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卷 拂晓之晨_第166章 出使人选
作者:富春山居    更新:2022-03-01 16:53
  原本众人以为,今天这场文华殿会议,将会开的非常漫长而激烈。但是谁都没想到,皇帝会在一开始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快刀斩乱麻的处理了这件事。
  朱由检坐在位置上,看着下面一群心思各异的官员们,思索了一会便再次开口说道:“朕以为,把大明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内阁就是人的头脑,朝廷就是身体,各地的官员乃是手足。
  头脑发出了号令,身体和手足就应该按照号令行事,而不是自说自话。如果人人都想自行其是,那么我们还要建立朝廷体制做什么?”
  “陛下这么说,小臣就有些不明白,如果内阁发出了错误的命令,难道我们也要遵照执行吗?”黄道周终于忍不住上前说道。
  朱由检看着他说道:“什么是错误的命令?是你个人认为的错误还是天下人认为的错误?如果是你自己个人认为的错误,你可以保留意见,但是依然要执行内阁的命令。
  如果是天下人都认为内阁的命令时错误的,那么内阁自然是要纠正的。但是朕决不允许,有人以一己之私,煽动其他人反对内阁的命令,来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黄道周还待继续同皇帝辩论时,袁可立已经拦在他之前,对着崇祯说道:“陛下所言甚是,但是在这两项错误之间的判断,恐怕大多数人都难以断定,难免不会成为当道执政打击政见不同官员的借口。”
  朱由检稍稍沉默了一会,才对着袁可立点了点头说道:“袁尚书说的也不无道理,那么朕以为今天不如就定下几条官员的工作纪律好了。
  地方服从中央,下级服从上级,议事时要少数服从多数。禁止上级官员以手中的权力,对意见不同者以打击报复。”
  这是崇祯第一次在朝堂上表明自己对于行政机构的看法,也是大明皇帝第一次态度鲜明的破除了某些不成文的潜规则。
  对于皇帝来说,一个含糊不清的政治态度,可以让他们拥有更多的选择,而不必承担更多的责任。
  一个态度暧昧不明的皇帝,自然会让那些朝廷官员整天猜测着他的想法,最终事事围绕着他在转,这可以最大限度的消除权臣的出现。
  但是在这种权力集中的背后,意味着行政资源的大量浪费,和官僚体制的**无能。因为所有的官员都必须向上负责,而不是向下负责。
  崇祯的主张,受到损害最大的反而是他自己,得益的反倒是内阁及整个大明的官僚体系。
  大部分官员只是略略思考了一阵,便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们自然不会反对,皇帝加强朝廷中枢权力的做法。
  而崇祯之所以要如此鲜明的,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主张,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妥协。
  不管是赈济受灾灾民,还是接下来的同林丹汗的战争,他都需要一个上下一致,能够正常运转的官僚体系。
  如果他漠视这些下级官员对抗内阁的权威,虽然能够收到牵制内阁权力过大的疗效,但是同样也会让黄立极等内阁成员做事瞻前顾后,不敢果断的处置一些突发状况。
  最终,这些难以决断的事务,统统都会被推到他的面前,这无疑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确定了皇帝对自己的支持之后,黄立极一反前几日的隐忍,立刻在会上雷厉风行的推荐了,数位北方籍贯的官员作为督学御史,准备前往巡视江南地区的学风。
  而出使察哈尔部同鄂尔多斯部的两名使者,也在会议上确定了下来。
  虽然此时还没有正式公布,大明要同林丹汗作战的消息,但是京城的小道消息已经传遍了,五军都督府正在集结兵马和军需,准备奔赴大同作战。
  君子趋吉而避凶,这么危险的出使任务显然不适合他们这些朝廷栋梁去冒险。
  因此只是稍稍商议了下,大家便同意了皇帝提出的两个人选。出使鄂尔多斯部的,是恭顺侯吳汝胤之弟吳汝徵。
  恭顺侯吳汝胤乃是永乐时来归顺的蒙古人把都帖木儿之后,永乐帝赐名吴允诚。其居甘肃塞外塔沟地,北元时官至平章。归顺后居凉州耕牧,为大明守卫凉州边境。
