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265章 质子
作者:富春山居 更新:2022-03-01 17:05
“看到陆地了吗?给我也看一眼吧。”“不,不,应该轮到我看了…”“你刚刚不是已经看了一轮了吗?我还一眼都没看过呢,应该我先看才对…”
在驶往天津的“明威号”上,七、八个八、九岁的日本孩童正围着三名少年武士争吵着,想要从他们手中拿过千里镜看风景。
山本又兵卫将手中的千里镜交给了身边的吉川广嘉后,对着一干孩童说道:“都不要吵了,一个个来,大家都能看上。前面就是大陆了,我们已经到了唐土,大家都遵守些秩序,不要让那些唐人把咱们看成乡巴佬了…”
站在船尾楼上的何昌旗在望远镜里看到了大沽口的灯塔之后,也是松了口气。在签订了倒幕同盟的条约之后,长州、萨摩、熊本三藩依然还是有些犹豫不决,但是在拖延了2个月后,随着三藩面临局势的恶化,三藩终于开始了倒幕的实质行动。
为了确保大明不会中途观望,三藩向东海巡阅府交出了一批质子,名义上是派往明国进行学习。许心素自然是大喜过望,有了这批质子,三藩的倒幕决心显然就更为可信了。因为这批质子关系重大,他特意派遣了坚固而出色的军舰“明威号”来运送他们。花费了20多天的行程之后,“明威号”在八月中旬顺利的抵达了大沽口。
就在“明威号”进入海河的时候,天津紫竹林码头上,南居益、杜度、库尔缠正恭送着多尔衮离去。被迫来到北京商谈和约的多尔衮,内心也是非常不安的,因此进入北京之后,除了谈判和被邀请饮宴之外,他都是闭门在家读书,绝不外出。
多尔衮的谨小慎微,使得南居益等明国官吏不免有些小瞧了这位镶白旗旗主贝勒,在谈判时不免有些轻视于他。对于这位年纪比自己还小的叔父,杜度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观感。在他看来,多尔衮不过是黄台吉用来控制两白旗的傀儡,至于多尔衮“墨尔根戴青”的称号,更像是黄台吉对他的收买,而不是多尔衮自身能力的表现。
库尔缠和多尔衮的接触不多,但是对于这位好学的旗主贝勒印象很好。也是多尔衮在京城时往来最多的一人,很是给多尔衮透露了不少关于明国的内情。虽然他很想同多尔衮一起回沈阳,但皇帝却偏偏不肯放他回去。
多尔衮在这段时间虽然觉得库尔缠为人还算不错,但却也没真心信任他。一来库尔缠同叛逃的刘爱塔关系太过密切,直到现在还不时的为刘爱塔辩解;二来连杜度这样的天命汗长孙都投降了明国,库尔缠在明国待了这么久,还被皇帝委任以官职,他也实在是有些拿不准库尔缠对后金的忠诚还剩下多少。
最后便是,多尔衮觉得自己能够安然返回沈阳已经算是邀天之幸了,哪里还会去考虑库尔缠能不能回返沈阳。事实上崇祯还真有过打算将多尔衮留下来的念头,不过随着湖南大地震的消息传来,他便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这样的时刻,北方的安定才是最为重要的。虽然崇祯并不打算同后金言和,但是他却也不希望给后金挑起战争的机会。杜度和多尔衮的多次会谈后,终于也确定了一件事,就是后金八旗在连续两次劳而无功之后,对于进攻大明的**已经降到了最低。
只要双方之间没有特殊事件的发生,或是大明主动进攻后金,那么一两年之内,后金都不会有进攻大明的想法。多尔衮还刻意向杜度暗示,不管和约有没有达成,他返回沈阳之后都会反对主动向大明发起战争的提议。
多尔衮还向杜度透露,两白旗现在依然还效忠于他和弟弟多铎两人身上,只是多铎年少鲁莽,若是他不能返回沈阳,恐怕难以应付大汗对于两白旗的侵蚀。若是两白旗也归于大汗,那么明国边境恐怕很快就要燃起战火了。
