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卷 拂晓之晨_第93章 民主进步会
作者:富春山居 更新:2022-03-01 16:51
皇帝告诉他将会停止顺义县的土地改革,这让冯铨心里终于松了口气。作为涿州最大的地主,他自然对于这种激进的土地改革方式充满了厌恶。
更何况冯家作为顺天府的世家大族,又是官宦豪门,同当地士绅多有姻亲关系,可谓是北直隶一带的士绅领袖。
锦衣卫在顺天府清理侵占卫所土地的行动,自然损害到了这些士绅的利益,作为当地士绅的领袖,冯铨原本就有这个责任向朝廷提出反对的意见。
只不过冯铨当初依附魏忠贤平步青云的时候,意气风发之下得罪的人太多,现在还在朝中任官的仇家实在不少。
他要是隐居乡间不问政事,这些官员们也不好向他出手,这也是大明官场的一种潜规则。
但要是他出头替本地士绅上疏评议土地改制之事,那么朝中仇家就找到了向他报复的机会了。
且土地改革是新皇登基后推出的第一项政见,冯铨那里敢冒着被新皇帝厌恶的风险去上这个书。
他宴请了许显纯之后,从这位锦衣卫官员口中获得了足够多的情报。虽然他没有找到,为同乡士绅们消除受到土地改革的影响,但是他却似乎找到了,让自己重新起复的道路。
以献出3000亩土地的大手笔,他终于获得了这个同皇帝见面的机会。
他不过是想要委婉的劝说下皇帝,希望崇祯能够把视线从士绅的土地上移开,转而关注士绅在地方上所起到的支柱作用。让皇帝治政时不要过于言利,恢复到以尊重礼制为核心的治国道路上来。
然而崇祯虽然部分同意了他的意见,赞成锦衣卫在顺义的土地改革过于粗暴了。但是崇祯对于如何治理这个国家的方式,却没有任何想要改变的意思。
皇帝毫不隐瞒的在他面前表示了,要限制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状况。现在暂时停止土地改制,并不意味着永远会停止下去。
冯铨的心里顿时患得患失了起来,他知道皇帝也许并不是在针对他。但是作为涿州最大的地主,如果他现在选择站在皇帝这边,那么显然日后要准备接受土地减少的损失。
但是如果他对皇帝的问题保持沉默,那么很显然他的起复之路,就会变的艰难无比。
是保住自己的家业,还是赢取皇帝的好感,重新回到大明的权力中心去。一时之间,冯铨心里犹豫不决,对这个问题实在是难以取舍。
朱由检双手抱着胸看着一脸纠结的冯铨,口中突然说道:“事实上,朕一直都觉得,这朝堂上的南方官员实在是多了一些。
这些南方人虽然谈起诗词歌赋来头头是道,但是对于治理国家却显得太过精明,且毫无远见。
叶淇变开中之制,令淮商以银代粟,盐课骤增至百万,但是边储粮食不济却由此开始了。可见南人治政只图一时之利,而全无统筹全局的远见。
河北是京畿的根本,又是拱卫京城的要地,然而朝中籍贯河北的官员,却大多是外地挂籍京城的官宦子弟。这实在是有违太祖重根本、抑枝叶的治政理念啊。”
冯铨先是一愣,继而心中大喜,他试探着对皇帝说道:“南人的文章虽然花团锦绣,但一涉及到实务就变得一窍不通,常常委过于人。
而北人质朴,虽然文章略无文采,但是做事严整认真。陛下亲政以来,事必躬亲,又时时心系百姓,将来必为尧、舜之君。
陛下为圣君,自然要简拔任用贤才。而所谓贤才者,自然是文章行事都好,才称的上是贤才。”
朱由检似笑非笑的看着冯铨说道:“除了文章行事都好,起码他还要拥护朝廷的政策。跟朝廷政策对着干的人,是成不了朕的贤人的,你说是吗?冯学士。”
冯铨低下头暗暗盘算了一会,才不自觉的小声说道:“陛下若是能够稍稍照顾京畿地区的士子一二,想来同朝廷政策对着干的人应该不会多。”
朱由检沉默了一会便开口说道:“事实上,朕按照省份分配会试名额,已经给予了京畿地区士子的照顾。如果再继续向京畿地区倾斜的话,恐怕南方的士子就更不满了。”
冯铨对此也无言以对,他当然知道,崇祯能够让朝廷内的官员们同意,按照省份分配一半的会试名额,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因为这个事情,不少南方的士子都感到非常的不满,但是因为北方官员和士子的支持,加上皇帝的坚强决心,这些南方士子们最终还是妥协了。
如果皇帝继续给予京畿地区的士子进行照顾的话,冯铨想也知道,那些南方士子们恐怕就不会这么善罢甘休了。
看着冯铨沉默不语,朱由检继续说道:“不过朕有另外一个想法,不知道冯学士清不清楚,根据内阁提出的改革方案,各县将会增加一个副县、一个财政局长、还有一名县法官。
大明有1427个县,也就是说会增加4200多位官员,这么多空缺,光靠三年一次的会试选拔人才,显然是无法满足的。
因此朕打算,除了副县这个职位必须由科举出身的人员担任之外,财政局长和县法官两个职位,会优先考虑专业人士担任,你怎么看?”
