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卷 拂晓之晨_第493章 士绅召开的隐秘会议
作者:富春山居    更新:2022-03-01 16:59
  王府井内125号,原本是大长公主未出嫁前的宅邸。经过改建之后,已经成为了京城中最为出名的议事会场。
  在这里,除了召开过全国商人代表大会之外,也常常被顺天府和京城市政厅借去,用作召开大会的场地。
  但是从3月下旬开始,这里便被各省士绅代表所霸占了。在被京城百姓教训之后,这些士绅们现在在大会上开口说话之前,都会斟词酌句,三思而后言。
  虽然士绅代表们这种谨言慎行,使得他们被大明时报批判的次数大为下降,也让京城百姓少了许多乐趣。但是大会的公开讨论,显然也就很少有所进展。
  不过随着时间的拖延下去,士绅代表们也终于开窍了,各省代表中最有声望的几位,在晚上开起了小会,把第二天大会上要讨论的事务先进行沟通,这样第二天大会上士绅代表们的发言和投票就只剩下了一个形式。
  当士绅代表们学会了这种小会沟通的方式之后,大会的议事进程便迅速加快了。当然他们相互利益交换的结果,便是多出了500万元的额外投资。
  对于这笔款项会不会得到朝廷和皇帝的认可,大家都心里没底。毕竟自古以来,还没有臣下议完事,做出结论之后,再让皇帝和朝廷接受的。
  最重要的是,额外增加的500万元,相当于过去太仓一年的进项。这么一笔巨款,他们这些士绅上下嘴皮子一碰,就定了下来。虽然在决定利益分配的时候,大家谈的都很开心。
  但是下了定案之后,众人反倒有些惶惶不安了起来。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份定案送到皇帝面前的时候,皇帝和朝廷愿不愿意做这个冤大头,认了这笔额外的支出。
  不过进入了5月之后,参与士绅大会的代表们,惊讶的发现,不但皇帝对于定案作出了批示,内阁也对定案实施的计划进行讨论,制定了一个7年拨款,分期实施的方案。
  虽然首期计划只有微不足道的30万元,第二期的拨款还不知道在哪,但是一干士绅代表们已经心满意足了。这还是第一次,他们发表的言论和决定,居然影响了朝政的走向。
  这些以往只能在家中乡下发发牢骚的乡间士绅,几乎在一夜之间重新树立了自己的价值观。到了此时,他们才真正意识到,士绅大会不是乡间好友的聚会,可以任意的发牢骚而不用承担后果。
  在这个大会上,他们今天所主张的某个意见,也许明天就会成为朝廷推行的政策。这种责任感,让士绅代表们顿时变的慎重了起来。他们在大会上发表言论时,不仅仅只是谨言慎行,还苦心积虑的想要说些,能够让朝廷和天下百姓动容的主张。
  士绅们开始转变了心思,把自己当做了被朝廷邀请上京,为国谋划的地方贤士。心思变了,看待事物的观点自然也会发生变化,各位士绅代表从本乡本土利益出发的观点,很快便让位给了替朝廷谋划施政的观点。
  抱着这样的观点去讨论朝廷颁发的政策,自然便会同朝廷的立场颇为接近,特别是当崇祯命人把刑部尚书袁可立编撰的《民事通则》递交给士绅大会进行讨论后,这些士绅代表们就更是自觉,他们身上不仅有着一种使命感,还有一种崇高的责任感。
  也许这些士绅代表不知道,马斯洛提出的五个需求层次的理论。但是作为一名士绅代表,他们在士绅大会上,显然已经让他们满足了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后三个高层次的需求。
  这些士绅代表们,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上也许可以说一不二,但是随便一个地方官员都能让他们俯首帖耳,不敢稍稍出声。
  而在士绅大会上,他们不仅可以平等的同与会的其他代表进行交流,还能以大会决议的形式,让朝廷正视他们的意见。就这一点上而言,他们已经完成了一次自我价值的实现。
  5月2日晚上,会同馆内一间小院内门户紧闭,近30位士绅代表聚集在一室,商议明日大会对《民事通则》总论进行讨论的基本观点。
  聚会的这间房并不大,为了能够容纳与会的各位士绅代表中的领袖,除了正中的一张方桌外,房间内其他家具都被移了出去。围绕着方桌的,只有一排排的长凳而已。
  这些士绅代表们之所以选择了这样一个地址开会,而不是在外头酒楼内包上一大间,主要原因还在于保密。另外,这些士绅代表们还是以中小地主居多,他们也不愿意为这次上京开会耗费太多。
  即便是有几个家境较为殷实的士绅,也不愿意在这种场合出风头,毕竟私下集会好像并不符合士绅大会召开的主旨。他们可不愿意因为一时的舒适,而被朝廷给盯上。
  方桌上点着2支京中现下最为流行的鲸油蜡烛,把不大的房间照的如同白昼一般。刚见到这种鲸油蜡烛时,可是让不少外地士绅都啧啧称奇。
