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卷 拂晓之晨_第731章 抵达遵化
作者:富春山居 更新:2022-03-01 17:01
向李宏元提了一嘴关于设立军事情报局的想法,并让李宏元负责筹建这个情报部门之后,朱由检便把话题重新转回了关于科尔沁部的情报上来了。
“也就是说,除了奥巴之外,科尔沁部权势第二的人物就是这个宰桑-布和了?这个布和的妹妹哲哲和女儿布木布泰都嫁给了黄台吉,看来他就是联结后金同科尔沁部的关键人物了。奥巴年纪老迈,如果出了什么意外,能够接管科尔沁部权力的,除了奥巴的儿子之外,看来他也是有机会的。”
李宏元点了点头说道:“以奥巴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臣以为后金未必还会放心于他,逼迫奥巴退出权力中心,然后扶植亲近后金的科尔沁部首领掌握科尔沁部,应当是后金军回去后必然会做的事。
而扶植布和掌权也是大概率的事件,听说这位布和还有一位长女,因为定亲之人同察哈尔部作战身亡,现在还待字闺中。如果后金想要扶植这位宰桑-布和掌握科尔沁部大权,那么很快这位长女大约也会安排同后金亲贵结亲了吧。”
朱由检想了想便说道:“不能让这位布和同后金完全捆绑在一起,那科尔沁部就真的落入后金手中了。
这位布和的长女多少岁了?不,这也没什么重要的。你去科尔沁部俘虏中找两个可靠机灵的,让人送他从辽西返回科尔沁部,告诉科尔沁部的主事者,让他们把布和的长女送来大明,那么朕就将科尔沁部的俘虏放回去,否则的话…就让他们自己衡量一下后果吧。”
李宏元离开都督府,找来了科尔沁部俘虏中最先靠拢大明的3人,向他们传达了崇祯的命令。
三人中地位较高的哲格尔不由紧张的向李宏元询问道:“小的多嘴问一句,敢问皇上让宰桑将海兰珠送来,可是将海兰珠送入宫中服侍皇上么?”
李宏元仔细回想了一下,随即点头说道:“当然如此,只要宰桑将海兰珠送入宫中,你们被俘虏的那些族人就会被尽快放回去。
我已经替你们安排了马匹和护卫,你们准备一下,便立刻从山海关走。如果你们还挂念着这些族人的安危,那么就最好在后金军退回沈阳前,把海兰珠尽快送来锦州,免得夜长梦多。”
哲格尔同身边两位同伴交换了下眼神,心里的石头总算放了下来。如果是同明国皇帝结亲,那么这趟差事倒不是什么难题,而且有了这门亲事,科尔沁部也就不必担忧后金若是衰落下去,明国会对科尔沁部进行报复了。
三人对着李宏元齐齐应了一声,哲格尔便对着李宏元说道:“我们三人也没什么好收拾的,皇上的旨意甚为重要,不如我们就此上路,免得事情尚未说妥,后金汗主已经回到沈阳了。我科尔沁部同后金往来甚是密切,到时恐怕有人给后金汗主通风报信,这事就麻烦了…”
十二月十九日,崇祯带着王在晋等官员离开了三屯营城前往遵化。同祖大寿、王之臣等送行官员交谈了一会,朱由检便转身向着自己的马车走去。
临上马车之前,他才想起了些什么似的,转头对跟在身后的李宏元问道:“科尔沁部的事安排妥当了么?”