冯铨有些疑惑的问道:“什么是专业人士?”
朱由检摊开双手说道:“凡是毕业于燕京大学的学生,就属于专业人士。还有,担任过三年小学教师的人员经过选拔后,可以安排进入大学培训,培训完成之后,同样可以担任这两个公职。”
冯铨顿时领悟到了皇帝的暗示,这样的话那些家中子弟读书不成的士绅们,也终于有了一条稳妥的进入仕途的道路了。而不必再像之前一样,担忧几代不出读书种子,就从士绅跌落到小地主的阶层去了。
他稍稍思考了一会,就小心的询问道:“那么陛下,这个燕京大学毕业之后,是不是只能止步于县一级的属官呢?”
“当然不是,如果做事出色,自然就能往上晋升,不过想来应该比不上进士出身的官员升迁的快速。”
听着皇帝的解释,冯铨松了口气。作为京畿地区的士绅领袖,他自然是希望家乡士绅子弟进入仕途的越多越好。皇帝打算扶植京畿地区出身的官员对抗南方官员,这肯定是一件好事。
他自己作为少有的少年时就进入仕途的北方士子,在翰林院内常常受到南方官员的打压,无非就是北方士子在翰林院内数量稀少罢了,这段仕途经历令他深为不忿。
但是作为一名正经科举进士出身的翰林,他又天然排斥非进士出身的杂流官。是以听到崇祯提出的建议后,他的心情又是为难又是喜悦,有些无所适从的感觉。
朱由检并不在意冯铨的想法,他继续说道:“南方士人最喜欢互相勾连,在乡间略有文名,就喜欢撺掇亲友结党、结社的。
朝廷政策要是不如他们的意,就四处串联掀起声势浩大的舆论批判。毫不顾及朝廷的体面,真正不知谁才是大明的主人。
北方的士绅虽然不少,但是因为北方士人较为分散,且都喜好在家苦读,不愿意互相串联。因此每每有什么事,天下人都只能听到南方士人的声音,而北方士人除了依附于南方士人之后,就听不到北方士人发出的声音。
朕以为,朝中官员之间不可有党,但是士林舆论或是天下士绅,却不能众口一词。
南方既然有东林党,那么北方士绅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党派?以朕看来,京畿士绅首先就应该团结起来,对于朝廷的政策应该发出自己的见解。”
冯铨的脸色微变,心中略有些不安起来了。皇帝想要让他组团同东林党人争夺士林中的舆论,这可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情。更不必提,他身上还贴着阉党的标签。
看着冯铨犹豫迟疑的样子,朱由检对着他意味深长的说道:“冯学士起复之后,总不能跟在别人后面唯唯诺诺吧?你总得有一群支持者,朕才好委你以重任啊。”
冯铨的犹豫顿时消失了,皇帝既然准备起复他,那么不管怎么样,他都是要抓住这个机会的。
“陛下的嘱托,臣愿意勉励一试。其他地方,臣不好说,但是河北一带的士绅,臣还是认识几个的…”
听着冯铨终于兴奋起来的声音,朱由检随即点了点头说道:“如何去联合这些士绅,朕就不管了。不过朕会给你一个名义,让你光明正大的召集这些士绅议事。
让朕想想,这样,就叫北直隶乡绅民主进步会。该会的宗旨是推广北直隶民众牛痘种植,建立北直隶各地区的公办小学校,兴办北直隶农田水利建设,并向朝廷回馈各项新政策的实施效果情况。”
冯铨正一头雾水的思索着,崇祯取得这个会名究竟是什么意思的时候。朱由检话题又转回来说道:“既然是叫民主进步会,那么那些品质恶劣,作奸犯科的劣绅自然就要排除在外了。”
冯铨赶紧回道:“这是自然的,臣一定会小心甄别这些入会的士绅的。”
朱由检看着他,这才不经意的说道:“现在朝堂上暂时没有什么重要的职位空缺,冯学士毕竟也是做过内阁首辅的,朕也不好委屈了你。朕想要让你先暂时担任大明时报的主笔,为朝廷颁发的政策在舆论上保驾护航,你觉得可以吗?”
