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417章 年轻人的时代
作者:富春山居    更新:2022-03-01 17:07
  钱谦益很是吃惊的看着远处和外国人谈的正开心的皇帝陛下,他原本以为皇帝是前来迎接他的,这让他刚刚下车时兴奋莫名。
  但是没想到,当他下车之后才发现,皇帝居然跑去了二等车厢的门前,和一群外国人热情的交谈了起来,这让会错了意的钱谦益很是尴尬。
  不过再尴尬,他也不能对皇帝视而不见,山不来就我,拿便只好我去就山了。钱谦益很快就向着皇帝那边小跑着过去了,试图想要和崇祯打个招呼。
  “陛…”
  朱由检转过头来,赶紧用食指竖立在嘴边,示意钱谦益闭嘴之后才说道:“我现在不过是一介平民的打扮,钱先生就不必在这里制造混乱了。
  钱先生你穿着官服还是别凑过来了,免让旁人知道朕又溜出了宫,到时又有人要上书批评朕了。先生你旅途劳顿,不妨先回家中去休息休息,有什么话,我们明日宫内再说。
  今天我要做一回向导,带着这位伽利略先生参观下京城和他今后将要生活、工作的地方。就没空听你汇报了…”
  钱谦益怅然若失的看着皇帝带着大队人马离开了车站,站台上很快就只剩下他们这些刚刚回京的官员了。他心里不由叹了口气,早知道皇帝这么看重这些西洋人,他在路上时就应该多攀谈一二了,真不知那个叫伽利略的西洋人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
  在另一方,跟着崇祯离去的伽利略,很快就在这位热情的年轻皇帝面前放下了心防。他能够看得出,这位东方的君主的确对科学很有兴趣,并不像教廷那些无知而骄傲的主教那样,总想着让科学来证明神灵的伟大。
  邀请了伽利略和自己同乘一辆马车的朱由检,在一番闲聊之后,便切入了正题说道:“伽利略先生,我已经拜读过你的新作《对话》。
  当然,我也得到了耶稣会成员的抗议,他们认为您在《对话》中塑造的那个头脑简单、思想守旧的辛普利邱,就是在影射教皇本人。他们的证据是:辛普利邱经常以教皇惯用的辞句,在书中发表一些可笑的错误言论。我想知道这是事实吗?”
  伽利略低着头赶紧否认道:“不,不是这样的。我只想说,这是耶稣会在污蔑教皇,如果不是他们把教皇和辛普利邱联系起来,没人能看到出辛普利邱就是教皇。比如陛下您,如果没有耶稣会会士们的汇报,您能往这方面想吗?”
  朱由检耸了耸肩后说道:“好吧,我愿意接受您的解释。不过您应当知道,我的权力只能在东方保护您,当您返回欧洲时,恐怕教皇未必会听您的解释。所以我建议您,在教皇忘记《对话》之前,您还是别回去自讨没趣了。”
  伽利略缩了缩脖子,他心里的确有些没底,毕竟宗教裁判所可没眼前这位年轻至尊好说话,他赶紧转移话题问道:“感谢陛下的庇护,我一定会慎重考虑您的意见的。
  能够见到陛下是我的荣幸,不过我更希望知道陛下能够给我一份怎么样的工作,能否留给我一些个人时间,让我作一些感兴趣的研究?”
  朱由检微笑着回道:“您从欧洲远道而来,我觉得您没必要立刻进入工作状态,而是先看看我国的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了解下我国在这方面和欧洲之间的差异,然后帮助我们找出一些问题来。比起科学成果,我更希望有一套研究科学的有效制度,这能够让我们集中更多的人力资源并有效的发挥出来…”
  皇帝对于西洋学者伽利略的尊重,甚至亲自作为向导,带领他参观了皇家科学院、燕京大学和钟楼内的崇祯大摆等等地方,其实并不被科学院的院士所理解。耶稣会会士虽然知道伽利略的学识,但作为教廷的属下,他们很难接受伽利略一来就位居于他们之上的结果。
  而中国的院士们对于伽利略的学问所知不多,自然更难以接受,皇帝敬重他甚至超过了整个皇家科学院,这简直有些伤他们自尊了。
  因此,科学院的院士们,曾经一度跑去同徐光启交涉,认为不应该就这么轻易的把科学院院士的资格颁发给伽利略,起码也要对他进行一场考试云云。
  看到众人都是这个态度,徐光启不由跑去向皇帝请示了一番。虽然朱由检并不认为伽利略需要进行什么考试,但也不愿意双方的矛盾继续恶化下去。于是建议科学院拿出几道研究上的难题,由徐光启带去请教一下伽利略,就不必以考试的名义进行了。
  徐光启接受了皇帝的建议,带着五道难题跑去和伽利略畅谈了一整天加半个晚上,第二天他就跑来向崇祯建议,自己的皇家科学院院长职务可以交卸给伽利略了,对方的学问比起利玛窦显然更为深厚,足以领导整个科学院了。
  在徐光启的协助下,伽利略终于再无阻碍的获得了科学院院士的称号,并成为了燕京大学的一名教授兼副校长。
  当然,比起伽利略在京城带起的那点舆论,在新科进士的名单面前,简直算不上什么新闻。这一次的进士科,考的最为出色的就是燕京大学学生,特别是夏允彝、牛金星都进入了前五人的名单。
  温体仁实际上还是想要压一压夏允彝的气势,他送进士名单时在崇祯面前说道:“夏允彝在年青士人中声望高企,若是再中一个状元恐怕就更难有人压的住他了。臣以为不如磨一磨他的性子,将他剔出三甲,给一个进士出身已经足够了。倒是这位刘理顺,文章做的四平八稳,点为头名也可令众人服气了。”
  朱由检却头也不抬的在夏允彝名字后面写了个一字,接着轻松的说道:“刘理顺都40岁了,这文章再写不稳当,还有脸来考试吗?