李宏元看了看边上的众人,于是含含糊糊的答应道:“臣昨日便已经安排妥当了,信使也上路了。”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那就好。”随着崇祯坐上了马车,一行官员也各自上了马,跟随这皇帝的马车,向着西面白雪覆盖的官道行去了。
十二月二十日下午,朱由检抵达了遵化城。虽然大雪过后,整个遵化城都像被裹在了一件棉被中一样,但是那些下雪之后看起来像是怪兽一般的废墟,还是提醒了他,这里发生过多么激烈的战斗。
孙承宗带着遵化城军民和西路明军的文武官员已经等候在了东门外,街道两侧绵延了一两里的人群,同样是来迎接皇帝的座驾的,毕竟这还是他们第一次见到皇帝,也许也是最后一次。
虽然近一个月的守城战事摧毁了遵化城外民居的三分之一有多,但是近一个月的军事管制和战时供给制的实施,却让过上了集体生活的遵化城大部分百姓的精神面貌,呈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
人毕竟是一种社会化动物,在没有组织的状态下,遇到灾难的人群除了哭泣、逃避和承受之外,基本就没什么可做的了。但是当人群一旦被组织起来对抗灾难,也许他们的损失和伤痛并没有因此减少,但是大多数人可以凭借的对组织的依靠,来最大限度的承受那些灾难带来的伤痛。
朱由检在得知遵化城军民和孙承宗等官员在城外迎接自己之后,便叫停了马车,决定步行这最后的一段路程进城。
他刚刚走下马车,便看到了向自己走来的孙承宗,朱由检赶紧跳下了马车的踏板,向着孙承宗迎了上去。遵化城的军民清扫了东门外近五里长的大道,因此朱由检行走的时候倒是一点都不用担心踩进雪坑中去。
“这一次真是辛苦孙先生了,没有先生之前的运筹帷幄,各处的援军和物资就不能这么快速的运输上来,我们说不得就要饿着肚子同后金对峙下去了,那个时候后金还会不会退走,还真是未知之数了。”朱由检抓住了孙承宗的双臂,阻止了他向自己行礼后,热切的说道。
皇帝刚到遵化,就夸奖了孙承宗的功劳,顿时让站在孙承宗身后的那些西路军将领们舒服了许多。后金既然已经退走,商讨这场抗击后金入关作战中的贡献大小,自然也就成了各路将领们最为关注的事务。
虽然赵率教守住了遵化城,使得后金军没有获得城内储备的大量军需物资,从而无法自由的西进京畿地区,是本次战争中明军获胜的关键点。但是作为蓟州镇的主将,他防守区域内的长城各关口连续失陷,从而让后金军顺利破关而入,同样也是要被问罪的对象。功罪相抵,皇帝能够不处罚他就不错了,至于首功显然是不要想了。
接下来便是以新军为首的西路明军和辽东军为主的东路明军,前者首开胜绩,还夺回了石门峡,封住了后金军西进的重要通道,可谓是这场战事的转折点。
但东路明军连续击败后金左翼部队,才是让后金军心生忌惮,最终不得不退却的关键。但虽然西路明军的主力新军算是皇帝的嫡系,可东路明军的胜利却是在皇帝的指挥下取得的。
可以说双方的条件都不分上下,能不能获得此战的首功,就要看皇帝的选择了。崇祯刚到,就夸奖了西路明军的主将孙承宗,这一刻不少将领都以为,西路明军获得首功的事也就算是板上钉钉了。
孙承宗对于崇祯的夸奖也感到有些惊讶,他原本想着一见面就劝说皇帝尽快返回京城的想法顿时忘却了,口中赶紧推辞道:“陛下的称赞臣不敢受,臣于此战其实并无什么功劳,后金退军,主要还在于陛下身先士卒,令诸军士气勃发尔。至于陛下所言调度各地物资和援军一事,也是总参谋部的各位参谋和内阁阁臣们出力甚多…”
朱由检却没有给他继续拒绝的机会,而是顺势扶着他向城内走去,口中对着身边的那些文武官员们说道:“孙先生真是高风亮节,立功而不居功,你们这些军中将领,不仅要向孙先生学习如何指挥作战,更要学学先生这种严以待己,宽以待人的风格。
至于先生的夸奖,朕也不敢沾沾自喜。朕也就是多跑了点路,至于说到身先士卒就有些夸张了,朕就算是上个战场,也有几百人围着朕,这怎么能叫身先士卒呢?