  到了吳汝胤,已经历经七代,同汉人基本没啥区别了。正是看在恭顺侯的特殊身份上,崇祯意图让他出使鄂尔多斯部,获取鄂尔多斯济农额璘臣的信任。
  然而吳汝胤年老体弱,委婉的拒绝了皇帝的提议,崇祯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吳汝胤的幼弟,年富力强的锦衣卫指挥使吳汝徵。
  至于察哈尔部的使者,这个看起来更为危险的任务,则毫无争议的落在了柳敬亭的头上。
  会议结束之后,崇祯让人留下了袁可立和黄道周两人,黄立极微微有些诧异,不过他很好的掩饰了自己的心情离开了文华殿内。
  袁可立自从上任以来,一直在做的事,就是梳理大明律,他似乎想要在有生之年,修订增补出一部更为完整细致的法律出来。
  这也使得推荐他上位的东林党人们相当失望,他们原本指望袁可立上位之后,可以从旁牵制这一届内阁的执政,如果可以拉下几个非东林党出身的六部主官或是内阁成员就更完美了。
  但是袁可立埋头研究律法条文,除了推荐几位东林党人进入刑部任职之后,就没有多大作为了。
  对于东林党人对自己的不满,袁可立视若未睹,还极力约束了算是自己弟子的黄道周的行动。
  他的这种举动,终于获得了崇祯的认可,所以,今日朱由检想要试探着,让袁可立领导下的刑部官员做些事情。
  当殿内官员都离开了,大殿的门又重新被关上之后,朱由检便语气轻松的对着袁可立说道:“大司寇,朕把你留下来,是想要同你商量件事,主要和刑部的工作有关。”
  袁可立等着崇祯拱了拱手后,沉稳的说道:“还请陛下明示。”
  朱由检便说道:“想来大司寇也听到过一些风声,就是我大明将要联合蒙古右翼部落,同林丹汗率领的左翼部落打上一仗,阻止他吞并蒙古右翼各部,扰乱河套地方的稳定。”
  袁可立对着崇祯点了点头说道:“陛下如果是询问老臣这一仗该不该打,那么老臣会说该打。
  右翼蒙古同我大明交好数十年,我们同右翼蒙古部落之间可谓知根知底。就算右翼蒙古部落中有什么人想不开,想要同我大明开战,总会有其他部落暗中通知我们。
  但是林丹汗率领的左翼蒙古各部就不同了,虽然我大明同他们也有贸易往来,但是以往毕竟相隔甚远,互相之间并不了解。若是林丹汗的部族想要攻打我大明,估计连一个向我大明报信的都没有。
  更何况,被林丹汗打散的右翼蒙古部落,在没有人约束的状况下,一定会骚扰我西北边疆地区,西北几千里的防线,我们又如何守的过来呢?”
  朱由检大为认同的点了点头说道:“袁先生说的的确在理,不过这次我们大明出兵,除了协助右翼蒙古部落抵抗林丹汗的吞并战争之外,朕还打算趁着这个机会,加强对右翼蒙古部落的控制,免得他们同建奴安通款曲,把我大明西北边疆的虚实透露出去。”
  袁可立大为认同的点了点头,“陛下圣明,趁着林丹汗在外的压力,我大明的确可以收服几个蒙古部落,作为西部边塞的屏障。那么陛下,想要臣带着刑部做什么呢?”
  朱由检身体向着袁可立倾了倾,才一脸认真的说道:“想要收复蒙古各部的人心,光靠一些物质上的赏赐肯定是不够的。且现在的市赏,最多也就是惠及到各部落的贵族头领身上,部落底层的牧民很少甚至根本没有获得我大明的恩惠。
  那些蒙古部落的头领和贵族们,即便是得到了我大明的市赏,也当做这是他们凭借着武力威胁大明获得的报酬,很少有感激我大明的。若是哪天没了市赏,他们倒向大明的敌人估计都不会有所犹豫。
  是以,朕这次打算,要把我大明的友善扩展到每个部落的民众身上去。除了要同这些部落建立经济上的密切联系,朕还准备把我大明的文化和政治也输入到每个部落中去。
  而刑部要做的,就是派人同这些部落的头领去商谈,当明国人同蒙古人之间发生冲突,应当以什么法律进行惩罚;蒙古人在大明境内犯了法,应当处以什么刑罚;明国人在蒙古部落犯了法,应当如何进行处罚…”
  袁可立听了半天之后,才回味过来说道:“陛下的意思是,要为蒙古各部制定一套法律?”
  朱由检点头说道:“差不多就是如此,当然现在大明对于蒙古各部的影响力并没有这么大,所以只是制定几条可以执行的法律条文而已。
  朕只要求几点:一、制定法律条文时要尊重对方的生活习惯,但是也不可牺牲我大明百姓的利益;
  二、制定法律条文时,一定要一个部落、一个部落的商谈,不可把所有部落都召集到一起商议;
  三、愿意遵守我大明律法的部落,一定要给他们划定固定的草场,并尽量限制其人口上限不超过1千户;
  四、对于愿意臣服我大明的部落,除了划定草场之外,还要挑选一些儿童和青年入京进行学习,今后将作为部落内执行法律的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