更何况冯家作为顺天府的世家大族,又是官宦豪门,同当地士绅多有姻亲关系,可谓是北直隶一带的士绅领袖。
锦衣卫在顺天府清理侵占卫所土地的行动,自然损害到了这些士绅的利益,作为当地士绅的领袖,冯铨原本就有这个责任向朝廷提出反对的意见。
只不过冯铨当初依附魏忠贤平步青云的时候,意气风发之下得罪的人太多,现在还在朝中任官的仇家实在不少。
他要是隐居乡间不问政事,这些官员们也不好向他出手,这也是大明官场的一种潜规则。
但要是他出头替本地士绅上疏评议土地改制之事,那么朝中仇家就找到了向他报复的机会了。
且土地改革是新皇登基后推出的第一项政见,冯铨那里敢冒着被新皇帝厌恶的风险去上这个书。
他宴请了许显纯之后,从这位锦衣卫官员口中获得了足够多的情报。虽然他没有找到,为同乡士绅们消除受到土地改革的影响,但是他却似乎找到了,让自己重新起复的道路。
以献出3000亩土地的大手笔,他终于获得了这个同皇帝见面的机会。
他不过是想要委婉的劝说下皇帝,希望崇祯能够把视线从士绅的土地上移开,转而关注士绅在地方上所起到的支柱作用。让皇帝治政时不要过于言利,恢复到以尊重礼制为核心的治国道路上来。
然而崇祯虽然部分同意了他的意见,赞成锦衣卫在顺义的土地改革过于粗暴了。但是崇祯对于如何治理这个国家的方式,却没有任何想要改变的意思。
皇帝毫不隐瞒的在他面前表示了,要限制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状况。现在暂时停止土地改制,并不意味着永远会停止下去。
冯铨的心里顿时患得患失了起来,他知道皇帝也许并不是在针对他。但是作为涿州最大的地主,如果他现在选择站在皇帝这边,那么显然日后要准备接受土地减少的损失。
但是如果他对皇帝的问题保持沉默,那么很显然他的起复之路,就会变的艰难无比。
是保住自己的家业,还是赢取皇帝的好感,重新回到大明的权力中心去。一时之间,冯铨心里犹豫不决,对这个问题实在是难以取舍。
朱由检双手抱着胸看着一脸纠结的冯铨,口中突然说道:“事实上,朕一直都觉得,这朝堂上的南方官员实在是多了一些。
这些南方人虽然谈起诗词歌赋来头头是道,但是对于治理国家却显得太过精明,且毫无远见。
叶淇变开中之制,令淮商以银代粟,盐课骤增至百万,但是边储粮食不济却由此开始了。可见南人治政只图一时之利,而全无统筹全局的远见。
河北是京畿的根本,又是拱卫京城的要地,然而朝中籍贯河北的官员,却大多是外地挂籍京城的官宦子弟。这实在是有违太祖重根本、抑枝叶的治政理念啊。”
冯铨先是一愣,继而心中大喜,他试探着对皇帝说道:“南人的文章虽然花团锦绣,但一涉及到实务就变得一窍不通,常常委过于人。
而北人质朴,虽然文章略无文采,但是做事严整认真。陛下亲政以来,事必躬亲,又时时心系百姓,将来必为尧、舜之君。
陛下为圣君,自然要简拔任用贤才。而所谓贤才者,自然是文章行事都好,才称的上是贤才。”
朱由检似笑非笑的看着冯铨说道:“除了文章行事都好,起码他还要拥护朝廷的政策。跟朝廷政策对着干的人,是成不了朕的贤人的,你说是吗?冯学士。”
冯铨低下头暗暗盘算了一会,才不自觉的小声说道:“陛下若是能够稍稍照顾京畿地区的士子一二,想来同朝廷政策对着干的人应该不会多。”
朱由检沉默了一会便开口说道:“事实上,朕按照省份分配会试名额,已经给予了京畿地区士子的照顾。如果再继续向京畿地区倾斜的话,恐怕南方的士子就更不满了。”
冯铨对此也无言以对,他当然知道,崇祯能够让朝廷内的官员们同意,按照省份分配一半的会试名额,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因为这个事情,不少南方的士子都感到非常的不满,但是因为北方官员和士子的支持,加上皇帝的坚强决心,这些南方士子们最终还是妥协了。
如果皇帝继续给予京畿地区的士子进行照顾的话,冯铨想也知道,那些南方士子们恐怕就不会这么善罢甘休了。
看着冯铨沉默不语,朱由检继续说道:“不过朕有另外一个想法,不知道冯学士清不清楚,根据内阁提出的改革方案,各县将会增加一个副县、一个财政局长、还有一名县法官。
大明有1427个县,也就是说会增加4200多位官员,这么多空缺,光靠三年一次的会试选拔人才,显然是无法满足的。
因此朕打算,除了副县这个职位必须由科举出身的人员担任之外,财政局长和县法官两个职位,会优先考虑专业人士担任,你怎么看?”