正是多尔衮支持两国和平的表态,让崇祯最终决定放他返回沈阳。而这两个月来的和谈,除了一些小问题达成了一致之外,并没有达成最终的和议。多尔衮不能替黄台吉答应,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北京来为质,也无法认同明国将大小兴安岭及辽河当成后金的边境,并把辽东汉人全部还给明国的条件。
不过就如崇祯通过谈判了解了后金短期内没有进攻大明的想法一样,多尔衮也同样了解到了明国虽然连续挡住了后金的进攻,但却没有信心膨胀,想要向沈阳进军。也就是说,虽然两国之间的和约无法达成,但是双方短期内的事实和平却是已经确定了。
了解了这个事实之后,多尔衮就一直谋求着返回沈阳,直到大明南方地震的消息传来,崇祯才松了口。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多尔衮甚至都没有选择从陆路返回,而是要求乘船从营口返回后金。
多尔衮的请求获得了同意,四海贸易公司特意抽调出一艘船只送多尔衮及随从返回。确定了归期之后,放下心来的多尔衮在京城大大的采购了一番,他采购的货物足足装了五辆马车,其中光是书籍就有百余部。
坐着绳网上了船后,多尔衮站在船头向送行的南居益、杜度等人挥手作别,然后抬头向四周望去,看着河道两边挤挤挨挨的房屋和码头上停靠的成排的船只,不由忧心忡忡的想着,和大明保持和平,让他们获得休养生息的时间,真的是一个好的选择么?
也就在多尔衮的船只离去不久,卢象升带着整编好的海外治安军抵达了天津。这只军队有:两营步兵1500人;两营炮兵24门火炮,匹马,各类车辆150辆;一营骑兵250骑。
三日后,由大明渤海舰队、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及葡萄牙商船共计37艘船只组成的庞大舰队,将会带着这只治安军及800日本人组建的海防部队前往种子岛。在那里等待和荷兰、西班牙舰队的汇合,并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而在此时的日本,也正是风雨欲来的局面。虽然幕府从去年就调动了军队,似乎想要问罪于长州藩。但是在萨摩藩意外出声呼吁双方进行谈判,并开始动员藩内的军队之后,幕府原本强硬的态度又软弱了下来。
随着幕府使者往长州、萨摩两藩不断的往来跑动,而幕府也的确没有找到两藩同天秀尼失踪事件有关的证据,于是幕府内部倒是有人开始主张缓和同两藩的关系,不要把两藩逼到绝路上去。
长州、萨摩两藩在关原之战后被幕府削封,实力已经大减。接下来这十多年里,幕府又不断调派两藩进行筑城和治水等工程,使得两藩在财政上都出现了负债。幕府中不少人认为,长州、萨摩两藩现在根本就没有力量对抗幕府,他们甚至连武士的俸禄都无法完全支付。
但是狗急了尚且要跳墙,在如此穷困潦倒之下,幕府还要调派军队去攻打他们,也许会让两藩破釜沉舟放手一搏。长州、萨摩两藩的武力,在西日本各藩中还是数一数二的,如果不出动幕府直属的军队,恐怕很难击败两藩。
可是按照家康公的遗训,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能动用幕府直属的军队。因为幕府三百大名中,能让幕府真正信得过的,大概还不到三分之一。德川家能够建立幕府,就是靠着江户这四万旗本的力量压制住了外藩大名的异心。
而且大御所德川秀忠虽然身体多病,但依旧牢牢掌握着幕府的决策权力,他并不欲在这个时刻同长州、萨摩两藩开战。应当说,此前他调用大军压迫长州藩,也是想要知道天下大名对于幕府命令是否遵从,试探各地大名的态度多于想要动用武力。