这一仗要说有功劳,肯定不在朕身上。朕以为此战首功就在为国牺牲的各位将士身上,其次是先生,接下来便是上阵杀敌的将士们和那些支持我们作战的大明百姓身上…”
崇祯在城外迎接仪式上的讲话并不长,但是却已经旗帜鲜明的表明了他对于首功归属于何人的态度。虽然各路将领都很遗憾于首功同自己无缘,但是既然皇帝公开了自己的态度,首功也没有落在其他将领手里,倒也让他们熄灭了继续争功的那点心思。
孙承宗见此也松了口气,自从他抵达了遵化城后,这些将领们虽然没有在他面前公开争论自己的功劳,但是私下的争吵,和托人到他面前说话的事件,也有数起了。
朱由检在诸将面前先声夺人了一番之后,便开始沿着街边同出来迎接他的那些本地百姓攀谈了起来。遵化城的百姓显然没有京城百姓那么了解面见皇帝的礼节,看着崇祯和蔼可亲的让众人不必行礼,并同他们打起了招呼,便也大着胆子同皇帝交谈了几句。
看着皇帝出面安抚这些遵化百姓的亲民之举,孙承宗等官员也出奇的没有上前催促,毕竟这次遵化百姓不仅付出了巨大的财物损失,还牺牲了上万青壮。后金军退去之后,如何安抚这些心有怨气的百姓,已经成了孙承宗和地方官员的头疼问题。
“也就是说,除了奥巴之外,科尔沁部权势第二的人物就是这个宰桑-布和了?这个布和的妹妹哲哲和女儿布木布泰都嫁给了黄台吉,看来他就是联结后金同科尔沁部的关键人物了。奥巴年纪老迈,如果出了什么意外,能够接管科尔沁部权力的,除了奥巴的儿子之外,看来他也是有机会的。”
李宏元点了点头说道:“以奥巴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臣以为后金未必还会放心于他,逼迫奥巴退出权力中心,然后扶植亲近后金的科尔沁部首领掌握科尔沁部,应当是后金军回去后必然会做的事。
而扶植布和掌权也是大概率的事件,听说这位布和还有一位长女,因为定亲之人同察哈尔部作战身亡,现在还待字闺中。如果后金想要扶植这位宰桑-布和掌握科尔沁部大权,那么很快这位长女大约也会安排同后金亲贵结亲了吧。”
朱由检想了想便说道:“不能让这位布和同后金完全捆绑在一起,那科尔沁部就真的落入后金手中了。
这位布和的长女多少岁了?不,这也没什么重要的。你去科尔沁部俘虏中找两个可靠机灵的,让人送他从辽西返回科尔沁部,告诉科尔沁部的主事者,让他们把布和的长女送来大明,那么朕就将科尔沁部的俘虏放回去,否则的话…就让他们自己衡量一下后果吧。”
李宏元离开都督府,找来了科尔沁部俘虏中最先靠拢大明的3人,向他们传达了崇祯的命令。
三人中地位较高的哲格尔不由紧张的向李宏元询问道:“小的多嘴问一句,敢问皇上让宰桑将海兰珠送来,可是将海兰珠送入宫中服侍皇上么?”
李宏元仔细回想了一下,随即点头说道:“当然如此,只要宰桑将海兰珠送入宫中,你们被俘虏的那些族人就会被尽快放回去。
我已经替你们安排了马匹和护卫,你们准备一下,便立刻从山海关走。如果你们还挂念着这些族人的安危,那么就最好在后金军退回沈阳前,把海兰珠尽快送来锦州,免得夜长梦多。”
哲格尔同身边两位同伴交换了下眼神,心里的石头总算放了下来。如果是同明国皇帝结亲,那么这趟差事倒不是什么难题,而且有了这门亲事,科尔沁部也就不必担忧后金若是衰落下去,明国会对科尔沁部进行报复了。
三人对着李宏元齐齐应了一声,哲格尔便对着李宏元说道:“我们三人也没什么好收拾的,皇上的旨意甚为重要,不如我们就此上路,免得事情尚未说妥,后金汗主已经回到沈阳了。我科尔沁部同后金往来甚是密切,到时恐怕有人给后金汗主通风报信,这事就麻烦了…”
十二月十九日,崇祯带着王在晋等官员离开了三屯营城前往遵化。同祖大寿、王之臣等送行官员交谈了一会,朱由检便转身向着自己的马车走去。
临上马车之前,他才想起了些什么似的,转头对跟在身后的李宏元问道:“科尔沁部的事安排妥当了么?”