  事实上像他们现在聚会的这个房间,只要一只鲸油蜡烛就能满足照明了。点上两只,不过是为了让这些代表们可以看清楚,说话之人发表言论时的神情,或是让发言人了解,他的主张有没有得到在座人员的支持而已。
  像这样的小型集会已经举行了快半个月了,因此在座的代表们,互相之间也开始慢慢熟悉了起来,他们在发表自己言论时,已经大致能够找到会支持自己的同好者了。
  在召开小会之前,虽然大家都曾经有言在先,会上每个代表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代表只能用自己的主张和言论去说服别人,不能以其他手段胁迫与会的代表同意自己的主张。而小会上一旦做出了决议,与会者在明日大会上就必须遵照约定赞成或反对,不能出尔反尔。否则,违反规则的代表,就会被从小会中驱逐出去。
  虽然小会的议事规则制定的很是公平,也决定了每位代表都能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言论,但是当小会连续召开之后,参加小会的士绅代表们,还是慢慢形成了3、4个团体。
  这三、四个团体中,也出现了较为活跃的几人。比如以河南牛金星、高密王姚安为首的小团体,以佛山李好问、梁完善为首的小团体,还有便是徐翰文领导的小团体。
  这些人中,又以牛金星最为好言,也最为敢言,其他士绅代表说话间还要留些余地,生怕自己的发言有什么闪失,被人密告给朝廷。但是全无顾忌的牛金星,则是有什么就说什么,而且他说的话并不是什么虚言大话,倒确实是言之有物,有的放矢。
  因此短短旬月之间,牛金星已经成为了士绅代表大会中最为出风头的人物,连旁观的京城百姓对他也是赞赏居多。士绅代表大会的各省士绅代表们,原本彼此之间就不怎么相熟。他们从一介乡下士绅突然变为参议国家事务的士绅代表,心理还没有适应下来。
  虽然他们在家乡时,常常口无遮拦的批评朝廷这个政策不对,那个诏令不行。但是真正让他们坐在士绅大会上,在旁观者的目光下发表自己对国事的看法,他们却又变得有些茫然起来了。
  这个时候,如果有的代表本身就是在士林中较有名望的人物,又或者是能够在大会上侃侃而谈,让旁观百姓慑服的代表,就会自动被这些士绅代表们视为领袖人物。就好像是,破壳的小鸭子看到的第一个生物,都会认为是自己的妈妈一样。
  年约34岁的牛金星,相貌堂堂,口才出众。他的祖上原本做过某位藩王的属官,因此也可算是出身于官宦之家。但是他父母早亡,家产被亲戚联合县内豪族所夺取,只剩下同幼弟相依为命。
  牛金星苦读四书之余,倒也涉猎其他杂学,不是一个死读书的书呆子。因为家道中落,虽然他读书颇下苦工,但是二十余岁中秀才,到了天启七年才中举人。他平日为人质朴,性喜读书,通晓天官、凤角及孙、吴兵法。设馆授徒,过着仅足衣食的生活。
  不过他中了举人之后,县内的仇家生怕他继续考中进士,到时候找上门来报复。因此几次设计想要害他,虽然牛金星在好友宋康年的帮助下,侥幸脱离了险境,但也不得不放弃县内的家宅,跑到了县城北面山上去居住了。
  仇家的陷害,使得他错过了崇祯元年的恩科。虽然牛金星对于仇家咬牙切齿,但是在县内势力颇大的仇家,不是他一个穷举人能够对抗的。
  不过牛金星很快就看到了机会,他借着许显纯前往河南监察粮食政策执行,直接出首把仇家告了进去。因为有他这个地头蛇的协助,宝丰县内的土豪劣绅很快就被点名清除了,而宝丰县也成为了河南最先安定下来的一个县。
  大仇得报的牛金星自然对许显纯感恩戴德,不过当他正打算安心读书时,许显纯却要求他上京做一做河南士绅的代表,以防止河南士绅在京城翻案。牛金星欣然从命,毕竟现在的他已经同许显纯绑在了一起,许显纯要是倒台,他也难有好下场。
  不过,不管是许显纯还是牛金星自己,都没想到过,他会在士绅代表大会上出尽风头。不过牛金星还是毕竟清醒的,他知道他现在的一切都是因为有皇帝在背后支持他,因此他今天就更要办好皇帝交代的事务了。
  会议刚开始,牛金星便站了起来,对着四方拱手行礼后说道:“这《民事通则》乃是我们河南大儒节寰先生所编撰,节寰先生刚正清廉之名可谓四方闻名。
  如今先生执掌刑部,为天下百姓编撰《民事通则》,光是篇首这篇总论,论人的基本权利,我以为就足以使得先生百世流芳了。
  我们今天能够恰逢其会,拜读一下先生的大作,已经是高山仰止了,至于陛下让我等讨论先生之文云云,我倒是觉得,我等诸人实在是无有此等才气,修改先生的文章。但是,我等若是能够替先生查漏补缺一二,说不定借助先生的名望,大家今后都能在青史上留一个小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