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561章 大清的火炮演习
作者:富春山居    更新:2022-03-01 17:08
  崇德三年四月十五日,黄台吉带领诸贝勒及满汉亲信出盛京城检阅乌真超哈军的火炮演习,为黄台吉聚敛了大批财富的范永斗也得以获准随行。
  从五年前佟养性监督工匠成功造出第一门红衣大炮之后,黄台吉就赏赐了造炮工匠田庄和奴隶,以让这些工匠更精心精力的为自己铸造大炮。
  到了崇德三年,这些汉人工匠们在造炮技艺上有了极为明显的长进,其以失蜡法制作出来的大炮,射程已经和当初从大明偷运出的那门18磅英国舰炮几无区别。
  但是从大明进口的铁料质量显然不够好,为了防止炸膛,这些仿照的红衣大炮管壁厚度都要比原版厚的多,因此每一位红衣大炮的重量都在两吨上下,必须要修建专门的道路以十数对犍牛牵引,移动极为不便。
  除了这些威力惊人的红衣大炮之外,工匠们还建造了千斤大小的大将军炮和更轻的二将军炮等轻便火炮。不过除了红衣大炮之外,这些轻便火炮实是难以同明军的野战炮进行对抗。但是用来在满蒙亲贵面前摆一摆架势,却已是足够了。
  黄台吉之所以在此时带领诸贝勒和满汉大臣出城检阅乌真超哈军,也是为了想要凝聚人心,让大清国上下知道自己手中并不是没有对抗明军火炮的利器的。
  为了更好的展现这些大炮的威力,黄台吉还不惜大费周章的让汉军修筑了一座明军的标准堡寨,用作火炮射击的目标。
  十余门红衣大炮在三里外,大将军炮等轻便火炮数十门安置在一里外,在黄台吉的一声令下后,图纳和石廷柱便下令这些火炮依照顺序开火,一时晴空霹雳,烟雾弥漫,远处修筑的土木堡寨很快就被打出了一个缺口来。
  用望远镜观看火炮演习的满人贝勒、将领,一个个顿时咂舌不已。有人便说道:“这红衣大炮果然威猛无比,只要有个几十位红衣大炮在手,日夜轮番施放,明国又有什么城池能够挡得住?没有了城池的保护,和明军野战我们又有什么可惧怕的…”
  站在黄台吉身边的镶红旗旗主岳托也忍不住向他问道:“汗王,如红衣大炮这等利器,我国究竟铸造了多少尊?”
  看着望远镜内的堡寨一角终于完全崩坍了下来,黄台吉才满意的放下了望远镜,向岳托回道:“红衣大炮已经铸了37位,其他的大小将军炮约百余位。不过光有炮还是不够的,器具要精,这使用器具的人也要多加训练才是,否则还是难以发挥出大炮的威力的。图纳和石廷柱这两年来对乌真超哈军的训练还是不错的。”
  济尔哈朗马上恭维道:“我大清有如此利器在手,近后明国还能如何抵挡我大清精兵。臣为汗王贺,为大清贺…”
  黄台吉今日的心情显然很好,听了济尔哈朗的话语后也微笑的回应了几句。于是他身后的其他贝勒也极力称颂起汗王英明等言辞,一时之间爱新觉罗家的子弟们倒是显得极为融洽了起来,倒是少了几分明争暗斗。
  应该来说,黄台吉今日借用火炮演习来安定大清上层人物的人心,还是基本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的。在近百门火炮的轰鸣下,满蒙贵族们又重新找回了对于黄台吉的信心,连去年冬日北方边境被索伦部族袭击带来的沮丧感,此刻也淡去了不少。
  不过黄台吉却没有被这一片赞颂声中迷失自己,义州一战中明军火炮在野战中发挥出来的威力,实实在在的惊吓到了不少八旗将领。大半个正蓝旗的精锐居然不战而降,实是八旗建军以来从没有发生过的事。
  虽然这其中也有莽古尔泰自杀给这些正蓝旗将士带去的冲击,但数千正蓝旗将士束手就擒还是给八旗将士带去了极大的震撼。以往这些八旗将士对于明军自带的优越感,在这一战后就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而更让黄台吉担心的是,通过了义州之战后,不但让明军的士气大涨,就连国内汉官们的态度都变得有些含糊不清,似乎再无像过去一样坚信大清能够取代大明夺取天下。而是退而求其次,想要固守辽东,打起了宋辽对峙的局面来了。
  黄台吉比这些汉官可看的更远一些,如果大清失去了对大明取而代之的信心,那么国内的人心很快就会四分五裂,基本上是形不成什么宋辽对峙的局面的。因为满人的数量实在太少,满人以如此少的人口而能统御国内的蒙古及汉人,以对抗大明而不落下风。那是因为天命汗让他们看到了能够取大明而代之的希望,一旦失去了这个希望,蒙古和汉人又怎么会继续跟着满人和大明死磕呢?
