了拱手。
“下官见过太子少师。”
他们可以不给李承乾面子,因为李承乾是他们的学生,但却不能不给郑子文面子,因为郑子文是他们的上司。
看到三人过来给自己见礼了,郑子文顿时笑呵呵的虚扶了一把。
“三位大人客气了,子文对三位也是仰慕得很,不如我们坐下再聊?”
“是!”
郑子文不是那种喜欢卖关子的人,坐下之后,他就开口了。
“三位大人教导太子也有一段时间了,不知三位大人对太子有何看法?”
郑子文话音刚落,就发现三人一脸诧异的看着自己,顿时笑了起来。
“哈哈,本官此举只是为了加深交流,以便更好的教导太子,本官认为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更好的教导学生,言传身教不如因材施教!”
郑子文话音一落,三人顿时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过了一会,孔颖达才抚着自己的胡须笑了。
“不愧是和国子监齐名的大唐皇家书院的副院长,好一个‘言传身教不如因材施教’,老夫受教了。”
说完就冲着郑子文拱了拱手。
而于志宁却皱了皱眉,然后摇了摇头。
“少师此言差矣,太子顽劣,若不严厉则难以管束。”
张玄素也点了点头。
“老夫以为于大人此言有理。”
听着三人的话,郑子文心里立刻就有了计较。
孔颖达这个老头比较好说话,只要自己和他好好说,以后在教导李承乾方面可以作为自己的帮手,也能让自己省下不少事。
而且教导学生和教孩子一样,总得有人唱红脸,有人唱黑脸,孔颖达无疑是唱黑脸的最好人选。
但于志宁和张玄素这两人却不行,这两人太倔了,留下来肯定会坏自己的事,得想办法把他们赶走。
不过却不能通过李世民把他们赶走,得让他们自己走,但怎么才能让他们自己走呢?
此时于志宁并不知道郑子文是处心积虑的想撵走他,看着郑子文露出思索的神色,他还以为郑子文是被顽劣的太子弄得伤脑筋了,顿时微笑着劝慰他。
“少师不用多虑,我们四人同心协力教导太子,只要尽力而为,可以无憾矣。”
无憾你妹啊,你要能早点滚回家就是对我最大的帮忙了!
想到这里,郑子文忽然想起一件事。
历史上这个于志宁似乎辞官回家了的,后来是被李世民亲自招了回来,然后继续教导太子。
“他到底是因为什么辞官的?”
郑子文觉得自己似乎抓住了什么重要的线索,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没办法,于志宁不像房杜那样的名臣,所以关于他的事郑子文也是记得迷迷糊糊的。
正在这时,郑子文忽然听到了旁边传来了一阵哭声。
“娘,娘,你在哪?娘……”
郑子文顿时笑了,原来是李象这孩子睡醒了找娘呢!
呃?娘?
这时候,郑子文猛然想了起来这个于志宁到底是为什么辞官回家了!
贞观十五年,于志宁的母亲逝世,所以于志宁为了回家给母亲守孝,所以向李世民辞官了。
后来李世民还以“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为理由,起复他为官,继续教导太子。
想到这里,郑子文立刻有了决定。
“好!就用这个理由赶他走!”
郑子文很自信,他相信这次于志宁不但会痛快的离开东宫,而且心里还会对他感恩戴德的!
心里有了计较之后,郑子文顿时猛的看向于志宁,两只眼睛顿时露出了不可思议之色。
看着郑子文的异样,于志宁也狐疑的摸了摸自己的脸,然后皱了皱眉。
“郑大人,下官有什么不对么?”
郑子文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直接站了起来,然后伸出手掐了掐自己的指头,脸上一片沉重之色。
显然,于志宁对于郑子文的一些传闻也是听过的,眉头顿时也皱了起来。
“郑大人,莫非是下官命不久矣?”
听着他的话,郑子文顿时心中一喜。
“这家伙居然听说过我的事,看来这事成了!”
想到这里,郑子文忽然转过头来,然后面色沉重的摇了摇头。
“如果是于大人你本人的事,我一眼便能看出来,也不用掐指算了。”
说着,郑子文又叹了口气。
“虽然天机不可泄露,但是我敬佩于大人是一个孝子,所以才把这事告诉你。”
于志宁的眼睛顿时瞪大了,露出了一脸的惊恐。
“难道……难道是我母亲……”
郑子文顿时,面色沉重的点了点头。
“本官敬佩大人的学识,也很希望和大人一起辅佐太子,但这事不知道也就罢了,但我现在知道了,若不告知于大人,我内心难安啊!”
于志宁一听,顿时“噗通”一声坐倒在地,眼泪顿时就留了出来。
“母亲……孩儿不孝!”
说完,对着远方就“嘭嘭嘭”磕了三个响头。
看着他的做法,郑子文顿时就知道他误会了,连忙伸手把他扶了起来。
“哎哎,于大人您先冷静,你的母亲现在还活着!”
“呃?我母亲还活着?”
于志宁顿时傻眼了,一对包含着泪水的双眼满是错愕。
看着他的样子,郑子文顿时点了点头。
“没错,其实我是想告诉你,令堂的大限就在明年,所以想问问你是要回去送她走完这最后一年,还是……”
不等郑子文说完,于志宁顿时一摆手打断了他。
“郑大人不用说了,虽然下官也很想和大人一起共事,但这么多年来,下官亏欠家母良多……”
说道这里,他抿了抿嘴唇,然后朝着郑子文拱了拱手。
“郑大人,大恩不言谢,若有机会,下官一定报答大人的提点之恩,告辞!”
说完,急匆匆的就走了,看得孔颖达和张玄素一脸的错愕。
就连郑子文也有些惊讶。
于志宁这家伙居然一点都不怀疑就相信自己了,看来真是一个孝子呢!
和郑子文想的一样,于志宁之所以相信了郑子文,就是因为他是一个孝子。
于志宁想得很清楚,如果郑子文说的是假的,那么他陪伴了母亲一年并没有什么损失,但如果他说的是真的,那么这一年就是自己陪伴母亲的最后一年了。
这样的事于志宁不敢赌,因为他怕自己后悔一辈子!
所以,出了东宫之后,于志宁就立刻跑去向李世民辞官了。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