德川家光虽然很是不满父亲的决定,但也无可奈何。在他看来,长州藩拒绝前来江户向幕府作出解释,就是犯上的无礼之举。幕府就应该动用武力惩戒长州藩,从而让天下人敬畏于幕府的权威。至于失踪的天秀尼,在这样的日本是掀不起什么风浪来的。
不过就在德川秀忠以怀柔政策对付长州、萨摩两藩时,近畿一带却掀起了反幕府的农民起义。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粮食的高涨,使得近畿一代的大名为了维持出征军队的军粮,不得不从领内的农民身上进行了搜刮。
一石大米已经从年初的3、40钱突破到了50钱,几乎已经是往年的一倍价格了。如果按照市场价去收购粮食,这些大名非要破产不可。
原本五、六月的新麦上市,七、八月份新米上市,往年这个时候正米价下跌的时间。但是今年大阪的米商们似乎发了疯,不仅没有压价收购大米,早在五、六月份的时候就在收购新麦和预先收购还没成熟的大米。
虽然在大阪夏之阵中德川家毁灭了大阪城,但是在战后德川家康又下令重建了一座新的大阪城。在重建新大阪城的过程中,大阪的城下町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了起来。
再加上,大阪附近有:京都的西阵织、九州博多的丝织业,大阪附近的棉织业,越前、美浓的造纸业,滩、池田、伊丹的酒业。
因此到了1630年,大阪已经再次成为了一个因为贸易而繁荣起来的城市。而大阪处于东西日本的交通要点,四方的货物都要聚集于此,然后再分散到各地去,因此也是大米交易最好的市场。
替丰臣秀吉打理过军粮的淀渥家,就在大阪重建了米交易场所,在两年以前大阪米市场虽然繁荣,但也还不及江户米商交易的数额。毕竟四万旗本的禄米就已经不是一个小数量了,还有加上江户城内众多为幕府、大名、武士服务人员的口粮,不是刚刚恢复元气的大阪可以相比的。
但自从两年前淀渥家和明国商人搭上关系之后,大阪的米市场规模就骤然扩大了,光是淀渥家一家的交易量就已经是大阪其他米商的总和还不止。淀渥家售出的米劵,或是向大名们提供的预售款,使得淀渥家已经变成了大阪米市场的定价者。
宽永八年五月开始,淀渥家疯狂收购大米的行为,不仅带动了米商和各地大名囤积粮食,还直接导致了近畿一带的农民起义。
近畿一带的农民起义,不仅分散了幕府的注意力,也让长州、萨摩两藩的态度转为强硬了起来。毛利家也好、岛津家也好,借口藩内财政紧张,撤回了被幕府指派的工程施工人员,并且再次拒绝前往江户参勤。
长州、萨摩两藩的行为加上近畿一带的农民起义让德川秀忠感到了危机,他意识到幕府不可继续对两藩软弱了,否则外样大名恐怕就要群起仿效,幕府权威也就轰然倒地了。
在驶往天津的“明威号”上,七、八个八、九岁的日本孩童正围着三名少年武士争吵着,想要从他们手中拿过千里镜看风景。
山本又兵卫将手中的千里镜交给了身边的吉川广嘉后,对着一干孩童说道:“都不要吵了,一个个来,大家都能看上。前面就是大陆了,我们已经到了唐土,大家都遵守些秩序,不要让那些唐人把咱们看成乡巴佬了…”
站在船尾楼上的何昌旗在望远镜里看到了大沽口的灯塔之后,也是松了口气。在签订了倒幕同盟的条约之后,长州、萨摩、熊本三藩依然还是有些犹豫不决,但是在拖延了2个月后,随着三藩面临局势的恶化,三藩终于开始了倒幕的实质行动。
为了确保大明不会中途观望,三藩向东海巡阅府交出了一批质子,名义上是派往明国进行学习。许心素自然是大喜过望,有了这批质子,三藩的倒幕决心显然就更为可信了。因为这批质子关系重大,他特意派遣了坚固而出色的军舰“明威号”来运送他们。花费了20多天的行程之后,“明威号”在八月中旬顺利的抵达了大沽口。