  是以,哪怕大清果然取代不了大明,这取代大明的信念也是不能放弃的。但是再向过去那样轻易挑起和明国的战争,黄台吉也是不会那样做的。过去后金可以随意进攻明国,是建立在天命汗对明军战无不胜的战绩上的。满人都知道明军只会龟缩在城池内,不会给自己造成什么伤害,但是只要攻下几座堡寨,就能给自己带来大量的战利品,自然没人会反对向明国开战。
  但是今日的大明已非过去,满人打过去不仅抢不到东西,还要防备被那些明军咬上一口,这种没有收获的战争多打上几次,大清自己就要崩溃了,黄台吉自然不会再贸然发起伐明之战。
  他现在只想积聚力量,然后找到机会给明国来一次狠的,把明军刚刚起来的士气重新打下去,这才能让两国的民心士气重新回到过去的轨道上。然而直到今天,他也依然没能找到这样的机会。而那些叛逃大清的满人亲贵将士,更是成了他的心头大患。
  正如多尔衮所说,满人本就不多,如果再人心涣散,大清又能撑上多久呢?黄台吉扫了一眼身边的贝勒们,发觉自己熟悉的面孔已经少了不少。阿敏、莽古尔泰、杜度、爱尔礼、德格类,这些爱新觉罗家的英杰,不是死了就是跑去了明国,这对*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损失,这些人物可不是寻常就能见到的。
  唯一让他感到庆幸的是,德格类叛逃之后,没过多久就在北京病故了。这对他所带去明国的正蓝旗精锐,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打击。而对于国内的正蓝旗来说,明国也失去了一个极有号召力的首领。由此来看,上天还算是眷顾着自己的。
  看过了火炮的演习,接受了诸贝勒和满蒙大臣对自己的效忠赞颂之后,在太阳西斜时,黄台吉终于带着大队人马回城了。
  位于队伍末尾的范永斗神情轻松的和几名汉官闲聊着,便跟着大队人马走进了盛京城的怀远门。刚刚进入城内,他便看到了自己在银行的亲信站在街边不停的向自己招手,他心中顿时咯噔了一下。
  范永斗随即向队首告了假,便拨马走到了路边,他刚刚在亲随的帮助下落了地,便听到匆匆跑到近前来的亲信对自己焦急的说道:“掌柜的出大事了…”
  范永斗立刻打断了他说道:“闭嘴,大庭广众的,你胡诌什么呢?镇定一些,天塌不下来,找个安静的地说。就去前面的茶楼,正好让我也润润嗓子…”
  在范永斗的训斥下,前来报信的亲信终于把话咽了回去,跟着他走去了前面的茶楼。
  让茶楼伙计安排了一个雅间之后,范永斗才支开了旁人,让这名亲信将事情慢慢道来。
  听完了亲信传报的消息后,范永斗依旧镇静的对他说道:“你先回行里去,把四海贸易公司发来的通告给收藏好了,不要让其他人看见了,我这就去四海商行和他们的大掌柜王文远交涉去,不会有事的。”
  看着范永斗如此镇静,这名亲信也不疑有他,也是心头大定的答应了一声,就离开了。
  听着门外楼梯上的脚步声渐渐远去,范永斗才霍的站了起来,他的袖口不小心带到了面前的茶盏,茶水流淌了半个桌面,但他已经顾及不到,匆匆走出雅间吩咐门外的亲随结账,便自己一个人下楼离去了。
  四海贸易公司在盛京的据点,也就在距离怀远门不远的西顺城街上,号称四海楼,一层为商铺,二层为商行账房办公之所在。至于四海楼的后面,还有个两进的院子,第一进是库房和伙计的住处,第二进便是四海商行几位掌柜的办公及住处。
  范永斗对于此地可谓是熟门熟路,因此也不待有人招呼他,他便长驱直入的冲进了四海楼的后院中去。铺面的伙计正想去拦一拦,却被柜面上的管事给阻止了,示意他不必多事。
  范永斗一口气冲到了二进院子的正房,也就是大掌柜王文远的日常办事地方。范永斗冲进房内时,他正同几名商号的管事说事,见到范永斗闯进来之后,他也不恼,只是对着几名管事说道:“好吧,这事就这么办了,你们回去之后都上上心,可别出什么纰漏了。”
  几位管事也知趣的答应着退出了房间,他们同样认识范永斗这位汗王面前的红人,虽然不知他这么怒气冲冲的闯进来是为了何事,不过他们倒是不愿意卷入到这场是非之中。
  听到几位管事的脚步走远后,王文远也不起身,就这么伸手虚虚一摊说道:“范掌柜这么急匆匆的跑来小号,可是有什么吩咐?不如先坐下歇歇再说,我去吩咐伙计给你上杯好茶…”
  范永斗冷冷的看了他一眼,便大刀阔斧的走到了王文远对面坐了下来,口中硬邦邦的说道:“茶就免了,我刚刚已经喝过了。王掌柜你也应该清楚我的来意,不妨直说吧,你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贵商号是不想在盛京开下去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