冯铨有些疑惑的问道:“什么是专业人士?”
朱由检摊开双手说道:“凡是毕业于燕京大学的学生,就属于专业人士。还有,担任过三年小学教师的人员经过选拔后,可以安排进入大学培训,培训完成之后,同样可以担任这两个公职。”
冯铨顿时领悟到了皇帝的暗示,这样的话那些家中子弟读书不成的士绅们,也终于有了一条稳妥的进入仕途的道路了。而不必再像之前一样,担忧几代不出读书种子,就从士绅跌落到小地主的阶层去了。
他稍稍思考了一会,就小心的询问道:“那么陛下,这个燕京大学毕业之后,是不是只能止步于县一级的属官呢?”
“当然不是,如果做事出色,自然就能往上晋升,不过想来应该比不上进士出身的官员升迁的快速。”
听着皇帝的解释,冯铨松了口气。作为京畿地区的士绅领袖,他自然是希望家乡士绅子弟进入仕途的越多越好。皇帝打算扶植京畿地区出身的官员对抗南方官员,这肯定是一件好事。
他自己作为少有的少年时就进入仕途的北方士子,在翰林院内常常受到南方官员的打压,无非就是北方士子在翰林院内数量稀少罢了,这段仕途经历令他深为不忿。
但是作为一名正经科举进士出身的翰林,他又天然排斥非进士出身的杂流官。是以听到崇祯提出的建议后,他的心情又是为难又是喜悦,有些无所适从的感觉。
朱由检并不在意冯铨的想法,他继续说道:“南方士人最喜欢互相勾连,在乡间略有文名,就喜欢撺掇亲友结党、结社的。
朝廷政策要是不如他们的意,就四处串联掀起声势浩大的舆论批判。毫不顾及朝廷的体面,真正不知谁才是大明的主人。
北方的士绅虽然不少,但是因为北方士人较为分散,且都喜好在家苦读,不愿意互相串联。因此每每有什么事,天下人都只能听到南方士人的声音,而北方士人除了依附于南方士人之后,就听不到北方士人发出的声音。
朕以为,朝中官员之间不可有党,但是士林舆论或是天下士绅,却不能众口一词。
南方既然有东林党,那么北方士绅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党派?以朕看来,京畿士绅首先就应该团结起来,对于朝廷的政策应该发出自己的见解。”
冯铨的脸色微变,心中略有些不安起来了。皇帝想要让他组团同东林党人争夺士林中的舆论,这可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情。更不必提,他身上还贴着阉党的标签。
看着冯铨犹豫迟疑的样子,朱由检对着他意味深长的说道:“冯学士起复之后,总不能跟在别人后面唯唯诺诺吧?你总得有一群支持者,朕才好委你以重任啊。”
冯铨的犹豫顿时消失了,皇帝既然准备起复他,那么不管怎么样,他都是要抓住这个机会的。
“陛下的嘱托,臣愿意勉励一试。其他地方,臣不好说,但是河北一带的士绅,臣还是认识几个的…”
听着冯铨终于兴奋起来的声音,朱由检随即点了点头说道:“如何去联合这些士绅,朕就不管了。不过朕会给你一个名义,让你光明正大的召集这些士绅议事。
让朕想想,这样,就叫北直隶乡绅民主进步会。该会的宗旨是推广北直隶民众牛痘种植,建立北直隶各地区的公办小学校,兴办北直隶农田水利建设,并向朝廷回馈各项新政策的实施效果情况。”
冯铨正一头雾水的思索着,崇祯取得这个会名究竟是什么意思的时候。朱由检话题又转回来说道:“既然是叫民主进步会,那么那些品质恶劣,作奸犯科的劣绅自然就要排除在外了。”
冯铨赶紧回道:“这是自然的,臣一定会小心甄别这些入会的士绅的。”
朱由检看着他,这才不经意的说道:“现在朝堂上暂时没有什么重要的职位空缺,冯学士毕竟也是做过内阁首辅的,朕也不好委屈了你。朕想要让你先暂时担任大明时报的主笔,为朝廷颁发的政策在舆论上保驾护航,你觉得可以吗?”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