就在“明威号”进入海河的时候,天津紫竹林码头上,南居益、杜度、库尔缠正恭送着多尔衮离去。被迫来到北京商谈和约的多尔衮,内心也是非常不安的,因此进入北京之后,除了谈判和被邀请饮宴之外,他都是闭门在家读书,绝不外出。
多尔衮的谨小慎微,使得南居益等明国官吏不免有些小瞧了这位镶白旗旗主贝勒,在谈判时不免有些轻视于他。对于这位年纪比自己还小的叔父,杜度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观感。在他看来,多尔衮不过是黄台吉用来控制两白旗的傀儡,至于多尔衮“墨尔根戴青”的称号,更像是黄台吉对他的收买,而不是多尔衮自身能力的表现。
库尔缠和多尔衮的接触不多,但是对于这位好学的旗主贝勒印象很好。也是多尔衮在京城时往来最多的一人,很是给多尔衮透露了不少关于明国的内情。虽然他很想同多尔衮一起回沈阳,但皇帝却偏偏不肯放他回去。
多尔衮在这段时间虽然觉得库尔缠为人还算不错,但却也没真心信任他。一来库尔缠同叛逃的刘爱塔关系太过密切,直到现在还不时的为刘爱塔辩解;二来连杜度这样的天命汗长孙都投降了明国,库尔缠在明国待了这么久,还被皇帝委任以官职,他也实在是有些拿不准库尔缠对后金的忠诚还剩下多少。
最后便是,多尔衮觉得自己能够安然返回沈阳已经算是邀天之幸了,哪里还会去考虑库尔缠能不能回返沈阳。事实上崇祯还真有过打算将多尔衮留下来的念头,不过随着湖南大地震的消息传来,他便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这样的时刻,北方的安定才是最为重要的。虽然崇祯并不打算同后金言和,但是他却也不希望给后金挑起战争的机会。杜度和多尔衮的多次会谈后,终于也确定了一件事,就是后金八旗在连续两次劳而无功之后,对于进攻大明的**已经降到了最低。
只要双方之间没有特殊事件的发生,或是大明主动进攻后金,那么一两年之内,后金都不会有进攻大明的想法。多尔衮还刻意向杜度暗示,不管和约有没有达成,他返回沈阳之后都会反对主动向大明发起战争的提议。
多尔衮还向杜度透露,两白旗现在依然还效忠于他和弟弟多铎两人身上,只是多铎年少鲁莽,若是他不能返回沈阳,恐怕难以应付大汗对于两白旗的侵蚀。若是两白旗也归于大汗,那么明国边境恐怕很快就要燃起战火了。
正是多尔衮支持两国和平的表态,让崇祯最终决定放他返回沈阳。而这两个月来的和谈,除了一些小问题达成了一致之外,并没有达成最终的和议。多尔衮不能替黄台吉答应,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北京来为质,也无法认同明国将大小兴安岭及辽河当成后金的边境,并把辽东汉人全部还给明国的条件。
不过就如崇祯通过谈判了解了后金短期内没有进攻大明的想法一样,多尔衮也同样了解到了明国虽然连续挡住了后金的进攻,但却没有信心膨胀,想要向沈阳进军。也就是说,虽然两国之间的和约无法达成,但是双方短期内的事实和平却是已经确定了。
了解了这个事实之后,多尔衮就一直谋求着返回沈阳,直到大明南方地震的消息传来,崇祯才松了口。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多尔衮甚至都没有选择从陆路返回,而是要求乘船从营口返回后金。
多尔衮的请求获得了同意,四海贸易公司特意抽调出一艘船只送多尔衮及随从返回。确定了归期之后,放下心来的多尔衮在京城大大的采购了一番,他采购的货物足足装了五辆马车,其中光是书籍就有百余部。
坐着绳网上了船后,多尔衮站在船头向送行的南居益、杜度等人挥手作别,然后抬头向四周望去,看着河道两边挤挤挨挨的房屋和码头上停靠的成排的船只,不由忧心忡忡的想着,和大明保持和平,让他们获得休养生息的时间,真的是一个好的选择么?