李宏元看了看边上的众人,于是含含糊糊的答应道:“臣昨日便已经安排妥当了,信使也上路了。”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那就好。”随着崇祯坐上了马车,一行官员也各自上了马,跟随这皇帝的马车,向着西面白雪覆盖的官道行去了。
十二月二十日下午,朱由检抵达了遵化城。虽然大雪过后,整个遵化城都像被裹在了一件棉被中一样,但是那些下雪之后看起来像是怪兽一般的废墟,还是提醒了他,这里发生过多么激烈的战斗。
孙承宗带着遵化城军民和西路明军的文武官员已经等候在了东门外,街道两侧绵延了一两里的人群,同样是来迎接皇帝的座驾的,毕竟这还是他们第一次见到皇帝,也许也是最后一次。
虽然近一个月的守城战事摧毁了遵化城外民居的三分之一有多,但是近一个月的军事管制和战时供给制的实施,却让过上了集体生活的遵化城大部分百姓的精神面貌,呈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
人毕竟是一种社会化动物,在没有组织的状态下,遇到灾难的人群除了哭泣、逃避和承受之外,基本就没什么可做的了。但是当人群一旦被组织起来对抗灾难,也许他们的损失和伤痛并没有因此减少,但是大多数人可以凭借的对组织的依靠,来最大限度的承受那些灾难带来的伤痛。
朱由检在得知遵化城军民和孙承宗等官员在城外迎接自己之后,便叫停了马车,决定步行这最后的一段路程进城。
他刚刚走下马车,便看到了向自己走来的孙承宗,朱由检赶紧跳下了马车的踏板,向着孙承宗迎了上去。遵化城的军民清扫了东门外近五里长的大道,因此朱由检行走的时候倒是一点都不用担心踩进雪坑中去。
“这一次真是辛苦孙先生了,没有先生之前的运筹帷幄,各处的援军和物资就不能这么快速的运输上来,我们说不得就要饿着肚子同后金对峙下去了,那个时候后金还会不会退走,还真是未知之数了。”朱由检抓住了孙承宗的双臂,阻止了他向自己行礼后,热切的说道。
皇帝刚到遵化,就夸奖了孙承宗的功劳,顿时让站在孙承宗身后的那些西路军将领们舒服了许多。后金既然已经退走,商讨这场抗击后金入关作战中的贡献大小,自然也就成了各路将领们最为关注的事务。
虽然赵率教守住了遵化城,使得后金军没有获得城内储备的大量军需物资,从而无法自由的西进京畿地区,是本次战争中明军获胜的关键点。但是作为蓟州镇的主将,他防守区域内的长城各关口连续失陷,从而让后金军顺利破关而入,同样也是要被问罪的对象。功罪相抵,皇帝能够不处罚他就不错了,至于首功显然是不要想了。
接下来便是以新军为首的西路明军和辽东军为主的东路明军,前者首开胜绩,还夺回了石门峡,封住了后金军西进的重要通道,可谓是这场战事的转折点。
但东路明军连续击败后金左翼部队,才是让后金军心生忌惮,最终不得不退却的关键。但虽然西路明军的主力新军算是皇帝的嫡系,可东路明军的胜利却是在皇帝的指挥下取得的。
可以说双方的条件都不分上下,能不能获得此战的首功,就要看皇帝的选择了。崇祯刚到,就夸奖了西路明军的主将孙承宗,这一刻不少将领都以为,西路明军获得首功的事也就算是板上钉钉了。
孙承宗对于崇祯的夸奖也感到有些惊讶,他原本想着一见面就劝说皇帝尽快返回京城的想法顿时忘却了,口中赶紧推辞道:“陛下的称赞臣不敢受,臣于此战其实并无什么功劳,后金退军,主要还在于陛下身先士卒,令诸军士气勃发尔。至于陛下所言调度各地物资和援军一事,也是总参谋部的各位参谋和内阁阁臣们出力甚多…”
朱由检却没有给他继续拒绝的机会,而是顺势扶着他向城内走去,口中对着身边的那些文武官员们说道:“孙先生真是高风亮节,立功而不居功,你们这些军中将领,不仅要向孙先生学习如何指挥作战,更要学学先生这种严以待己,宽以待人的风格。
至于先生的夸奖,朕也不敢沾沾自喜。朕也就是多跑了点路,至于说到身先士卒就有些夸张了,朕就算是上个战场,也有几百人围着朕,这怎么能叫身先士卒呢?
这一仗要说有功劳,肯定不在朕身上。朕以为此战首功就在为国牺牲的各位将士身上,其次是先生,接下来便是上阵杀敌的将士们和那些支持我们作战的大明百姓身上…”
崇祯在城外迎接仪式上的讲话并不长,但是却已经旗帜鲜明的表明了他对于首功归属于何人的态度。虽然各路将领都很遗憾于首功同自己无缘,但是既然皇帝公开了自己的态度,首功也没有落在其他将领手里,倒也让他们熄灭了继续争功的那点心思。
孙承宗见此也松了口气,自从他抵达了遵化城后,这些将领们虽然没有在他面前公开争论自己的功劳,但是私下的争吵,和托人到他面前说话的事件,也有数起了。
朱由检在诸将面前先声夺人了一番之后,便开始沿着街边同出来迎接他的那些本地百姓攀谈了起来。遵化城的百姓显然没有京城百姓那么了解面见皇帝的礼节,看着崇祯和蔼可亲的让众人不必行礼,并同他们打起了招呼,便也大着胆子同皇帝交谈了几句。
看着皇帝出面安抚这些遵化百姓的亲民之举,孙承宗等官员也出奇的没有上前催促,毕竟这次遵化百姓不仅付出了巨大的财物损失,还牺牲了上万青壮。后金军退去之后,如何安抚这些心有怨气的百姓,已经成了孙承宗和地方官员的头疼问题。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