  我大明如今正是奋发向上之时,自然需要年轻有为之士去拼搏,朝堂上站着一群四五十岁的老头子,他们能够支持朕的改革吗?
  我太祖高皇帝32岁就已经是吴国公了,这位刘理顺却40岁才出来考试,就算是让他中了,他又能为国家效力几年?等他学会如何做官,也是垂垂老矣,干不动了。接下来还不就是给自家亲戚族人后代捞银子,也算没白做官一场。
  如今这世道,再让这些只会四书五经,满口仁义道德的君子充斥朝堂,估计大明百姓就真活不下去了。夫子留下的典籍,是教读书人修身养性如何做人的,不是让他们整天想着做官的。”
  温体仁顿时紧紧的闭上了嘴,他可不愿意被皇帝看成是和那些老朽无用的官员一派的。与此同时,他也明白了谁才是改革派后面最坚定的支持者。
  五月十日,正在燕京大学宿舍内和青年学会成员们谈论土地改革利弊的夏允彝,突然就和众人一起听到了远处传来的敲锣打鼓声音。
  被打断了发言的夏允彝颇为不快的说道:“什么人跑来学校敲锣打鼓了,这不是扰人清静吗?”
  一直在等待的牛金星却在第一时间反应了过来,“是开榜了,是今科进士开榜了…”
  在牛金星的提醒下,屋内的士子们不由都跑到了院子里去,张望着这是给谁报喜。考完之后就丢到脑后去的夏允彝,这才想起还有科举这回事。看着众人都跑了出去,他不由挽起袖子,准备把屋内收拾一番。
  可还没等他搬走几把椅子,牛金星又跑回来拉着他的胳膊向外走去说道:“还打扫什么,且到外面去看看,说不定这报喜的,就是冲着你来的。”
  夏允彝有些无可奈何的跟了出去,口中却说道:“我这科考的是有些感觉,但也不觉得能中,聚明你是多想了…”
  然而他们刚刚在院门前等待了一会,便有三名差役直奔院门而来,望着人群大呼道:“恭喜夏老爷高中今科状元及第…那位是夏老爷?”
  夏允彝听到报子的喊话,也是一时出神有些难以相信,他感觉身边的世界似乎短暂的停顿了一下,好一会才回到了现实世界中来。
  虽然知道夏允彝必中,但是牛金星也没想到皇帝居然会公然点夏允彝为状元,他不由心中一疼,觉得这世道好不公平也。虽然他自己也中了进士,排名第四,但是看着面前的夏允彝,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相比起燕京大学这边的热闹,住在榆树胡同的张岱令家仆散了喜钱给报喜的差役之后,拿着喜报站在院子里发了好一阵呆。
  36岁中了进士,对他而言也是五感交集,不知道说些什么好。当初年少时,绍兴人人都夸他是神童,可是因为几次赴考都没注意格式,导致考卷作废,也令他对科举失去了兴趣。
  没想到,在新皇登基之后,他和父亲的运道倒是来了,在崇祯亲自的点名下,父亲参与了导沭整沂工程,历近四年13期工程,使得山东南部和苏北地区从以往的洪灾泛滥区变成了鱼米之乡,光是去年这一地区就增产了175万石粮食,接近一半的京仓北运漕粮的数目了。
  凭借着这一功劳,父亲倒是成了水利部的骨干之臣,继续得到了皇帝的重用,对苏北地区的水利工程进一步深化,并开始研究根治淮河的水害问题。而他也再度捡起了书本,考起了科举来。
  虽然治理水利的工作极为繁琐和苦累,但是张岱却和父亲一样乐在其中,只是他的那些文友常常写信埋怨他,最近几年都写不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美文来了。
  张岱抬头看了看天,觉得写不了美文也没什么,至少现在看着天空时,他能感觉自己的心情要比过去舒畅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