也就在多尔衮的船只离去不久,卢象升带着整编好的海外治安军抵达了天津。这只军队有:两营步兵1500人;两营炮兵24门火炮,匹马,各类车辆150辆;一营骑兵250骑。
三日后,由大明渤海舰队、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及葡萄牙商船共计37艘船只组成的庞大舰队,将会带着这只治安军及800日本人组建的海防部队前往种子岛。在那里等待和荷兰、西班牙舰队的汇合,并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而在此时的日本,也正是风雨欲来的局面。虽然幕府从去年就调动了军队,似乎想要问罪于长州藩。但是在萨摩藩意外出声呼吁双方进行谈判,并开始动员藩内的军队之后,幕府原本强硬的态度又软弱了下来。
随着幕府使者往长州、萨摩两藩不断的往来跑动,而幕府也的确没有找到两藩同天秀尼失踪事件有关的证据,于是幕府内部倒是有人开始主张缓和同两藩的关系,不要把两藩逼到绝路上去。
长州、萨摩两藩在关原之战后被幕府削封,实力已经大减。接下来这十多年里,幕府又不断调派两藩进行筑城和治水等工程,使得两藩在财政上都出现了负债。幕府中不少人认为,长州、萨摩两藩现在根本就没有力量对抗幕府,他们甚至连武士的俸禄都无法完全支付。
但是狗急了尚且要跳墙,在如此穷困潦倒之下,幕府还要调派军队去攻打他们,也许会让两藩破釜沉舟放手一搏。长州、萨摩两藩的武力,在西日本各藩中还是数一数二的,如果不出动幕府直属的军队,恐怕很难击败两藩。
可是按照家康公的遗训,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能动用幕府直属的军队。因为幕府三百大名中,能让幕府真正信得过的,大概还不到三分之一。德川家能够建立幕府,就是靠着江户这四万旗本的力量压制住了外藩大名的异心。
而且大御所德川秀忠虽然身体多病,但依旧牢牢掌握着幕府的决策权力,他并不欲在这个时刻同长州、萨摩两藩开战。应当说,此前他调用大军压迫长州藩,也是想要知道天下大名对于幕府命令是否遵从,试探各地大名的态度多于想要动用武力。
德川家光虽然很是不满父亲的决定,但也无可奈何。在他看来,长州藩拒绝前来江户向幕府作出解释,就是犯上的无礼之举。幕府就应该动用武力惩戒长州藩,从而让天下人敬畏于幕府的权威。至于失踪的天秀尼,在这样的日本是掀不起什么风浪来的。
不过就在德川秀忠以怀柔政策对付长州、萨摩两藩时,近畿一带却掀起了反幕府的农民起义。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粮食的高涨,使得近畿一代的大名为了维持出征军队的军粮,不得不从领内的农民身上进行了搜刮。
一石大米已经从年初的3、40钱突破到了50钱,几乎已经是往年的一倍价格了。如果按照市场价去收购粮食,这些大名非要破产不可。
原本五、六月的新麦上市,七、八月份新米上市,往年这个时候正米价下跌的时间。但是今年大阪的米商们似乎发了疯,不仅没有压价收购大米,早在五、六月份的时候就在收购新麦和预先收购还没成熟的大米。
虽然在大阪夏之阵中德川家毁灭了大阪城,但是在战后德川家康又下令重建了一座新的大阪城。在重建新大阪城的过程中,大阪的城下町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了起来。
再加上,大阪附近有:京都的西阵织、九州博多的丝织业,大阪附近的棉织业,越前、美浓的造纸业,滩、池田、伊丹的酒业。
因此到了1630年,大阪已经再次成为了一个因为贸易而繁荣起来的城市。而大阪处于东西日本的交通要点,四方的货物都要聚集于此,然后再分散到各地去,因此也是大米交易最好的市场。
替丰臣秀吉打理过军粮的淀渥家,就在大阪重建了米交易场所,在两年以前大阪米市场虽然繁荣,但也还不及江户米商交易的数额。毕竟四万旗本的禄米就已经不是一个小数量了,还有加上江户城内众多为幕府、大名、武士服务人员的口粮,不是刚刚恢复元气的大阪可以相比的。
但自从两年前淀渥家和明国商人搭上关系之后,大阪的米市场规模就骤然扩大了,光是淀渥家一家的交易量就已经是大阪其他米商的总和还不止。淀渥家售出的米劵,或是向大名们提供的预售款,使得淀渥家已经变成了大阪米市场的定价者。
宽永八年五月开始,淀渥家疯狂收购大米的行为,不仅带动了米商和各地大名囤积粮食,还直接导致了近畿一带的农民起义。
近畿一带的农民起义,不仅分散了幕府的注意力,也让长州、萨摩两藩的态度转为强硬了起来。毛利家也好、岛津家也好,借口藩内财政紧张,撤回了被幕府指派的工程施工人员,并且再次拒绝前往江户参勤。
长州、萨摩两藩的行为加上近畿一带的农民起义让德川秀忠感到了危机,他意识到幕府不可继续对两藩软弱了,否则外样大名恐怕就要群起仿效,幕府权威也就轰然倒地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